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曼尼普尔邦位于印度东北部,民族社会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族际矛盾与冲突,分离主义运动,妇女儿童境遇,毒品与艾滋病问题。这些问题危害着普通百姓的生产生活,挑战着政府的治理和国家完整性,损害着印度的人权和民主形象,制约着曼尼普尔邦的社会经济发展,成为久治不去的社会顽疾。从目前情况来看,曼尼普尔邦的民族社会问题由于彼此交织、错综复杂,很难在短期内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2.
柯尔克孜跨国民族社会发展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尔克孜族与吉尔吉斯族是同一民族的不同译音,是该民族的自称。生活在中亚吉尔吉斯斯坦的主体民族称吉尔吉斯,我国则译为柯尔克孜。19世纪中叶以后,柯尔克孜成为跨国民族。根据2000年人口统计资料,我国境内柯尔克孜族有16万吉尔吉斯人,其中77.4%居住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中亚吉尔吉斯斯坦有319万吉尔吉斯人。该同源民族分布在西部天山南北,跨中国新疆与吉尔吉斯斯坦国境线两侧居住,属于原生跨界类跨国民族。近代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签订后,柯尔克孜族分属两个国家,从此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国际国内政治局势的变化,该跨国民族在社会、经济、文化以及民族观念、意识形态诸方面开始出现差异。他们彼此既相同又不同。  相似文献   

3.
冷战后,世界在民族分离主义浪潮的冲击下,许多多民族国家的民族问题风起云涌,一些地区性冲突热点日益突出,并引发了一系列新的冲突热点。它们不仅威胁所在国和地区的安全、稳定与发展,对世界格局走向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从而引起了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也成了我国社会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民族和国家形成的过程也是俄罗斯民族认同形成的过程,东正教和专制制度分别为民族认同提供了文化和政治方面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俄罗斯民族的思想也逐渐成熟,以东正教和专制制度思想为特征的政治文化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俄罗斯民族正是依靠这种独特的政治文化基础,形成内部自我认同,确立外部自我形象,在众多认同标准中以此为主要指向。  相似文献   

5.
试析尼日利亚国家民族建构中的语言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经济、文化的一体化,以及归属感和认同感的培育是许多非洲国家在民族建构过程中面临的艰巨任务.尼日利亚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国家,语言问题是该国民族建构面临的一大难题,许多族际矛盾和冲突背后都有一定的语言问题背景.尼日利亚的语言状况非常复杂,影响最突出的是国语问题.该问题在尼日利亚将长期存在,如果处理不当,将对国家民族建构产生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非洲国家的民族建构经历了十分复杂甚至痛苦的过程。正是这种痛苦的经历使非洲人民逐渐认识到,民族冲突不仅影响到国家的发展与人民的生活,也是对既定社会秩序和民主政治的威胁。国家强盛需要统一的民族,民族建构因此成为很多非洲国家的重要任务。在民族建构的过程中,众多非洲政治领袖选择社会主义作为官方意识形态,对促进民族一体化起了重要作用。乌贾马运动对坦桑尼亚民族建构的贡献更是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7.
乌克兰危机的民族政治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克兰危机是民主政治、大国地缘政治博弈、民族政治等要素杂糅并复合互动的产物,作者从民族政治的角度对之加以解读。第一,历史上的民族积怨与对立是导致乌克兰危机的重要历史根源,但它在当下如何被“记忆”与“重新发现”才是理解这一根源的关键。第二,在乌克兰二十余年国家建设中,出现了国族主导与主体民族主导两种路径的张力与冲突,这是导致当前乌克兰危机的深层次国内政治根源。第三,在乌克兰民主实践中,出现了现代政党政治与传统民族政治合体的趋势,这一合体包含了内在张力,实际上是乌克兰国家转型不成熟的标志,这是当前乌克兰危机爆发的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根源。第四,不恰当地运用民族自决权,则是乌克兰危机迈向国际危机的重要根源。第五,从国内政治角度看,乌克兰危机源自国家建设的失败,其民族政治更应从国家建设意义上加以审视。鉴于乌克兰危机短时间难有转机,面对危机发酵以及后危机时代的冲突治理,民族政治因素的负面作用仍不容忽视,民族政治在未来的乌克兰政治生活中仍将是一个棘手的对象。  相似文献   

