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近年来,全国各地要求户籍制度改革的呼声不断。虽然有些地方陆续进行了改革。但由于改革正处于试验阶段,户籍制度改革面临难题。其原因在于制度上的障碍、利益集团的博弈、资源上的匮乏、政策上的阻碍等。我国应当建立全国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实现公民身份的真正平等;注意改革的力度和顺序,在人事、教育、医疗等制度上进行相应的改革;剥离现行户籍制度的社会福利和其它社会功能,促进户籍管理的法制化,建立城乡统筹、行政控制和市场推进相结合的体现平等和实现迁徙自由的户籍制度。  相似文献   

2.
户籍制度改革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对迁徙自由的深入研究.从外国历史看,英国<济贫法>和美国宪法中的平等保护条款与迁徙自由的实现之间有内在联系,不平等的社会保障制度会极大地限制公民的迁徙自由.而我国不但存在不平等的社会保障制度,还存在着一系列根据户籍制度建立起来的有差别的社会制度体系,那么,只有先在这些领域进行改革,才能实现公民的迁徙自由.  相似文献   

3.
迁徙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对公民追求幸福生活、实现人生价值的确认与保障,然而在我国,却受到户籍制度的极大限制。改革开发以来,我国户籍制度虽几经调整,但总体上仍是一种身份制度和束缚个人自由的制度,是计划经济的坚固堡垒和现代化的绊脚石。彻底改革户籍制度,实现迁徙自由,将是中国民主进步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是经济持续增长和现代化发展的迫切需要。目前实现迁徙自由的时机已成熟,必须立即对户籍制度进行彻底的改革,但这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联系就业制度、财政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市政制度、政治体制等改革综合配套进行。  相似文献   

4.
破除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壁垒,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户籍管理制度是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必经之路。襄阳市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在国家现行的政策法规的基础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他们改革的主要经验、做法、教训以及完善措施,对各地推进和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文章认为,商鞅变法时所建立的户籍制度是其农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对西周、春秋户籍制度进行改革的基础上形成的,奠定了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户籍制度的基础。商鞅进行了两次户籍制度改革;第一次是公元前359年。改革的重点是建立什伍连坐制度;改革立户办法,强迫居民建立一家一户的小家庭;改革户籍世袭制,实行按垦田和军功升降户籍的办法。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推行农战政策。第二次是公元前350年。重点是进一步改革立户制度、变革社会风俗和改革宗法制。同时,也涉及到行政区划改革等问题。文章对商鞅这两次户籍改革的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和评论。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有户籍制度运行多年,已根深蒂固;实行全国统一户籍制度,条件尚未成熟;附着于户籍制度的福利过多,改革难度太大。应当从取消“农业与非农业”二元户籍制度入手,由中小城市改革试点逐步向大城市乃至全国过渡,进行一系列配套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7.
我国传统的二元户籍制度建立于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它构成了城乡二元结构的基础.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限制了人才的流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的户籍制度改革正全面展开。当前,我们必须认识到,户籍制度改革并不是取消户籍管理,也并非无条件的开放户口。其最终是要实现户口的非物质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江中三 《政策》2013,(4):76-78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国发[2011]9号)以来,城乡一体化的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在全国各地全面展开,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也使得建立在原"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之上的生育政策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基础。如何积极应对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给人口计生工作带来的挑战,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一、户籍制度  相似文献   

9.
户籍制度作为我国公共行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政治、经济发展和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站在刘易斯拐点上,只有户籍制度成功转型,才能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真正实现和谐社会下的公平正义。文章分析了当前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总结了改革的原则、困难及其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时事资料手册》2007,(3):28-29
3月29日,全国治安管理工作会议披露。我国将大力推进以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为重点的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的二元户口性质,实现公民身份平等。  相似文献   

11.
当前,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流动人口群体的主力,其社会适应程度不仅关系到农民工个体的生存质量和发展可能,也关系到城乡居民之间的关系,甚至还牵涉到整个社会和谐与稳定程度。本研究对在浙江省杭州市务工的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适应展开了调查。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在心理认同上有一定的趋同性,社会交往上呈现封闭性,而经济生存上有着明显的脆弱性。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社会适应要积极推进户籍改革,要继续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适应,要逐步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交往,要努力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经济适应。  相似文献   

12.
户籍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的户籍制度改革已经进入了重要阶段,我国的户籍改革制度将走向何方,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目前的户籍制度与我国市场经济的不适应性已凸显。  相似文献   

13.
"法治中国"的正式提出使得我国法治改革不再停留在国家和政府层面,而拓展到社会之中,提倡建设"法治社会"。"法治社会"建设将法治改革落位到社会层面,使得社会个体获得应有的尊重,这是一种法治的回归。单靠自上而下的模式已经难以实现法治中国,因此需要借助一种批判竞争式民主的理念改革——协商性民主,从而建立一种基于平等、公开的博弈平台,实现公民真正的当家作主,推行属于广大民众的法治社会,并在"法治中国"的建设中得以贯彻。  相似文献   

14.
劳动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平等就业权是保障人生存权利的一种体现,也是基本人权的一种。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对于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权的条文并不多,且对于违反平等就业权的行为也仅仅是以有限列举的形式加以规制,且缺乏相应的法律责任。户籍歧视这一被公众所熟知的行为并未在法律中明文规定。"国内户籍歧视第一案"再次将以户籍歧视为代表的就业歧视行为置于公众的视野下,也暴露了我国现有劳动法律的不足,法律的修改和完善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5.
平等是马克思主义终极价值关怀。每个人享有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基石。"中国梦"的实现蕴含了,在社会公平体制机制环境下,人人平等享有经济利益、政治权益、文化权益、民生服务和生态文明成果。全面深化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让改革开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人民会自觉而坚定地把"个人梦"、"国家梦"、"民族梦"一致起来,并为之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6.
乡土秩序的失落——对流动人口犯罪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人口犯罪的原因及其防治机制不能从流动人口群体以外的范围内去寻找 ,必须深入到生成流动人口的具体社会结构中去探寻。该社会结构主要有二方面要素 :城乡二元格局 ;户籍管理体制和现存的庞大剩余劳动力。流动人口犯罪的基础性原因是存在于流动人口群体中的乡土秩序在城市中的失落 ,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流动人口生存与发展预期的落空。要解决这些问题 ,必须寻找一个重建秩序之路 ,也就是经过小城镇化而达到全面的城市化。其目标是消除两种秩序的差别和对立 ,直至建立最大限度遏制流动人口犯罪的新型秩序。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社会在经历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土地改革的实施和农业税的废除后,逐渐由"熟人社会"向"半熟人社会"转变。在这个转变中,法律与社会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法律逐渐成为规范社会的主要力量。但是,法律并没有在任何由其规范的社会环境内实现法律秩序,周口平坟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影响农村法律秩序的形成有内在和外在因素,政府在行政活动中应充分考虑到各种内外因素。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城市的社会状况发生了巨大变革。在动态的社会环境下,城市公安派出所的警务工作,必须进行适应性变革。应当从社会治安管理机制、派出所警务运行机制和信息化支撑建设三个层面进行全面系统改革。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一套以主动治安为理念的城市派出所"社会控制型警务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