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分配正义的两种不同诠释--罗尔斯与诺齐克之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正义如何来分配,尽管罗尔斯和诺齐克都赞同正义首要性,但罗尔斯更为强调平等。他通过设定“原初状态”,在此基础上借助正义的两个原则来解除“无知之幕”,使得最少受惠者得到补偿,从而实现平等;诺齐克认为正义的首要问题不在平等,而在于权利的神圣不可侵犯。他借助“持有正义原则”通过“最弱意义的国家”来反驳罗尔斯的分配正义理论。尽管二者对如何分配正义分歧很大,但他们都是围绕经济领域中自由与平等孰更优先的问题展开。罗尔斯和诺齐克的正义观的矛盾虽只反映了西方社会自由与平等观念的矛盾,对于如何达到分配正义的解答也存在相当不足,但对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来说,他们的正义理论和社会正义原则对解决目前中国社会存在着的非正义的问题均具有理论上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罗尔斯正义理论逻辑展开表现在三个层次,原初状态是罗尔斯正义论的逻辑起点,公平正义是罗尔斯正义论的主题,正义原则是罗尔斯正义论的核心。罗尔斯正义论包含丰富的和谐意蕴,正义的制度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基础,正义的分配是社会和谐的根本保障,正义的合作是社会和谐的实现路径。罗尔斯正义论及其蕴含的和谐思想作为世界文明发展的有益成果,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包括两个原则即平等自由原则和差别原则。他运用“词典式”序列说明了两个原则的优先关系。罗尔斯立足于当时的社会现实 ,集中批判了传统功利主义 ,从新自由主义立场出发来解决当代社会正义问题 ,形成多元正义论。  相似文献   

4.
周健 《理论月刊》2013,(3):60-63
罗尔斯在《正义论》中对正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在书中,他明确提出了"作为公平的正义"的概念,并对功利主义正义观进行了批判。他通过预设一种"无知之幕"的状态,提出了关于正义的两条原则。在此基础上,他阐明了自己对不平等问题的主张以及补救原则。罗尔斯对正义理论的阐释和演绎成为政治哲学史中的一座里程碑。  相似文献   

5.
罗尔斯政治建构主义的正义理论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和讨论,在对罗尔斯理论的借鉴与运用中,女性主义者苏珊·奥金独具特色。从关爱女性权益的视角出发,奥金批判继承了罗尔斯的无知之幕、两个正义原则等范畴;她尝试使正义原则直接介入家庭领域,提出正义理论的女性主义变体学说。奥金的尝试是建立在对罗尔斯政治哲学的误解之上的,虽然其初衷很美好,但她抛弃了罗尔斯对自由原则首要性的重视,并将正义原则的适用推向了家庭的极致平等。在政治实践上奥金的家庭正义方案将会是失败的和危险的。  相似文献   

6.
罗尔斯提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并把社会的基本结构作为自己正义理论的主题,试图为现代立宪民主社会提供一种正义理论。其代表作《正义论》系统阐述了“作为公平的正义”的理论,为实现社会公正的目标,他把正义观念严格限定为政治正义观念,提出了用于制度的“正义二原则”与“优先二规则”,并采用契约论方法借助原初状态和无知之幕等理论预设构建起其理论大厦。罗尔斯的正义理论独具特色。对于我国建构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大的启发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光斌  周艳 《桂海论丛》2003,19(6):69-71
正义理论在当代社会一直争论不休.罗尔斯以维护现代西方社会为出发点,阐述了他的作为公平的正义观;麦金太尔通过对正义传统的叙述,批评了当代以罗尔斯为首的新自由主义的正义观,认为现代社会正义的选择是他的所谓的德性正义.  相似文献   

8.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有着系统严谨的理论体系和耐心细致的论证分析,也表明了他对现实问题的理论关切和深刻省思。罗尔斯的正义原则对我国和谐社会的进程有一定的理论借鉴价值,但同时也不能忽略正义原则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历史局限性。构建和谐社会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社会和谐的要求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追求正义是人类生活的主题,当代政治哲学家不断为解决正义问题提供理论思路。罗尔斯提出两个正义原则,表达了对平等的关注。诺齐克从"持有正义"出发,论证个人权利是公正的底线。两位学者之间的主要分歧在于公平平等论还是权利平等论。基于罗尔斯和诺齐克的社会应得理论视角,为缓解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和教育、医疗卫生事业不平等的分配正义问题提供理论思路,通过系统的制度创新来实现限制"权力"和解放"权利"相匹配,建立多元主体参与协调机制,从而解决我国分配正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最大最小值规则是罗尔斯正义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被罗尔斯认为是适合原初状态的选择方法。但这一规则受到海萨尼的尖锐批评,他认为,忽视对或然性的计算将导致不合理的选择结果,期望效用最大化原则才是不确定条件下的最佳选择方法。海萨尼对罗尔斯的批评虽有不足之处,但也使罗尔斯的最大最小值理论不那么完美,这主要表现在:一、对无知之幕的解释含糊不清;二、两种论证两个正义原则的方式前后不一致。  相似文献   

