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2012年以来,中日关系因钓鱼岛争端而紧张升级,美日同盟出现进一步加强的趋势,中国国家周边安全环境面临严峻挑战;随着中国的崛起和美国战略重心重返亚太,  相似文献   

2.
"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与中国国家安全"研讨会将于2012年6月30日在国际关系学院学术交流中心举办,会期一天。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深刻复杂的变化。美国奥巴马政府自上台以来加快了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的步伐,亚太地区出现了国家间利益重组与秩序变迁的新趋向,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正在发生不容忽视的新变化,中国国家安全正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美国战略东移对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形成的严峻挑战,应对美国战略东移挑战,加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是维护国家安全、政治稳定和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具有重大意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是应对美国战略东移对中国文化软实力冲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外交是以和平方式实施国家对外政策的工具,其和平本质决定了外交手段与军事手段的根本不同。外交不是权力政治,也不是对外政策,而是按照一定规范和平处理国家间关系、落实对外政策的过程。外交在不同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提供了不同的历史经验:晚清并非弱国,晚清及近代中国的经验不是"弱国无外交",而是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家的失败;美国对待外交的经验是强国无(需)外交,有实力即可,这是强权政治的逻辑;不少小国成功的经验是,外交是国家存亡和兴替的关键、立国之本和"小而不弱"的保证;曾经发动世界大战的德国和日本的经验是,选择战争走向毁灭,而放弃战争、选择和平的外交战略,则走向繁荣。对于崛起大国的战略选择,不同的历史经验昭示:和平的外交战略而不是军事和战争战略,才是国家崛起的明智选择。中国的崛起是和平的崛起,崛起的中国需要坚持和平的外交战略。坚持和平的外交战略,不是期待国家为外交准备任何成功的利器或其他实力资源,在国家强大之后展示武力,而是要充分利用好作为国家资源的外交工具。为此,不仅要关注和讨论外交,而且要把握外交的本质,从外交的角度观察和分析问题,按照外交规律办事,注重制度创新,让外交资源尽其所能,让外交人员人尽其才。  相似文献   

5.
“周边”概念与中国的对外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飞腾 《外交评论》2011,28(4):117-130
"周边"、"周边环境"以及"周边安全环境"等概念产生于冷战结束前后,经由国家领导人使用之后获得认可和推广。这些概念得以融入政策体系和学术体系的主要动力,在于国家战略目标和地区秩序的互动。冷战结束前后,中国加速经济建设的国家战略目标,迫使中国经济呈现出亚洲化发展趋势,中国与周边地区的经贸联系比中国与发达国家的联系更加密切;与此同时,中国借国际局势变动改善与东盟的关系,在与东盟的互动中领略到具有多边内涵的"周边环境"的重要性,特别是1997年金融危机之后,"周边安全环境"概念已经包括经济安全的含义。"周边"概念反映出中国国际政治观的进化,周边作为一个分析层次和外交板块已经被提升到重要地位。"周边"的内涵具有政经合一、陆海并重的特点,表明中国决策层以一种更加均衡的视角看待中国与周边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东北亚地区异质政治文明与非兼容战略目标的并存,使东北亚地区在政治上表现出鲜明的非整合性特征;遗留的冷战遗产和因热点问题引发的国家间对抗,使该地区安全形势处于"两难"与"困境"之中;涉及到资源、环境等各个方面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呈现出愈来愈突出的发展态势。在中国致力建设多元均衡的东北亚安全秩序之际,美国在关系到中国根本安全利益的台湾问题上向中国直接挑战,并利用对华政策的不确定性干扰中国对外政策的一贯性,利用对华政策的矛盾性牵制中国和平崛起战略的统筹性。中国必须准确识别美国针对中国综合安全的政治讹诈,保持清醒,及时调整自身战略的阶段性目标,控制内政与外交的节奏,稳健发展,在发展中求安全。  相似文献   

