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人大》2010,(1):40-41
通过对2009年热点法制事件的扫描,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时代的烙印:“躲猫猫”“70码”“钓鱼执法”等事件告诉人们,信息公开透明对政府公信力是何等重要;对于查办贪官、重庆打黑、足坛查赌等大事件,人们坚信法治中国必然是朗朗乾坤;在邓玉姣、梁丽等案件中,我们又能看到法律、道德、情理的平衡:周久耕案件和“艾滋女”事件,  相似文献   

2.
事件     
《中国人大》2009,(21):6-7
上海浦东新区政府就“钓鱼执法”事件道歉,四川大学称本科毕业论文形式可多样化。  相似文献   

3.
信息化是执政能力提升的重要契机,执法透明度是反映我国政府科学执政能力的重要指标,在信息化背景下,执法透明度关系着我国政府公信力以及政府整体形象,对国家未来发展方向也有重要影响。为提升执法透明度,可采用信息化"三步走"的方法 :第一步,行政执法公示提升公信力;第二步,执法全过程记录增加可信度;第三步,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让执法更科学。  相似文献   

4.
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传播的信息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众对政府公信力的评价,其中信息选择的真实性和回应性对政府公信力建设尤为重要。当前我国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传播的信息选择方式不当往往会对政府公信力造成不利影响。优化之策在于树牢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信息传播的公共理念,夯实政府公信力基础;完善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信息传播的选择机制,提高政府公信力水平;加强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信息传播的法治化建设,保障政府公信力实现。  相似文献   

5.
视点     
《公民导刊》2013,(7):5-5
<正>"城管卧底事件""娱乐化"呼唤破解困局近日,武汉"摆摊城管"引起关注后,武汉市城管委回应称,两当事城管桂文静和杨希为"卧底",通过体验式执法深入了解路边摊贩实际情况,并公布了两人摆摊期间的"体验日记"。回应遭到公众质疑。(6月19日《新京报》)点评:"摆摊城管事件"的娱乐化愈演愈烈,对政府的"公信力"或多或少有负面作用。不管怎样,城管部门也是政府的一部分,城管形象"触底"了,最终"埋单"的还是政府。其实,各方倒不如以此次事件为契机,放下干戈,把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到破解当下城市管理困局中来。  相似文献   

6.
近年,由于社会转型期利益调节的缺失或缺位,群体性事件呈现多发趋势.一些地方在处置群体性事件过程中行为失当,给政府的公信力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政府公信力反映着政府的政治合法性,是政府实现公共管理职能的重要保障,也是公众衡量政府执政能力和政府形象的重要尺度.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有效缓解社会矛盾已成为必须正视也必须尽快加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小康》2016,(6)
正目前,三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运用"互联网+"思维,通过建立政务微信工作群平台,将"微汇报""微执法""微督查"纳入日常执法工作中,图文并茂地接受任务,反馈情况,交流经验,增加了执法"微力",综合服务效率大大提高。早在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下  相似文献   

8.
从群体性事件看政府公信力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日益增多,已成为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一大隐患.然而,频频出现的群体性事件凸显出的是政府公信力的不足,政府在公正、诚信、服务、法治、民主等各个层面都已暴露出公信力存在的问题.因而,如何有效防范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以增进政府公信力已成为各级政府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人民警察在群众中公信力下降,在群体性事件中成为攻击对象,袭警事件也时有发生。个别公安民警执法不严、执法不公、行为不文明不规范,甚至违法违纪,严重损害了公安队伍的形象,导致人民群众的不满。文中试图探索新时期警察应如何转变执法理念以提升警察公信力。提出公安机关要坚持走人民路线,在严格执法的同时人性化执法,通过行政公开、队伍廉洁建设、便民服务等方式不断维护和加强警民之间的理解和支持,提升公信力,为维护新时期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继云南“躲猫猫”和本市“钓鱼执法”事件之后,相信大家都有一个切身感受,就是一定程度上我们正处于一个媒体事件的年代,政府与媒体的关系如何把握,考量的不仅是政府的能力,更是政府的素质。当前,政府与媒体的关系比较微妙,尤其在直面民生的执法问题上,沉默是金成为有些政府对待媒体的一种基本态度。笔者在具体参与本次常委会开展的《行政处罚法》执法检查工作中也多有印证,  相似文献   

