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英汉颜色词的国俗语义对比与文化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霞  周影韶 《政法学刊》2005,22(3):119-121
词语所承载的意义不仅包含它的概念意义,还包含它的社会文化色彩和情感内涵。国俗语义是语义民族性的一种表现。英汉两种语言中颜色词语的国俗语义相同性很小。英汉颜色词语在社会属性、情感和心理方面存在差异,英汉颜色词语国俗语义缺项。  相似文献   

2.
英语基本句型SVOC中的宾语补语C(简称宾补 )是复合宾语结构中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在SVOC句型中由于谓语动词V的类型和性质不同 ,宾补的表现形式也不同 ,有时主要是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短语 ,有时则主要是动词不定式、分词等 ;在逻辑意义上宾补一方面表现为与宾语的主谓关系 ,另一方面则表现为与宾语的主表关系 ,正确辨别复合宾语中的宾补 ,对于我们正确地理解和辨别句子成分及其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包含名宾心理动词的事件句和非事件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事件句和非事件句是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上界定出的一对语法语义范畴.在句法层面上,事件句、非事件句和构句成分有相互的选择关系.在不同的句法结构中,心理动词的语义表现为属性义和非属性义.当心理动词表现为属性义时,由心理动词作谓语述语构成的句子是非事件句;当心理动词表现为非属性义时,由心理动词作谓语述语的句子是事件句.  相似文献   

4.
两种可能式的语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种可能式在语用意义的互换关系上,“V得C”可以变换成“能VC”,“V不C”只在某种主观、客观条件对实现V不合适、与V的实现与否无关、结果都一样的情况下,才可以变换作“不能VC”;“V得不了”能变换作“能/不能V”,但表示“情理上是否许可”和“准许不准许”意义时,只能用“不能V”;“V得/不得”可以变换作“能/不能V”;由“V得/不C”构成的可能式的表达重心在“C”上,可能补语“V得了”、“V不了”、“V得”、“V不得”的表达重心在V上,以能愿动词构成的可能式的表达重心在V上;可能补语主要用于陈述句,在实际语言中主要用否定形式  相似文献   

5.
英语语法教学中,动词的非限定形式之一动词不定式无疑是一语法难点。根据语法特点,我们可以按规则执教,基本上有章可循,本文无庸赘述。但动词不定式存在一些特殊形式,教学中我们必须特别加以注意,着重强调其中的特点,本文就此浅析几点:一、动词不定式作前迈定语动词不定式或不定式短语作定语用时一般置于它所修饰的名词之后。但是动词不定式与其他词构成复合形容词作定语时,应置于其修饰名词前。例如:Iboughtaneasy-to-usedictionaryyesterday.昨天我买了一本容易使用的字典。(easy-to-use就是不定式作定语修饰dictionary…  相似文献   

6.
法律术语翻译必须充分考虑不同的法律文化语境。法律文化语境包含诸多方面,但最基本的有法系、法律部门和法律解释的价值取向等。法律文化冲突常常表现为:术语代表的概念或制度在另一文化中无对等语;术语语言表层相同或者相似,而概念内涵相异或者相反。应对冲突的策略是:语言表层相似但内涵不同的,可以创造新词或者"套用"加注释;找不到对等语的,需要剥离概念核心内涵,再在译入语中进行创造性表达,并确保两种文本的读者反应相同或相似。  相似文献   

7.
略论法律语言中确切词语和模糊词语的使用杨淑芳在现代汉语的词汇系统中,有些词语的语义比较确切,如:“凌晨四点”、“十四公分”、“十五周岁”等等,我们将这类语义中心明晰,语义边界也明晰的词语称之为确切词语。还有一些词语,其本身的含义带有明显的模糊性,如“...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的副词“在”指表进行或持续意义的,不涉及“正”和“正在”。“在”要跟动词性词语或形容词性词语构成一个结构体,例如“在哭”、“在大起来”。为行文方便,们把V、VP、A、AP叫做X,“在 X”结构体叫做“在X”。一“在X”的构成1.1 对V/A的选择1.1.1 对V的选择由于“在”表示动作的进行或状态的持续,因此;V必须本身具  相似文献   

9.
反义词共现构式"X的Y的"是现代汉语中比较独特的一种语言现象。基于语料库对该构式的组构成分、句法特征及语义进行详细描写和分析,可以发现进入该构式的可变量"X"和"Y"主要是反义形容词、动词、名词和代词;该构式在句中主要充当主语、定语、宾语等句法成分;该构式有加合义、周遍义和选择义三种语义。加合义是该构式的基本义,周遍义是"部分代整体"转喻作用的结果,选择义则受句法环境压制使然。  相似文献   

10.
(零、引言;一、形名同现的基本模式;二、直接同现、间接同现和同现中的羡余现象;三、移就性同现和假性同现,四、双向形容词和相向形容词;五、结语) 零、引言朱德熙《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1956)达到了汉语形容词研究的一个高峰。此后,形容词研究即少有人问津。其实,形容词的语法、语义领域,可开掘处颇众。例如,下列语言现象就没有得到充分的注意和描写分析(→表示可变换,=表示语义上等价,-/→表示不  相似文献   

