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健 《求索》2007,(1):181-182
《西游记》有大量诗文和情节是袭自佛道典籍。通过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可以判断《西游记》的主旨不是阐扬佛教。《西游记》作者对道教内丹学比较熟悉,对佛教则了解不深,极有可能是位文化程度不高的道教内丹学家,而不可能是位治学严谨的佛教徒。  相似文献   

2.
郭健 《求索》2008,(9):162-164
胡适于1923年所作的《西游记考证》一文被后来的《西游记》研究者广泛引用。然而,由于胡适对与《西游记》密切相关的道教内丹学知识缺乏了解,其考证也不够严谨,所以此文中对明清时期的《西游记》研究现象、《虞集序》、《西游记》的性质和主旨等诸多内容的评论都存在问题,严重误导了后世学者。  相似文献   

3.
左少峰  高兰英 《前沿》2007,(6):212-213
《西游记》是在宋元时期儒、释、道三教归一的思潮中成书的。《西游记》所写的取经历程可以看作对人的信仰、意志和心性的挑战以及迎战和升华的过程,它破除了三教教义的神秘性和严肃性,升华出超自然的自由心态。《西游记》对人性的肯定是充分的,在此基础上,《西游记》主题所蕴含的哲理也是极其丰富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西游记》受到了敦煌文学的深刻影响,在敦煌文学中,可以发现《西游记》最早的故事原型及其演变的线索;同时,《西游记》也是中印文化长期交融的产物,许多人物就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直接孕育的结果。通过对《西游记》源流的重新考察,作者提出了对作品主题的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吴国富 《前沿》2008,(6):185-188
《西游记》描写了猪八戒的好吃贪睡与懒惰愚拙。如果参照全真教人物的“懒惰”,则可以看出猪八戒的“懒”有懒于事务、超然于纷繁万象、明心见性的宗教含义,而作者对猪八戒的懒也表现了肯定的感情倾向,并非一味的批评。  相似文献   

6.
《西游记》的主题思想究竟是什么?这是历来《西游记》研究中争论最大的一个问题,同时也是分歧最大的一个问题。《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是前后矛盾的,他在前七回中大闹天宫、斗天斗地,到了后八十七回却掉过头来皈依佛门,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孙悟空形象的矛盾和转变,给《西游记》  相似文献   

7.
刘远达同志在今年第一期《思想战线》上,发表了《试论〈西游记〉的思想倾向》一文,对我国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古典名著《西游记》的评价问题,提出了新的论点。作者认为:孙悟空是向封建统治者“悔过自新”、“改邪归正”的艺术形象;吴承恩为农民起义树立了一个“改邪归正”的榜样;《西游记》是“心学”、“破心中贼”的政治小说。一句话,“无论就思想内容来说,还是就艺术成就来说,《西游记》都很难说是我国优秀的古典小说之一”。下面就刘文涉及到的几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刘远达同志商榷,同时也求教于有关学者和专家们。  相似文献   

8.
李玲玉简介李玲玉,生于上海。1978年,17岁的她进入越剧团,学了3年的小生,之后唱越调。1984 年改行进入东方歌舞团成了一名歌舞演员。1987年在电视剧《西游记》中成功扮演了"玉兔精"一角,并因演唱《天竺少女》而红遍全国, 后被誉为"甜歌皇后"。曾出版《甜歌皇后》、《甜中甜》、《甜上甜》、《女人心绪》等60多盒个人专辑。曾主演《红楼梦》、《奇情侠侣》、《江湖妹子》、《第九号悬案》等电影和《西游记》、《编辑部故事》、《快嘴李翠莲》、《孝庄秘史》等电视剧。  相似文献   

9.
创作于十六世纪的《西游记》,是我国流传最广泛、影响最大的古典小说之一。关于这部小说的思想内容及社会意义,历来众说纷纭。有的人认为它是“劝学”;有的认为它的本旨是宣扬佛道思想;也有人认为它是作者玩世不恭的游戏之作。解放后,文学评论家和文学史家普遍认为《西游记》是一部具有民主性精华的作品。其理由是:“它广泛地揭露和批判了黑暗的封建社会,歌颂了对天宫、地狱统治者及危害人民的妖魔鬼怪的反抗斗争,也反映了古代人民征服自然力的理想愿望。”因此,“从《西游记》总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来看,可以说,它不但是我国文学史上,而且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的神话文学作品”。本文准备就《西游记》表现的思想内  相似文献   