11.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通过自身行为赢得社会公众的理解、信任、认可和支持的能力,现实中,政府形象与政府公信力呈正相关效应"7·21"北京特大暴雨事件后,北京市政府处于舆论的漩涡当中,对北京冷嘲热讽的段子在网络上疯传,北京市民政局利用新浪微博号召全国人民捐  相似文献   

12.
"三鹿奶粉"事件,影响巨大,牵动全国,是重大的公共卫生事故,我们在谴责不法商人利欲熏心的同时,充分感受到了此次事件中政府的危机公关能力。危机,意味着危险和机会共存,对政府来说,不仅要解决此次事件带来的问题还要通过解决过程树立政府形象、提升政府公信力。"三鹿奶粉"事件爆发以来,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在第一时间作出了积极的反应,政府的应急速度和重视程度是对全社会最好的回复。本文立足于政府,从"三方面"揭示了"三鹿奶粉"事件暴露的问题,进而提出了政府"解决问题+树立形象"的危机公关"三原则"和"三路径"。  相似文献   

13.
<正>信任是执法的基本条件,也是检验执法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各种利益矛盾凸显,公安执法活动本身处在社会矛盾的最前沿,在复杂敏感的社会环境下,稍有不慎极易引起社会不满,从而削弱公众对公安执法的公信力。近些年来,一些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公安执法负面新闻,如北京"雷洋"事件、兰州警察"打屁股"事件、深圳警察传唤俩女孩等负面报道,将公安执法工作推至全民舆论的风  相似文献   

14.
政府执法部门或执法人员执法违法、暴力执法、以权谋私的行为,严重影响了政府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信任危机的爆发使政府面临空前巨大的压力。面对挑战,政府如何通过完善自身以有效解决社会问题,重塑公信形象,已成为当前政府部门亟待解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在行政执法中政府失信行为及其原因的分析,就治理思路方面提升我国政府公信力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肖培生 《今日浙江》2012,(21):52-52
近年来,台州各级政法机关牢固树立"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明"的工作理念,深化推进"阳光执法",既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又提高了执法公信力。明晰执法权责推进"阳光执法",首先就是要明晰执法权责,量化执法标准。近年来,台州政法系统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特例,不断推进执法公开的常态化。从日常执法活动最容易  相似文献   

16.
行政调查取证的规制——上海"钓鱼执法"的不正当性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钓鱼执法"的运用在西方有特定的条件,上海"钓鱼执法"的不正当性十分明显,它蚕食社会信任,执法手段不合法,不符合程序正义原则,违反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及行政执法伦理.从行政调查取证的原则来看,行政调查取证应当符合职权法定、程序公正及比例原则,为了避免上海"钓鱼执法"现象的发生,应当从立法、司法、行政三个方面对行政调查取证...  相似文献   

17.
张军、孙中界等私家车主因被事先安排的非执法人员充当乘客,并证明其非法营运,更以孙中界断指以表示自己并未非法营运而将行政执法中的钓鱼执法暴露于公众眼前,引发学术界对此执法行为是否合法的讨论,具有前瞻性的意义;当此类事件渐渐淡出人们视野时,对钓鱼执法的讨论并不能因此而停滞。以行政法基本原则为核心,分析钓鱼执法的实质与其违法性。  相似文献   

18.
群体性事件发生的背后有复杂而深刻的原因。近年来,地方政府公信力弱化是当前群体性事件多发的一个主要诱因。地方政府公信力弱化现象主要表现为行为信用弱化、政策信用弱化、绩效信用弱化。提高地方政府公信力是化解基层社会矛盾、减少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形成的网民群体,基于某种利益需求和权利主张,利用网络大规模发布和传播某一方面信息,以向有关方面传递诉求的网络民意表达形态和社会传播现象。近年来,网络群体性事件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网民对政府的不信任,网民更愿意通过网络集结起来,共同表达利益诉求。因此,政府要有效治理网络群体性事件,就必须重视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在强大的政府公信力支撑下做好对网络舆论的有效管理和引导。  相似文献   

20.
政府公信力研究综述与学术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合法性的体现,良好的政府公信力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巩固政权。然而,近年来,世界各国政府公信力几乎呈现统一的下滑趋势。2003年非典事件后,国内学界及政府十分关注政府公信力,在政府公信力的内涵、特点、内容、影响因素及可能的提升路径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彰显时代性与现实针对性。未来对于政府公信力的研究,仍可在研究的思路与方法、政府公信力的产生机制与运行机制、特定文化背景与社会土壤中的政府公信力等方面展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