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评价吕氏泰勒虫表面蛋白Tl SP(Theileria luwenshuni surface protein)的免疫保护效果,分别用150 g/只和300 g/只乳化后的Tl SP蛋白免疫试验Ⅰ组和Ⅱ组绵羊,对照组为等量PBS,每组5只。二免后第14天,每只绵羊用50只青海血蜱饥饿成蜱进行攻蜱试验。结果显示,对照组绵羊攻蜱后出现跛行、体温2次升高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发病率为100%,死亡率为40%,染虫率在2.23%~3.50%之间;试验Ⅰ组和Ⅱ组绵羊免疫后产生的最高抗体效价分别为1∶102 400和1∶25 600,发病率均为60%,表现轻度临床症状而未发生死亡,染虫率在1.23%~1.89%之间。上述结果证实,制备的Tl SP重组亚单位疫苗在抗泰勒虫感染上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为进一步开展羊泰勒虫病亚单位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了评价旋毛虫TsGLS、TsGAD重组蛋白诱导小鼠的免疫保护效果,将TsGLS、TsGAD、TsGLS+TsGAD重组蛋白分别与佐剂混匀免疫BALB/c小鼠后,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变化,并检测重组蛋白体外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所产生的细胞因子水平;在强化免疫小鼠后,通过攻虫试验检测并比较7 d成虫和35 d肌幼虫减虫率,以及免疫小鼠在攻虫后第7、14、21、35天产生的细胞因子水平。结果,各试验组小鼠血清中IgG1(Th2)为主的抗体水平上升,而且IL-4和IL-10水平在攻虫后第14天达到最高,IFN-γ和IL-12水平在攻虫后第7天达到最高。攻虫试验后TsGLS组、TsGAD组、TsGLS+TsGAD组的小鼠中旋毛虫成虫和肌幼虫减虫率分别为35.55%、49.24%、37.34%和47.05%、60.01%、46.55%。上述研究结果表明,TsGLS和TsGAD重组蛋白均能诱导小鼠获得免疫保护效果,且TsGAD重组蛋白免疫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为研制具有完整抗原性和天然结构的吕氏泰勒虫表面蛋白TlSP(Theileria luwenshuni surface protein),采用RT-PCR方法从吕氏泰勒虫裂殖子总RNA反转录获得TlSP基因的c DNA序列,将其多态性免疫区域克隆至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 PIC9K,构建重组质粒p PIC9K-TlSP。p PIC9K-TlSP经SalⅠ酶切线性化后,电转化导入毕赤酵母菌株GS115和KM71中,经遗传霉素G-418筛选后得到高拷贝菌株,对PCR鉴定为阳性的菌株进行甲醇诱导表达。对GS115和KM71两种菌株表达重组蛋白TlSP的效果进行评估,并对TlSP的反应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反转录获得的TlSP基因的c DNA序列长为888 bp,其中多态性免疫区域长为552 bp;筛选得到抗遗传霉素G-418(4.0 mg/m L)的GS115菌株5株,KM71菌株7株,经PCR鉴定为阳性的2种菌株均成功表达了分泌型重组蛋白TlSP,GS115菌株的蛋白表达效果较好;重组蛋白TlSP能与吕氏泰勒虫、尤氏泰勒虫、绵羊泰勒虫及环形泰勒虫阳性血清发生反应,而与巴贝斯虫、绵羊无浆体阳性血清无反应。本研究为深入研究TlSP蛋白在羊泰勒虫病免疫学诊断和亚单位疫苗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提取吕氏泰勒虫裂殖子的总RNA,采用RT-PCR方法扩增其表面蛋白TlSP(Theileria luwenshuni surface protein)基因的cDNA片段,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对TlSP蛋白抗原表位和跨膜区进行预测,设计表达引物,分别扩增得到TlSP全长及逐一去除跨膜区的4个片段,并将其分别克隆至pET-30a原核表达载体,将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p Lys S感受态细胞进行诱导表达,并对融合蛋白的反应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TlSP融合蛋白的N端具有较好的抗原性,而在C端存在3个跨膜区:185~207 aa、228~250 aa和255~277 aa;SDS-PAGE结果表明,只有去除全部跨膜区的重组载体可成功表达。Western-blot分析表明,TlSP融合蛋白能与吕氏泰勒虫、尤氏泰勒虫、绵羊泰勒虫及环形泰勒虫阳性血清发生反应,而与巴贝斯虫、羊无浆体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本研究为今后TlSP候选亚单位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实验室条件下用采自甘肃省临潭县的青海血蜱饥饿成蜱人工叮咬绵羊,使其感染泰勒虫并发病,观察其虫血症、临床表现、血液学变化及病理剖检变化.结果,试验羊普遍出现稽留热、贫血、体表淋巴结肿胀等症状;血红蛋白含量从85 g/L降到40 g/L,红细胞总数从12.0×1012降到1.5×1012;内脏器官有不同程度地肿胀、出血;本病的潜伏期为22-28 d,红细胞染虫率最高可达39%.  相似文献   

