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社会最发达、人口和产业最密集、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长三角地区也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如区域总体功能定位与分工不明确、区域协调发展的机制还不够完善、国际竞争能力还有待提升、资源环境约束日益明显等等.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老龄化正加速发展,其负面影响正日益显现,老龄化压力在东部大城市尤其严重,而劳动人口向大城市的流动舒缓了大城市的老龄化压力.伴随人口流动,大城市向农村和中西部人口输出省份反向输出了老龄化压力,同时,随着财富向大城市的转移,地区发展不均衡问题可能加剧.对于这样一个人口流动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应持肯定态度,因其符合规律与现实.为舒缓老龄化进程与压力,立足有利于人口迁移及地区发展均衡,应改变人口生育政策;建立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的补偿机制;教育体制也应相应调整,并期待更多善待城市新移民的政策.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流动迁移速度和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但由于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流动人口构成了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关注这一不断增加的特殊群体的生存状态、利益和需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人口学界和社会各界近年来非常关注的一个重点研究领域。2004年6月10-11日,在如火的骄阳下和热烈的气氛中,“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人口迁移流动与城市化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召开。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人口学会主办,会议汇聚了人口学界、社会学界等方面的专…  相似文献   

4.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新时代新征程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围绕区域协调发展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有力地推动了区域协调发展。当前,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内外部因素变化对区域协调发展带来新挑战。新形势下,应顺应人口流动和分布格局变化趋势,不断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从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增强动力源地区引擎作用等方面着手,以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西方国家城市发展实践表明,大城市人口总量呈现动态演化过程,其中,人口迁移是影响大城市人口总量变动的主导因素。大城市人口总量变动态势影响着城市公共政策的选择与制定。本文在基于中西方大城市人口总量变动的历史数据,以及人口迁移理论梳理基础上,探讨影响中国大城市人口总量变动的因素及机理,并思考其对新一轮城市发展公共政策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新一轮区域经济均衡化政策的实施,中国东部沿海大城市人口规模增长的外部压力趋缓,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口的吸引力仍然存在。中国特大城市人口总量增长将会逐渐进入平稳增长。中国人口有序流动迁移的大环境正在形成中,未来大城市人口调控有望转向以市场机制调节为主的阶段。  相似文献   

6.
人口功能区是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组成部分。主体功能区规划涉及的人口政策包含生育政策、素质政策与迁移流动政策等三方面。生育水平远远低于替代水平的城市可以根据人口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适度调整人口政策,为其他地区提供前瞻性经验,促使功能区的发展有利于城市人口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体制转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人口与劳动力流动空前活跃的形势面前,现行户籍制度特别是其中的迁移制度,与现实社会经济生活发展变化的客观需要已很不适应。二十年来,国家虽做了一些改革,但迁移制度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局面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许多问题尤其是与迁移制度改革相关的政策问题仍值得探讨。  一、迁移制度改革及其局限  在计划经济时期,户籍制度演变的核心问题是日益严格地限制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在社会经济转型时期,户籍制度改革的焦点在于迁移制度改革,调整不合理的迁移政策。…  相似文献   

8.
结构问题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问题,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结构矛盾,突出表现在需求结构失衡、收入分配失调、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等方面。因此,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扩大内需战略,着力调整需求结构;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口流动现状及未来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和平时期人口流动的主要动力是经济和人口的地区差距。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劳动力流向就业机会更好的地区,人口老化的地区需要吸引外来年轻劳动力以维持经济增长的活力。近年来,人口流动已成为全球经济和发展议题中的重要内容,中国的人口流动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0.
《前进论坛》2021,(4):63-63
当前,我国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矛盾凸显,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人民美好生活的空间供给不充分,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不充分等问题。一是人口、资源与环境不协调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人口众多,高质量生活必然对资源提出新需求,而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与世界水平相比差距较大,二是人与自然关系紧张,可持续发展受到严峻挑战。根据有关部门和专家报告,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区占国土面积的60%以上。  相似文献   

11.
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制度安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日益扩大的背景下作出的一种政策安排,需要通过市场协调和政府协调共同实现。其中,政府协调更为重要。政府协调主要是通过制度来体现,因此,制度的创新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制度创新体现在规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消除地区之间要素壁垒,实现地区间均等化财政转移支付以及区域产业转移等方面。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制度安排应规范中央与地方关系。调整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前提。中国目前正处在经济体制由计划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根本转变过程中,构…  相似文献   