11.
罗尔斯正义理论的出现被视为规范政治哲学的复兴并为当代政治哲学领域正义研究奠定了基石。虽然罗尔斯的正义对于构建公正社会能提供一种方式的制度保障,但达成政治上的公正共识却忽略正义真正应关注的现实并囿于西方自由民主社会模式因而不可能是正义的唯一之解。森认为罗尔斯的建立公正原则的基础主要是政治领域中的"作为公正的正义",完全的正义社会的组成部分和其相关政策才有可能达成共识。因此森对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分别从正义本身的思考视角、正义的疆域以及正义的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了解构与重塑。  相似文献   

12.
休谟认为正义是一种区别于自然之德的人为之德,共同利益感是保证人们遵守诺言并履行正义原则的情感基础。维护共同利益感就是为了建立一种经济正义,它包括三个基本的原则。麦金泰尔认为在正义规则与自私本性二者之间,逻辑上的过渡是不可能的,因而休谟的同情心是虚构的哲学概念。罗尔斯对休谟正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正义的环境观念、正义相互性概念和正义的作用观。  相似文献   

13.
唐美云 《求索》2011,(7):104-106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以制度正义为核心,这个理论强调制度正义及其原则决定个体道德,却轻视了个体道德对制度正义的作用。他在论证过程中却抛开人的道德特性,孤立地谈论制度德性,缺乏全面思考。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对应于全社会范围内作为制度的正义,重视微观个体道德建设,应成为社会公正的道德基础建设思考的现实所向。  相似文献   

14.
王锋 《前沿》2003,(1):72-75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是在批评功利主义的基础上提出的.罗尔斯的正义理论源源于洛克和卢梭.他借助于契约论方法试图解决自由与平等之间的内在紧张,并对古典契约论进行了扬弃.罗尔斯在方法上超越了古典契约.  相似文献   

15.
崔海龙 《人民论坛》2013,(2):216-217
当前我国社会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社会公平正义缺失。如何再认识、建构并最终实现社会正义考验着我们的智慧。罗尔斯从假定的原始地位出发,论证了正义原则的发现,重点阐述了实质正义,罗尔斯正义理论的再读或许会对我们正确认识公平与正义,解决问题或矛盾提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世界著名哲学家、伦理学家罗尔斯的正义理论的核心是两个正义原则,这两个正义原则是建构社会基本制度的所必须遵循的准则.只有建立在两个正义原则基础上的社会制度才是正义的.第一个原则被称为“平等的自由原则”,第二个原则分成两部分,一是“差别原则”,二是“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差别原则是罗尔斯正义理论核心和灵魂的两个原则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差别原则的社会最低保障制度要“适合最不利者”即社会弱势群体的“最大利益”,而且要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而变化,这样才是正义的.当前社会保障制度要强化对农民、农民工、失地农民、城市无业人员以及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7.
《正义论》阐释正义的两个原则中,差别原则体现了罗尔斯正义论的精髓所在。但正是这一原则受到了保守自由主义、激进平等主义等思潮的尖锐批评。这一原则在本质上只是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的哲学化,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8.
王涛 《前沿》2012,(19):46-47
面对自由民主社会众多合理而不相容的完备性学说相互竞争的事实,罗尔斯意识到有必要消除《正义论》中的模糊性,将公平正义表达为一种政治的正义观念,从而克服其理论的内在矛盾.罗尔斯承认,合理的政治的正义观念并不只有公平正义一种,而是有多种.作为政治观念,它们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通过对这些特征的揭示,罗尔斯展示了政治自由主义的有限抱负.  相似文献   

19.
罗尔斯对个人正义的论述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公平原则"、"自然的义务"和"职责",对公务员个人正义,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把握。其一,对公务员个人正义的"公平原则"可以  相似文献   

20.
刘薇  林婉琳 《求索》2013,(7):238-240
本文着眼于罗尔斯正义理论中的几个要点——基本善、原初状态、无知之幕以及差别原则为研究对象,将之与几位重要博弈论和公共选择理论学者提出的观点进行比较,其中尤以豪尔绍尼和宾默尔的为重点,试图从选择理论的视角,梳理罗尔斯正义理论制度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