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警察的心理压力与缓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生活的日趋复杂,人民警察的心理压力有逐步加剧的趋势。本文基于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调查、观察和体悟,分析导致警察心理压力的诸种原因,并提出了减缓警察心理压力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2.
警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其应对之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安民警是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职业具有高风险、高压力、高强度的特点,他们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严重,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公安机关应认真对待警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危害、成因。保持警察心理健康的应对之策应从社会客观方面和警察主观方面着手,加强引导,缓解警察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3.
警察工作压力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及其对策(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所有应激性职业中,警察工作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指数高居首位。文章在系统分析警察工作压力(应激)源及其对身心健康影响的心理、生理和行为反应机制基础上,分别认识了警察工作压力反应的警告标志与征(症)状,并结合警察工作压力中常见的焦虑、抑郁现象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4.
许多男性视购物为畏途,原来真有生理原因。英国一项心理学研究最近发现,购物有损男性健康。男性购物时会团商店的汹涌人潮、排长龙结账及需选购礼品等而产生莫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光想到购物,就足以让其血压上升、脉搏加速,其压力之大可能与战斗机飞行员遭遇紧急状况,或警察身处险境时的压力相当,足以影响健康。研究显示,七成以上的男性在尚未出门购物前,血压和脉搏已开始增加。在嘈杂拥挤的商店中购物时,有2/3的男性血压明显上升。大部分男性均表示,为了避免夹在购物人潮中,他们可能会看到第一件商品买了就走,绝不会慢慢挑选。…  相似文献   

5.
黄立 《求索》2004,(12)
在警察的“激情犯罪”背后,有着深刻的心理原因。导致警察心理压力加剧的因素很多。应该从工作单位和个人两方面着手,采取多种方法,预防、发现和缓解警察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6.
谈警察职业与身心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职业,由于长期从事超负荷、高风险工作,其大多数成员健康状况不佳、心理压力增大。因此,为维护社会稳定、有效履行警察职责,必须切实关心警察的身心健康,减少其工作负担与心理压力:要加强警察健康教育、构建警察健康保障体系,使其更好地完成公安工作使命。  相似文献   

7.
基层民警心理压力及其调适民警的心理压力超负荷是个无可争辩的事实,关注警察的心理健康问题目前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专家认为,公安工作作为一个特殊行业,具有其独有的职业特性。警察作为国家机器,重要性显而易见。“在众多的领域里,它的现代化的、合理化的运行形式使许多成就成为可能,毋庸置疑,任何其他方式的社会化合作都不可能以类似的方式取得这些成就,哪怕仅仅是接近这些成就。”[1]据心理学研究,警察仅在任职头三年内耳闻目睹的丑陋现象和感受比普通人一生中见到、感受的还要多得多。在所有应急性职业中,警察的工作所承…  相似文献   

8.
殷明 《公安学刊》2006,(4):64-67
我国对警察心理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还处在发展阶段。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研究流派:经院派、公校派和实务派;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五个方面:警察群体心理特征、警察心理健康问题、警察心理压力问题、警察职业耗竭问题、警察实战应用心理问题;研究阶段分为萌芽起步阶段和发展阶段,约15年左右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警察心理的国内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对警察心理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还处在发展阶段。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研究流派:经院派、公校派和实务派;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五个方面:警察群体心理特征、警察心理健康问题、警察心理压力问题、警察职业耗竭问题、警察实战应用心理问题;研究阶段分为萌芽起步阶段和发展阶段,约15年左右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
谈人民警察心理压力的个体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警察,由于职业的特殊性,作为高风险、高负荷、高强度的"三高"群体,在所有应激职业中,心理压力高居首位,其心理压力指数高于常人很多倍。心理学家认为,当过大的心理压力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调节和缓解时,不仅会对人民警察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还会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导致自杀或激情犯罪。因此,关注人民警察心理压力问题,重视缓解人民警察的心理压力,寻求有效的心理压力的调适方法,对于进一步提高人民警察的综合素质,增强警察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前,新形势对公安民警的素质和身心健康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公安机关的领导以及警界的学者们共同意识到健康的心理素质是警察依法履行职责、完成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警察职业环境中存在着比常人更多的负向刺激物,警察在工作实践中会面临多种多样的压力事件,压力事件及压力情境构成警察的心理压力源,工作压力源成为警察心理压力源的主要内容。针对我国警察心理保健的现状、警察心理压力源及其对警察产生的负面影响,在公安机关开展警察心理保健工作,不仅能使人们了解警察行为的发生机制,使社会更加透彻地了解警察这个群体最为真实的工作生活状态,还能有效提升警务工作的服务效益。  相似文献   

