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当前,我国盗窃犯罪呈现增长态势。盗窃案件难以禁绝,有组织团伙化犯罪倾向突出,暴力对抗性加大,盗窃手段多样化,打击难、预防难、社会治理难。改革开放后,我国由重典治盗转向区别对待,由专注盗窃案值转向关注盗窃手段和性质,由重点打击转向关注民意。治理盗窃犯罪应摒弃严打和重刑的恐吓思路,采取多种途径治理盗窃犯罪,提高预防和打击能力,及时查处盗窃犯罪。  相似文献   

2.
并案侦查是对付流窜性、跨区域性、职业性和暴力性犯罪的有效手段,是打击惯犯、累犯和流窜作案的一种强有力的侦查措施。通过对作案时间、作案地点、作案手段、作案工具、痕迹、物证、犯罪语言、案件性质、作案人数、作案人体貌特征、侵犯客体等条件并案,实现侦查资源的有效整合与侦查信息的动态沟通。在此基础上,重点关注罪犯作案的连续性、犯罪特征的稳定性和犯罪行为的习惯性,最大限度地将原本分散于个案的犯罪痕迹和物证等犯罪信息集中起来,使现有证据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印证、相互支撑,改变单独侦查、各自为战的侦查格局。并案侦查有利于查明案件真相,提高诉讼效率,加快破案步伐,准确打击犯罪,实现侦查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保险箱,通常又称之为保险柜、小金库等,是一种常见的安全防范器械,具有结构复杂、坚固、防撬盗、防火、保险等特点,是单位与家庭现金、债券及其贵重物品的主要存放处,也是犯罪分子猎取的主要目标。近年来,以保险箱为盗窃目标的案件日趋增多,作案分子多数为惯犯、累犯,而且盗窃活动有连续性。针对这种犯罪现象,采取串并对策,实施并案侦查,则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地打击犯罪。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流动人口犯罪问题调查报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北京市流动人口的犯罪问题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在流动人口增加的同时,其犯罪率也在增加,且高于流动人口增长比率或速度;治安拘留、刑事拘留、严重刑事犯罪三者数量呈现出“倒金字塔”型,即流动人口中违法人员比例高于犯罪;从涉案类别看,盗窃犯罪最为突出,“两抢”和故意伤害犯罪次之;从犯罪人员类型看,初犯所占比重大,惯犯和流窜犯相对较少;从文化程度看,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男性青壮年是犯罪主要人群;以地缘或亲缘为纽带结成的犯罪团伙比较突出;等等。流动人口中的“三无”人员应该是公安“三基”工作的重点,也是基层基础工作的盲点。  相似文献   

5.
马克清 《新疆人大》2009,(10):40-40
近一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和困难,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随之增多,对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造成的负面影响逐步显现,多发性侵犯财产犯罪也有所增多。多发性侵犯财产犯罪主要指罪犯以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为目的,实施对社会治安秩序构成严重影响的犯罪行为,集中表现为抢劫、抢夺、盗窃等三种犯罪,简称"两抢一盗"。  相似文献   

6.
一、犯罪现状印度尼西亚现有人口2亿1,372万,总警力约18万,警察与人口的比率约为1:1,187。 2003年全国警方共立刑事案件134,735起, 发案率为6.304(?)。其中侵犯财产犯罪(包括抢劫和暴力盗窃犯罪、入室盗窃犯罪、盗窃机动车辆犯罪及其他盗窃犯罪)案件89,949 起,约占全部刑事犯罪案件总数的66.76%。在侵财犯罪案件中,盗窃犯罪(包括入室盗  相似文献   

7.
盗窃犯罪是一种多发性犯罪 ,是当前危害我国社会治安的主要因素。与其他犯罪不同 ,盗窃犯罪是一种与人类社会同进步的犯罪 ,其犯罪对象、犯罪行为方式能够体现人类文明发展的节奏 ,并正成为决定我国犯罪增多与减少的关键。当前我国盗窃犯罪的表现出诸种形态和不同的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8.
采用网络核密度估计和网络K函数,分析某年Q市中心城区盗窃犯罪在道路网络上的分布特征及其大型商场、学校、医院及歌舞娱乐场所对犯罪的影响。结果表明:盗窃犯罪在路网上呈现聚集分布模式,集中高发于大润发超市及老城区的中河沿街道附近;盗窃犯罪分布主要受到大型商场、医院、歌舞娱乐场所的影响;在0~2000米范围内,盗窃犯罪聚集性分布于学校附近,并且随着距离增加,趋向于随机分布;在相同累计点数水平下,歌舞娱乐场所相较于医院对盗窃犯罪分布影响更显著。研究结果有效揭示了盗窃犯罪在道路网络上的分布特征以及与各类场所的空间关系,为犯罪空间预防提供了有益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宾馆、饭店流窜盗窃犯罪具有盲目性、疯狂性、多样性、连续性和重复性等特点。主动预防这类犯罪的同时,必须强化侦查性对策。侦破这类犯罪案件要周密认真地访问调查,迅速布置各主要关卡查缉,认真筛选有关人员从中识别罪犯,做好各宾馆、饭店安全保卫部门的协调工作,发挥公安机关整体作战的功能,有时还应组织专门的侦破班子,破获后也不能就案办案,而应深入调查、扩大战果。  相似文献   

10.
在网络高速发展的当下,各类与网络相关的犯罪增长迅猛。网络盗窃作为网络犯罪中主要类型之一,也呈高发态势。网络盗窃犯罪具有智能性、隐蔽性、普及化、集团化等特点,侦破难度很大。深入分析网络盗窃案件的侦破难点,进而提出全面的侦查对策,对打击网络盗窃犯罪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团伙盗抢机动车犯罪的特点包括:作案时间呈全天侯状态;作案目标呈现从低档车向高档车发展的势头;作案地点呈现全方位的特点;作案手段向专业化、智能化发展;组织结构严密、分工明确;流窜跨区作案增多,对此应采取的对策主要包括:建立一支反团伙盗抢车辆的专门队伍;强化侦查措施和手段的运用;建立完善的防控体系;发挥现代科技检索系统作用;建立协作制度,  相似文献   