6.
牛环形泰勒焦虫补反抗体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资料报道,补体结合反应(CF)是动物和人感染原虫后出现的一种比较特异性的血清学反应。 ( 1966)用环形泰勒焦虫红细胞型虫体作抗原。检测了实验感染环形泰勒焦虫牛的补反抗体,对补反阳性牛进行攻蜱试验,结果表明阳性牛具有对该病的免疫力。P.Hooshmand-Rad等(1971)利用环形泰勒焦虫组织培养物作抗原成功地测定了牛体注苗后血液中的补反抗体。关于这方面的资料国内尚未见报道。本实验以人工培养  相似文献   

7.
利用边缘边虫DS-1株接种除脾易感牛,制备出补反诊断抗原。所制备的抗原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并建立了总量为0.6ml的补反诊断方法。对试验条件下人工感染牛的补反检出率为100%,安全区无假阳性反应。人工感染牛第5天出现补反抗体,感染后20~50天血清抗体达到高峰,以后开始下降,7个月后补反抗体消失。所制备的补反抗原与双芽巴贝西虫、牛巴贝西虫、大巴贝西虫,环形泰勒虫、瑟氏泰勒虫、伊氏锥虫和日本血吸虫等几种血液寄生虫抗血清之间没有交叉反应。抗原保存期达一年以上。所制备的抗原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为鉴定旋毛虫肠道期肌幼虫cystatin-like基因重组蛋白的诊断特性,利用ELISA方法,以旋毛虫cystatin-like基因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并以旋毛虫感染早期肠道6 h幼虫ES抗原作为阳性对照,用不同旋毛虫感染剂量、不同感染时间小鼠血清为一抗,检测血清中抗旋毛虫Ig G抗体的变化情况,利用Excel软件绘制出Ig G抗体消长规律曲线并进行数据分析,鉴定该基因重组蛋白作为诊断抗原时的敏感性及诊断效果。结果显示,在低剂量感染和高剂量感染时,该基因重组抗原分别从感染后第10天和第8天起可以稳定地检测出抗旋毛虫Ig G抗体;在感染后第11天至第45天一直呈"波峰波谷"式并维持较高水平;感染早期(第15~45天)低剂量感染组的Ig G抗体水平明显高于高剂量组。由此推断,旋毛虫cystatin-like基因重组蛋白具有很好的早期诊断特性,尤其对低剂量早期感染的诊断效果更佳,并推测该基因极有可能在旋毛虫感染早期对宿主的免疫抑制作用中起重要作用,其具体应用前景和生物学功能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析评价细粒棘球绦虫重组蛋白EG95(rEG95)在血清抗体检测上的效果,以细粒棘球绦虫EG95重组质粒pGEM-EG95为模板,经PCR扩增后将目的片段亚克隆至pET-28a(+),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EG95,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SDS-PAGE分离和电洗脱纯化重组表达产物rEG95。建立重组蛋白间接ELISA方法,检测绵羊带绦虫蚴病血清抗体水平。结果表明,表达产物经SDS-PAGE测定分子质量为21ku左右。该蛋白可被棘球蚴病阳性血清特异性识别,表明该表达产物具有反应原性。应用该重组蛋白间接ELISA检测18份脑多头蚴、15份细颈囊尾蚴、20份棘球蚴感染绵羊血清,24份疫苗抗原rEG95免疫羊血清和来自棘球蚴病疫区的179份绵羊血清,其阳性检出率分别是66.67%、80.00%、100%、91.67%和58.2%,而14份健康羊血清反应为阴性,组间差异有一定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EG95蛋白可作为绵羊带绦虫蚴病共同保护性抗原和诊断抗原而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金黄色葡萄球菌黏附素蛋白FnBPA A和FnBPA D基因表达产物的免疫原性,分别用纯化的重组原核表达蛋白FnBPA A和FnBPA D免疫新西兰白兔,通过ELISA方法检测免疫家兔血清的抗体效价,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及进行全血调理吞噬试验。结果显示,在三免后第7天抗体水平分别可达1∶12 800(FnBPA A)、1∶25 600(FnBPA D),并且FnBPA A免疫组的全血杀菌能力优于FnBPA D免疫组;同时,两者均能提高家兔体内IL-2、IL-4、IL-10和IFN-γ的表达水平,且FnBPA D组显著高于FnBPA A组(P0.05)。结果表明,FnBPA D基因较FnBPA A基因更适合作为奶牛乳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1.
为克隆和表达尤氏泰勒虫OPRT基因的功能区片段,并对重组OPRT蛋白的反应原性进行分析,以反转录得到的尤氏泰勒虫cDNA链为模板,PCR扩增出OPRT基因片段,然后将其克隆至pET-30a(+)载体;把构建成功的重组质粒转化至感受态大肠杆菌BL21进行优化表达,对诱导表达的蛋白纯化后用Western-blot分析它与吕氏泰勒虫和绵羊泰勒虫阳性血清是否发生交叉反应。结果显示,OPRT基因获得了不可溶性表达,最佳表达时间为6h,最佳表达温度为28℃,且表达的重组OPRT蛋白分别与上述2种泰勒虫阳性血清发生交叉反应。结果表明,OPRT同源基因也存在于吕氏泰勒虫和绵羊泰勒虫之中。  相似文献   

