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应用超薄层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技术对辽宁地区200例正常人精子黄递酶Ⅲ型(DIA)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其基因频率分别为DIA_3~1=0.6850,DIA_3~2=0.2875,DIA_5~3=0.0275。由阴道液、唾液、乳汁及无精子症精液不能判定DIA_3型。室温保存精斑可检出时限为9个月。  相似文献   

2.
采用超薄层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法对血痕Tf亚型进行分型,并调查北京地区223名无血缘关系汉族人群Tf亚型的分布。其基因频率:TfC~10.7354,TfC~20.2377 TfDchi 0.0269。经Hardy-Weinberg吻合度检验,观察值与期望值无显著性差异(ΣX~2=0.9905 df=3 p>0.50)。Tf的个人识别率为0.4020。非父排除率为0.1813。讨论了汉族群体Tf亚型及不同地区,不同人种间Tf分布的情况。到目前为止,室温下保存8个月的血痕仍可进行Tf亚型分型。对实验中质量的控制作了探讨,采用伏时控制电泳条件。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薄层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电泳检测红细胞及血痕酸性磷酸酶表型,并对不同条件下的血痕标本进行检测,发现室温下(15~33℃)保存的110例纱布血痕7周内可全部正确分型,21例磁板血痕9周内均可正确分型;含血量≥5λl 的血痕可被正确检出 EAP 表型;日晒、水洗、发霉等因素可影响血痕 EAP 型的正确检出。同时调查了广东人群的 EAP 表型分布,基因频率为 p~a=0. 2338,p~b=0. 7662,发现 EAP 基因频率分布存在着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4.
采用窄范围两性电解质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加免疫吸印技术,对人血痕中 Gc 亚型进行分型,并调查了北京地区284名无关汉族群体的 Gc 亚型的分布及基因频率。结果显示:Gc~(IF)0.4287,Gc~(IS)0.2500.Gc~20.3222.观察值与期望值吻合度良好(ΣX~2=0.7530,P>0.80).Gc 的个人识别率为0.6507.且室温下保存7周的血痕可以准确判型。将调查结果与中国其它地区及国外不同人种 Gc 亚型的表型的分布与基因频率进行了比较,发现地理及人种间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5.
成都地区汉族Gc亚型的分布及血痕中Gc亚型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作者用免疫固定薄层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PAGIF)技术,调查了成都地区无关的125名健康汉族人血清Gc亚型分布。其6种亚型频率(%)分别为:Ge1F=20.8,Ge1S=8.0,Gc1F-1S=18.4,Gc2-1F=30.4,Gc2-1S=16.0和Gc2=6.4。Gc的基因频率为:Cc~(1F)=0.452,Gc~(1S)=0.252和Gc~2=0.296。对保存于室温条件下20周的陈旧血痕进行了Gc亚型定型,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6.
北京地区人群血清型α2HS频率调查与血痕中α2HS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和免疫固定技术,调查北京地区随机人群的α2HS糖蛋白(α2HS)的频率分布。在185名无亲缘关系的健康人中,发现3种常见表型,即α2HS1-1型(99人)、2-1型(74人)、2-2型12人。未发现稀有型。基因频率为:α2HS~1=0.7351,α2HS~2=0.6490。室温中保存6个月的血痕,可检出其α2HS表型。  相似文献   

7.
应用等电聚焦电泳调查武汉地区人群红细胞EsD基因频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为了解我国人群稀有基因分布情况,作者用薄层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电泳,对武汉地区人群 EsD 多态性作了调查。材料与方法1.血样处理血样采自武汉地区无亲缘关系健康成人。取静脉血1ml,生理盐水洗涤2次,取压积红细胞加等量蒸馏水置-18℃冰冻过夜,温融后离心。取溶血物加等体  相似文献   

