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刑事和解是建设和谐社会、提高司法效率、保护被害人合法权益、挽救教育犯罪人的需要。我国有建立刑事和解制度的观念和法制基础,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应当充分考虑刑事司法体制和司法环境。  相似文献   

2.
刑事司法制度是现代法治的重要内容和标志之一,也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保证。随着我国刑事司法改革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有关改革的各种观念纷纷呈现。在众多观点中,对如何设计刑事司法改革的目标以及如何对待西方刑事法律制度的移植等问题产生了理性与理想的分野,接轨与并轨的碰撞。我国的刑事司法改革必须立足于本国现实,有选择地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有益的法治经验,并进行必要的变通,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刑事司法体制。  相似文献   

3.
刘中正  丁国艳  李杰 《前沿》2008,(2):98-100
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存在较大缺陷,主要体现在与民事诉讼制度存在立法冲突,在司法实践中缺乏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对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不充分。随着我国现代司法理念不断发展和司法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有必要适时地对这一制度进行修改,使之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以充分体现诉讼公正原则和诉讼效益原则,实现刑事审判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笔者从我国的司法现状出发,以全新的视角分析了现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缺陷,通过比较与借鉴提出了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刑事损害救济制度的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主办侦查员制度之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落实办案质量责任终身制和突出主办侦查员办案中主体地位的主办侦查员制度是当前刑事法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构建主办侦查员制度对于提高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刑事司法责任体系,提升公安队伍战斗力,加强公安队伍规范化建设,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当前构建主办侦查员制度在法律法规、体制机制和操作落实层面均存在一定的障碍。严格规范的遴选机制、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科学合理的监督问责机制和与责权利相一致的职业保障机制是主办侦查员制度构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江溯 《公安学刊》2007,53(3):31-34
传统刑事司法体系是由国家确立的犯罪处理系统,它在机构、人员和知识等各个方面均具有专业主义的特征。在恢复性司法对传统刑事司法的批判背后,实际上潜藏着反专业化或者去专业化的要求。但是,恢复性司法的去专业化主张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恢复性司法还处于起步阶段。与世界许多其他国家的恢复性司法实践相似,我国现有的恢复性司法项目大多是在传统刑事司法体系的倡导下建立起来的。今后,我国刑事司法专业人士的任务是如何更好地发挥在恢复性司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陈晓济 《公安学刊》2014,(1):102-108
山姆·休斯顿州立大学刑事司法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是美国大学教育中最为著名的"核心课程型"设置模式,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一组独立于院系的全校本科专业学生必修的通识教育课程、一组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主修课程)和一组与专业相关的选修课程以及学位要求的特别课程四个部分构成,由此构成该专业"一体两翼一补充"的橄榄形课程设置模式。这种课程设置模式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以核心课程为中心,加强文理学科的相互融合,培养学生从事刑事司法职业领域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从中可以发现其课程设置具有重视通识教育、实行严格意义上的学分制、专业核心课程与专业选修课程互为支撑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刑事错案的成因多种多样,既有制度层面的问题,又有专门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问题。刑事错案追究制度就是要防范错案的发生,要解决错案问题。因此,必须对症下药,结合成因,借鉴我国古代刑事司法的精华和西方现代司法惯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刑  相似文献   

8.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我国刑事政策的新发展,它既是刑事司法政策,也是刑事立法政策。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首先要求形成一种合理的刑罚结构,这是实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基础。文章仅探讨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要求下,如何完善我国刑罚主刑中的死刑制度,并针对死刑制度的弊端,提出修改的建议和措施,以更好地体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要求,实现刑罚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司法警官教育的基本性质、基本特点和主要任务取决于司法警官职业的特殊性和基本要求。司法警官教育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教育,一种特殊的法律纪律教育,一种特殊的医师(即社会医学)教育,一种特殊的师范教育,一种特殊的强制管理教育。司法警官教育的社会责任可以分为解决做人问题、解决方法问题、解决做事问题等三个层面。当前司法警官教育中存在两个基本矛盾。司法警官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多样化的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0.
美国早期民主政治对后续的社会制度有着深刻的影响,与此同时,律师业也在19世纪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是,目前关于美国早期民主对刑事辩护权发展之影响的研究却鲜有作品涉及。本文梳理了美国早期刑事司法环境,描绘了19世纪末期的辩护制度发展历程,对比了古代中国集权体制下的刑事司法制度。将美国刑事辩护权发展的实质性因素归纳为:人民主权原则在刑事司法制度中的贯彻,多元分权制度给予辩护权发展的空间,以及司法的最终权威是辩护权发展的强力助推。最后,刑事辩护权发展的最终归属将是权利自由。  相似文献   

