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贫困治理进入后扶贫时代,如何有效防范应对农村返贫风险,已成为我国扶贫持续深入推进的关键问题。基于多维贫困概念思维,借鉴风险研究的新理念,将这种风险理解为从收入返贫到多维返贫的风险结构,有利于把握风险的整体性,并对其进行长效治理。分析探索社会风险理论研究在风险人群、致因及应对化解理念的三重转变,能够为我国未来贫困治理中的返贫风险应对研究提供新的视野和思路。以此为理论基点,可以将农村返贫风险概括为叠加性、延续性、人群多样性及变动性等四重特质,基于其三层次结构的复杂原因形成相应的应对策略,是我国农村返贫风险长效治理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2.
《小康》2020,(24)
正据初步摸底,已脱贫人口中有近200万人存在返贫风险。防止返贫已成为一项极为紧迫而严峻的任务,建立长效机制筑牢返贫新防线显得尤为重要。脱贫攻坚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必须久久为功,长效管控。据初步摸底,已脱贫人口中有近200万人存在返贫风险,边缘人口中还有近300万存在致贫风险。特别是在今年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和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不利因素叠加、致贫因素增加、脱贫难度增大、返贫风险加大,对做好扶贫工作、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问题提出  相似文献   

3.
农村老年人已经成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实施返贫致贫人口常态化监测的重要群体,他们具有的脆弱特质使其面临较大的返贫风险。沿着“风险识别-预警”和“风险发生-干预”的逻辑,基于风险因素、抵御风险能力、社会保障和服务的脆弱性三维框架,讨论既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的农村老年人返贫风险,建立和完善农村老年人返贫风险识别和监测机制。同时结合东部、中部和西部的三个案例对政策干预的过程进行分析,探讨农村老年人的返贫治理路径。提出要基于群体脆弱性特征和大数据技术,对农村老年人的多维贫困风险精准识别,且从生计资本、社会保障和服务等方面加强制度化支持,实现返贫风险的阻断和系统治理。  相似文献   

4.
返贫的特征、成因及阻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返贫预警机制,干预、阻断返贫,成为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的基础工程。目前精准扶贫中返贫具有区域性、突发性、频繁性等特征。返贫与该地区经济发展滞后、抵御风险能力较差,贫困户自我发展意识不足,制度不够完善等因素有关。要构建返贫预警机制,提升精准扶贫效率,为彻底巩固脱贫成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何健 《重庆行政》2016,(6):31-33
正据统计,重庆市29.3%的贫困户是"因病"致贫返贫,若不建立相应的医疗保障机制,2017年全市脱贫后仍将发生因病致贫返贫现象。为此,深化改革医疗保障制度,防止因病返贫成为巩固全市扶贫成果必须破解的重大课题。一、当前防止因病致贫返贫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因病致贫返贫现象突出。2014年底,全市共有贫困户48.2万户,其中因病致贫返贫农户  相似文献   

6.
返贫预警机制构建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精准扶贫农村贫困治理思想指导下,我国减贫事业已取得历史性新突破。但脱贫人口返贫问题突出,拉低了脱贫成果和质量,其根源在于贫困人口自身的脆弱性。返贫问题的前期预防是在治理中极为重要的一环。理性辨识和分析贫困脆弱性的政策环境预警、自然环境预警、主体自身预警三种返贫预警类型,对返贫原因深入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由预警信息机制、组织预警机制、长效衔接机制、利益联结机制和考核监督机制组成的返贫预警机制,严防脱贫人口返贫,巩固并稳步扩大脱贫成果。  相似文献   

7.
旅游驱动型区域返贫:内涵、路径与阻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里  刘亮 《湖湘论坛》2021,34(1):86-92
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期,对返贫现象的关注将成为日后经济发展与理论研究中的重点内容。旅游业作为我国贫困减缓的有效途径得到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但旅游驱动型减贫区域的返贫现象却较少受到关注。从脆弱性视角出发探讨脱贫地区的返贫发生路径,发现贫困现象在个体维度上随知识技能缺乏、生计资本丧失而发生,在产业维度上因产业结构变化、外部风险冲击而发生,在环境维度上沿生态环境恶化、社会文化变迁而发生。因此应构建个体赋权、产业多元、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机制以阻断返贫。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农村党员“返贫”的不少。湖南省花垣县认真分析其原因,下大力气解决农村党员的“返贫”问题。一是开展专项帮扶活动。二是抓好实用技术的培训,让返贫的党员掌握致富的本领。三是引导帮助返贫党员承包山林、搞山地开发。现在,1200多返贫党员户全部落实了帮扶对象,其中60%以上有了自己的脱贫项目。花垣县着力解决农村党员“返贫”问题@隆发金$中共花垣县委组织部  相似文献   