12.
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中华泰勒虫的梨浆虫主要表面蛋白(major piroplasm surface proteins,MPSP)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及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分析,并对该蛋白的抗原表位、信号肽以及跨膜区进行了预测。设计特异性引物,对中华泰勒虫MPSP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原核表达,并对融合蛋白的反应原性进行了分析。SDS-PAGE结果显示,融合蛋白的分子质量约为38ku,分布于上清中。Western-blot试验表明,融合蛋白仅与抗His标签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中华泰勒虫阳性血清、瑟氏泰勒虫阳性血清、环形泰勒虫阳性血清发生反应,而与其他泰勒虫、巴贝斯虫和绵羊无形体阳性血清不发生反应。这些结果表明,中华泰勒虫MPSP可作为ELISA诊断方法的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13.
用多头绦虫原头节、囊壁、囊液层析纯化抗原及原头节排泄分泌(ES)抗原对绵羊免疫及攻击感染多头绦虫虫卵后的血清进行ELISA检测,观察了血清抗体的消长规律。结果表明,绵羊在感染虫卵后第1周即可检测出血清抗体,感染后3~5周抗体效价达到峰值,一直持续到试验结束;免疫组绵羊在免疫3次后,血清抗体效价迅速升高,第3次免疫后1~2周达到峰值,且抗体水平明显高于虫卵感染组,在攻击虫卵后抗体效价开始下降,但直到试验结束时抗体效价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原头节可溶性抗原免疫组和原头节ES抗原免疫组血清抗体总体水平要高于囊壁和囊液抗原免疫组,原头节ES抗原和原头节层析纯化抗原的敏感性、特异性要高于囊壁和囊液层析抗原。试验表明,以上4种抗原可用于ELISA检测绵羊免疫及感染后的抗体应答反应。  相似文献   

14.
对甘肃省张家川县绵羊蜱媒血液原虫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 ,绵羊体表寄生蜱类 5种 ,即青海血蜱 (Haemaphysalisqinghaiensis)、长角血蜱 (H .longicornis)、革蜱 (Dermacentorspp .)、草原革蜱 (D .nuttalli)和微小牛蜱 (Boophilusmicroplus) ,其中青海血蜱为传播媒介优势种。绵羊泰勒虫 (Theileriaovis)感染率为 6 2 .2 % ,无形体 (Anaplasmaovis)感染率为 16 .7% ,且有双重感染的病例。体表喷洒药物灭蜱试验表明 ,5 0mg/L倍特对蜱类的半数致死时间 (LT50 )为 4 .91h ,用药后 3d体表残留活蜱数为 3.4± 2 .2只 ,14d后再次染蜱数为 4 9.7± 12 .0只 ,羊只血液原虫病感染率由38.1%降至 8.8% (P <0 .0 1) ,红细胞染虫率由 11.6 %± 6 .9%降至 5 .4 %± 2 .1% (P >0 .0 1)。  相似文献   

15.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检测边缘边虫(Anaplasma marginale)感染牛血清快速准确,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利用冷藏抗原片进行的IFAT结果表明,该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等特点,人工感染牛符合率为100%;就疫区273份血清的检查,阳性率为35.2%,对安全区86份血清的检查,假阳性占3%。抗体消长实验表明,人工感染牛于第5天即可测出IFA抗体,60~70天达到高峰(1:5120),并维特一段时间,在感染后335天,抗体消失。在本试验中边缘边虫抗原与双芽巴贝西虫、牛巴贝西虫、瑟氏泰勒虫、伊氏锥虫感染牛血清均无交叉反应;与绵羊边虫感染羊血清有很强的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16.
以BORCT蛋白为包被抗原,优化最佳反应条件,确定阈值并测定其交叉反应,建立了一种特异性检测牛巴贝斯虫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利用该方法测定了试验感染的2头牛的抗体动态曲线,并对我国四川、甘肃、新疆3个省(自治区)的314份牛血清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经MedCalc 12.7.3.0软件分析86份阴性血清和69份阳性血清的检测结果,确定29.6%抗体比率为该方法的阳性阈值,对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2%和96.5%,并且与其他巴贝斯虫、泰勒虫和无浆体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对试验感染动物的检测结果显示,感染后的第6天出现特异性抗体,第12天达到最高值,一直持续到第270天。野外样品检测结果显示,3个省份均有牛巴贝斯虫的分布,平均阳性率为46.82%。  相似文献   

