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当前我国的腐败现象呈现出腐败群体性特征明显、“一把手”腐败案突出等新特点。中央有关部门针对近期查处的腐败案件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当前腐败现象滋生呈现的新特点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腐败文化及其形成与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腐败文化是腐败群体中流行的反文化。腐败文化既是腐败现象普遍化、流行化的产物,又是腐败现象普遍化、流行化的条件与环境。本文系统地探讨了腐败文化的本质、结构、特征、形成与传播机制,提出了治理腐败文化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3.
关于“集体腐败”的社会心理环境分析高云近年来,在旧的腐败现象尚未得到根本治理的同时,另外一种具有新特点的并且有某种趋向性的腐败现象———“集体腐败”,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所谓集体腐败,是指领导班子或具有一定权力的集体,作为全部集体或集体的较多成员共同...  相似文献   

4.
腐败的经济逻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小兵 《桂海论丛》2001,17(2):14-18
文章通过对腐败现象的经济学透视 ,对腐败发生、传播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腐败的内在逻辑进行病理性的分析 ,通过对腐败现象的收益与成本的经济理性阐释 ,从而深刻揭示了隐藏在腐败表象下面———实际支配着腐败行为因果关系的体制性综合社会因素———腐败者之所以腐败的秘密。  相似文献   

5.
上海社保案牵涉的资金数额之巨、官员之多、职住之高、影响之大实属罕见,被称为改革开发以来上海最大的腐败案件。此案折射出我国腐败现象的新特点:腐败行为突破简单的权钱交易,上升为权力与资本的勾结,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更大;明目张胆的显性腐败有所收敛,隐性腐败不断增多,查处腐败更加困难;单兵作战的个体性腐败向群体性腐败蔓延,反腐败阻力加大。因此,要深化体制改革,消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推行领导干部家庭财产申报制度;增强纪检监察机关的相对独立性;整合各反腐败职能机构力量.形成监督合力。  相似文献   

6.
杨亲昭 《湖湘论坛》2001,14(5):41-42
当前,反腐败斗争在全国范围深入开展,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人民群众并不感到完全满意,腐败的现象还大量的存在和发生。一方面反腐败斗争在深入进行,另一方面腐败现象又大量存在和发生,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不得不这样提出问题:产生腐败的根源究竟在哪里?事实上只有探寻到腐败产生的根源,从源头上遏制腐败、标本兼治我们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腐败。 一、浅析腐败的产生根源 腐败现象的产生有着它深刻的历史、社会、文化根源,它的滋生和发展均与一定的社会物质条件、制度条件和文化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究其根源,笔者认…  相似文献   

7.
梁霄 《人民论坛》2013,(11):154-155
长期以来,我国公务员系统腐败现象频发,严重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形象,阻碍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文章分析了腐败的成本和收益、腐败行为发生的客体、非理性腐败和反腐倡廉政策的成本收益评估等问题,这有助于使腐败研究中的成本收益分析法更趋完善和系统,对腐败现象的解释力更强,从中引申的反腐倡廉方针政策更趋合理.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阶段,一些地方腐败现象尤其是"一把手"的腐败现象较为严重."一把手"权力腐败主要表现在政治上权力公有转化为权力私有;经济上政治资本转化为经济资本;生活上腐朽浪费.霸道专断."一把手"权力腐败的主要原因有"一把手"权力的自蚀性;权力体制的疏漏和权力监督的失控.因此,必须从制度、关系、责任及监督方面对"一把手"的权力给予制约,惩治"一把手"的权力腐败.  相似文献   

9.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面对不断涌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种反腐措施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了局限性,尤其是制度反腐,不能从根本上有效遏制腐败。腐败现象的深层次根源是在思想、体制、机制、制度上,这些都是廉政文化建设层面的问题,遏制腐败需要进行廉政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位丹丹 《传承》2010,(12):126-127
我国现阶段,一些地方腐败现象尤其是"一把手"的腐败现象较为严重。"一把手"权力腐败主要表现在政治上权力公有转化为权力私有;经济上政治资本转化为经济资本;生活上腐朽浪费,霸道专断。"一把手"权力腐败的主要原因有"一把手"权力的自蚀性;权力体制的疏漏和权力监督的失控。因此,必须从制度、关系、责任及监督方面对"一把手"的权力给予制约,惩治"一把手"的权力腐败。  相似文献   