8.
作者采用超薄层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法检测了142例西藏地区无关藏族青年男女GC亚型,发现6例变异型,其中2例1A变异;1例1c变异;3例1F1S-2变异,这种新的变异型,迄今国内外尚未见报道。GC亚型的基因频率分别为:GC*1F=0.3921、GC*1S=0.3705、GC*2=0.2266、GC*1A=0.0072、GC*1C=0.0036。个人识别机率为0.8079;非父排除率为0.3430。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结合免疫印迹法,首次调查了辽宁地区汉族人(203例)C81型遗传多态性的分布、C81的基因频率为C_(81)~A=0.5567,C_(81)~B=0.4433,其个人鉴别几率为0.6222,非父排除率为0.1859,比较不同人种C81的频率分布,未见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染色混合精斑涂片DNA检验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染色混合精斑涂片DNA的提取方法,通过两步扩增的技术与垂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色法,成功检测了3个STR位点.结果显示,所有染色涂片DNA分型均与对照血样一致,苏木素-伊红(HE)染色比酸性复红-美蓝(Baecchi)染色对DNA的降解作用要小;涂片灵敏度检验可达到少于10个精子,且室温保存一年以内的涂片其灵敏度光显著差异.该方法简单、快速、可靠,为染色混合精斑涂片的PCR分析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红细胞酯酶D(EsD)型的分布及血痕EsD型的检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应用高压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对沈阳地区汉族221例随机献血者的红细胞酯酶D(EsD)型进行了检测,其基因频率为 EsD~1=0.629,EsD~2=0.371。结合文献资料分析了EsD 型分布的种族差异,发现黄种人的 EsD~1频率最低,白种人及黑人最高。用本法对红细胞溶血液的最小检出量为1μl;以1μl 溶血液作成的血痕检样,室温保存2周仍可分型。以5μl 溶血液作成的血痕检样可分型时间为3周;37℃保存的溶血液可分型时间为7~8天。  相似文献   

12.
红细胞酸性磷酸酶(EAP)型的分布及血痕EAP的检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对辽宁地区213例汉族随机献血员的红细胞酸性磷酸酶(EAP)型进行了检测,其基因频率为EAP~(?)=0.169,EAP~b-0.831。结合文献资料分析了EAP型分布的种族差异,指出了各人种EAP型分布的特点。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对红细胞溶血液EAP型的最小检出量为2μL(2×3mm滤纸条)及0.5μL(直接加样);对血痕EAP型的最小检出量为7.5μL血液制成的检样。本法在4℃保存4周以内的红细胞溶血液和室温保存25天的血痕均能正确判定EAP的型别。  相似文献   

13.
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免疫固定法,调查了成都地区汉族群体 C_3表型频率的分布。在400例无关健康献血员中发现三种 C_3表型,SS 型397例,FS 型2例,SS_(var)型1例,其基因频率是 C_3~S=0.9963,C_3~F=0.0025,C_3~(Svar)=0.0013。表现型观察值与期望值吻合(p>0.95)。37℃和室温中放置2天的血痕,4℃中放置23天的血纱布和放置35天的玻璃上血痕,-20℃中放置至少87天血液的 C_3表型,可全部检出。人血清在室温中放3天,4℃中放13天,-20℃中至少放106天,可以全部检出 C_3表型。5例亲子鉴定案中检查了 C_3系统。  相似文献   

14.
作者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和免疫固定技术,同时分析血液和血斑的型特异性成分(Gc)及转铁蛋白(Tf)两种血清型,并调查了北京地区229名汉族健康献血员两种血清型的表型分布及基因频率。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北方五群体EsD、PGM、Hp型的分布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淀粉/琼脂糖混合凝胶电泳同步检测血痕和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分别对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东部蒙古族和布里亚特蒙古人EsD、PGM和Hp表型分布进行了检测,计算了基因频率及其识别能力。并与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6.
作者采用琼脂糖凝胶高压电泳、PAGIEF及免疫固定技术测定了北京地区234份健康人(汉族)血清Bf的分布。其表型频率为SS171人,FS49人,FF8人,SS07 4人,FS07 1人及SS045 1人;基因频率为Bf~S=0.8462,Bf~F=0.1410,Bf~(S07)=0.0107,Bf~(S045)=0.0021。Bf表型分布与Hardy-Weinberg定律相吻合。经测定室温保存的已知Bf型的22份血痕,其可检出时限为3周。并将Bf型测定用于检案的血痕分析及亲权鉴定。  相似文献   

17.
脑挫裂伤后脑水肿CT表现及其与受伤时间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120例脑挫裂伤后脑水肿的CT表现及其两者形成时间的关系,提出脑水肿的分级和分型,以Ⅰ-Ⅱ组脑水肿和“O”型脑水肿多见,Ⅰ级脑水肿形成时间平均17小时,Ⅱ级形成时间平均30小时,Ⅲ-Ⅳ级形成时间平均72~73/小时,受伤时间与R值呈正相关(r=0.431),P<0.001.回归方程Y=6658+79.152x,受伤时间与D值也呈正相关(r=0.429)P<0.001,回归方程Y=39.362-32.335x。并首次指出这时间变化规律可作为脑挫裂伤受伤时间的推断依据。  相似文献   

18.
广州人群红细胞GLOI表型的分布调查及血痕GLOI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广州地区人群的GLOI表型分布,基因频率为:GLOI~1=0.1716,GLOI~2=0.8284。室温下(25-30℃)保存的血痕20天内可全部正确分型;日晒8小时,露天过夜,4℃保存105天的血痕均可正确分型;流水冲洗2小时的血痕不能分型;室内腐败血标本9天内检测结果可靠。在实际应用时应考虑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