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性化执法只有在自由裁量权范围内才有实现可能,为了能实现依法行政,防止出现法定僵化的人性化执法,需要创造优良的执法环境、设置人性化执法标准与适用条件,提高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法律素养。通过对人性化执法概念、适用范围和方式进行分析,指出其理论与实务上的争议,并试图探寻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人民警察在群众中公信力下降,在群体性事件中成为攻击对象,袭警事件也时有发生。个别公安民警执法不严、执法不公、行为不文明不规范,甚至违法违纪,严重损害了公安队伍的形象,导致人民群众的不满。文中试图探索新时期警察应如何转变执法理念以提升警察公信力。提出公安机关要坚持走人民路线,在严格执法的同时人性化执法,通过行政公开、队伍廉洁建设、便民服务等方式不断维护和加强警民之间的理解和支持,提升公信力,为维护新时期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语言的表达、沟通几乎贯穿民警现场执法的始终,它决定了民警执法的成效。交互作用视域下民警现场执法环境具有情境动态性、对象差异性、环境随机性的特征,民警现场执法的语言沟通可采取互补沟通、交错沟通和隐藏沟通三种模式。在现场执法过程中,为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民警应建立良性"情绪场",识别不同的情境与对象,从语言的多个层面进行考量,调整"法言法语"的语言色彩及语言强度。  相似文献   

4.
公安执法“人性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光辉 《湖湘论坛》2005,18(5):40-42
实现公安执法人性化是适应当前形势的必然要求,其适用的范围不仅应包括广大人民,还应包括违法犯罪嫌疑人。目前,主要应通过实现立法的人性化,提高民警素质、转变执法观念,区别对待不同的执法对象,充分发挥监督机制的作用等途径以确保公安执法“人性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沟通:实现人性化执法的有效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执法手段由粗暴走向人性化,是执法指导思想和执法理念的重要转变,是建设法治国家不可缺少的要素,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但是,在当前人性化执法中出现了一些冲突甚至暴力袭击执法人员的事件,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从原因上分析,不但有执法对象的因素,也有执法人员自身的因素,还有其他社会因素。其中,政府及其执法人员与执法对象之间缺乏相互了解和沟通,是人性化执法遭遇障碍的一个深层原因。只有增进执法人员与执法对象之间的相互沟通,才能有效保障人性化执法的良性运作。  相似文献   

6.
范瑛  卢兆明 《求索》2012,(10):193-194
对于公权力的正常有序运行而言,执法主体的素养尤其是政治伦理素养的高低是关键。执法主体具有较高标准的政治伦理素养就能捍卫现代国家"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从而得到广大民众的认同。但是现今诸如执法主体的自身腐败、公权力的滥用、法治不被信仰、政府公信力被质疑等现象的根本解决,亟待执法主体政治伦理素养的稳步提升,而实现这个目标较为重要的步骤就是探索文化塑造之路。  相似文献   

7.
基层民警执法过程中暴露出的许多问题亟需解决,而其中遭遇的执法风险问题较为突出。这就需要我们结合现实案例对当前形势下的执法风险进行归类,从制度建设、执法环境、执法对象和民警自身等影响因素入手分析,从完善立法、加强警务保障、提升民警自身素质和执法能力、多角度优化执法环境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期对基层民警在执法中规避执法风险、保障自身权益提供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8.
在执法规范化建设背景下,公安机关正在探索新的执法模式。执法为民的法治理念要求公安执法需"以人为本"。诠释人性化执法含义、厘清公安机关人性化执法的形成要素,重视人性化执法的实践价值,对于深入推进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资产为本"的社区发展模式强调通过增强服务对象个体及其生活社区的资产能力来实现服务对象以及社区的可持续发展,该模式被广泛用于国际发展援助项目中。在本研究案例中,工作人员将"资产为本"的社区发展模式用于农村灾后社会工作,通过参与式社区需求评估、社区自组织培育、社区可持续产业打造、社区互助文化构建和妇女赋权等方式探索农村地区社会工作创新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服务对象家庭资产和社会资本得到增强;社区的环境资产得到保护,政治资产和文化资产得以构建和提升。  相似文献   

