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展跨国追缴和没收犯罪资产,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追回和没收犯罪资产。因此,需加强国际司法合作来打击跨境转移犯罪资产行为,并充分运用资产分享激发各国开展司法合作的主动性,使资产分享成为追缴、没收犯罪资产的驱动力和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美两国在开平案上的合作表明,随着国际公约的通过和司法协助实践的深入,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多边机制初步建立、资产追回已成为司法协助的重点、司法协助的方式更加灵活多样。我国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对内继续完善我国的刑事司法制度,对外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不断探索刑事司法协助的新办法,以有效惩治犯罪、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3.
海盗罪及其犯罪构成条件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当今海盗犯罪的猖狂和肆虐以及在犯罪主体、犯罪地点、犯罪对象等方面所呈现的新特点,现行国际公约中关于海盗罪构成条件的规定已明显不能适应打击和惩治此种犯罪的需要的实际,笔者提出应将海盗罪表述为“登上船舶,旨在行窃或进行其他犯罪行为,且有使用武力继续犯罪的任何行为”。  相似文献   

4.
由于网络犯罪的隐蔽性、远程性、无地域性等特点,致使传统刑法在规制网络犯罪之时往往举步维艰。本文从网络犯罪的刑法界定引出,通过有针对性地考察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网络犯罪刑事立法和打击网络犯罪的国际公约,归纳域外刑法规制网络犯罪的有效经验,通过比较和借鉴,分析我国现行刑法在规制网络犯罪方面的诸多缺陷。进而提出了完善我国现行刑法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分析控制恐怖主义犯罪国际法律合作的历史和 1997年制止恐怖主义爆炸的国际公约及 1999年制止向恐怖主义提供资助的国际公约的基础上 ,认为尽快制定控制恐怖主义犯罪的全面公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公安研究》2010,(11):93-93
李金明在《法商研究》2010年第1期撰文认为,为了应对受贿犯罪出现的新动向、解决贿赂犯罪证明难的问题,同时也是为了与国际公约的规定接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第十三条增设了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预防、依法打击拐卖人口犯罪,积极救助、妥善安置被拐卖受害人,切实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依据有关国际公约和我国法律,制定《中国反对拐卖人口行动计划(2013--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8.
论对恐怖主义犯罪的刑事管辖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国通过缔结国际公约 ,将恐怖主义行为作为一种国际犯罪。这些公约确立了属地管辖权、属人管辖权、保护性管辖权、普遍性管辖权原则等 ,要求各缔约国将恐怖主义犯罪作为可引渡的犯罪 ,排除在“政治犯不引渡”原则之外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犯罪这一术语的涵义,迄今为止尚无定论。国、内外学者提出的有关计算机犯罪的定义,从整体上可分为狭义说、广义说和折衷说三类。文章认为,计算机犯罪是指刑事责任主体以计算机为工具或以计算机资产为侵害对象的犯罪行为。计算机犯罪主要是运用计算机专业技术知识或其它技术进行的,因而有其固有的特点,所以设置预防和打击计算机犯罪的措施应当体现“未雨绸缪”。文章还评析了我国修改后的刑法对计算机犯罪的规定。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时代,国际犯罪及恐怖组织活动频发,惩治国际犯罪及反恐活动已经不是个别国家单独的行动和目标,而是整个人类的和谐、安全生活的主要保障。近年来,中国陆续加入了一系列同国际犯罪作斗争的国际公约,并且积累了一些同国际犯罪作斗争的实践经验。因此,在理论上研究国际犯罪及其刑事责任具有很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王新平 《前沿》2003,(9):145-148
私分有国资产罪是司法实践中常见的一种侵害国有财产的犯罪 ,司法机关在办案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疑难问题 ,本文就私分国有资产罪的构成要件以及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常明胜 《公安研究》2012,(9):47-51,72
摘要现行《刑法》中妨害国(边)境管理犯罪规定的立法背景主要是为了遏制我国公民偷渡潮,打击弄虚作假骗取出境证件,提供伪造、变造出入境证件以及出售出入境证件等犯罪行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由非法移民输出国变为既是非法移民输出国又是非法移民输入国,使得目前《刑法》中关于妨害国(边)境管理秩序犯罪的几类犯罪规定,从犯罪构成到犯罪种类等方面都与司法实践存在不适应,需要从立法上修改《刑法》中关于妨害国(边)境管理犯罪的相关条款。  相似文献   

