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2 毫秒
1.
梁旺兵  史雯 《理论月刊》2012,(2):131-133
旅游地居民对入境旅游发展及其所带来的影响具有不同的感知和态度。本文利用2010年9月在敦煌对当地居民所作的200份抽样调查资料,从当地居民对外国游客的态度和对外国游客旅游影响的感知,探析了跨文化因素对旅游地居民心理的影响。研究发现,跨文化旅游对当地居民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文化交往、经济发展和环境变化三个方面。同时,还应注意当地居民对外来文化影响的心理承受力,正确引导居民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让居民真正体会到跨文化旅游带来的"效益"。  相似文献   

2.
考察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推动其参与和支持旅游发展,是实现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步骤.以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贵州巴拉河旅游区为例,研究表明,巴拉河旅游区居民对旅游发展的影响持肯定态度,但不同类型居民对旅游发展态度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3.
民生是一切发展的终极追求,居民是民生的直接体验者,研究旅游地居民对"旅游民生"理念的感知将为制定旅游民生效应评价体系提供重要参考,并有助于政府和旅游企业真正落实民生导向的旅游发展。本文应用扎根理论研究居民对"旅游民生"理念的感知,主要研究结论有:(1)旅游地居民对"旅游民生"理念的发展期望远大于现实体验;(2)居民对"旅游民生"理念的发展期望在宏观层面上表现为经济保障、生活质量提升、社会融入及自我发展能力等4大方面,其中,生活质量提升最受关注;(3)居民对"旅游民生"理念的发展期望在微观层面上表现为14个小范畴,其中,在休闲选择、基础设施、就业机会和生活方式等方面较为强烈;(4)居民对"旅游民生"理念的发展期望具有显著的"公平与尊严"诉求色彩。  相似文献   

4.
旅游目的地感知质量与游客忠诚是目的地营销管理与游客行为研究的重要内容,对西藏发展入境旅游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基于游客忠诚理论,构建目的地感知质量与游客忠诚的结构方程模型,通过问卷调查西藏入境游客,实证研究其影响关系。发现目的地旅游资源感知质量与西藏入境游客态度忠诚和行为忠诚间分别存在显著正相关与负相关,旅游产品感知质量与西藏入境游客态度忠诚和行为忠诚皆存在显著正相关,而旅游接待设施与服务感知质量与西藏入境游客行为忠诚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以国外志愿者旅游研究成果和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在校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旅游认知心理的研究,探讨了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对志愿者旅游的认知、态度和意向等心理状况。研究结论表明:在校大学生对志愿者旅游的认知情况对其态度有非常显著的影响,且在校大学生对志愿者旅游的态度对其行为意向的影响是显著的;在校大学生所处环境的主观规范对其参与志愿者旅游的态度的影响不显著,而其行为知觉控制则对其参与志愿者旅游的态度有显著影响;在校大学生所处环境的主观规范和其行为知觉控制变量对其参与志愿者旅游均有显著影响,而主观行为规范变量对其行为意向的影响更为显著。为此,我们应从认知改变、公益组织和节假日制度改革三个方面来设法推动我国在校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旅游。  相似文献   

6.
旅游古镇是桂北地区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传统商业街道空间是旅游古镇的核心旅游吸引物。研究选取桂北地区代表性旅游古镇兴坪镇为案例点,从空间使用者角度构建了传统商业街道空间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定量研究的方法,研究发现其质量主要受文化因子、功能因子、流通性因子、活动性因子和环境支持因子影响,文化因子在决定旅游古镇传统商业街道空间质量中占据首位重要度,现代商业功能是空间质量的关键要素。研究有助于考察桂北古镇传统商业街道空间在旅游环境中的适应性,提高传统商业街道空间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西昌彝族火把节作为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较为成功的节庆旅游品牌,其旅游实践活动对遗产地所带来的影响一直为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利用相关田野调查、问卷及其数据分析,对其"双轨制"办节模式下形成的西昌市区、普格县、布拖县三处遗产地居民的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进行比较研究,并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遗产地旅游实践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对策,以促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取十五个城市的十个统计指标,借助统计软件SPSS17.0对其进行因子分析,确认出影响休闲旅游发展的三个主要因子——投资和供给因子,消费因子,经济发展因子,构建休闲旅游区域差异性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用fisher判别分析法,建立判别函数,为各旅游目的地进行休闲旅游发展提供理论判别模型并有针对性地制定休闲旅游发展计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恩施州建设生态旅游州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生态旅游州的客观因素包括旅游资源的特色与知名度、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旅游的空间聚集等,是生态旅游开发的基础。主观因素包括当地居民态度、政府和开发者决策行为等,它决定资源价值能否得到认可与有效开发。协调好主客观因素,是成功建设生态旅游州的根本。  相似文献   