10.
孟欣 《公安学刊》2009,(4):92-94
非现场执法在高速公路交通管理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也存在缺乏立法保障、准确率不够、人性化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执法实践中,应完善非现场执法的行政机制;提高设备稳定性和数据准确率;提升人性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2015年1月1日,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实施,新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以及相应的机构改革措施对基层环保部门的工作重点、工作方式等产生了较大影响.修订后的环境法律制度和"环保垂改""一岗双责"环境行政制度促进了基层环境监察执法行动的路径创建.文章以路径依赖和路径创建理论为分析框架,在微观考察环境监察大队人员执法认知、执法策略、执法过程及执法结果等的过程中,分析环境监察执法行动过程与环境法律制度规范下的组织、个体之间关系的路径依赖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环境监察执法行动的路径消解及路径创建.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框架下需要以合作重构的方式进行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实施和执法行动,从而开启环境保护法治化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12.
坚持"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思想,应处理好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执法环境与执法水平、执法权力与执法权威、执政基础与执法对象等七个关系.  相似文献   

13.
周昕 《长江论坛》2012,(2):31-38
良好的法治环境、健全的法律制度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保障。武汉、北京和深圳在创建"创新型城市"的进程中,不断优化和改善自主创新地方法规体系,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促进自主创新地方法治环境。与此同时,上述城市仍存在立法内容滞后、立法技术落后、执法手段单一、政府行政指导不力、救济渠道不畅等问题,存在亟需填补的立法真空。武汉建设"创新型城市"应充分借鉴国内外经验,以提升城市创新竞争力为目标,在地方立法中进一步明确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加强对自主创新核心区建设的法制保障,健全知识产权执法长效机制,依法构建多元高效的科技投入机制,实施扶持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制度,赋予创新主体充分的司法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14.
公安内部执法监督包含执法主体监督、执法环境监督、执法程序监督、执法责任监督等构成要素,其对执法效率的影响表现在执法质量考评、执法责任担责、执法程序繁琐、执法机制不全等方面,正确处理公安执法权力行使与有效监督的关系,应在严密执法监督与提升执法效率方面寻找平衡点,加强体制性、机制性设计,勇于变革不合理、不科学、不讲效率的执法监督环节,改进并完善执法源头、执法过程、执法出口、执法考评、执法责任、执法机制等内部监督体系,不断提升公安机关依法履职能力和执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15.
人性化执法的目的是更好地执法,而不是放弃执法职责、放任违法行为、包庇纵容违法相对人,不能借人性化之名,行"以情代法""情大于法"之实。只有按照法治思维、在依法行政的框架内进行人性化执法,才能行稳致远,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在德育教学与实践过程中,"放任"式或"管制"式是误解或曲解人性化德育师生关系的两种典型形式.主体群理论为缓解高校人性化德育师生关系的紧张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同时也对高校教师处理好人性化德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何振波  张国泉 《传承》2008,(2):88-89
在德育教学与实践过程中,"放任"式或"管制"式是误解或曲解人性化德育师生关系的两种典型形式。主体群理论为缓解高校人性化德育师生关系的紧张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同时也对高校教师处理好人性化德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实施依法治国方略需要注意的三个问题一、依法治国需要强有力的执法机关,但不能把执法主体误认为是治国主体。我国人口众多,地域之间经济、文化、法制等方面的建设很不平衡,依法治国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权力来推行,法律要靠执法机关来组织实施。这样一来,有的执法机关和有些执法人员自觉不自觉地把执法主体误认为是治国主体,在部分群众中也产生了这种错觉。这实际上把人民群众放在了管理的对象、执法的对象、治理的对象的位置上,忘记了人民群众是依法治国的主体。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广大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是依法治国的主体。执法机关的执法权来自人民,受  相似文献   

19.
人性化执法是服务精神和人本理念在人民警察执法活动中的必然体现,是公安机关适应我国政治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作出的理性选择。人性化执法是一种理性和文明的执法方式,彰显了执法作为手段的合理性,是公安机关追求执法效益的必经途径。人性化执法只有与不同的执法对象联系起来认识和理解,才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和实际的指导意义。人性化执法在实践中要持续健康地发展,必须处理好与严格执法的关系,提高警察的人文素养,加强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0.
<正>现代教育技术的革新换代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影响着各行各业工作技能的提升。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尽可能还原真实执法环境的对抗性,为警务实战训练服务,是遵循"贴近实战、服务实战"宗旨,实现实战训练安全性、有效性的手段之一。但在实战训练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具体的执法情景在训练中难以逐一复制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