11.
腐败是一种历史现象,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存在腐败现象。腐败现象造成的危害是极大的,它像瘟疫一样侵蚀着党的肌体,使党和人民群众的距离拉大了,关系疏远了,也构成了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严重威胁。“如果听任腐败现象蔓延,党就有走向自我毁灭的危险。”根治腐败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社会主义能够根治腐败。(1)共产党的先进性赋予党一种自我净化能力,这是克服腐败的基本保证。毛泽东同志把党的团结看作是夺取胜利的“最基本的条件”和“最重要的基础”,视为我党“无价之宝”。实践经验证实党的团结关系到党能否…  相似文献   

12.
腐败问题是世界性问题 ,任何阶级社会内部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腐败现象。当前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期 ,腐败现象具有高发性和多发性特点 ,必须认真研究。本文论述了腐败产生的社会原因 ,提出了治理和减少腐败的各种法律、制度措施。  相似文献   

13.
当前腐败现象分析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腐败现象一日不除,则国无宁日,民无宁日。当前,如何在科学分析腐败现象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从根本上遏制腐败现象,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新课题。  一、当前我国腐败现象的突出表现改革开放以来,一些领导干部和部门利用党和人民给予的权力,贪污受贿,大肆挥霍国家巨额财富,其手段之猖獗,手法之多样,是前所未有、触目惊心的。具体表现为:(一)利用职权,安插亲朋好友、买官、卖官几十年来,我国在用人制度上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体制,这种体制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已暴露出…  相似文献   

14.
腐败原由分析与综合治理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已日益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尽管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反腐倡廉的措施 ,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 ,腐败现象不仅屡禁不止 ,且有严重蔓延之势。如何从探折腐败产生的原由出发 ,从理论上寻源把脉 ,既而找出综合治理的有效路径是本文的思路。一 腐败产生的原由分析腐败是一种伴随着私有制、阶级、国家、公共权力的产生而产生的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任何国家、任何朝代都或多或少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腐败现象 ,但是 ,不同国家 ,不同时期所表现出来的腐败现象有其自身的特点。从我国国情来看 ,我国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大致有如下三种 :1.在…  相似文献   

15.
彭亮太 《人民论坛》2010,(9):300-301
近年来,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对高校的影响越来越大,高校腐败案件屡有发生,严重影响了高校的健康和谐发展。根据现实情况的变化,从新的角度深入分析高校腐败现象的特点、成因,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对于预防、遏制高校腐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谷宇 《岭南学刊》2009,(5):44-47
2009年6月底,在上海行政学院召开了“反腐败:经验与启示”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从当前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争论——高薪能否养廉,当前腐败问题的新特点——非传统腐败与炫耀性腐败,当前腐败的测量与评估——精细化、科学化、体系化,腐败治理——当代中国反腐败体系的构建,反腐败与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环境反腐败、制度反腐败与文化反腐败等方面,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学术研讨。  相似文献   

17.
铁路系统反腐倡廉取得实效的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保留传统特点的腐败并未绝迹,具有新特点的腐败现象已经产生。依靠制度建设根治腐败,是十六大以来我们党确立的一条反腐败斗争的思路,旨在对腐败进行事先预防或者事中控制。提高制度反腐科学化水平,注重制度建设的针对性、可执行性和合理性,不断推进反腐制度的创新,是在新的考验面前防治腐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腐败现象蔓延的几个原因庄思腐败的根源是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现阶段我国社会中腐败现象蔓延,又有多种复杂原因。本文拟就其中几个原因作一些讨论。第一,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出现的漏洞和薄弱环节,给腐败现象滋生以可乘之机。经济体制改革既是改变物质经济关系中阻碍生...  相似文献   

19.
正加强廉政建设,反对腐败是马克思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重温马克思廉政思想,对于今天提高我党执政能力、防止腐败现象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价值。一、马克思的廉政建设思想解读马克思在总结人类社会尤其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同各种腐败现象作斗争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反对腐败加强廉政建设的重要思想,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一)生产资料私有制、国家及其官僚制度是滋长腐败的根源  相似文献   

20.
一、腐败的本质是权钱交易腐败现象是古今中外屡见不鲜的社会现象。但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腐败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我们只有抓住与国情和时代紧密相关的本质特征,分析其产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历史条件,才能对症下药,实行有效的法律控制,从而遏制和消除腐败现象。分析当今中国的腐败现象,其本质特征是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腐败行为目标日趋货币化。干部把权力商品化,极少数领导"不给钱不办事,给了钱乱办事"。在这个交易过程中,腐败不再是更多地表现为对实物的贪占,而是表现为对金钱的追逐。"有权就有了一切","有钱就有了一切",正日益融为一体,成为当今腐败现象潜滋暗长的交汇浊流。弄清楚这个问题,十分重要。首先,它指明反腐败的主要倾向。在现阶段,腐败行为的主体主要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掌握一定权力并利用权力进行权钱交易的人。由此,反腐败斗争的主要指向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