10.
朱尔茜  宋晓玲 《求索》2023,(3):100-107
基于扩展的UTAUT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收集25个省市区(全国部分省域资料)微观普惠群体相关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微观用户群体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与便利条件正向影响使用意愿;感知风险负向影响使用意愿;金融教育与监管能够显著降低感知风险进而正向影响使用意愿;使用意愿正向影响使用行为。因此,应进一步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创新普惠金融产品,加强数字普惠金融知识教育,实施面向不同群体的数字金融采取便利化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文献回顾基础上,文章将女性高校毕业生工作满意度量表分为工作回报、自我发展、工作本身、领导行为、团结合作5个维度。女性高校毕业生在在整体工作满意度、工作回报、自我成就、工作本身3个维度上,与男性高校毕业生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在领导行为、团体合作两个维度上所体会到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男性。影响女性高校毕业生工作满意度的因素主要涉及工作回报因子、自我发展因子、团结合作因子以及其毕业学校类型。这些因素在专业、学校类型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上产生了差异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旅游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以我国旅游业为研究对象,做实证分析的计算模型,以模型多重共线性的检验为研究方法,选取了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人数、居民收入、失业率共4个变量,采集我国1994-2010年的旅游数据,利用Eviews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参数检验和估计,并加以修正,分析出影响因素与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性,进而提出促进旅游业和谐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张熹 《贵州民族研究》2021,42(3):116-123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旅游成为乡村发展的重要途径,乡村自然淳朴的环境受到游客的青睐,"古镇游"作为此类旅游的代表受到市场广泛追捧,许多开发商嗅到商机,一种"新古镇"开始出现.与传统古镇相比,它们大多缺乏真实的历史遗存,而是通过仿造等手段营造的文化旅游景区,其中不乏成功者,也存在大量失败案例.对此,学界存在着一定的质疑,但"新古镇"作为人居文化的展示平台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价值.文章基于现代性语境,以楚雄"彝人古镇"为例,运用文化基因谱系分析,梳理新古镇的营造原则、特征与方法,阐述新老古镇景观差异以及面对文化传播的新形势下"新古镇"营造的趋势,以期为特色人居文化景观营造以及地区人居文化展示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消费日渐成为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由于塑料制品在生产和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因此,减少居民消费过程中塑料袋的使用,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发力点之一。基于态度—行为—情景(Attitude-Behavior-Context)理论,采用问卷调研方法,分析环境关注、环境心理控制源、限塑政策知晓度等因素对居民在购物过程中实行不同成本减塑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可发现,环境关注和环境心理控制源对低成本减塑行为(手拿物品无袋购物、节约使用手撕袋)具有显著作用,政策知晓度对该类行为没有显著影响;而以上因素对高成本减塑行为(携带环保袋)的作用方式刚好相反,只有政策知晓度具有显著作用,环境关注和环境心理控制源对高成本减塑行为没有显著影响。这验证了环境关注与环保行为之间的“低成本假设”,即环境关注对环保行为的作用会随行为成本的增加而降低。因此,对环保行为的研究不能一概而论,需要依据行为成本进行差异化分析,从而提出更有针对性的低碳管理建议,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助力。  相似文献   

15.
免费开放使博物馆旅游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根据对湖北省博物馆到访者的调查发现,免费开放背景下游客的感知价值由质量价值、服务价值、休闲体验价值、场所价值及成本价值五个价值维度共同构成。游客在质量价值、休闲体验价值上感知较高,而对服务价值、场所价值的感知较低,对成本价值的评价最低,这表明免费开放背景下博物馆游客总体感知价值较高。同时,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以及行为特征的博物馆游客在感知价值上存在显著差异。为更好地发挥博物馆作为"文化窗口"的基础功能,通过促进博物馆旅游发展来真正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博物馆应注重角色的转换并重视大学生市场的开发。  相似文献   

16.
江南古镇以其独特的建筑风貌、深厚的历史积淀、丰富的文化遗迹、浓郁的人文内涵及古朴的环境氛围广受旅者青睐。从"苏南模式"向"新苏南模式"转型,江南古镇在已有较为厚实的经济发展基础上,不断创新,探寻更长远、更绿色的发展新路。因此,"旅游+"发展模式应运而生,以苏州黎里古镇为代表的一批江南古镇走上了发展旅游业带动经济发展的道路。但由于发展中人流量剧增,一系列新的社会治安问题出现,可从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角度探索解决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城市旅游竞争力实证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借鉴世界经济论坛(WEF)、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的国家竞争力模型及"Crouch &Ritchie模型"的基础上,参照倪鹏飞的城市竞争力"弓弦箭模型",从市场、要素、环境和管理四个方面构建了城市旅游竞争力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18个城市的旅游竞争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将武汉旅游与其它17个城市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了武汉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民族村寨社区旅游居民满意度内驱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结构方程建模方法验证了民族村寨社区旅游居民满意度的内驱因素分别是:旅游(制度)增权、社区参与、公平感知、旅游正面影响、旅游负面影响。结果发现:在五个内驱因素中旅游增权对居民满意度的直接影响最大,因此,从制度上保障居民的权利,增进社区权能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在文献回顾基础上,文章将女性高校毕业生工作满意度量表分为工作回报、自我发展、工作本身、领导行为、团结合作5个维度。女性高校毕业生在在整体工作满意度、工作回报、自我成就、工作本身3个维度上,与男性高校毕业生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在领导行为、团体合作两个维度上所体会到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男性。影响女性高校毕业生工作满意度的因素主要涉及工作回报因子、自我发展因子、团结合作因子以及其毕业学校类型。这些因素在专业、学校类型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上产生了差异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跨文化团队成员态度与沟通行为差异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渝  范莉莉 《求索》2012,(4):66-68
在跨文化团队的研究中,团队结构和文化特征是影响跨文化团队成员态度和行为的重要因素。本文分别讨论了不同类型的团队结构和"个体主义-集体主义"维度的文化特征对个体态度和沟通行为的不同影响,重点讨论了两类因素的交互作用。行为实验研究发现,对于集体主义文化背景的个体而言,处于自身文化占多数团队中的个体感知到更高水平的正向情感和团队认同,同时表现出更高水平的参与行为和贡献;对于个体主义文化背景的个体而言,处于自身文化占少数团队中的个体感知到较低水平的正向情感和团队认同,同时表现出更高水平的参与行为和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