8.
具有高度政治分离目标和主权诉求的民族分裂主义是导致国内、国际政治失序和政局动荡的重要因素。由于民族分裂主义不时出现在国际政治的发展进程中,不时搅动或重组原有的政治格局,因而抑制和应对民族分裂主义是必要的多民族国家治理功能。实现有效的民族分裂主义治理应当从分析民族分裂主义的特点和诱发机制起步。发生普遍、目标明确、诱因复杂、认同坚韧是民族分裂主义的特点。利用和强化族性认同、渲染政治主张、通过动员形成集体行动、获取外部支持等环节构成了民族分裂主义行动的诱发机制。因循民族分裂主义生成与发展的机理,从无条件捍卫主权的理路采取的严厉打击模式,从不同程度赋权的理路采取政治容留模式,从消减族性动员的理路采取认同调控模式,从抑制精英力量的理路采取柔性控制模式,从转化政治生态的理路采取外部干预模式,可成为多民族国家治理中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跨界民族问题与中国的和平环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跨界民族问题是历史问题与现实政治相结合的产物,是影响国际关系和国家安全的基本因素之一。本文从跨界民族的形成入手,分析了由跨界民族所产生的问题和矛盾,及其形成原因,并探讨了这些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文章最后分析了中国跨界民族问题的基本特点,并从政策层面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内容提要南非和津巴布韦两国的民族问题和民族政策既有相同点,也存在较大差异。两国除历史条件等相同外,其民族问题与民族政策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由于外部势力的干预程度不同导致政策制定过程不同;内部势力的分化与整合差异表明政策制定的国内政治环境差异;两国对白人种族主义政权遗产处理方式不同;族际分野与政治分化的敏感性使两国面临的政局和政策导致的政治后果差异。概言之,民族问题处理得当与否对政治稳定起着极重要的作用。虽然民族问题的重要性在下降,但激进的民族政策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津巴布韦的教训为其他国家提出了警示。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世界民族问题发展的基本态势及其走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冷战结束后 ,民族问题成为国际政治生活中最为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此起彼伏的民族主义浪潮席卷全球,对世界格局的转换和国际关系的重组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深远的影响。1999年爆发的科索沃战争和持续至今的车臣冲突又将世界民族问题推向一个新的波峰。显而易见 ,在人类即将跨入新世纪的今天 ,民族问题非但未见缓解 ,反而呈现愈益严重的发展势头。民族问题已成为新世纪各国、各地区乃至全球面临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难题和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2.
作为亚太地区一个重要的国家,澳大利亚因其丰富的资源和重要的战略地位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二战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所带来的跨国移民趋势加强和经济区域化发展,促进了澳大利亚的民族文化由"单一的盎格鲁—凯尔特文化"向"多样性文化"的转变。这一转变一方面加快了澳大利亚政府积极构建多元化社会的步伐,另一方面使澳大利亚对自身的国家身份和归属进行重新定位。本文主要关注在全球化进程中澳大利亚民族特性的转变,并进一步分析这一转变对重新定位澳大利亚国家身份和归属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与越南相毗邻,两国边境线全长2449公里.其中广西段105公里,云南段1399公里.在这条漫长的边境线上,中越边民自古以来在长期的生产劳作、生活互动中,基于地缘、血缘、族缘等方面的相似性,形成了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生共荣关系,中越边民之间的友谊世代相传,跨国婚姻源远流长.跨国婚姻作为跨国民族族群互动的一种方式,不仅反映着国境线两侧同源民族交往的亲疏关系,而且也是一张凸显国家关系的晴雨表.  相似文献   

14.
同其他各洲一样 ,拉丁美洲同样存在着民族关系问题。但是 ,拉美的民族关系问题不及其他各洲那么严重。究其原因 ,这与社会的移民特征有很大关系。在长期共处中 ,各民族互相依赖、互相制约 ;互相混血或同化 ;各民族文化互相吸收、互相影响 ,并产生共同性。拉美民族关系问题主要包括印第安人问题、黑人问题、后至移民及他们与其他民族的关系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除与社会的移民特征有关以外 ,还与历史、经济和国际等因素有关。拉美民族关系问题的实质是阶级压迫和阶级斗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是一个民族问题普遍存在、民族关系错综复杂、民族因素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近几十年来,由于民族矛盾和民族纠纷而引起的种族骚乱、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层出不穷,彼伏此起,造成许多国家和地区政局不稳、经济衰退.民族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重要根源,也是影响当代及未来国际社会政治格局和世界战略局势的重要因素.当前,世界民族问题仍有十大热点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6.
常庆 《欧亚观察》2001,(3):28-32
中亚五国系指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它们是1991年底先后独立的,在建设独立主权国家的道路上已经走过十年。十年来在建设国家的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民族问题便是其中之一。本文简要介绍这些国家在建设民族国家过程中遇到的与民族因素有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族性是影响多民族国家安全及其族际政治走向的关键变量。它既能促进族际政治整合、维护国家安全、有助于民族国家建构,也能导致族际政治冲突、危及国家安全、阻碍民族国家建构。以"族性"为分析视角,通过对尼日利亚与印度尼西亚民族国家建构历程的梳理及其族际政治问题的比较,其共性特征包括:族际政治问题的分析单位是多民族国家;族际政治问题虽然发生在现实中的多民族国家,却往往带有深刻的历史根源;政治与文化边界的重叠是族际政治问题产生的逻辑起点;国内不同民族群体无法得到平等公正对待是导致族际政治问题的核心因素;军事专政和腐败会增加族际政治问题的风险和国家安全的不确定性。解决多民族国家族际政治问题、确保国家安全的关键在于如何让一个在历史上和观念中都不曾存在的国家民族能够超越族性分界而被成功建构。结合两国国情提出应对策略:寻找重叠共识,建构文化多元、政治一体的国族共同体;借鉴差异政治和差别公民权利思想,探寻积极回应不同民族群体正当利益诉求、实现各族人民成果共享、利益均沾的政治制度、体制和机制;消除军人在政治生活中的影响,惩治腐败;探索包容促进多语言、多宗教和谐相处的民族政策。  相似文献   

18.
民族、民族主义与民族分离--对冷战后民族主义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民族主义具有分离性,现代政治民族则具有团结统一性.从长远看,文化民族向政治民族方向发展,用现代政治文化意识取代传统的民族血缘意识,以"国"立"民族"取代以"民族"立"国",并在此基础上向更高阶段发展,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但民族问题的解决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中亚民族问题由来已久,1991年中亚五国独立后,民族矛盾虽然没有导致大规模的民族冲突,但民族问题仍然复杂而明显,并成为影响21世纪中亚地区战略空间发展走向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跨国传播和文化全球化交互作用的历史语境中, 电视文化存在着严重的“贸易逆 差”现象。它极大地影响着国家形象的建构及在国际关系中的成败。为此, 中国电视文化必须树立 高度的自觉意识, 在全球意识中坚持本土独立性、在国际视野中坚持华夏文化策略。这个问题的深 层动因是民族主义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