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6 毫秒
1.
现代社会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侵害环境公益的现象时有发生,环境保护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环境公益诉讼是保护公民的环境权,维护社会公益的重要途径,而在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法》中却没有确立这一制度,很多环境损害问题无法得到法律救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修改《环境保护法》的呼声越来越高,通过修改《环境保护法》确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环境公益诉讼对环保法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环境公益诉讼作为一种新型的诉讼模式,专门适用于环境保护领域。同传统的诉讼形式相比,环境公益诉讼在原告资格、诉讼范围、诉讼请求等方面均有很大的不同。然而这种新的诉讼模式却能够很好地提供了公民参与和监督政府行为的途径。鉴于此,我国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环境公益诉讼对于提高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震慑危害环境资源的违法行为意义重大。我国目前尚未明确确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当前环境保护的一大缺憾。环境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写入宪法,将有助于提高主体的环境保护意识,使环境保护裁判获得直接的宪法保护依据,使环境权获得充分救济。  相似文献   

4.
公民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目前不仅在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已有立法、司法实践,在我国的无锡、海南地区也对公民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合法性予以确认。深入剖析公民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价值内涵及正当性,引出对我国公民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现状剖析,由此发现,我国公民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存在诸多问题,如立法体系上的空白、公民起诉资格的限制以及公民环境知情权的缺失等。试图通过修订我国现有法律,构建环保团体诉讼制度、代表人诉讼、激励反馈机制以及环保基金制度等制度,为我国公民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完善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5.
江沛 《工会论坛》2007,13(2):139-140
在传统法律不足以制止环境侵害的情况下,环境公益诉讼是遏制环境违法行为和救济环境公益的重要法律手段。我们应从规定公民享有环境权,放宽原告的起诉资格,扩大法律对环境公益的保护范围等方面来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实现环境公益诉讼的真正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6.
我国环境公益诉讼数量不断攀升引发了对环境公益诉讼大量研究,其中最为基础的是关于环境公益诉讼适格主体的研究。《民事诉讼法》修正案第五十五条关于公益诉讼的规定使我国公益诉讼制度迈出跨越性一步,也给环境公益诉讼的研究留下很多空间。关于公益诉讼主体适格的理论主要有三种模式:一元模式、二元模式和三元模式。结合环境公益诉讼的特点以及我国现有立法,环境公益诉讼主体适格可以采取三种完善路径:其一,修改《民事诉讼法》,赋予公民提起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其二,运用法解释学方法对《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作具体解释;其三,修订《环境保护法》增加环境公益诉讼条款。  相似文献   

7.
确定原告的范围与顺位是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核心。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应包括国家与公民、社会团体,其中国家处于第一顺位,公民与社会团体处于第二顺位,此可从环境公共信托理论、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学说得到证成。相对于检察机关,环境保护行政机关更适宜代表国家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只有在环境保护行政机关没有恰当履行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职责时,位于第二顺位的公民与社会团体方可起诉。为实现此顺位安排,应建立针对公民与社会团体起诉的诉前通告制度。  相似文献   

8.
由于我国公益诉讼体制尚未完全建立,现行法律规范在许多实体上和程序上的规定无法适应公益诉讼的需要,为公民提起公益诉讼设立了诸多障碍,其中尤以提起公益诉讼的相关费用问题更为突出。从我国当前诉讼费用的交纳办法和公益诉讼案件的特性入手,通过经济学和社会学视角的分析论证,在对外国有关公益诉讼费用的担负制度考量后可以看出,由国家财政支出公益诉讼费用,或者建立公益基金,再或者由行政机关为原告方提供支持是完善费用制度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9.
我国《环境保护法》在2015年1月1日正式出台施行,本法与之前的法律相比增加了许多亮点,但同时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尤其是在环境公益诉讼起诉主体的规定上,其对可诉主体的范围限制过多。特别是其把公民排除在可诉主体的范围之外,这一做法的合理性有待商榷。本文将对此问题进行探讨,并呼吁有关机关拓宽环境公益诉讼起诉主体的范围,从而加强对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环保NGO在通过环境诉讼参与环境保护方面有着公民个人所不具备的优势,环境立法发达的国家普遍赋予环保NGO以环境诉讼的"原告资格".德国的环境立法和环境判例也在不同程度上认可了环保NGO的原告资格,但这种原告资格还是受到很大的限制,原告仅能依据自然保护法的规定提起诉讼,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只赋予被官方承认的环保NGO,因而,德国环保NGO通过环境诉讼参与环境保护的途径尚有待拓宽.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矛盾逐渐凸现,因此建立公益诉讼制度日益成为社会公众的一个迫切要求。虽然法学界对建立公益诉讼制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已经到达了一致认同,但是在具体的制度设计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本文中,笔者力图通过介绍公益诉讼的相关概念,阐述公诉权理论,分析检察院提起公益诉讼的必要性,来对我国公益诉讼制度的具体构建提出若干可行性建议,以期对我国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民事公益诉讼的法律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代,在现代法律制度中,民事公益诉讼在美国得以完善。现代社会出现了一系列消费者权益侵害、环境污染等涉及公共利益的公害案件。不可否认民事公益诉讼对于切实保护公共利益,完善民事权利救济途径、促进法治进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也是维护公民诉权、保障公民参与国家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径。本文介绍了民事公益诉讼的发展史,分析构建民事公益诉讼法律制度的理论依据,从立法、主体、受案范围等几个方面着手完善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3.
在近几年系列新规出台后,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出现了不升反降的怪现象,现时面临着诉讼主体狭窄、缺乏配套机制、赔偿与执行难的困境。美国和德国的环境公益诉讼模式对我国有借鉴作用。我国突破现时困境的思路是允许公民个人提起公益诉讼,细化个人公益诉讼的立法规定,完善赔偿与执行制度。  相似文献   

