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非监禁刑罚,自西方国家引入我国,与监禁刑罚互为补充,完善了我国的刑罚执行方式.从试点阶段到社区矫正法律初步形成再到社区矫正法颁布,社区矫正历经18年的发展逐渐完善.与之对应的检察机关的检察监督机制也在不断探索中前进,特别是《社区矫正法》颁布之后,检察机关的检察监督工作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文章梳理了社区矫正相关法律的历史沿革,分析部分检察监督职能的变化,从人才、手段、模式、主体几个方面分析检察机关在社区矫正检察监督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期促进我国社区矫正检察监督工作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社区矫正的性质关乎其今后的发展方向,面临我国现阶段社区矫正的发展现状,必须对社区矫正的性质进行准确定位.从处遇的定义、社区矫正的理论根基、有关社区矫正的官方判定及法律规定、社区矫正的实际需求、国外经验等角度分析,将其认定为一种综合性的非监禁处遇措施为宜.  相似文献   

3.
社区矫正制度在我国的试点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矫正是西方发达国家实施犯罪改造的一种主要形式,它在我国的试点与探索标志着我国刑罚执行制度的重大变革,也是我国司法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推进社区矫正制度,须建立相关方面密切配合的良性运作机制和严密的管理工作制度,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并建立社区矫正工作者资格认证体系。  相似文献   

4.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非监禁刑的行刑方式,是当今世界各国刑罚制度发展的一种趋势。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社区矫正制度,在我国行刑工作日趋科学化、文明化、多元化、规范化的今天,必将成为现代刑罚文明和进步的标志,也将给我国传统刑罚理念带来深刻的变革,是刑罚适用模式从以监禁刑为主导向以非监禁刑为主导的过渡和转变。因此,对于社区矫正制度相关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社区矫正的主体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区矫正主体的合理建构,是社区矫正进一步发展亟待研究的课题.本文通过对社区矫正主体资格、主体特点的探讨和试点时期我国社区矫正主体情况的研究,就如何合理建构社区矫正主体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6.
我国社区矫正的困境主要体现为:社区发育先天不足,社区矫正认同程度不高,社区参与不足,社区矫正对象的面子问题与自我封闭,社区矫正法律滞后与机构设置不合理.我国社区矫正的困境超越需要做到:转变重刑观念,加强政府帮扶;加强社区建设,有效利用社区资源;完善社区矫正的主体,理顺社区矫正的体制;完善社区矫正立法,使社区矫正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社会环境下的中国社区矫正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矫正是我国近年来出现的新事物,随着我国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理论,社区矫正被赋予了新的理念;社区矫正所要实现的价值,正是和谐社会应有的价值内涵,和谐社会和社区矫正两者之间有机地结合.针对我国在社区矫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围绕和谐社会应有的内涵和价值,社区矫正的法律适用理念的完善,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2020年颁布实施的《社区矫正法》明确了社区矫正工作坚持监督管理与教育帮扶相结合的综合管理原则,对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针对目前我国社区矫正工作普遍存在的组织保障不健全、监管措施不到位、教育帮扶能力弱化等问题,应当以《社区矫正法》的实施为契机,提升社区矫正执行机构的专业化和执法队伍的职业化,完善监管机制,丰富教育矫正手段和帮扶措施,切实提升社区矫正综合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论社区矫正制度的司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由试点到全面铺开的情形下,我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创造了不少成功经验,但也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立法滞后、制度不健全、管理手段的现代化程度不高、监控机制尚未形成等。因此,为了顺利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确保社区矫正的有效性,实现刑罪的目的,加快社区矫正法制化建设,有必要从实体上、程序上、组织上加强和完善社会矫正制度。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区矫正的全面试行,社区矫正这种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与大众的认可,其文明、进步、人性化的表现充分体现了我国刑罚制度的不断进步.人民法院在进行刑事案件的判决和裁定罪犯的假释时,推出了委托司法行政机关开展审前社会调查的改革措施,意在加大社区矫正的适用比重,以从源头上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