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豪才 《人权》2011,(5):2-3
由中国人权研究会主办的“中国人权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和创新”理论研讨会今天开幕了。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回顾和总结我国在人权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与历史经验,进一步推动我国人权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为中国的人权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在此,我谨代表中国人权研究会,向各位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相似文献   

2.
黎尔平 《人权》2007,(1):46-47
2004年,“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标志着中国人权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与政府对人权高度重视相一致,人权教育是促进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式。近年来,一些地方部门在人权教育方面已走在大学的前面,如湖南、广东等地对与人权密切相关的公安、司法和新闻等部门开展了人权知识教育活动。大学生是知识的接受和传承者,是未来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和管理者,在大学生中普及人权知识对整个国民人权意识的提高,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谷春德 《人权》2011,(1):5-6
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体系是中国社会变革和转型的需要,是深化改革开放和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需要,是全面、协调和均衡发展中国人权事业的需要,是积极参与国际社会舆论斗争并争取更大的主动权和更多的话语权的需要。而且,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体系也是可能的。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人权事业取得了历史进步,中国人权状况正处于历史上最好时期,中国人权理论研究与创新也取得了不少优异成果,  相似文献   

4.
曲相霏 《人权》2009,(4):43-49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是中国的人权理论和人权实践都获得了最迅速发展的30年,回顾和反思这30年来的人权研究,对今后的人权建设极为必要。本文将对人权原理部分的主要学说进行简单梳理,以有助于今后的人权研究与人权实践。  相似文献   

5.
孙强 《人权》2013,(3):52-5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将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与中国人权发展实际、时代特征、历史传统、民众文化等相结合,着力解决中国人权发展的"特殊"问题,并不断实现理论创新,推动了中国人权事业健康发展。这一过程所形成的重大理论创新就是关于中国人权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罗艳华 《人权》2014,(3):34-38
2004年3月“人权入宪”不仅是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里程碑,也开辟了中国参与国际人权合作的新阶段,使得中国参与国际人权事务的力度和广度有所加强,中国在国际人权领域的影响力也有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7.
赵敏 《前沿》2004,23(11):122-125
人权内在地体现了人民利益。实现充分的人权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必须创新执政理念 ,转变执政方式 ,进一步改善人权和发展人权。  相似文献   

8.
《人权》2013,(4):61-F0003
《人权》杂志创刊于2002年2月,是中国人权领域第一份公开出版发行的国际性刊物,是中国人权理论建设、人权知识普及教育和中外人权对话的重要园地。《人权》杂志的宗旨是:讲述人权故事,探讨人权理论,开展人权对话,普及人权知识,促进中国人权的进步和国际人权的健康发展。主要栏目有:  相似文献   

9.
赵新元 《人权》2009,(5):36-41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重要举措,促进人权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其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第一个人权白皮书发表、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三件大事,对推进中国人权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以这三件大事为起点,新时期的中国人权事业经历了特点鲜明的三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0.
人权问题—直被美国一些人当成中美关系中的重要问题。由于两国国情不同,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发展水平有异,中美双方在人权问题上存在分歧甚至摩擦,这很正常。中国欢迎善意的提醒和建议,但坚决反对借人权问题干涉中国内政。  相似文献   

