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9 毫秒
1.
可以说,不知道米兰达规则(Miranda Rule),就不知道美国的刑事司法制度。而米兰达规则又需从米兰达权利讲起。美国的米兰达权利(miranda rights)原本是一项美国刑事诉讼司法程序权利,后被上升为宪法层次所确认的正当程序中的当事人权利。米兰达权利是指在司法程序中,当事人享有两项权利:一是,当事人有保持沉默的权利,体现不得自证有罪原则;二是,当事人有获得律师帮助的权利。米兰达权利的确立,源于1966年在美国刑诉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案”(Miranda v.Arizona)。  相似文献   

2.
布雷德案、拉格朗德案、阿维纳案是1998年至2003年国际法院先后审理的三个与违背《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有关的案件。案件有很多相同之处,主要表现为法院认为在这三个案件中美国均违背了其根据《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第36条第1款向有关国家领事的通知义务和告知当事人其根据该公约享有的获得领事帮助的权利的义务,同时法院认为公约赋予个人权利。对当事人的告知义务甚至被认为可能会催生新的米兰达警告。我国执法部门在对外国公民执行逮捕等时应注意遵守公约规定的告知义务,同时我国应重视对海外中国公民在司法程序中的领事帮助。  相似文献   

3.
在上海首例请求引渡审查案的司法程序中,我们对当事人羁押时间、诉讼权利、救济途径的疑问总是挥之不去。这些困惑凸显了我国刑事司法程序与国际刑事准则的差距,以及重新认识刑事诉讼法之国际法渊源的紧迫。宪法和诉讼法层面的尽快调整可以缩小这种差距。  相似文献   

4.
司法民主,是人类司法程序源远流长的梦想之一。司法权威必须按照一定法则行事,人民总是最终的审判者即审判者的审判者,这是司法民主的一般历史规则。笔者认为,作为我国司法程序所要达到或者趋向的司法民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司法民主的存在首先应当以承认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独立而又广泛的权利为前提条件。司法民主的存在首先应赋予当事人广泛的诉讼权利,克服程序法中的国家本位主义思想,在具体的司法程序中能够实现以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制约司法权力。2.正如民主的首要含义在于“社会成员参与”一样,司法民主也要求…  相似文献   

5.
在上海首例请求引渡审查案的司法程序中,我们对当事人羁押时间、诉讼权利、救济途径的疑问总是挥之不去.这些困惑凸显了我国刑事司法程序与国际刑事准则的差距,以及重新认识刑事诉讼法之国际法渊源的紧迫.宪法和诉讼法层面的尽快调整可以缩小这种差距.  相似文献   

6.
姜霞 《河北法学》2007,25(6):154-157
作为法律程序的一种,仲裁司法审查程序同样是以救济权利为己任,但与一般司法程序不同的是,仲裁司法审查程序所救济的权利不是实体性权利,而是程序性权利,是仲裁当事人在仲裁程序中所应享有的程序性权利,这就是仲裁司法审查程序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7.
肖伟强 《天津检察》2009,(1):58-59,61
公告送达,是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和方式将诉讼文书送达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及其他相关人员的一种方式。公告送述的使用有着严格的法律限制条件,依据(民事诉讼法》第84条规定,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节规定的其他方式(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委托送达、邮寄送达、转交送达)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公告送达的规定,对有效制约恶意逃避民事义务的当事人、对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的权利尽快得到行使和确定,有着积极的意义。公告送达的法律后果是缺席审判,其结果直接涉及到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直接产生实体上的权利和义务。  相似文献   

8.
论行政司法行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论行政司法行为文正邦行政司法行为是一种特殊的具体行政行为,它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的授权,按照准司法程序审理和裁处有关争议或纠纷,以影响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从而具有相应法律效力的行为。在我国行政司法行为主要是指行政复议行为、行政裁决行为、行政调...  相似文献   

9.
执行救济程序问题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执行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当事人或者案外人的合法权益很可能受到侵害,这就引起了执行救济问题。为此,执行法就要为因强制执行而受到侵害(或者有侵害之虞)的当事人、利害关系人的权利设置必要的救济程序,以期给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公正的救济。执行救济与执行监督密切相关,执行监督常常是因为当事人提起执行救济后而以司法程序进行的。我们提起“执行乱”的时候,也往往将其归结为执行监督问题,但很大程度上却与缺乏行之有效的救济途径息息相关。执行人员怠于履行职责而使申请人的债权无法即时实现的情形;执行人员滥用执行处分权侵…  相似文献   

10.
2010年汤姆金斯案是迄今为止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关于米兰达规则适用的最新案例,它第一次对犯罪嫌疑人保持沉默的权利的行使方式作出了决定.法院判决要点是,嫌疑人必须以明示的方式明确地援引其保持沉默的权利;嫌疑人可以被合法地假定放弃了其保持沉默的权利,尽管他们没有放弃权利的明示的意思表示.汤姆金斯案颠倒了米兰达案决定,为嫌疑人行使保持沉默的权利施加了过重负担.  相似文献   

