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公元前203年,楚汉两军对峙,难分胜负。于是刘邦和项羽讲和,双方约定:以鸿沟为界,天下一分为二,西边属汉,东边属楚。项羽归还了刘邦的父亲和妻子,各自收兵,遣散士兵回家安居乐业。鸿沟协议签订后,项羽遣散楚兵回江东。这时刘邦撕毁协议,趁项羽退兵时,发动进攻,最终打败了项羽,建立了西汉王朝。  相似文献   

2.
岳庆平 《湖湘论坛》2010,23(5):76-82
项梁复立楚后是亡秦斗争中传统和时势交相作用的结果,但存亡继绝的老路妨碍了项氏的发展。怀王之约是怀王与项氏矛盾的集中表现,严重制约了项羽再造帝业,却为刘邦提供了机遇。项羽在负约分封、王九郡、都彭城、号西楚霸王的过程中处置失当,致使西楚在楚汉之争中形势日蹙。项羽最终身死国亡,承秦立汉成为了历史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杜晓宇 《前沿》2007,(9):242-243
项羽分封是既不得不承认诸侯并起的局面,又不得不为剪灭群雄预做准备。刘邦通过分封诸侯王,先是达到了建立军事同盟以伐楚的目的,接着有目的地剪除异姓诸王,大封同姓诸王,完成了从王业到帝业的回归。  相似文献   

4.
濠城镇位于安徽北部的固镇县城东24公里处,为四县(五河、泗县、灵壁、固镇)交接之地。濠城史称“垓下”,历史上著名的“垓下之战”就发生在这里。据史料记载,公元前二0二年楚汉战争后期,楚霸王项羽率十余万大军逃至垓下,以河为屏障,堆土为营垒,深堑拒敌。刘邦率数十万汉军四面包围,两军展开决战。汉军夜唱楚歌,楚卒相继亡去。项羽闻之,疑汉已得楚,帐  相似文献   

5.
论人才与用人之道翟耀翎,张玉福一番伟大事业的成功与失败,关键在于是否有德才兼备的人才。这就要涉及到一个用人之道的问题。历史上刘、项争天下,刘邦终于打败项羽,统一了中国。为什么刘邦能打败项羽?原因很多,但有一条重要原因就是刘邦善于用人。试想,萧何、张良...  相似文献   

6.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故而"入大庙每事问",历来成大功立大业者,都有远大的目标。当年,汉高祖刘邦见秦始皇巡游,不免慨然立下"大丈夫当如是"的志向;楚霸王项羽更是壮志凌云,从小就立  相似文献   

7.
秦亡后,楚、汉争雄。起初,军事实力楚强汉弱(楚军40万人,汉军10万人),而楚终为汉所灭,其胜败之机何在呢?各有各的说法。项羽自恃“力拔山兮气盖世”,宣扬他身经“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因此,他对最后的覆亡只能归因于天意:“天亡我,非战之罪也。”说明他输得糊里糊涂,至死不悟。汉高祖刘邦于胜利后置酒南  相似文献   

8.
公元前 2 0 2年 ,在秦末群雄逐鹿中夺得天下的汉高祖刘邦大封群臣 ,将负责汉军后勤的萧何推为灭楚首功 ,并赐给带剑穿履上殿 ,入朝不必奔趋的特殊礼遇。  刘邦之所以如此推重萧何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后勤在灭楚战争中发挥的特殊作用决定的。  公元前 3世纪初 ,“秦失其鹿 ,天下共逐之”。到刘邦入咸阳、灭秦朝的公元前 2 0 6年 (汉王元年 ) 1 0月 (秦历以 1 0月为岁首 ,1 0月相当于公元前 2 0 7年1 1月 ) ,只剩下项羽、刘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及一些小的割据势力 ,项、刘相争已箭在弦上。  就当时的力量对比看 ,项羽军 40万 ,巨鹿一战 …  相似文献   

9.
在司马迁名著《史记一项羽本记》中,“鸿门宴”事件是刘邦与项羽争天下的一个重要回合,并由此拉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鸿门宴”事件的发生与严重泄密关系密切,有着极为深刻的教训,令人深思。 一是刘邦军中的左司马曹无伤向项羽泄漏了军事秘密。刘邦、项羽在灭秦战争的关键时刻,与楚怀王约定:“先破秦入成阳者王之。”未料,掌兵仅10万的刘邦居然率先入关破秦,按约定刘邦理应为王。而此时拥兵40万驻扎在新丰鸿门的项羽自然不服气,与刘邦争王是不可  相似文献   

10.
刘邦的“五湖四海”刘邦打败项羽以后,在洛阳南宫大摆筵席,招待功臣和将领,开庆功大会。酒行数巡,刘邦忽然向大家提出一个问题:“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史记·高祖本纪》)谋臣将领们听了,都一味颂扬刘邦的功德,刘邦觉得大家都没说到点子...  相似文献   

