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人质型”非法拘禁案的特点与对策杨桐桂“人质型”非法拘禁罪,是指行为人基于某种目的,非法将被害人扣押作为人质,剥夺其人身自由,并胁迫被害人实施一定行为以满足行为人要求的一种犯罪。本文主要探讨因经济纠纷引发的“人质型”非法拘禁案。近年来,随着经济活动的...  相似文献   

2.
一近年来,为逼还债务而绑架扣押人质的“人质型”非法拘禁犯罪案件日益增多,已成为普遍关注的严重社会问题。据不完全统计,1990年以来,全国检察机关已立案查处此类案件一千余件。尽管继1990年“两高”一部发出“关于在商业贸易活动中发生非法拘禁案件情况的通报”之后,高检院又在厦门召开了查处“人质型”非法拘禁案件工作座谈会,专门研究对策,制定措施,加强了对此类案件的查处工作。但是,绑架扣押人质的犯罪并未得到有效遏制,案件仍呈逐年上  相似文献   

3.
在法律建设日臻完善的今天.非法拘禁犯罪亦未彻底铲除,但表现形式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变化。在我们检察机关近年查办的非法拘禁案件中,最为典型的表现有以下几种:1、人质型非法拘禁,其中尤为典型的是因各种纠纷而引发的人质型非法拘禁。2、国家机关个别工作人员执行公务过程中目无法纪,非法拘禁他人。3、司法机关个别工作人员越权办案,不履行正当法律手续,非法拘禁地人。非法拘禁犯罪的产生,有历史渊源,也有现实诱因。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商业繁荣,法律调整经济活动的力度虽不断加大,但仍难以完备地规范经济行为,因而产生了…  相似文献   

4.
非法拘禁案的类型与查处烟台市牟平区人民检察院法纪科非法拘禁是指违反法律规定,以拘禁或者其他强制方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随着形势的发展,非法拘禁犯罪已由过去的以婚姻、宗族纠纷引发的报复型为主,转向以人质索债型和基层保卫人员随意拘禁他人型为主。据统计...  相似文献   

5.
周诗华 《中外法学》1993,(6):56-58,77
<正> 当前因债权债务纠纷引起的人质型非法拘禁案(下简称债务人质型非法拘禁案)十分突出,仅今年1—6月,湖北省仙桃市检察院就受理这类性质的案件12起,是去年同期的4倍。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挟持人质索还债务,是一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必须坚决打击和禁止。本文拟就我院半年来受理的债务人质型非法拘禁案件作些肤浅的探讨,以期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本文案例启示:“绑架他人作为人质”不是人质型绑架罪的犯罪目的。行为人将被害人作为人质是为了利用第三方对人质安危的忧虑来迫使第三方实行或不实行某种行为.即人质的安危是行为人与第三方进行交易或妥协的介体。同时,基于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原则以及刑法所保护的法益.人质型绑架罪的犯罪目的并不要求非法。  相似文献   

7.
十万火急! 最高人民检察院电话指令:尽快解救人质,严肃查处,确保人质绝对安全! 一份向“高检”又同时给扬州市委投递的“密函”,其内容着实令人震惊: 扬州华太水产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太”)董事长兼总经理顾峰,“纠集”人员从济南将“外商代理人”梁宁飞秘密绑架至公司所在地兴化市后,秘密藏匿、非法拘禁,且随时有“撕票”的危险……  相似文献   

8.
在勒索型绑架犯罪手段日趋智能化、反侦查意识大幅提高、跨国案件与日俱增的形势下,针对勒索型绑架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在以人质安全第一的原则下,公安机关应抓紧战机,做好人质家属的指导和先期调查工作,采用多种侦查措施,加强协同作战,及时营救人质.  相似文献   

9.
张颖 《法制与社会》2010,(11):136-137
近年来,浦东区院受理的非法拘禁案件一直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严重危害了公民的人身、财产权益和社会的正常稳定秩序。根据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因索取债务而发生的非法拘禁案件已成为此类案件的绝对多数。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索债型非法拘禁案件的数据,分析其特点及案发原因,并就降低犯罪提出防范对策,最后就该类案件的法律适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场本不该发生的案件,广西来宾市居民玉奇壮因欠12万元赌债,被债主梁永建非法拘禁在家中三天之久。第三天,玉奇壮趁债主外出之机,砸坏房门到厅堂打电话向110报警求救。派出所接到报警后却延误出警时机,造成了人质泄愤将拘禁者的两个家人杀害的惨案。事件发生后,凶手被抓住,债主也因涉嫌非法拘禁被刑事拘留,办理此案的派出所所长和协警员因为延误出警导致人质杀人而被判刑。  相似文献   