7.
大国崛起必然要从区域走向世界,成长为世界大国并发挥领导国家的政治影响力,这是历史上大国崛起所必经的发展逻辑。20世纪初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门罗主义的外交政策,是美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地区政治结构以及国内诸因素的必然产物,体系层次结构构建了罗斯福门罗主义外交政策的变量要素。国际和国内的政治生态环境为美国的崛起提供了战略机遇期,并成为罗斯福门罗主义外交政策形成的主要动因。罗斯福门罗主义外交政策妥善处理了美国的周边关系与地区关系以及域外的大国关系,为美国崛起创造了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门罗主义外交政策对美国的崛起具有重大影响作用,保障了美国在崛起过程中的国家利益和周边安全;强化了美国在崛起中对拉美地区的影响力;保障了美国在地区乃至全球日渐增长的经济利益及秩序。  相似文献   

8.
中国抉择"和平崛起"之路,昭示了中国的国际战略和外交宣言。中国的"和平崛起",其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它将为国际社会提供一个崭新的大国崛起的模式。中国"和平崛起"的外交新思维的主要内容有:维护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致力于增进人类的共同利益;确立"和而不同"的外交新理念;倡导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以"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争取稳定的周边环境。"和平崛起"的中国外交要正确把握发展、主权和责任三者之间的关系;要致力于国际机制化生存和发展;要正确把握与处理中美关系;要正确把握"和平崛起"与祖国统一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9.
“十一·五”期间中国国家安全环境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的历史关键期,中国国家安全面临四大机遇和五方面的挑战,其中挑战尤显紧迫、棘手、严峻与突出.对此要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首先要牢固树立"大安全"观,明确国家安全战略主要任务;其次应推进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开展大国多极外交,确保中国的战略安全;第三要分片经营、稳打稳扎,以区域经济合作、反恐防扩散等维护中国的"大周边"安全;第四应明确将反独反民分与反恐防扩散列为"十一·五"期间中国国家安全的两大主要战略任务;第五需努力确保中国的能源与经济安全,尽早防范对外开放风险;第六是保障中国海外人员与机构安全,有效维护国内社会政治稳定.总之,应标本兼治,着眼长远与根本.  相似文献   

10.
周边一直是中国外交战略的重点和优先方向。近年来,美国高调重返亚洲,从经济、政治、军事等领域对中国围堵施压,周边国家也开始调整对华政策,我国周边各个方向都面临复杂的外交形势。新形势下运筹周边外交,关键是处理好与世界大国,尤其是美国的关系,前提是增强同周边国家的政治互信,顺应世界潮流,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以此为抓手,促进国家间密切联系,并切实提高我国综合实力,这是周边外交深入开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在全球范围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安全利益日益增多,确保海上运输通道的畅通与安全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影响至关重要,印度洋在中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为此中国也以经济合作为纽带,积极构建印度洋地区的海陆交通建设;加强与邻国的能源合作,确保油气资源供应;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护航,提升海军远洋实力等,对于应对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和提高在印度洋的地区影响力和"一路"建设都有重要意义。我们有必要积极探索有利于中国长远发展和符合中国国情的印度洋发展战略规划。  相似文献   

12.
崛起大国的周边外交必须具备高度的战略格局与历史担当,积极探索相邻之道,才能稳定周边关系。鉴于此,周边外交新理念积极回应时代需求,推进"一带一路"等重大举措的落实,塑造周边外交新格局。即便如此,周边国家对中国周边外交转型依然抱有诸多疑虑,因此,如何提升周边外交新理念的国际话语权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首先,必须树立话语主体的战略自觉性。最高决策层视周边为重要战略支撑,将周边外交置于外交的首要地位,培育周边外交新理念的战略信誉,以强大的文化自信推动话语创新。其次,高质量的话语内容及其落实是塑造话语权的关键所在。"亲诚惠容"新理念内涵丰富、特色鲜明,能够有力回应现实问题,指导周边外交的新发展。与此同时,由于周边外交的复杂性与艰巨性,必须以高度的战略定力奉行周边外交新理念才能保持战略方向的清晰性与稳定性,取得实效。此外,周边外交新理念是传统政治理念与时代主流价值的深度融合,应通过健全的话语传播平台与合理的传播方式提升对周边国家的文化感召力,强化话语认同。简言之,提升周边外交新理念的国际话语权是塑造中国"周边观"的重要尝试,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当一国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发生转折性变化,从而使其既定外交政策不能有效维护国家利益时,该国外交就必须进行转型与调整。21世纪以来,中国的和平崛起进入了战略关键期,中国外交必须因时而变。中国外交大转型具有特定的"中国动因"。中国外交大转型的"中国任务"是由特殊历史境遇与现实国情共同决定的,需要在外交指导思想、外交目标、外交服务对象、外交形态与外交机制等方面做出调整。但与历次外交转型不同,新时代中国外交转型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面对国际安全新形势与中国外交的诸多挑战,中国外交急需转型,中国政府急欲转型,但转型能否成功还取决于国内的全面改革。  相似文献   