11.
陈秀平  阿荣 《求索》2013,(5):202-204
和谐社会必然建立在尊重和保障人权基础之上,人权得不到真正的保障就无社会的和谐可言,人权入宪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一旦人权知识得以普及,将对以往不适应和谐社会构建的因素进行清扫;人权入宪是对人的科学发展的法治化诉求,是和谐社会权利的具体言说和生动体现:人权入宪将人权作为中国宪法的核心价值。是法治社会的价值基点;人权入宪与中国提出努力创造一个和谐世界的价值内涵之间存在着内在逻辑关联,强调国内人权保障、维护国家主权的同时,更是向国际和谐人权关系靠拢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李君如 《人权》2008,(5):2-5
在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6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高兴地看到,中国的人权事业获得了历史性的进步,形成了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成功经验。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的中国,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已经更高地举起了人民民主的旗帜,人权事业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3.
张晓玲 《人权》2012,(6):16-18
人权是根源于每一个人的尊严而产生的权利。追求幸福和有尊严的生活是人类长期追求的美好理想,也是中国人民长期追求的美好理想。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人权事业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比如,2012年3月,全国人大高票通过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尊重和保障人权”第一次明确写入了这部重要的基本法律之中,这是中国人权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也是中国人权快速发展和进步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14.
常健 《人权》2012,(6):2-15
在中国,人权理念的传播并不是简单地将国外的人权观念直接照搬,而是一个不断“本土化”的过程。《人权》杂志作为人权知识传播的重要媒介和人权理论研讨的重要平台,为促进人权理念与中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探索中国特色的人权发展道路,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试图通过对《人权》杂志创刊以来所发表的文章的分析,发现中国10年来人权理念的本土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霍桂桓 《人权》2012,(5):24-26
无论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还是就现实具体状况而言,人权观念的形成,尤其是它通过具体实现而发挥现实作用的过程,都与特定的文化观念及其历史传承有着直接的、极其密切的关系。我们不应使人权研究仅仅停留在“从概念到概念”的抽象层次上,而应通过使这种研究具体化来促进人权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通过探讨和研究人权观念与文化传统的关系来揭示文化传统对人权发展的作用,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具有宝贵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人权》2003,(1):59-60
《人权》杂志是中国人权领域唯一公开发行的权威性中央级刊物。杂志以新颖、生动的栏目和客观、公正的评论,先导性地刊载中国各地最新人权信息,聚焦中国人权发展和国际人权斗争热点、难点话题,权威性地剖析当代中国人权理论前沿问题和重大现实问题,前瞻性地阐明中国和国际人权发展的趋势。杂志以中、英文两种版本面向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是广大干部群众解读人权、探讨人权的一个重要园地,是世界各国了解中国人权的重要窗口。《人权》杂志创办一年来,受到国内外读者的普遍欢迎。  相似文献   

17.
王晨 《人权》2009,(1):3-5
在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中国人权研究会在这里举办“中国改革开放与人权发展30年”学术研讨会,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经验,探讨新形势下如何促进人权事业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座的各位都是人权领域的专家,多年来积极对外介绍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进步,阐释我国政府在人权问题上的原则立场,  相似文献   

18.
刘杰 《人权》2010,(1):17-21
中国参与推动世界人权发展主要以改革开放为历史起点,经过30年的开放和努力,中国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为重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国家之一,在参与和推动世界人权发展方面做出了不容忽视的重要贡献,可以说,参与推动世界人权发展构成中国对外开放总体战略进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回顾中国改革开放30年历史进程之际,对中国参与推动世界人权发展的经验加以深入的总结,不仅有助于从中透视中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的历史性进步,  相似文献   

19.
熊万鹏 《人权》2012,(6):19-24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对人权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中国人权建设的成果有了更真切的感受,对中国人权发展的未来有了更迫切的期盼。与此同时,一些问题和困惑需要我们作出圆满的回答。比如,如何总结提炼人权保障的"中国模式",构建中国特色人权理论体系,形成人权自觉与人权自信,推动中国人权事业的健康发展?如何超越西方人  相似文献   

20.
黄孟复 《人权》2013,(4):4-5
由中国人权研究会、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北京人权论坛今天开幕了。首先,我代表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关心、支持中国人权事业发展进步的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北京人权论坛自2008年以来已经走过了六个春秋。六年来,世界各国的人权专家学者、知名人士和人权部门官员每年一次相聚北京,共同探讨世界人权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积极推动世界人权事业发展。北京人权论坛已成为探索人权发展模式、交流人权保护经验和展望人权美好前景的重要平台,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权合作与交流的重要途径,成为展示中国人权事业发展进步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