12.
侦查实践中街头犯罪主要有:涉车盗窃、拎包、扒窃、抢夺、抢劫以及诈骗。除了街头犯罪的一般特点,奥运期间其可能呈现新的特征:涉外街头犯罪可能会增加;犯罪可能后果更严重,甚至造成恶劣国际影响;可能增加严重暴力犯罪类型;街头犯罪可能占据更多侦查资源。侦查部门应采取相应对策,以有效打击和防控。具体包括:强化证据意识;利用电子监控设备;加强对潜在街头犯罪主体的服务、管理和教育工作;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慎重处置涉外街头犯罪;警惕爆炸、绑架严重暴力犯罪。  相似文献   

13.
都市村庄入室盗窃案件的高发,严重侵害了居民的财产安全。文章以第一手资料分析了作案成员的构成、盗窃选取的目标对象、作案所留现场等方面的特点,并提出了侦控都市村庄盗窃案件的对策,为侦破该类案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美国犯罪预防领域出现了一种新思维,即与"贼"同想。为使工作富有成效,犯罪分子知道的,警察也应该知道。一个高效率的犯罪预防警官必须在犯罪、威胁因素和解决方案等宽广的领域里知识渊博,见多识广。获悉罪犯怎么作案是预防犯罪的最基本的方法,像贼一样思考问题是预防犯罪的根本。  相似文献   

15.
在调研的基础上,以北京市为例阐述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基本特征——主体特征从作案成员的身份看,无业人员、农民、学生居多;从文化程度看,初中、小学文化程度的居多;从年龄看,原先低龄化趋势有所缓解。类型特征从作案类型看,侵财型案件最为突出;从作案方式和手段看,共同作案多,团伙作案突出,作案手段暴力化、成人化、智能化。  相似文献   

16.
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之包庇行为只能是出自故意 ,而纵容行为则可出自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本罪并不以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明确认识到对象是黑社会性质的组织、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违法犯罪活动为不可缺少的条件。只要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是包庇、纵容犯罪的人 (包括犯罪组织及成员 )的违法犯罪活动 ,便构成本罪故意所必需的认识因素。  相似文献   

17.
根据欺骗是为窃取创造条件还是诱导交付,何者对财产转移起决定性作用,可以对盗骗交织犯罪作第一层过滤。再根据被害人控制意识与控制可能性的有无,又可将交付型盗骗交织犯罪分为纯正交付型和不纯正交付型。在纯正交付型盗骗交织犯罪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欺诈隐瞒行为,被害人理应辨明真伪但陷于圈套,交付归根结底是缘于欺诈而作出,未脱离骗取的本质,采用"处分意识不要说"以诈骗罪论具有合理性。个别情况下还需考察被害人对于事实之真伪是否具有实质性审核判断义务,若有实质性审核判断义务但因没有认识或者预见到而交付当属受骗,不构成被利用的工具;不具备此义务而作出的交付则属于被利用的工具。"偷换二维码案"中的处分人只是依照交易习惯或者惯例而行动,没有实质性审核义务,事实上与机器无异,因而属于被利用的无意识的工具。"收购水稻案"与"收购废铝案"的被害人本身有处分全部财产的意思,行为人通过做手脚的方式使其对财物的数量和价值发生错误认识从而少支付价款,属于欺骗他人免除债务型诈骗。盗骗交织犯罪只有一个行为对财物转移占有起决定性作用,当属一罪,按照想象竞合处理会不当加重行为人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犯罪人与被害人是导致犯罪发生的两个方面,然而大多数人们和学者往往更多的关注犯罪人的过错对犯罪发生的作用,而忽视了被害人在犯罪发生中的作用。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很多被害人过错诱发犯罪发生、促进犯罪实施、促成犯罪后果等作用。研究被害人过错中的有意过错,对减少和预防犯罪的发生,降低犯罪的危害程度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暴力犯罪中被害人有意过错在犯罪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旨在通过运用这一结论提出建议,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打击暴力犯罪。  相似文献   

19.
公路盗扒货物案件是特殊的盗窃犯罪,在侦查理论和实务方面都具有特殊性和研究价值。公路盗扒货物案件具有发案范围广、区域性强,涉案价值高、社会危害性大,犯罪行为动态趋势明显、侦破难度大,专业化、职业化犯罪明显等特征。所以,必须以信息导侦、突出系统化的侦查协作和快速反应等新的思维方法、新的打击策略和新的侦查途径来克服现存的难题,实现对公路盗扒货物案件的有效控制,才能取得最佳的侦查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盗窃罪与诈骗罪的主要区别在客观方面,盗窃罪的被告人违背被害人的意愿剥夺被害人对财物的占有而取得财物。而诈骗罪的被告人以欺诈的手段使受骗人产生错误认识,进而基于错误认识自愿把财物处分(交付)给被告人。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两罪是容易区分的,但在被告人使用欺骗手段骗(窃)取受骗人财物的情形下,二者容易混淆。作者试图通过具体案例从欺骗手段不是诈骗罪的唯一特质、“自愿”处分(交付)行为的含义、秘密窃取并非盗窃罪唯一的手段、从罪刑相适应来考量此种犯罪行为应受的刑罚等四个方面来具体分析以欺骗手段骗(窃)取财物的定性从而进一步厘清盗窃罪与诈骗罪的区别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