11.
汉高祖刘邦靠着淮阴侯韩信的善战,最终击败了西楚霸王项羽,建立了汉王朝。在刘邦夺取天下的过程中,韩信的功劳是最大的。司马迁说,韩信的功劳可以和周公、召公及姜太公相提并论。然而他的结局却很悲惨。  相似文献   

12.
濠城镇位于安徽北部的固镇县城东24公里处,为四县(五河、泗县、灵壁、固镇)交接之地.濠城史称"垓下",历史上著名的"垓下之战"就发生在这里.据史料记载,公元前二0二年楚汉战争后期,楚霸王项羽率十余万大军逃至垓下,以河为屏障,堆土为营垒,深堑拒敌.刘邦率数十万汉军四面包围,两军展开决战.汉军夜唱楚歌,楚卒相继亡去.项羽闻之,疑汉已得楚,帐中饮酒,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爱妃虞姬深明大义,弹剑哀和:"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相似文献   

13.
记得在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楚汉相争时,刘邦与项羽交战,每战必败,军队一天天减少,地盘一寸寸缩小,甚至妻儿老父也被项羽活捉了去,这仗再打下去,不投降似乎只有死路一条。  相似文献   

14.
濠城镇位于安徽北部的固镇县城东24公里处,为四县(五河、泗县、灵壁、固镇)交接之地。濠城史称“垓下”,历史上著名的“垓下之战”就发生在这里。据史料记载,公元前二○二年楚汉战争后期,楚霸王项羽率十余万大军逃至垓下,以河为屏障,堆土为营垒,深堑拒敌。刘邦率数十万汉军四面包围,两军展开决战。汉军夜唱楚歌,楚卒相继亡去。项羽闻之,疑汉已得楚,帐中饮酒,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爱妃虞姬深明大义,弹剑哀和:“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遂伏剑自刎,留下了“霸王别姬”的千古绝唱。项羽见大势已去,夜率八百子弟垓下突围,败至乌江(今安徽和县),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遂自刎乌江,年仅31岁。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同志曾经要求领导干部学习刘邦 ,说他是封建时代被历史家称为“豁达大度 ,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刘邦出身农民 ,文韬武略难称超群 ,可是他却在秦末农民大起义中乘机举兵 ,不断发展壮大起来 ,最终亡秦灭楚 ,“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刘邦为什么能够得天下 ,原因可能很多 ,愚以为最重要的原因是他敢于使用某些方面比自己高明的部下 ,这也是刘邦用人思想的一个重要特色。公元前200年 ,刘邦即皇帝位 ,为了总结楚汉战争的经验 ,一天 ,他在洛阳南宫请文臣武将喝酒。席间 ,刘邦问大家 :你们说我所以能得天下 ,究竟是什么原因?项羽当初…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上长达4年的“楚汉战争”,不足10万兵力的刘邦最终战胜了拥有40万大军的项羽,创造了“以弱胜强”的优秀战例。 刘邦所以能击败强大楚军的重要秘诀,就是他用兵始终建立在“知彼知己”的基础上。正如《孙子兵法》云:“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一方面,刘邦重用的能人战将如陈平、韩信等人,都是来自项羽内部,这些人对项羽用兵及楚军内情都了如指掌,因此,  相似文献   

17.
刘邦的人才管理历来为人所称颂,难能可贵的是,他不避讳手下的人比自己强。刘邦取得天下以后,一次问功臣、将相们:“我和项羽争夺天下,为什么最后天下是我的?”刘邦听完各人的回答后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赏,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这三个人是当今天下的人杰,可是这三个人都能为我所用,所以我能够夺取天下。项羽呢?只有一个范增,而不能用,所以他丢掉了天下。”  相似文献   

18.
一直为本期致读者找不到合适的切入点而苦恼。就在国家预防腐败局正式挂牌的9月13日中午,与朋友聊天说到鸿门宴时,忽然想起汉高祖刘邦的故事。刘邦善于用干部。他用张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用萧何镇守国家,安抚百姓;用韩信统领军队,战无不胜。他重用这三位杰出人才,最终打败项羽,登上大位。而项羽不听自己手下计谋,在鸿门宴上放走刘邦,落了个自刎的下场。  相似文献   

19.
秦末,楚王项羽和汉王刘邦在河南荥阳的广武山上下了一盘实战象棋。这一场享誉中外的战事让荥阳有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东边霸王城,西为汉王城。而这条鸿沟,也正是后来中国象棋棋盘上"楚河汉界"的由来。然而,尽管楚汉在军事上以此沟为界而相互对峙,但因为当时的中国还没有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布衣百姓们依旧可以在两地自由迁徙而丝毫不受任何政治上的影响——人们耕作、贸易、繁衍后代。百年、千年之后,尽管那条鸿沟早已成为历史,但人们没有约束的南迁北徙的生存方式依旧没有改变,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太平盛世。一直到1 958年——  相似文献   

20.
刘又溱 《台声》2013,(10):89-89
我姓刘,老家正门高挂着“彭城堂”。彭城是项羽与刘邦的故土。无论政治如何纷扰。我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