9.
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2021年以来,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积极探索建立防返贫机制,健全完善一个方案——《云州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实施方案》,建立两项制度——联户制度和联席会议制度,搭建一个平台——云州区防返贫监测预警和帮扶管理系统,创新一个救助基金——云州防贫宝,对易返贫致贫人口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努力构建防止返贫致贫的“铜墙铁壁”。  相似文献   

10.
赵亮  张磊  孔锋 《中国减灾》2024,(9):48-49
<正>2024年2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提出“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对存在因灾返贫风险的农户,符合政策规定的可先行落实帮扶措施”。本文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探索地震灾后重建区农户返贫防控及生计韧性提升路径,以期为读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公安研究》2010,(6):90-90
丁军、陈标平在《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撰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反贫困斗争取得了伟大胜利,但是脱贫人口又返贫的现象一直存在,它已经成为阻碍我国农村扶贫开发进程的顽疾。导致农村返贫现象的主要根源在于主体、供体、载体三者发展的不可持续性,因此,构建主体、供体、载体三体均衡、  相似文献   

12.
扶贫开发应高度重视解决返贫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经过艰苦努力,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贫困状况得到了极大的缓解,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随着脱贫人口的增加和主客观环境的不断变化,特别是自然灾害的不断发生,使得脱贫后又重新返贫的人口越来越多,在现有贫困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较大,返贫现象突出.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返贫问题,成为当前和和今后扶贫开发工作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3.
《小康》2023,(11):68-69
<正>湛江户籍人口869万人,常住人口703.54万人,土地面积1.33万平方公里,由10个县(市、区)、122个乡镇(街道)、1979个行政村(社区)组成。近年来,湛江市创新推广“4+3+2”路径,开创“四个精准”“三项开发式帮扶”“两项先行先试”模式,防止返贫监测机制有效发挥作用,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湛江,曾经是广东省内脱贫攻坚主战场,原建档立卡贫困户81680户、  相似文献   

14.
返贫,一个值得重视的信号陈敏应当充分肯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广大农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绝大部分群众过上了温饱生活,一部分人正由温饱向小康过渡。然而,在总体形势大好的同时,农村中也出现了一个新的值得重视的问题──返贫。其返贫原因主...  相似文献   

15.
正一、返贫影响脱贫目标的实现返贫现状。1986年,我国在农村开展大规模扶贫开发,共有1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农村贫困发生率从17%下降到7%左右。但是考察农村30年的扶贫开发历程,发现农村脱贫人数呈现下降趋势且部分年份的返贫规模较大。自1986年到"八七"扶贫攻坚期间,多数年份的农村脱贫人数超过500万,个别年份(如1988年)超过2600万。2000年以来,多数年份脱贫人数维  相似文献   

16.
贵州返贫状况、原因及抑制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自然、社会、观念和政策等方面,分析了贵州扶贫攻坚过程中出现的返贫现象,并结合贵州具体情况,提出了抑制返贫现象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程明  吴波  潘琳 《岭南学刊》2021,(1):63-70
“后2020”时代农村返贫现象的产生是脆弱群体的“生活水平”在时间、空间、制度等多重维度约束下,由脱贫重返贫困或是边缘群体渐进式陷入贫困的连续动态演变过程。农村返贫治理将面临矢量转向、维度转向和效度转向等策略转向。针对“微量化”返贫现象持续存在、返贫群体识别、贫困主体能动性有效激发、返贫治理体系重构等现实困境,农村返贫治理需要从完善贫困群体利益保障体系、构建防止返贫预警系统与识别机制、建立可持续性脱贫内在机制、探索转型期贫困治理体系创新等方面进行路径优化。  相似文献   

18.
正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琼海市组织落实有效工作措施,确保抗疫情、保增收、防返贫工作有力推进,积极巩间脱贫成果,防止贫困户因疫返贫。一、奖励支持带贫经营主体带动扶贫产业发展。大力扶持带贫主体,计划对全市带动贫困户发展扶贫产业的22家企业、合作社进行奖励补贴152万元。其中对带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河南省民政厅印发《关于巩固脱贫成果有效防止返贫的实施意见》,明确七个方面重点任务,建立有效防止返贫长效机制,巩固提升兜底保障脱贫成果。一是扎牢兜底保障网,确保低保对象应保尽保。深化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建立低保标准与消费水平挂钩的自然增长机制,确保农村低保标准动态稳  相似文献   

20.
王石川 《群众》2017,(6):70-70
2014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232万人;2015年,减少1442万人;2016年,减少1240万人.这组数据,完全可用“脱贫路上高歌猛进”来诠释.在“点赞”同时,却不能忽略一个严峻现实一那些告别贫困的人口中,会否返贫?又有多少人返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