12.
警务活动中警察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工作质量。警察心理素质由基本心理素质、心理压力承受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健康构成。当前我国警务活动中警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基本心理素质不强、心理压力承受能力不足、自我控制能力薄弱等心理健康问题,可能产生职业倦怠。对此,可以通过开展日常心理素质训练、将心理素质训练与警务实践相结合、预防和消除警察职业倦怠、提升警察心理健康水平等路径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治安形势的复杂严峻,警察的心理压力有逐步加剧的趋势。很多人以为缓解心理压力是个人的事情,事实上,公安机关管理方式的调整与改革对于减轻警察个体的心理压力所产生的作用,远比警察个体自我心理调节的效果更直接、更有效,也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4.
大数据技术开启了重大的时代转型,既被认为是技术或能力的提升,也被认为是思维方式或社会文化的变革。在公共政策领域,如何基于大数据技术创新公共政策评估的研究思路和分析框架也成为了当前时代发展的新命题、理论探索的新问题。本文以“大数据驱动公共政策评估”为研究对象,从需求端深入调研基于大数据开展公共政策评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演进趋势,从供给端系统总结基于大数据开展公共政策评估的新机遇新挑战,以此为基础从科学导向、逻辑导向、问题导向等维度出发,提出了基于大数据开展公共政策评估的三维矩阵式分析框架,并通过对三维视图研究逻辑和三维导向研究路径的分解,进一步提出基于大数据开展公共政策评估的对策建议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5.
当前,沉重的工作量、危险性的任务、个人健康、家庭问题及社会问题等都是基层公安民警会遇到的心理压力,在此心理压力下,有些民警会产生多疑、虐待、攻击、自杀甚至激情杀人等问题.为此应采取开展警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民警心理保健机构、落实从优待警政策、加强警察监督机制等措施对基层民警心理压力进行缓解.  相似文献   

16.
监狱警察激励机制是指在监狱警察组织文化背景下,由监狱警察激励主体、客体以及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所构成的有机系统。我国监狱警察激励机制的建设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是有些问题在监狱体制改革后进一步凸显出来。本文基于调查数据,着重从激励主体、激励客体和组织文化方面,为我国监狱体制改革后监狱警察激励机制的创新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警察职业是高风险、高负荷、高强度的"三高"职业,压力普遍较大。压力是外界要求与个体自身能力、或个体价值需求与外部条件不相匹配而产生的难以应付的身心紧张状态。通过对在职民警的警察心理压力问卷调查及相关分析、差异检验等实证的分析,进一步认清警察心理压力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论警察绩效评估主体的多元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警察组织或个人进行绩效评估,是对警察组织及其成员工作产出的肯定与否定,也意味着评估结果可能对警察组织及其领导或成员的需求给予或剥夺。评估主体的多元化有利于利益与价值的均衡。为获得警察绩效的科学评估和结果,就必须构建起一个多元化的警察绩效评估体系,让警察产品的设计者、生产者、使用者及其利益相关者等,一起参加到评估体系中来,达成一种利益均衡的体系。  相似文献   

19.
从警民信任关系视角出发,建构警察被信任感、职业使命感与其幸福感的作用机理模型,并基于215名在职警官的实证调查数据对该理论模型进行定量分析。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被信任感对警察幸福感有显著正向影响;职业使命感在被信任感与警察幸福感的影响作用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该研究结论对公安机关从信任和职业使命感双向视角提升警察幸福感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以双向引导并行的方式增强警民交互信任感知,以拉近警民心理距离方式切实提升警察幸福感,以唤醒从警初心使命的方式有效激发民警幸福感提升的内在动力,成为当前提升警察幸福感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公安教育》2014,(2):23-27
在中国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警察这支队伍由于职业的特殊性,长时期承担着高风险、高负荷、高强度、高应激的特殊工作,其心理压力指数在所有职业中无可争议地高居首位,已经成为一个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群体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