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对台政策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近年来,美国对台政策出现新的发展动向。台湾是美国全球战略与对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会继续干涉台湾问题。美国的对台政策将受到各种相关因素的影响。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美国的台海战略重心仍将是维持两岸不统不独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战后美国的台海政策一直是以"战略模糊"为其核心特征的。历史上,意识形态、现实(战略)考量以及其他政策限制等因素共同决定了美国,在可能的台海政策选择中,最终采纳了以实质上的亲台政策为目的,以"战略模糊"为手段的折衷政策。目的的清晰性与手段的模糊性反映了美国台海政策的实质,并对今后台海关系走向具有重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和平解决”是美国进攻性政策渐次破产后的衍生物,自1979年中关建交以来,是否符合这一政策即成为美国是否介入台海以及是否继续对台军售的先决条件和唯一借口。在这一政策框架下,华盛顿既最大程度上约束了大陆在两岸事务上的自主性,又主动限制岛内的“台独”倾向,“双管”的目的意在维持美国在台海地区的权力与利益。  相似文献   

4.
台湾岛内局势变迁、海峡两岸实力对比现状 ,以及冷战后美国亚太战略的调整等交互作用 ,无疑是导致当前台海危机深化 ,国家统一进程受挫的深层诱因 ;只有积极进行统一战争军事准备 ,努力拓宽“一国两制”的实现机制 ,重新评估界定对美策略 ,才能从根本上打破两岸僵局 ,尽快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 ,切实维护新世纪的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5.
2002年的春夏之交是个不寻常的时期。在美日反华势力支持下台独活动猖厥,台海形势严峻。如何打破僵局,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我们面临着战略抉择。 对美国说不 ——外交战略选择 台湾问题本属中国内政,目前台湾问题之所以复杂化,是因为美国在为台独势力打气撑腰,而布什政府比历届政府走得更远,公然违反  相似文献   

6.
自中美建交以来,美国执行四十余年的对华接触政策不仅促进了两国关系的发展,还为整个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繁荣创造了条件。然而,这个惠及多方的政策选项,近年来却在美国战略界的质疑声中难以为继。在此背景下,理解这一政策为何曾在过去长期延续,就成为一个颇具现实意义的问题。本文在界定接触政策的基础上,对聚焦这一问题的现有研究进行梳理和评价。一种观点认为,实力优势、相互依赖以及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促使美国长期对华接触。另一种观点认为,战略精英、意识形态和利益集团推动美国长期对华接触。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战略欺骗与克制说服美国长期对华接触。这些观点都存在不足:结构约束只是减少了美国的对华政策选项,并不能说明美国选择接触政策的原因;国内政治固然会影响美国对华接触的战略判断,但中国因素也不容忽视;中国对美战略虽有说服美国对华接触的可能,但目前仍缺乏可靠的实证分析。由此可见,结构约束对美国对华政策的影响相对有限,学界必须更加重视中国对美战略与美国国内政治之间的互动及其对美国对华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美国总统克林顿6月底如期访华,这是对去年10月江泽民主席访美的正式回访。围绕克林顿访华,美国安全部、国防部、国务院、国会的官员以及各界人士纷纷不失时机地发表演说,盛赞美国对华新政策,特别点到美国台海政策中最有新意的“三不”政策,即“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不支持‘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克林顿本人在上海、北大演讲时,在各界人士直接提问的情况下,也多次陈述了这个观点。从文字看,美国的台海政策的确有了调整。善良的人们在期盼,两岸关系将朝着平稳、积极的方向发展。同时,人们也在回味,美国…  相似文献   

8.
美国东亚政策形成于二战后,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东亚以日本、韩国等国家支点,拉拢这些国家,从而威慑苏联、中国等,寻求其国家利益最大化。而就中国而言,台湾的特殊地位,包括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中国大陆的关系等,对美国来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第一次台海危机则奠定了美国在华的东亚战略,也开始形成美国对台湾的政策,就是以保护台湾为由,使台湾脱离中国大陆,形成对立局面,意在造成"两个中国"的局面,借台湾牵制中国,也同时牵制苏联,从而更利于其全球战略的推行。  相似文献   

9.
美国应对中国崛起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积敏 《外交评论》2009,26(2):46-56
冷战后,中国的崛起对美国外交构成了新的挑战。对于中国的崛起,美国经历了由失望、恐惧、偏执的感性认知到冷静、全面、客观的理性认知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应对中国崛起的战略思想,即“遏制”战略与“接触”战略、“离岸平衡”战略和“诱导”与“融合”战略。随着中美关系重要性的提升,美国在应对中国崛起时更加谨慎,在政策中更多地利用国际制度和国际体系等“软制衡”方式来处理对华外交。这一战略在奥巴马政府中将得到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美国对俄罗斯政策主要由美国在国际体系中的实力地位、国内因素、美对俄认知等因素决定。冷战后 ,由于国力差距悬殊 ,美国掌握着美俄关系的主动权 ;2 1世纪初 ,美国共和党政府上台后 ,凭借“一超”的实力地位 ,追求主导世界秩序的“单极”战略 ,在对外政策中奉行美国利益至上的“单边主义” ,强调地缘政治利益、重视传统安全 ,以实力和对抗解决问题 ;俄罗斯大国倾向、外交战略、国家的“非民主”特征导致美对俄非良性认知等使得布什政府视俄为战略竞争对手 ,实行弱俄、防俄政策。  相似文献   

