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认定出租车营运中的交通事故赔偿责任主体,首先应区分不同的营运方式,其次应以运行控制、运行利益为标准来判断。出租车挂靠经营中交通事故赔偿责任主体应是挂靠者,被挂靠者负垫付责任;承包经营中,赔偿责任主体应是承包者,发包方负连带责任;租赁经营中,出租者是否对交通事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以出租人对机动车驾驶员驾驶资格是否知情为前提。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数量的激增。由于我国没有一部关于机动车损害赔偿方面的民事特别法,现行相关的法律规定过于原则,新旧法律规定衔接不畅,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的认定成为解决该类民事纠纷中的一个突出的疑难问题。文章拟针对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主体认定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道路交通事故致人损害案件中,当机动车与其所有人处于分离状态时,应当对传统责任主体认定依据进行合理反思,并应该引入控制力和收益这两个标准,对机动车与其所有人的分离状态进行类型化分析,从而得出由实际控制人承担主要责任,由所有人根据过错程度和收益承担连带责任或者补充责任,以实现机动车损害赔偿中的实质正义.  相似文献   

4.
当前,医疗事故纠纷日益增多,这其中相当一部分被认定为医疗事故罪。医疗事故罪是刑法典新增设的罪名,在认定中由于立法的不完善产生了诸多疑问,本文针对医疗事故罪的罪名、主体、主观认识、适用范围及医疗责任事故的鉴定等问题,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自动驾驶技术的刑法规制,应根据自动化等级的不同,实行分而治之。在责任主体认定上,由于运行支配者与运行利益享有者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分离,故应采取"谁支配谁负责"的认定方法。而在刑事责任方面,把被容许的风险理论与信赖原则的适用相融合,以风险领域的支配性判定为逻辑起点,将科学技术与刑法理论进行联动,继而判定不同主体之间的风险分担与责任归属,无疑是一条妥适的归责进路。  相似文献   

6.
非现场执法是指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交通技术监控设备记录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并进行处理的一种行政执法方式.非现场执法中承担交通安全违法责任的主体首先应当是机动车的驾驶人.不能查明驾驶人的,机动车的所有人、管理人是同一顺序承担责任的主体.在非现场执法中,交通安全违法责任主体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处理,累积记分制度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构建"双记分"制度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机动车的交通安全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7.
侵权归责和强制保险是机动车事故责任制度的核心,<道路交通安全法>针对机动车人身损害的侵权责任和强制保险作了原则性规定.新近实施的<侵权责任法>特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专列为一章,规定了机动车相互之间、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者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归责原则,进一步明确了机动车所有人和使用人分离情况下,发生交通事故后侵权责任的归属问题等.准确理解两部法律的关系和具体规定是依法合理认定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8.
交通事故侵权责任构成要件是公安机关认定交通事故行为人侵权责任是否成立的标准。实施了交通违法行为、发生了交通事故、实施的交通违法行为与发生交通事故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是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及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行为人侵权责任成立的三个基本构成要件,而侵害人具有过错是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行为人侵权责任成立的又一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9.
医疗事故罪的认定,需要从犯罪的主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综合评定,并正确区分责任事故和技术事故。医疗事故鉴定结论在医疗事故罪的认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医疗事故鉴定的程序、规则、组成人员等方面亟待改革。  相似文献   

10.
相较各种代驾种类,私人有偿代驾具有个体性、随意性、难控性等特点。该种代驾类型是产生事故赔偿问题的主要群体。私人有偿代驾合同应属于承揽合同范畴,应以承揽合同法律关系为基础进行交通事故的责任分配与保险救济。公安交管部门应建议立法机关及行政机关完善代驾行业法律法规、市场管理;定期举行专项交通整治活动及相关业务学习;多媒体、多渠道开展专题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1.
在机动车数量激增的时代背景下,多车肇事致人死亡案件日趋频发。由于各地交管部门对此类案件性质的理解不同,在处理类似案件时存在"同案不同判"的现象。导致类似事故处理结果迥异的原因包括:缺乏统一规范的事故责任认定理论、规则和方法,缺乏制衡事故责任认定的立法依据和资质能力,认定事故责任所依据的行政归责原则与司法判决所依据的刑事归责原则相互矛盾等。从法律性质上看,多车肇事致人死亡的行为是一种竞合的过失犯罪行为,在案件处理上应与共同犯罪及过失共同犯罪相区别。在责任认定过程中,应以明确事故性质为责任认定的前提,以"替代责任"作为前车肇事人承担后次事故责任的归责原理,以"相应义务的履行"为违法性阻却事由。  相似文献   