13.
尹新华 《求索》2011,(12):237-240
清末新政时期,为摆脱外交困境,清廷内外对国际法的关注焦点由该法“是否可信”转向怎样“合于公法”,在对外观念上也最终形成自进于文明国的意识,参与国际公约则被视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参与国际公约的数量逐步增加,涉及领域日渐拓宽,同时亦表现出谋求恢复地区性大国地位、建构平等条约关系、维护国家权益却又不谙相关国际程序等特点。而中国运用国际公约的实践又进一步推动了国内相关立法及制度与国际规则的接轨,亦加强了中国的国际交往,拓展了外交局面。虽然清末新政时期中国利用国际公约维护国家利权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在逐步增强,但这未能根本改变中外条约关系的不平等性质和中国低下、边缘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14.
依照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的原则,国际犯罪的分类,国际刑法应该逐项列述国际犯罪的名称、构成要件及其刑事责任,以便于执行。巴西奥尼受国际刑法学会的委托起草《国际刑法典》,正是从这种实用性出发,概括了国际公约中所列举的各种国际犯罪形式,然后逐一在其法典草案中予以载明的。我们认为,国际犯罪的分类适宜于根据国际犯  相似文献   

15.
控制死刑一直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刑事政策,也是我国加入《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以后必须履行的国家义务。通过对犯罪进行分层处理,把死刑的适用范围限制在“最严重犯罪”的层次内,通过立法规定明确“最严重犯罪”的内涵和外延,可以切实做到有效控制死刑的适用。  相似文献   

16.
目前 ,国际社会相继达成一些国际公约和条约 ,加强国际间司法协助 ,以对付国际恐怖分子。这类公约和条约大多针对特定恐怖行为制定 ,将某些性质严重的恐怖主义活动非政治化以便作为普通罪行惩罚 ,对恐怖主义的刑事管辖权适用普遍管辖原则 ,同时对恐怖分子不适用政治犯不引渡原则。目前在恐怖犯罪的刑事立法方面 ,我国参加了有关国际公约并在1 997年刑法中体现了有关国际公约精神 ,不仅国内立法方面增加了刑事司法协助内容 ,还与一些国家签订具有刑事司法协助的双边条约和加入了含有刑事司法协助内容的国际公约。  相似文献   

17.
国际反恐怖主义犯罪和我国刑事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国际社会相继达成一些国际公约和条约,加强国际间司法协助,以对付国际恐怖分子.这类公约和条约大多针对特定恐怖行为制定,将某些性质严重的恐怖主义活动非政治化以便作为普通罪行惩罚,对恐怖主义的刑事管辖权适用普遍管辖原则,同时对恐怖分子不适用政治犯不引渡原则.目前在恐怖犯罪的刑事立法方面,我国参加了有关国际公约并在1997年刑法中体现了有关国际公约精神,不仅国内立法方面增加了刑事司法协助内容,还与一些国家签订具有刑事司法协助的双边条约和加入了含有刑事司法协助内容的国际公约.  相似文献   

18.
作为国际社会在应对人口贩运方面最主要的、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法律文件,《联合国反人口贩运议定书》对人口贩运的预防和惩治作出明确规定。加拿大、美国等国结合自身法治实际和国家利益需要,贯彻实施了该议定书,形成了一些良好做法和成功经验。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人口贩运犯罪特别是国内人口贩运犯罪,建议依照该议定书的要求,借鉴他国良好做法,结合我国国情实际,从拐卖犯罪的惩治和预防两个方面完善我国的应对策略,逐步确立有中国特色的拐卖犯罪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9.
被动属人原则是国家根据受害人具有本国国籍的事实对外国人在外国实施的犯罪行使管辖权的一项原则。由于受到刑法属地原则的影响,普通法系国家曾对这项原则持保留态度。但随着跨国犯罪,特别是恐怖主义犯罪的日益猖獗,它们的立场也开始发生变化。许多国家的国内法和一些国际公约均规定了国家的被动属人管辖权,各国司法实践中也不乏其例。  相似文献   

20.
中美两国青少年犯罪问题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对中美两国青少年犯罪的现状、成因、预防及控制对策予以比较研究,目的是为我国青少年犯罪研究提供参考,汲取他国取得良效的防控思想和措施,并依照我国的社会主义特色,制定更富实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