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胡健 《政府法制》2012,(34):4-7
30年前的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宪法。这是新中国颁布的第四部宪法,与广纳民意的1954年宪法一脉相承,同“文革”色彩鲜明的1975年宪法、“左”的思想尚未彻底清除的1978年宪法果断切割,  相似文献   

2.
王振民  胡健 《中国法律》2012,(6):13-17,69,74
30年前的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宪法。这是新中国颁布的第四部宪法,与广纳民意、深得民心的1954年宪法一脉相承,同“文革”色彩鲜明的1975年宪法、“左”的思想尚未彻底清除的1978年宪法进行了果断切割。现行宪法根据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使命和任务,全面体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相似文献   

3.
现行宪法的第四次修改已经正式纳入全国人大的立法程序。毋庸置疑,现行宪法的第四次修改将成为2004年中国法治领域的最大亮点。《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高度概括了本次修宪的主要内容,从法律的视角讲。第四次修宪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彰显了弘扬先进的法治文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李成日 《法制与社会》2011,(18):294-294
宪法是近代民主制度的产物,它是法治及宪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曾制定过四部宪法,目前实施的宪法是1982年宪法,该宪法经历过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四次修正。宪法的每次变动直接反映着国情的变化,包括统治理念及方式、国家义务及国家目标、各阶层力量、国家各机构权责、公民的权利义务的变化等。虽然宪法对国家的命运、政府的运作、公民权利的保护方面都极为重要,但因其很少直接地约束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很多公民对宪法的知之甚少,对宪法重要性的认识也不够深入,个别人认为宪法是可有可无的存在。本文要通过论述当今宪法的作用,提高民众(包括我们法律人)对宪法重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八二宪法自颁布实施二十多年来,历经四次修改逐步完善。本文指出其修改原因有四: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我国宪法修改的哲学依据;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动是宪法修改的现实基础;建设法治国家是宪法修改的直接动因;党的政策调整是宪法修改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6.
试论宪法诉讼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从概念比较的角度对宪法诉讼与司法审查、违宪审查作了比较,并由此界定了宪法诉讼的概念,即“宪法诉讼是指解决宪法争议的一种诉讼形态,即依据宪法的最高价值,由特定机关审查法律的违宪与否,使违宪的法律或行为失去效力的一种制度。”在此基础上,对与其相关的几个范畴作了区分。此外,本文着重论述了宪法诉讼的四个特征,即,⑴宪法诉讼判断的依据是宪法的最高价值;⑵宪法诉讼中行使违宪审查权的是特定的机关;⑶宪法诉讼的对象是特定法律的违宪与否;⑷宪法诉讼的结果是:违宪法律无效  相似文献   

7.
朱以青 《政法论丛》2004,(4):F003-F003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宪政建设走过了曲折的历程。1982年宪法是我国最好的一部宪法,它实事求是地确立了我国各个方面的基本制度,充分规定了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和自由,充分体现了民主与法制的高度结合,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科学性。此后,我国先后对1982年宪法进行了四次修正,增强了宪法的适应性和权威性,使全社会公民的宪法观念、法制观念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8.
编者按:新中国建国后,由于历史原因,先后制定过四部宪法,其中于1982年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第四部宪法,即现行宪法是最好的一部宪法。鉴于我国是发展中的大国,为适应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曾于1988年、1993年经全国人大讨论先...  相似文献   

9.
关于这次修宪的背景、过程、原则、内容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修宪的背景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建国以来,我国曾颁布过四部宪法,即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此外,1949年还颁布过一部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实践证明,19...  相似文献   

10.
现行宪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宪法依据、有机统一的宪法规范体系和宪法保障体系。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工业化”“四个现代化”入宪,到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入宪,再到形成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核心的宪法规范体系,现代化话语贯穿于我国宪法制定、修改与实施的历史进程。宪法序言中的历史叙事和对国家目标的表达,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规范语境。宪法正文中的基本国策规范、基本权利规范、国家机构规范等,为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提供了规范基础。全面实施宪法,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效保障。为更好发挥宪法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规范和保障作用,应认真对待宪法文本,体系性地运用宪法解释学方法,深挖宪法基础范畴与概念,建构具有历史意识、面向现代化实践的中国宪法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司法》2013,(1):4-4
现行宪法实施三十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经验值得充分肯定:一是现行宪法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列宁曾经科学地回答了“纸上的宪法”与“现实的宪法”之间的辩证关系,通过四次修改活动,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新出现的变化及时地写入宪法,包括“非公有制度经济人宪”、“市场经济入宪”、“依法治国入宪”和“人权入宪”。  相似文献   