11.
冷战后,中美关系的定位发生转变,这使中美关系中的双边危机时有发生。但是中美危机的性质又促使双方在危机管理中恪守一定的“潜规则”,以避免危机的进一步升级。剖析1996年中美台海危机,在危机处理中双方所共同默守的“潜规则”是:中美在危机中的战略意图:双方目标的相容性、有限性;必须让对方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意图;沟通渠道的通畅、有效是双方了解对方意图的必要保障;双方对各自的行为有所克制,自我约束,留有余地;在危机管理手段上两手(斗争和谈判)并用;危机决策机制的科学化。在历经数次危机的磨合之后,中美危机管理体制仍亟需完善。  相似文献   

12.
黄琪轩 《外交评论》2020,(3):94-120,I0004
世界政治领导国的对外技术政策很大程度上源于应对大国战略竞争的需要。当美国面临直接、迫切的大国战略竞争压力时,更愿意通过放宽技术进口和出口限制来争取合作者、应对竞争者,即"利用强者打败更强者"。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对华技术政策经历了从逐步放松再到加强限制这一过程。苏联的安全竞争压力迫使美国在加强对苏技术出口限制的同时,放宽对华技术出口限制。日本的经济竞争压力促使美国在加强对日技术进口限制的同时,放宽对华技术进口限制。应对直接、迫切的大国战略竞争压力,会促使世界政治的领导国更重视当期利益,同时也为潜在竞争者的成长提供机会。而当苏联和日本对美国构成的大国战略竞争压力逐渐褪去时,美国对华技术政策再度面临调整压力,以致于今为甚,通过发起对华贸易战,打压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全面收紧了对华高技术进出口限制。美国的技术竞争将是今后很长时间中国技术进步难以绕过的阻碍。  相似文献   

13.
卡特政府 1979- 1980年曾考虑向台湾出售一批先进武器 ,其决策过程与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同时进行 ,影响了美方在建交谈判中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卡特政府的决策过程为此后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确立了模式 :售台武器是作为美国对华政策的一个重要工具而被使用的 ;其决策过程是一个官僚政治斗争过程 ,总统在这一过程中具有最大的和最终的发言权 ;国会具有很大的影响能力 ,但并不参与决策本身。  相似文献   

14.
美国全球霸权战略由实力、联盟政策和混合霸权三大支柱支撑,这三大支柱都具有明显的双重性,其双重性又使美国的对华政策表现出鲜明的两面性。崛起的中国要洞悉美国的全球霸权战略,全面发展综合实力,积极树立正面形象,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按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外交总体布局,以“和而不同”的外交理念,最大限度地扩展国际影响,全面融入国际社会,走与国际社会互相契合、共同发展的道路,在积极应对美国的全球霸权战略中全面崛起。  相似文献   

15.
东亚各国因互不信任而缺乏建立安全机制的条件,美国凭借自身超强的综合国力以及在东亚的军事存在掌握了东亚安全的主导权,表现在美国对朝核问题、台湾问题的主导权上以及对东亚非传统安全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上。美国掌握东亚安全的主导权,其实质就是防范与遏制挑战美国霸权的地区性强国的崛起和美国所谓的"邪恶轴心国",以更好地服务于其全球战略,使21世纪继续成为"美国的世纪",实现美国治下的和平。  相似文献   

16.
阙天舒  张纪腾 《外交评论》2020,(3):121-154,I0005
鉴于人工智能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机遇与挑战,特朗普政府对于人工智能的重视程度不断攀升,并从战略定位、体系架构、财政投入与对外政策四个方面对美国的人工智能战略做出了新调整。实际上,美国在高新技术方面的垄断地位是其维系全球霸权的重要基础。特朗普政府在人工智能领域所实施的一系列政策调整,目的就在于确保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绝对领先优势。总体上,特朗普政府的人工智能战略呈现以"美国优先"为由的科技民族主义趋向、基于"绝对安全观"的技术战略扩张趋向以及威慑与遏制并行的现实主义趋向。鉴于美国的科技实力和全球影响力,特朗普政府推行的人工智能战略将使人工智能领域的国际合作受到较大制约,军备竞赛和地缘政治冲突将随之加剧,"科技脱钩"与治理缺失的风险也将不断凸显。作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应用大国,中国应在保持战略清醒和定力的前提下,处理好发展与安全、合作与竞争之间的关系,在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基础上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冷战后美国成为东亚大国力量结构中的关键角色,在美、中、日三角关系中起着重要的平衡作用。冷战后美国东亚大国战略的核心是如何平衡与中日两国的关系,其战略的嬗变将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影响、制约中日关系的外部因素。美国东亚大国战略由均势战略转向优势战略不仅破坏了地区力量均势,而且进一步加剧了中日两国间在安全、历史等问题上的分歧。中日关系的趋冷将对东亚的安全、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东突"问题已成为中国边疆安全的重大威胁,美国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越发引人注目。美国外交的基本原则是自身利益至上,在"东突"问题上的战略考虑则涉及反恐、美中关系、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等多种因素,其不同需求之间存在冲突,由此也导致美国"东突"政策的模糊和多变,并在诸多层面上影响到"东突"问题的解决。虽然美国因素会继续在"东突"问题的发展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但鉴于一些条件的制约,美国会对"东突"活动的支持控制在一定限度内。  相似文献   

19.
海峡两岸同胞连根同源、血缘相亲,相互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加强海峡两岸旅游合作是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需要。实现两岸直接"三通",为海峡两岸旅游合作带来新的契机,但海峡两岸旅游合作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必须建立两岸旅游合作机制,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力度,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开创海峡两岸旅游合作新局面,推进海峡两岸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