14.
美国的环境公民诉讼在四十几年的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形成的大量判例,对该制度在原告诉讼资格方面的创新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相比于美国,我国在环境公益诉讼的立法及司法实践方面都处于起步阶段.尤其在环境公益诉讼方面,尽管我国贵阳等地区开创了环境公益诉讼的“贵阳模式”,司法实践中也逐渐出现了主要以公民个人、相关组织、团体、检察机关为原告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但因相关立法尚不完善,导致各地法院在对该类案件的受理、审理方面没有统一做法,大多数案件陷入了“社团难受理,个人多败诉”的困境.因此,应适当借鉴美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适格原告选择方面的经验,尽快建立和完善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5.
论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之原告资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理论奉行的是“直接利害关系”原则 ,随着环境问题的恶化 ,这种理论在当今难以适应可持续发展及环境保护之需要。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则是适应环境保护之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行政诉讼 ,原告资格问题是该制度最重要的理论问题。通过考查日、美等国在该问题上的立法和判例 ,结合我国的环境保护现状 ,我国应采用“与自己无法律上利害关系”的原告资格标准。在此标准之下 ,我国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有公民个人、环保团体、检察机关三种具体类型。  相似文献   

16.
环境信息公开公益诉讼在我国法学界尚是一个崭新的话题,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及公民维权意识的增强,环境纠纷日益增多,自"环境信息公开公益诉讼第一案"被广泛公开报道以来,陆续出现了多起环境信息公开公益诉讼案件。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公益诉讼存在受案的立法阻隔、环境信息公开申请实体请求受阻隔等困境。在国家立法对环境公益诉讼缺乏明确规定之时,环境公益诉讼的开创性实践"贵阳模式"值得推广,新环保法对环保公益诉讼主体的有限放开,也将为艰难前行的环境公益诉讼提供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在实践中遇到了很多问题。虽然2014年4月修订通过的环境保护法最终确立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并将诉权赋予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但对诉权的内容未作任何规定,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公益诉讼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在司法实践推进的基础上,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完善环境公益诉讼规则,确立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并对相关概念作出界定。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已在多地付诸实践,对于环境公益诉讼费用问题的解决主要局限于针对特定情形下的案件实行诉讼费用的减免制度。实际进展中有关环境公益诉讼费用问题的解决,已成为制约该制度良性发展的重要现实障碍之一。为推进环境公益诉讼的长足发展,探索建设专门的环境公益诉讼资金保障制度已成为当务之急。通过对环境公益诉讼资金保障机制国内实践和国外经验的考察,试图对我国环境公益诉讼资金保障机制建设进行探究,以期对我国环境公益诉讼机制的系统完善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人们认为,公益诉讼是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一种有效的方式。为使公益诉讼与私益诉讼清楚区别开来,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体现公益诉讼特点的程序制度,我们应当从严界定公益诉讼的概念。为更好地实现维护公共利益的目的,应当赋予公民和有关社会团体为维护公益提起诉讼的权利,并对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权力进行合理安排。但是,公益诉讼只能维护体现在法律规则中的公共利益,我们不应当期待公益诉讼发挥政策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世界各国纷纷利用政治、经济、法律等手段解决各自国内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并共同携手积极构建和完善环境保护的国际法框架。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民诉法修正案,新的民诉法最终让环境公益诉讼由理论变为现实,拓宽了环境侵害的法律救济渠道,一定程度上开启了我国环境保护立法新纪元。但这仅仅是开始,新民诉法对环境公益诉讼仅做了原则性规定——"可以诉讼"已经明确,"如何诉讼"则语焉不详。同时,环境侵害因为一些独特性质,使得环境诉讼有别于民事、刑事、行政三大传统诉讼。为了更好地解决环境纠纷,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我国有必要向前更迈进一步,将建立和完善环境诉讼制度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