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地流转问题的难点在于如何保证流转的程序公正和结果公正,其实质是保障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知情同意权和地权收益的公正分配。本文通过对一起农地征用纠纷的分析,提出农地征用过程中的结构洞是当下土地流转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结构洞使基层政府能够控制土地流转的相关消息,单方制定征地补偿费和地权收益分配的标准,消解村民的抗争。因此,打破农地征用过程中的结构洞,压制结构洞效应,是保障土地流转的程序公正和结果公正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农地制度与农户投资之间的关系是农业经济领域长期讨论的热点。已有研究大多集中在农地使用权稳定性对投资的影响上。从制度角度考察中国传统农业中的"粪草银""灰肥田""田面权"以及它们的内在关系可以发现,在农业生产中,保障产权、激励投入有三类制度安排:补偿机制、地权机制和权益流转机制,相应地为农户提供了三种选择。经验分析表明,在讨论产权问题时不应只看到土地的产权,还须考虑工本的产权;在谈论地权时,不应只注意其静态"稳定"的一面,更应关注地权的流转和权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困境与出路: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土地流转是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是促进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又一制度创新。当前,我国农地流转面临诸多困境:农地产权关系不清晰,土地流转市场运行机制不健全,二元户籍制度和农民工社保真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缺位等因素制约着农村土地的自由流转。而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切实保障土地流转中的农民权益,不断健全农地流转市场和积极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和专业型农业种养大户,加强农地流转各项配套制度建设则是破解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困境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4.
陶银球 《求索》2012,(1):173-175
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促进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充分、有效的利用,必须构建并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本文对影响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必要性因素、促进因素、制约因素进行深入分析,解构我国农地流转法律制度的缺陷,提出建立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完善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配套制度及实现政府干预、引导与市场催生、发育合力互济的制度构想。  相似文献   

5.
桂华 《思想战线》2019,45(3):133
制度创新是改善经济绩效的重要手段,农地制度改革的目标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以提高农业经营效率。我国农地制度改革主要通过国家政策调整的方式实现。以第二轮土地承包为契机,国家政策干预从基本经营体制方面,深入到农村集体内部的地权配置上,打破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的土地承包自主合约关系,走上了强制性制度变革模式。在较少的政策干预下,国有农场自经营体制变革以来,一直保持农地制度诱致性变迁模式,农场内部的资源配置通过自由协商完成。国有农场基于自主合约完成的地权配置,在农业生产和资源配置方面皆具有优势。国有农场的土地制度安排,构成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经验参照。  相似文献   

6.
鄢斌 《理论月刊》2006,(9):171-173
现有的农村土地承包制,虽然解决了公平问题,却不利于土地有效流转,实现效率。所以,本文考虑在现有的体制基础上,如何才能兼顾效率与公平。在完善农地相关产权关系的基础上,以农村股份合作社为组织依托,通过农地流转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联合构架,建立农地流转定额社保金制度。这样既能促进我国农村土地资源的流转,实现有限农地的集约化、高效化利用,从而提高农地综合利用效率,也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最低生活保障,在一定层面上兼顾了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7.
深化我国农地制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长玉 《理论月刊》2003,(7):140-141
我国现行农地制度存在三大局限性:土地关系混乱;土地平均分配后果严重;土地难以有效流转。根据国情及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农地制度改革必须遵循“三个有利于”原则、产权明晰原则、家庭经营原则、适度规模原则、土地有偿流转原则。根据上述原则,我国农地制度改革的思路应当是:废除农村土地事实上的国家、集体双重所有的现行农地制度,实行公田和私田并举的新型农地制度。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实现农民土地流转是必然趋势。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与农地流转,必须在思路上确定以农村为中心。为此,需要进行一些制度的创新,更好保障农民权益。  相似文献   

9.
囿于意识形态的认识与经验的不足,与其他产业领域的改革相比,中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的改革是相对滞后的,为了进一步改革农村基本经济制度,解放农村土地的生产力,特别是化解农民权益与农地权属的矛盾等问题,中国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除了需要进行稳定角度的考量外,还需要以创新的法律思维探索立法,以保护适合中国农村的土地流转制度,避免产生农地流转“大跃进”式的推广模式,充分保护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建立和发展农地市场是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最基本内容,没有农地市场的发育和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难以巩固和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不能向第二、三产业顺利进行转移,适度规模经营也无法实现。因此,农地的分配、利用与管理必须吸纳市场机制,进入市场流转,并与建立和完善整个社会主义币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相协调。一、我国农地市场的目标模式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深化,集体土地经济逐渐繁荣起来,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日趋活跃,其科学、合理、有效的流转依赖于农地产权流转市场的建立。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