12.
人力资本是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的支撑力。但是不同的产业结构特征具有不同的人力资源配置需要,人力资本发挥作用是有条件的,对不同产业的发展具有不同的支撑能力。因此,需要分析一个区域的产业结构变动和调整与提升人力资源密度分布的关系,探讨人才资源的产业配置规律,使人才资源密度值合理地分布于相关主体行业中。本文以广西区域产业结构与人才资源配置变动关系的实证分析,说明西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人才结构的联动、人力资源“克拉克”流动、人力资源产业配置的梯度转移运动等规律与工业化进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张学礼 《西部社会》2003,(10):33-34
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吸纳外资和人才,保证剩余劳动力合理流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社会工程。人口的迁移流动意味着生存和进步,而静止则意味着停滞和萧条。从人口经济学的角度看,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三个因素(人的出生、死亡、迁移)决定人口本身的规模大小及结构变化。人们为什么会流动?答案  相似文献   

14.
“人户分离”是指人口居住地和户籍登记地不一致的现象。根据1995年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显示,上海市已有“人户分离”人口163.92万人,占本市常住人口总数的11.94%。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住房作为商品进入市场,购买、置换房屋的市民将愈来愈多;在加快城市建设过程中,中心城区人口大规模向城市边缘地区迁移。由此引起的“人户分离”现象的增多,使人口流动的现实与现行户籍管理制度之间的不协调更加明显,给公安机关和其他相关  相似文献   

15.
金赛美 《求索》2015,(1):79-82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是其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是决定其经济增长速度与效率的关键要素之一。在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从湖南省三大产业构成现状出发,通过调整和改善三大产业结构,可为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近年来,湖南省第二产业的增加值和发展速率在三大产业中为最大,但其对总产出的影响程度却是最低,其主要原因为第二产业内部结构欠合理以及本省二、三产业不能良好吸收第一产业就业人数饱和后剩余的劳动力,导致其发展动力不足,经济增长受到阻碍。湖南应当继续调整和优化产业间与产业内部结构,协调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挖掘第三产业发展潜力,通过结构性改革不断为本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6.
陈岱云 《求索》2014,(12):4-11
当前,人们关注的人口流动主要是人口结构型流动,或者说主要是农民进城务工的流动,正是这种人口流动改变了中国的人口结构,促进了人口产业结构转型,加快了城镇化进程。因而,在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的理念下党和政府更加关注解决农民工问题和流动人口社会保障问题,使我国人口流动实现了从制度限制、排斥到政府引导、社会推动的转变,人口流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正在形成,充分体现了嬗变的制度对人口结构型流动的影响,促进人口产业结构的调整、彰显了中国社会的重大进步。然而,在流动人口城市融入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受制于制度的突出问题,需要通过进一步完善政策和制度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各种数据表明,中国已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由于传统家庭结构的变化、社会保障机制的不健全以及人口老龄化速度与经济占人口比重递增的不协调,养老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而关乎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口老龄化问题势必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妥善解决大量人口的养老需求正成为中国面临的紧迫而严峻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谭鑫  朱要龙 《创造》2014,(5):60-61
正人口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是未来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引擎、两大抓手;我们要始终坚持二者同步协调、良性互动、二力并举。人口城镇化是城镇化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它表达的是人口要素向城镇聚集的过程。产业非农化是指国民经济体系中非农产业的不断壮大。当然,产业非农化并非去农化。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基础性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由于农业生产固有的局限性:吸纳劳动力就业和生产效率不足,因此我们需要在保证农业生产地位不动摇的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畸高。随着这些人口渐次进入婚龄,男性婚姻挤压就是必然结果。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人口大规模流动的背景下,民族地区农村女性受婚姻收益最大化的驱动,在向发达地区劳务迁移的同时,实现了婚姻迁移,而民族地区农村男性在劳务迁入地婚姻市场缺乏竞争力,只能回乡择偶。这一新变化打破了本地婚姻市场性别结构平衡,导致男性的婚姻挤压尤其严重。民族地区农村男性婚姻挤压具有扰乱婚姻秩序、影响社会稳定和加重养老负担等社会后果和潜在风险。多措并举校正出生性别比失衡、提高民族地区农村男性的婚姻竞争力、探索对他们的关爱帮扶措施,是治理民族地区农村男性婚姻挤压的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战略布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一致,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中国地质调查战略布局必须围绕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服务.同时,地质调查工作的开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环境与资源保护上升到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