11.
一、前提 司法程序基本属性的失却,一方面将直接导致司法程序无法发挥对于当事人和国家利益的有效保护.另一方面将直接滋生司法程序本身的问题,放纵司法工作人员的违规操作.直至引发司法腐败,构成对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方方面面的不和谐问题,应当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和警觉。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再审改革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行再审程序的主要弊端申诉与申请再审不加区分。作为宪法保障下的公民的申诉权利在三大诉讼法中的延伸体现,便是请求案件再审的权利。这种权利,正如宪法所保障的其它任何公民权利一样,当需要通过司法程序获得救济之时,定然要按照司法的特性来设计并行使。所谓宪法规定的公民申诉权利应不受限制的主张,既是对宪法本身的曲解,也与现代司法理念不相符。然而,长期以来的审判实践中,当事人一方面可以直接向法院申请再审,另一方面又可以申诉方式通过多种非法定渠道要求对生效裁判进行复查以及再审,对这种申诉没有申请时间等任何条件的…  相似文献   

13.
一切法律制度的中心问题之一是,根据一个公民的作为或不作为所负的法律责任来制定原则。司法过程作为法律制度运行的重要环节,其最为直接的目的是确定法律责任。权利和义务实践可由当事人根据法律规范预测和调整自身行为而进行,无需国家权力的辅助。并且,即使进入司法程序,判决也并不必然导致权利和义务的实现,众所周知的执  相似文献   

14.
(2008年5月21日)第1条目的及范围1.本指令之目的在于便利当事人利用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并通过鼓励使用调解以及确保调解与司法程序之间的平衡关系促成纠纷的妥善解决。2.本指令适用于跨国民商事纠纷,除非该纠纷所涉及的权利及义务根据相关法律是纠纷当事人所无权处分的。本指令尤其不应被延伸适用于下述领域:  相似文献   

15.
<正>听证是民众参与司法程序的一种重要形式,与案件没有利害关系的民众作为听证员参加听证,可以通过听证合议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对案件审查结果发挥作用。检察机关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进行听证,对于保障人民群众对检察办案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维护当事人的实体、程序权利,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关切和期待,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在基层法院办案过程中,经常出现原告向法院递交起诉状后,法院经审查后发现,被告下落不明,起诉材料无法通过直接送达或邮寄方式交给被告。无奈,法院通常会选择在人民法院报或者其他报纸上刊登公告,试图让被告知晓起诉内容,从而于指定时间到庭应诉。但法院用来刊登公告的报纸通常被指定为《人民法院报》,而该报的阅读对象主要是法院系统人员及其他法律工作者,专业性强。作为普通民众的当事人是几乎不可能看人民法院报的。此外,人民法院报刊登全国范围内法院的公告文书,报纸公告栏里各法院的公告送达排列的密密麻麻,即便深爱法院报的读者也不会花时间去看公告,更何况当事人。故而本文就一问题展开分析,尝试用更好的方式来实现诉讼文书的准确、及时送达,保证当事人能够充分行使自己的程序权利和实体权利。  相似文献   

17.
民事司法程序中当事人的隐私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司法程序是指人民法院通过实施民事诉讼法,从程序上解决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的财产或人身权益纠纷的一项专门活动。民事司法程序包括民事审判程序和民事执行程序两部分。人民法院在审判和执行民事案件过程中,为查明案件事实,分清是非.执行有效,必然要采取相应的手段和措施.而这些手段与措施的适用,将直接涉及诉讼当事人的有关隐私权、从全面保护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出发,也为建立合法、文明的执法环境,我们有必要对此问题加以研究。何谓隐私权,关于它的概念在我国法学界尚存争议,其焦点主要集中在隐私权是否是一项法定权利等…  相似文献   

18.
代表人诉讼中的利益诉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法院、当事人和律师的利益诉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代表人诉讼的程序效果,民事司法难以满足各方利益诉求是造成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休眠”的主要原因。在法院方面,我国的政策实施型司法程序消弭了法院在代表人诉讼中的利益诉求;在当事人方面,立法上则存在着利益诉求难以转化为诉讼权利,当事人缺乏理性诉讼动力等症结;律师在代理代表人诉讼过程中职业的公共性和商业性之间的冲突十分明显,降低了其在代表人诉讼中的参与程度。  相似文献   

19.
所谓处分原则,就是民事诉讼当事人有依法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的自由。我国民诉法总则第十一条规定:“民事诉讼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这一规定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关于当事人对实体权利的处分。即当事人可在法定范围内,对自己所享有的实体民事权利进行主张、变更或抛弃。第二,关于当事人对诉讼权利的处分。在诉讼中,当事人对实体权利的处分,往往是通过对诉讼权利的处分实现的。即当事人可在法定范围内,引起、变更或消灭诉讼程序。  相似文献   

20.
蒋超 《政法学刊》2009,26(4):63-67
通过界定权利意识和诉讼意识的概念,指出纠纷发生后,当事人为谋求纠纷的实质性解决,倾向于援引规范作为他们说服的根据,从而使纠纷衍化权利纠纷,权利纠纷使当事人具备权利意识。此.后当事人经过对成本的权衡,并得到国家诉讼政策的允许,选择进行诉讼,将权利意识转化为诉讼意识。结论认为,诉讼意识范畴小于权利意识范畴,具有权利意识的纠纷当事者并不必然选择诉讼作为其权利实现的手段。因此,国家所要做的,就是为当事人之间适于通过审判解决的纠纷提供便利,使其接近司法、接近正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