11.
《刑事诉讼法》第18条对公检法三机关的案件管辖分别做了规定,其中第一款规定:“刑事案件的侦查由公安机关进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二款规定:“贪污贿赂犯罪,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  相似文献   

12.
绑架罪的既遂以绑架行为实际控制人质,将人质置于行为人实际支配之下为标准。因此,根据我国中止犯的一般理论,行为人绑架犯罪既遂以后又释放人质的不能构成中止犯,属于犯罪既遂后的悔罪表现。为了保障人质的生命、身体安全,鼓励犯罪人及时放弃犯罪,防止社会危害性扩大,对于绑架犯罪既遂后释放人质的情形,国外刑法和我国台湾地区刑法已经将其作为特殊中止犯加以规定。从刑事政策及中止犯的立法宗旨考虑,我国刑法也有必要将绑架犯罪既遂后释放人质的情形增设为特殊中止犯。  相似文献   

13.
此类案件应如何确定管辖权?编辑同志:最近我院受理了几起非法拘禁案(人质型)。侦查过程中,发现有的被拘禁人有诈骗犯罪行为,而诈骗罪系属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请问,此类案件如何确定管辖?安徽省寿县人民检察院张莉张莉同志:你信中提到的问题,实际上是涉及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14.
绑架和非法拘禁是以绑架、劫持、拘禁人质为手段,以勒索财物、追讨债务、解决纠纷或其他图谋为目的的暴力犯罪活动。近年来,随着内蒙古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此类犯罪日趋突出,社会危害日益加剧。内蒙古各级公安机关和刑侦部门为打击此类犯罪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一治安难题。因此,研究此类犯罪的规律、特点,制定、完善和落实行之有效的预防、打击措施,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特点第一,犯罪动机具有满足物质欲望的“贪利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在不断的提高,但仍存在着一定的贫富差异,许多孩子在攀比中自卑,在虚荣心无法得到满足时,促使其采取盗窃、抢劫、诈骗等犯罪手段满足其物质欲,满足日益膨胀的虚荣心,为此走上犯罪的道路。第二,犯罪性质具有“暴力性”的发展趋势。近年来,暴力抢劫、殴打同学、非法拘禁、强奸、故意杀人等暴力性犯罪案件数量有所上升。第三,有的未成年人因心理失衡而实施“报复性”犯罪。第四,从犯罪人的行为表现看,具有成群结伙的“团…  相似文献   

16.
2010年4月23日,由上海市刑法学研究会、上海市犯罪学研究会、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检察院联合主办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司法实践适用研讨会——合法债务纠纷引起非法拘禁犯罪的认定”假座在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检察院会议室召开。  相似文献   

17.
1997年以来,福建省莆田市以挟持、关押人质为手段进行侵财的绑架勒索和非法拘禁索债犯罪十分突出。仅1997年1—10月,全市就立该类案件142起,被侵财金额高达565万余元,且屡打屡冒,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给莆田市的社会治安稳定造成极大危害。莆田市各级公安机关从本地治安实际出发,集中优势兵力,采取有效的侦查措施  相似文献   

18.
非法拘禁罪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多发型犯罪,一般是指犯罪行为人采用非法手段强迫他人进行拘禁,限制和控制他人人身自由权利,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违法行为,这种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为持续性和连续性状态。从刑法的定义范围来看,是继续犯罪的典型化特征表现。犯罪行为人在对他人实行非法拘禁的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对被害人人身、财产伤害等行为,对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这又涉及了刑法规定的其他犯罪表现情况,与其他性质的犯罪有一定的交叉表现,因此在非法拘禁的犯罪认定中具有一定的难度。本文就非法拘禁犯罪的案例进行分析,与交叉犯罪情况进行分析,界定和探讨非法拘禁的司法认定标准。  相似文献   

19.
人质型绑架是绑架犯罪的形式之一。人质型绑架犯罪的主观要件应为行为人提出"不法要求"、"获取不法利益"或"满足不法利益",且"不法要求"或"不法利益"应以"重大"为标准。勒索财物、具有反社会、反人类性质的要求,或者其他明显非法目的应当视为"重大不法要求"。  相似文献   

20.
所谓“绑票”行为,是指以暴力、胁迫等手段,强行劫持他人为人质,而向与人质有利害关系的人索取财物的行为。这种犯罪解放后已基本销声匿迹,但近几年似有死灰复燃的趋势。如广州市郊发生的一起绑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