11.
法律词语是指运用于法律领域里的词语。法律词语有如下语义特征:一、约定性。法律词语的语义都是人为约定的,而且这种约定是法律化的约定,即法定。二、单义性。法律词语严格做到一刑一义,一义一刑,形义对应。三、精确性。法律词语语义力求精确、明晰、拒斥、模糊、含混。四、理智性。法律词语语义必须客观如实,忌带主观外加的评价意向和情态色彩  相似文献   

12.
连A带B"、"又A又B"和"一边A一边B"三种近义格式在形式、语义、语用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形式上,除音节的对称性和AB语法单位的不同外,三种格式A、B对动词性、形容词性、名词性成分的接纳所呈现的阶梯状分布差异,直接导致了三者句法功能的倾向以及格式义丰富性的差异。在语义上,前两种格式AB的概念关系关联度越高,越容易进入格式,后一种则相反;三种格式内部逻辑语义关系除都存在并列、顺承外,还都有着各自的特性。在语用上,"连A带B"和"又A又B"多表主客观的融合,而"一边A一边B"只表客观描写;三者焦点信息也不同:"连A带B"在A上,"一边A一边B"在B上,而"又A又B"的则在AB共同构成的语用意义上。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中存在大量没有比况助词作为标志的表比况的短语.本文首先分析了"名词+名词"无标记比况短语的构成情况,并通过与有标记的比况短语以及"名词+形容词"无标记比况短语对比,考察了"名词+名词"比况短语的语义类型和句法功能特点.  相似文献   

14.
搭配是语义研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本文讨论了搭配这一概念三个层次的不同内容以及它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意义。首先 ,搭配可以理解为语义层次上词项的习惯搭配 ;其次 ,它又可以理解为词项同现 ,是语篇的重要衔接手段 ;另外 ,它还可以理解为广义的搭配 ,即句群、篇章平面上的搭配。  相似文献   

15.
语境分析     
1.0.术语、定义及其它1.1.英语contjext一般译作汉语的“语境”或“上下文”。由于缺乏严格的限定,它经常用于两种不同但又互相联系的意义。其一,指某一语言片断中各语言单化的相互制约关系;其二,指与言语行为有关的各种因素所构成的交际情境,它包括说话人、听话人,他们  相似文献   

16.
认知系统由语言系统和非语言的概念系统组成.概念系统只有一个,是不同语言子系统共享的深层根基.就双语者而言,在两种不同语言子系统内存在的词项受到各自语言系统的词汇语义(lexico-semantically constrainecl)条件制约,在概念系统中分别存在着与各自语言相对应的概念特征.语言不同,彼此对应的概念特征可能互相重叠,也可能互相不同.但是,在概念系统中,不同语言的概念演进方式、表征方式和表征结构都是相同的;唯一不同的就是概念表征内容.鉴于这些本质性特征,二语习得研究应该重视对习得者的词项储存内容研究,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使二语习得者对所学词项的表征内容有清晰的认识和领会,并能够让他们仔细观察两种语言中词项概念表征内容的差异和使用时的搭配,从而形成正确的语感,达到习得效果.  相似文献   

17.
句子的语义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零引言0.1 对于语义结构,目前有一种把它和句法结构混淆起来的倾向。比如有人说,语义结构是“隐性”句法结构。又有人说,句法结构是“表层”语义结构。事实上,语义结构和句法结构是两种独立的结构。我们知道,任何结构都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成分,二是成分关系。在成分方面,语义结构有施事、受事、谓词等成分,句法结构有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语义结构的最小单位是语义词(又叫义位),最大单位是义句;句法结构的最小单位是词汇词(又叫词位),最  相似文献   

18.
从构词语素与其构成的复合词的语法类型的关系上考察,就会发现,形名结构的构词格式对构词语素在语义、语法上的选择制约是有很强的规律的:构词语素与复合词同类时,它在语义类型上受选择制约得较少,异类时,受选择制约得较多;语义类型受制约的语素一定与合成词语法功能上不同类,构词语素语义类型自由的一定与合成词语法功能上同类。合成词与中心语素的形类不同所造成的与向心结构原则的背离,主要是受制于语素的语义上的特殊性质。  相似文献   

19.
赘语是信息科学中的术语 ,指可预知的信息。语言学引进赘语这一概念 ,特指语言接受者提前预知的信息。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赘语现象 ,使原文和译文达到动态对等 ?本文从语法结构 ,语义内容和文化内涵三个不同层面阐明了增加和减少赘语度是寻求翻译动态对等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在刑法理论、司法解释及司法判决中,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的人是否拟制抢劫的主体,存在极大的分歧。从拟制对象的角度出发,其分歧可类型化为构成要件拟制说、法律效果拟制(准用)说和区分说。构成要件拟制说主张拟制的对象是构成要件,符合现代法治国的要求,即相同的法律效果是构成要件等同评价的逻辑结果;法律效果拟制(准用)说把法律效果视为拟制的对象,将拟制规定错误地理解为准用规定;区分说对拟制对象的态度莫衷一是。事实上,拟制对象的实质是立法者通过对构成要件的拟制,将形式上不同的构成要件在规范上等同评价,赋予相同的法律效果。但构成要件的等同评价只解决定罪的问题,量刑时需要回到构成要件等同评价之前的事实部分,在相同情况下,实施拟制规定行为的应当减轻刑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