10.
湖南文艺出版社最近出版的王驰同志的新著《文学艺术与精神文明建设》一书,收入作者1979至1988年期间写的有关文艺工作方面的文章28篇。这些文章,大多是作者在湖南省委宣传部担任领导工作时写的。近些年来,作者潜心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学的研究,陆续出版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十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学概论》等专著。和上述著作相比,本书是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学的一个领域进行的微观探索,而正是这种微观探索,引发了作者对精神文明学研究的兴趣,以至于一发而不可收。这部著作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1.
《西游记》形成了雅俗共赏的美学风格。小说中既有作者对人生与社会的理性思考,又表现了感性的世俗生活。这种雅俗共赏的美学追求是时代思潮的反映。  相似文献   

12.
明刻《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明刻《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国内久已无传;近十多年来,收藏家们先后在民间发现两本,现在分别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和河南省图书馆。河南省中州书画社在两馆的支持下,参照两书加以补五后,分为上下两函,共十六册,影印线装出版。明刻《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是《西游记》的最早期刻本之一,而且是唯一附有评注的最早刻  相似文献   

13.
孙悟空大闹天宫和唐僧西天取经,在中国民间几乎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的故事。它流传得如此广泛和深入,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是起了很大作用的。《西游记》大约写成於十六世纪七十年代,即中国明代中叶,作者是吴承恩。唐僧取经本来是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公元六二九年(唐太宗贞观三年),青年僧人玄奘不畏险阻,只身去天竺(印度)求经,跋涉万里,历时十七年,取回梵文佛教经籍六  相似文献   

14.
论《西游记》中的沙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许多研究《西游记》的文章中,对孙悟空和猪八戒论及较多,绝大多数文章都充分肯定了这两个人物形象的美学价值,而对《西游记》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沙僧却论及甚少,似乎他只是西游故事中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物,就这个形象的美学价值进行专题的分析和探讨的文章,就更不多见了。  相似文献   

15.
王晓渔 《今日广西》2010,(13):59-61
1987年,电视剧《红楼梦》;1988年,电视剧《西游记》;1994年,电视剧《三国演义》;1996年,电视剧《水浒传》。四大名著第一次“触电”,经过10年的漫长时间。第二次“触电”,却在一年前后。2010年刚刚过半,新版《西游记》、《三国》、《红楼梦》已经先后登场,新版《水浒》也拍摄完毕,只待良辰吉日,走向观众。  相似文献   

16.
新书信息     
《小康》2018,(18)
正《办公室学》作者:谢煜桐定价:46.00元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办公室学》是作者多年办公室工作经验的升华,探索了办公室工作的原理、规律和方法,以系统理论指导办公室工作,是从实践中走来的、中国办公室学的拓荒之作!《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作者:张丽钧定价:42.00元北京联合出版公司让消极怠惰的年轻  相似文献   

17.
世界名著《西游记》,这部脍炙人口的神魔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征服了无数读者的心。其作者吴承恩的出生地就是人杰地灵的河下古镇,这颗曾被历史烟尘湮没的明珠,有着不同凡响的辉煌与荣耀。  相似文献   

18.
2.《词话》本中保留了大量的兰陵方言《词话》中,运用了大量带有地域特征的语言,这些语言又以流行于市井及下层人家之间者为多(像西门庆等官场人物的应酬语言,大多是文皱皱的官话,乃是例外)。当时,有名的长篇小说《西游记》和《水浒》,也具有这个特点,但是方言数量太少了,构不成语言特征。因此,从书中的方言着手来研究作者籍贯、身份,以缩小“作者群”的范围,对《金瓶梅》来说,不失为“解谜”的重要方法,有幸的是,大量方言  相似文献   

19.
《西游记》是我国一部优秀的古典神话小说。其中有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描绘了他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业绩;还有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后被唐僧所救,到西天取经,历尽千辛万苦,战胜众多妖魔鬼怪的故事。大闹天宫的英雄,成为皈依佛教的教徒,《西游记》的主题思想发生了如此重大的转换,这在中国小说史上是少有的。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任何简单化的倾向,都会带来偏颇。一、孙悟空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究竟何在对《西游记》中孙悟空人物形象社会意义的评价,历来都存在着分歧。褒之者认为:  相似文献   

20.
《治安行政管理学教程》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湖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万川老师主编、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治安行政管理学教程》(以下简称《教程》),经过作者群体的辛勤努力,终于与广大公安干警见面了,这是治安管理学研究领域的一件幸事.读完《教程》,使人耳目一新,和已有的治安管理学的教材相比,具有两个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