17.
为了确定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GP5蛋白A、B抗原表位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对免疫的影响,应用PCR方法扩增出A、B抗原表位基因并分别克隆于原核和真核表达载体中。原核重组质粒表达的重组蛋白经Western-blotting检测证明,该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将重组蛋白和真核表达质粒免疫小鼠,前者可诱导产生针对PRRSV的特异性ELISA抗体,但是此抗体没有中和活性;后者不能诱导免疫小鼠产生PRRSV特异性抗体。结果表明,中和抗体的产生不但与A、B表位的空间构象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蛋白质分子质量过小也不能诱导机体产生有效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鸡细胞毒性T细胞相关抗原-4(CTLA-4)胞外区(ChIgV)作为免疫佐剂的可行性,采用RT-PCR从鸡外周血淋巴细胞扩增ChIgV编码序列;测序结果显示,其核苷酸序列与已发表序列的同源性为100%。将猪CD151基因片段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0a和ChIgV融合表达载体pET-ChIgV,获得重组表达载体pET-CD151和pET-ChIgV-CD151。分别将pET-CD151和pET-ChIgV-CD151转化BL21(DE3)大肠杆菌,用IPTG诱导重组菌表达,SDS-PAGE结果显示,能表达预期的18ku和28ku重组蛋白,表达产物均为不溶性包涵体。采用包涵体纯化法和尿素变性/复性法获得了纯化的可溶性重组蛋白。以每只500μg剂量2次免疫SPF鸡,用间接ELISA测定血清抗体效价,结果显示,CD151免疫组在初免后第3周特异抗体检测为阳性,第5周抗体效价达到1∶13 000;ChIgV-CD151免疫组在初免后第2周特异抗体检测为阳性,第4周抗体效价达1∶53 000。分别用CD151和ChIgV-CD151免疫血清进行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均能在CD151阳性猪肺巨噬细胞膜蛋白中检测到预期的29ku蛋白条带,而在CD151阴性PK-15细胞膜蛋白中不能检测到相应的蛋白条带。表明,ChIgV可作为鸡抗原提呈细胞的靶向导入分子和新型免疫佐剂。  相似文献   

19.
用采自羊泰勒虫病疫区甘肃省永靖县的麻点璃眼蜱饥饿成虫叮咬健康羊体,试验羊体内未发现羊泰勒虫;用其饱血雌虫孵化的幼虫叮咬羊泰勒虫感染羊,收集饱血若虫,再用其饥饿成虫叮咬健康羊体,被叮咬羊体内也未查出羊泰勒虫,证明麻点璃眼蜱不传播羊泰勒虫.用采自羊泰勒虫病疫区张家川和永靖县的青海血蜱经人工孵化的幼虫叮咬羊泰勒虫自然感染羊,收集饱血幼虫蜕皮后,用其若虫叮咬健康羊,40 d后在被叮咬羊血片中发现羊泰勒虫,但未显示明显的临床症状.用采自羊泰勒虫病疫区羊体的青海血蜱成虫、若虫、幼虫同时叮咬健康羊,18 d时在试验羊体内发现羊泰勒虫,试验羊表现贫血、黄疸、稽留热、肩前淋巴结肿大等特征性症状,出现心包积液,肝、脾、肾肿胀及出血的典型病理变化.由此确定,甘肃省的羊泰勒虫是由青海血蜱传播的.  相似文献   

20.
用感染羊泰勒虫的青海血蜱叮咬健康羊人工复制羊泰勒虫病病例6只,用贝尼尔和磷酸伯氨喹各治疗2只.结果,磷酸伯氨喹以1.5 mg/kg体重剂量连续肌肉注射3 d,2只羊的染虫率分别从15.0%和10.0%下降到0.5%,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贝尼尔以5.0 mg/kg体重剂量连续肌肉注射3 d,仅1只羊的染虫率由12.0%下降到1.5%,临床症状基本消失,1只羊的染虫率由12.0%上升到15.0%,临床症状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