11.
文件检验课程是公安院校根据实战的需要为刑事科学技术和刑事侦查专业开设的公安业务主干课,该门课程具有较强的应用性、极强的经验性。在当前公安院校招录体制改革背景下,文件检验课程需要引入先进教学技术和理念,提高教学效果,根据公安实战的需要,增加实践教学项目,完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12.
笔者围绕公安院校"复合型、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新形势下社会对法律专业人才素养的要求和刑事法学学科特点,探索构建以学生法律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刑事诉讼法学层次化、模块化、流程化实践实训教学模式,并在付诸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成效。该教学模式在完善法学实践教学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及促进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对推进法学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方式改革具有标本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公安教育的改革重点,要在公安专业实训课方面进行深层次的强化。针对刑侦专业实训课教学.应从制定教官任职标准,或从实践单位招聘教官轮流任教开始,教学对象应因材施教,教法灵活,在进行刑侦专业实训课教学的同时,注重学员个性特点,加强他们的职业素质培养,激发学员的创新思维。摘要:公安教育的改革重点,要在公安专业实训课方面进行深层次的强化。针对刑侦专业实训课教学.应从制定教官任职标准,或从实践单位招聘教官轮流任教开始,教学对象应因材施教,教法灵活,在进行刑侦专业实训课教学的同时,注重学员个性特点,加强他们的职业素质培养,激发学员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4.
公安机关是国家拥有武装和特殊强制手段的行政力量,公安机关要求人民警察必须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精神。我国教育的培养目标、人民警察的职业特点以及现实社会的状况要求作为警察重要来源的公安院校必须加强对学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应该从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寓职业道德教育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中以及提高教育者的职业道德素养等方面,加强对公安院校学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5.
高职财经专业目前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中招生规模最大的专业,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财经专业课程改革已经提上日程。由于财经类专业工作过程没有十分清晰的操作步骤和固定的运营模式,比较难以标准化和模式化,所以财经专业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之一即是实训教学改革,围绕高职财经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实训教学应着力于建立科学、创新的立体化模式。模式基本框架包括:实训教学目标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体系、必要的实训条件、完善的考核方式体系。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工程,应用法学教育由核心理念、目标设定及相关制度构成,且通过各部分之间相互协调而发挥其整体功效。我国应用法学教育在目标设定、教学方式、法律良知的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偏差是导致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现象的重要原因。确立“教育服务市场”理念、加快应用法学理论研究,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队伍、实训条件、教学管理等方面加强专业建设、整合相关资源,是完善我国应用法学教育系统工程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犯罪心理学无论作为一门课程,还是作为硕士研究生的一个专业方向,均始于政法高校。而公安高校犯罪心理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也是在参考和借鉴政法高校相关做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学校性质和培养目标不同于政法高校,公安高校需要构建符合自身特点的犯罪心理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教学体系、导师队伍建设、质量监控等方面突出公安特色。  相似文献   

18.
刑讯逼供在我国的刑事诉讼中十分普遍,是我国刑事诉讼一大痼疾。刑讯逼供严重阻碍我国司法文明的进程,妨害我国司法公正。防范刑讯逼供也是履行国际义务、维护程序正义、防范冤家错案、保障人权的需要。我国刑讯逼供的发生有着多种原因:包括传统法律思想和理念的影响,法制不健全,侦查水平的限制等等。防范刑讯逼供应当从加强执法为民教育,改变侦查模式,完善法律制度,加大惩处力度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刑事司法制度理论面临困惑和实践遭遇挫折的基础上,恢复性司法应运而生。恢复性司法制度符合刑法“教育人、挽救人、改造人”的立法愿意,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监狱如何借鉴和移植恢复性司法制度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中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