12.
阿计 《政府法制》2013,(5):16-19
1982年新宪法及四次修宪所创造的制度财富、所引领的巨大变革,已经镌刻在国家史册上。然而正如宪法的进步也决定了国家的进步,在宪法情结日益浓厚、宪政呼声持续高涨的时代语境下,我们有必要从修宪程序、修宪原则、宪法文本、宪法监督等多个维度,更加深入地审视30年修宪、行宪、守宪、护宪的得失,以寻找宪法发展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世界,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的发展都与这个国家所界定的政治体制、治国方略有很大关系。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国体、政体都没有改变,但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和治国方式却发生了重大转变,这种变化直接体现在作为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的国家根本大法宪法中。抚今追昔,共和国宪法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50年历史的总结。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先后制定了四部宪法,即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此外,1949年还颁布了一部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1949年解放战争取…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关于宪法解释的制度安排已由“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转向为“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这一变化意味着启动我国解释程序机制的现实要求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因此,从学理上探讨我国法治实践中可能存在的宪法解释程序机制以及其何以完善与落实等问题就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与学术价值。我国目前可供讨论的宪法解释模式有四种,即立法型宪法解释、抽象型宪法解释、附随型宪法解释与独立型宪法解释。其中抽象型与附随型宪法解释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法解释模式。鉴于抽象型宪法解释已开启了我国宪法解释之门,当下亟需启动的是附随型宪法解释程序机制。该机制可在备案审查和由公民、组织提出的审查建议中加以落实,即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审查与宪法的规定、原则和精神相抵触的规范性文件,对相应宪法条款的内容作出解释,从而以此启动附随型宪法解释程序机制,以便真正落实我国宪法解释程序机制。  相似文献   

15.
据荷兰学者马尔赛文等对142国成文宪法的统计,有93国宪法即65.5%的宪法包括关于政党的规定。新中国宪法也有政党内容的规定。但与各国宪法对政党问题的规定主要是规定建党自由原则、政党民主原则、政党守法原则等有所差别,新中国宪法重在规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学术界对要不要在宪法中规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立宪规定在宪法全文中的地位与作用等问题有不少讨论,但较少讨论新中国宪法客观上是如何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特别是缺乏对新中国四部宪法规定政党领导地位的异同进行详细比较,从而出现了一些似是而非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比较法视角 ,借助实在的宪法规范剖析并反思宪法上公民私有财产权保护问题 ,特别是我国现行宪法公民私有财产权保护问题。论文从四个层面展开 :财产权的涵义、财产权的正当性———两种理论评析、财产权的宪法保护及我国财产权宪法保护历程与第四次宪法修正案的贡献 ,并特别评析了 2 0 0 4年 3月 1 4日宪法修正案第二十二条规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罗晓军  薛波 《河北法学》2005,23(6):133-135
总结了美国宪法具有四个特点,即确立了有限政府原则、确立了权力分立与制衡原则、实现了宪法的司法化、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分别就这四个特点进行了分析、论述,并与英、法、德、日四国宪法的相应方面进行了比较.通过对美国宪法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从中可以看出有限政府、宪法与法治之间的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司法》2023,(3):14-17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揭示出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来谋划和推进,推动宪法制度建设和宪法实施取得历史性成就;  相似文献   

19.
今年3月召开的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对我国现行宪法进行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第四次修正(下简称宪法新修正案)。为了加强对修正后的宪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促进社会主义宪政建设和“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广东省依法治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广东省普法办公室,广东省法学会、南方日报社和广州市依法治市工作领导  相似文献   

20.
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并交由会议主席团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此次修宪是现行八二宪法的第四次修改,此次修宪回应了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人民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呼声诉求,反映了近年来法学界尤其是宪法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具有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