14.
周边环境对于任何国家的发展都有着重大影响,周边安全战略的制定就是对于维护国家周边安全的宏观筹划。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周边安全战略是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的,期间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末、20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70年代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周边安全战略作了重大调整,即从维护和巩固政权,发展到服务国内的经济建设上来。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中国在未来周边安全战略的制定过程中,需要增进与周边邻国的相互信任,有效解决与邻国的争端,积极参与周边热点问题的解决,构建与周边主要战略力量的建设性关系架构。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东南亚出现了复杂的国际关系。根据这一状况,邓小平围绕外交服务国内经济建设这个大原则,利用中美苏"大三角"的基本格局,继积极促成中日、中美关系大转变之后,又适时把东南亚外交置于中国外交的优先位置。邓小平认为,东南亚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重要,华人华侨分布广泛,对中国周边安全、经济建设以及战略布局都有重要意义。基于这一判断,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从"排除双边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坚定支持东南亚国家维护独立主权"和"建立和平、自由和中立区的主张"等几个方面,对中国的东南亚外交进行了富有战略意义的布局。  相似文献   

16.
奥巴马政府的亚洲新战略的特点是:全球战略重点继续东移;实施“巧实力”外交战略;对反恐战略和亚洲外交战略作出调整:加强与亚洲国家的对话与合作。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处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这样的地理位置天然地就与不安全感联系在一起。从陆上周边来看,活跃在中国周边的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以及其他跨国犯罪活动都直接威胁中国的安全。此外,还有朝鲜半岛核危机,事实上已经上升为中国周边安全的重要问题。从海上周边来看,中国与周边一些国家存在着岛屿主权之争等问题。因此,中国周边安全问题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的趋势。但是,从战略的层面看,有四大结构性矛盾影响中国周边安全,即中国对外开放与岛链困锁的矛盾、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周边国家的非武力挑衅的矛盾、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与美国的TPP协议的矛盾,以及中国和平崛起与美国和平遏制的矛盾。因此,处理中国周边安全问题需要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8.
地缘政策是一国外交战略的有机组成。我国地缘条件的客观复杂性与先天不足 ,使我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周边态势不容乐观。稳健的地缘战略应以区域安全合作机制为支柱 ,立足本地区 ,巩固发展与东南亚和中亚诸国的睦邻友好 ;正确处理中美合作与斗争 ,灵活应对并制衡美国的霸权压迫。  相似文献   

19.
美国“参与和扩展”国家安全战略的定位苏格冷战结束了。美国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但在“多元化”的国际关系格局中,美国外交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不断变化的世界格局中,美国对其国家安全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本文旨在对克林顿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进行一...  相似文献   

20.
文章强调中国外交学学科建设必须与整体外交工作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文章结合我国外交实践的新发展,遇到的新课题,例举了10个方面的问题应作为进一步加强外交学理论研究的重点,例如,对当今时代主题,多极化全球化两大趋势,建立国际关系新秩序的系统的理论阐述;对中国外交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和中长期战略问题的研究;以及外交与树立中国形象、外交与国内建设、外交与安全、外交与非政府组织、外交与大众传媒、外交业务与技术、外交与队伍和机制建设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和理论探讨,使外交学更好地服务于外交,指导外交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