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集体 《政府法制》2012,(23):58-59
人类历史表明,腐败是权力的滋生物,不受制约的权力必将导致腐败。在现代社会中,“腐败”一词常作为“权力腐败”的代名词,权力腐败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党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在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条件下,权力具有二重性,既可以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也可能成为损害人民利益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检察机关在民事执行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否有监督法院执行的权力,是近年来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争论的一个热点问题. 一、权力制约理论 恩格斯针对资产阶级理论家大肆吹捧的分权学说,指出:"事实上这种分权只不过是为了简化和监督国家机构而实行的日常事务上的分工罢了."[1]分权与制衡是权力制约的基本内容,制衡的前提是分权."权力有腐败的趋势,绝对的权力绝对的腐败."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相似文献   

3.
《中国监察》2010,(17):44-44
中央党校教授林醋认为,国有企业“一把手”权力过大、重大决策独断专行、缺乏有效制度监督是导致腐败和决策失误的重要原因。预防国企腐败,必须打破企业大一统的集权制,使企业领导人员的权力受到制约。而健全企业内部的民主制是避免企业领导人员个人权力过大和一个人说了算、破除企业家长制状态的最有效途径。同时,企业选任干部要避免由上级部门直接委派,而应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监督制度不仅要健全,而且要日常化。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甚至可以说在世界范围内,最显赫也最容易如坐针毡的职务就是美利坚合众国的总统。但万人艳羡的美国总统并非生来就是“天之骄子”,他同样经历过坐“冷板凳”的尴尬境地。一、历史上国会与总统的权力之争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实行三权分立的典型国家。早在美国建国初期,基于对“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这一西方广泛流传的政治信念的信任,制宪者们提出采取以权制权的方式,在政府内部实行分权。著名的联邦党人汉密尔顿也提出:立法、行政、司法三机关不仅要彼此分立,而且要相互制约与平衡。在共和政体中,立法权处于…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腐败象一个毒瘤滋长在世界上各个国家的政治机体上。“权力容易导致腐败;绝对权力绝对会导致腐败。”这是一位英国历史学家说过的话。没有制约是产生腐败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已是人们公认的事实。于是,在各个国家的政治体制中,对拥有国家权力的机构进行制约和监督已经成为最基本的原则。 腐败,也同样是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些年来,中国高举反腐败大旗,查处了一系列腐败案件,其中包括一批涉及高级干部和涉案金额巨大的大案要案。在清除腐败分子的同时,国家也加强了对整个国家监督体制的建设。 1997年5月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一部关于行政监督的重要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  相似文献   

6.
德国伟大的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文中有这样一段名言:“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一条万古不易的经验。”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阿克顿勋爵也曾说过:“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导致腐败”。当前,腐败问题是老百姓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广大干群最痛恨的顽症之一。  相似文献   

7.
《政府法制》2013,(2):11-11
我的核心观点就是必须通过规范公权力的方式来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腐败。我认为,腐败的产生和权力不受制约、权力滥用有直接关系:预防腐败,特别是惩治和消除腐败,也必须将公权力纳入法}台的轨道,通过严格的法律规范,制约公权力,规范公权力,防止可能发生的公权私用、权力寻柑及权力滥用,  相似文献   

8.
纯海 《政府法制》2009,(3):42-43
近年来大量的案例表明,领导干部腐败大多是“圈子腐败”。这个圈子的圆心,就是手握权力的领导干部,半径就是滥用权力谋取私利,圆周就是依靠领导干部滥用权力获取私利的人。今天我们剖析的安徽省淮南市委原书记陈世礼的“利益圈”,实质上就是一个“腐败圈”:陈世礼的腐败,就是典型的“圈子腐败”。  相似文献   

9.
“村官”本不算“官”,权力不大.如果不受制约,腐败起来也会没商量。  相似文献   

10.
如果贪污腐败有规律可循,“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反腐败“铁律”。尽管以制约权力为己任的《行政许可法》在中国已经颁布实施,但只要行政许可的程序没有公开化、规范化,手里掌控着行政审批大权的部委司局长们就一再上演着“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一部分析权力腐败及其整治的好书——简介林吉吉著《权力腐败与权力制约》李步云如何遏制与整治现今社会上的种种腐败现象,是我国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十分重视和关注的问题,是摆在我国社会科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的研究课题。在各种社会腐败现象中,权力腐败是最严重的...  相似文献   