12.
危险驾驶机动车罪的规制体现了风险社会对于安全刑法的期待,而对于该罪行为的评价直接影响到"实害结果"的责任认定。鉴于司法实践中的困境,有必要对于危险驾驶机动车罪的构成要件认定采取适用可反驳的刑事推定原则。  相似文献   

13.
危险驾驶罪的设立有效制止了我国醉驾高发态势,获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但是,危险驾驶罪在司法实践中也凸显了不少实际问题和困惑。在"醉酒型"危险驾驶罪客观方面认定时,对醉酒的标准应当采取客观标准,而不是主观标准;驾驶行为是指行为人基于运行机动车的意思而发动机动车引擎或实际运行机动车;超标电动车应列入机动车的范围;道路的基本特点是区域公共性和车辆通行性,生活小区内的类似道路应归属于危险驾驶罪中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医疗事故罪的认定,需要从犯罪的主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综合评定,并正确区分责任事故和技术事故。医疗事故鉴定结论在医疗事故罪的认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医疗事故鉴定的程序、规划、组成人员等方面亟待改革。  相似文献   

15.
重大责任事故罪过失危险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来各类重大责任事故频发,使得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研究成为关注的焦点。通过对国内外重大责任事故罪危害结果样态差异的比较研究,结合过失危险行为应否犯罪化的论证,建议在我国刑法中增设重大责任事故罪过失危险犯。增设重大责任事故罪过失危险犯,应当研究解决危险结果的认定、危险结果的范围、危险结果的危险构成等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6.
交通事故必然造成人身损害或财产损失。依法确定损害赔偿责任和主体,是赔偿得以确实、迅速、公正地实现的关键。通过对中国与日本在机动车交边事故损害赔偿责任、主体方面的比较,可以发现我国现行事故损害赔偿制度的缺欠,建议通过立法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7.
交通事故必然造成人身损害或财产损失。依法确定损害赔偿责任和主体,是赔偿得以确实、迅速、公正地实现的关键。通过对中国与日本在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主体方面的比较,可以发现我国现行事故损害赔偿制度的缺欠,建议通过立法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8.
刑法中的监督过失是解决在重大责任事故中现代组织体责任分配的重要理论。在司法实践中,监督过失因果关系的认定具有重要的地位。然而,监督过失因果关系具有的多因一果性、间接性、多层次性的特点,使得司法实践中对因果关系的认定变得极为复杂。为解决传统理论以及司法实践在认定监督过失因果关系问题上的困境,应当以客观归属作为认定的理论依据,以危害结果是否能够归属于监督过失行为为落脚点。  相似文献   

19.
机动车辆转卖未过户情形下交通事故赔偿责任主体的确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动车辆转卖未过户情形下交通事故赔偿责任主体应为买受人。原因有三:一是买受人对机动车具有事实上的支配地位和运行利益;二是车辆的所有权是买受人;三是买受人与损害后果具有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20.
单位作为重大责任事故罪主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各类重大责任事故频发,使重大责任事故罪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就责任事故犯罪的主体而言,有的国家规定部分责任事故犯罪可以由单位构成,如法国和西班牙;而有的国家则不承认责任事故犯罪中单位的犯罪主体地位,如日本、俄罗斯和我国。从严密刑事法网、更好地预防和控制重大责任事故犯罪的角度出发,单位应当可以成为我国重大责任事故罪的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