12.
领导干部“家里人”、“身边人”参与作案。已经成为当前腐败犯罪的一个突出特点。除了“夫人腐败”、“子女腐败”、“秘书腐败”外,一些领导干部的司机参与腐败犯罪的现象也格外引人注目。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近几年,一些专车司机凭借其为领导服务的特殊身份,逐渐分享部分权力资源,开始参与甚至主导某些腐败犯罪,一种新的腐败群体正在滋生。(4月18日《半月谈》)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一些地方和部门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手中权力过分集中,而监督制约又很乏力,导致权力腐败案件时有发生。研究建立结构合理、程序严密、相互制约的权力运行机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紧要和迫切。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抓建立科学的权力运行机制。一是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权力制约主要是同级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的相互制约。制约的前提是这三种权力适当独立。如对人事、财政、司法等公共权力,要通过体制、机制、制度创新,使其决策、执行、监督适当分开,那一个部门、岗位、环节,都不能一家或一人决定重大问题。对于每…  相似文献   

14.
腐败发生有很多原因如封建腐朽思想作祟,法制不发达不健全与社会转型、体制转轨引起的价值失范和制度缺陷,民主政治传统的脆弱和双重道德标准的社会心理等.权力资源、腐败动机、腐败机会是腐败的构成要件.有权力的岗位都有可能产生腐败,这就是廉政风险.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其本质是对权力的规范和制约.要排查廉政风险点和评定风险等级,完善权力运行机制,防止“过密化”,从而构建廉政风险防控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秦践 《检察风云》2004,(9):18-20
英国历史学家约翰·阿克顿有一句至理名言:“权力必然有腐败趋势,绝对的权力会滋生出绝对的腐败。”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更直截了当地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经验。有权力的人总是把权力一直使用到所能达到的最远边界为止。”曾任福州市鼓楼区区长、区委书记、福州市委秘书长的“才子”方长明对这些警世箴言一点也不陌生,甚至能背出个大概。但可惜的是,只是到了沦为阶下囚时他才明白其中真义。每当谈及往事,身处囚室的方长明总会禁不住怆然泪下。在他手握大权、春风得意之时,他把手中的职权蜕变成为自己大肆敛财的…  相似文献   

16.
腐败的根源在于权力的异化,制约权力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根本之策。制约权力主要是对公共权力从权力的授予、权力的分配、权力运作的程序、方式、行使权力后的结果及责任,采用科学的机制与方式,进行管理、控制、约束。  相似文献   

17.
权力具有“双重性”,即权力可以为人民谋利益,也可以为个人谋私利;权力可以造就人,也可以腐蚀人。当前,社会公共权力的异化,其核心都表现为权力腐败。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建立与完善执政权力的监督机制,特别是对高层权力、高级干部的监督机制,是消除权力腐败,保持执政廉洁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产生腐败的根源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自从产生阶级和国家以来,腐败问题就一直是困扰统治者的难题之一。纵观古今中外,历代国家兴亡,无不与清廉或腐败直接相关。古代中国,伦理学发达,政治学贫困,对于腐败根源,长时期内只从个人方面找原因,认为腐败是昏君、奸相、贪官造成的,从而把希望寄托在明君、贤相、清官身上。清朝人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指出“贿随权集”,认识深化了一步。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1748年发表的《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指出,权力如果失去制约必然产生腐败,并提出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  相似文献   

19.
权力制约的思想是人类政治文明的精华。一位法国著名思想家曾说过:“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由于权力具有一种特性,它能使掌握它的人倾向于扩展权力,并通过权力的应用追求自己和自己所属集团利益的最大化。可见,权力、尤其是不受监督的权力本身就具有腐蚀道德、侵犯公众利益、与公众利益相对抗的潜在倾向。无论古今  相似文献   

20.
国家是一个非常古老的现象,而有了国家也就意味着有了行政。自人类脱离洪荒进入文明以来,行政权力对所有社会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甚至可以说就是民族或国家存在的象征。另一方面,众所周知的是,“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显然,阿克顿的这句名言首先针对的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