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前进》1996,(9)
钱学森强调:要坚定不移地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们的工作钱学森在《科技日报》7月14日上撰文,就自己在“文革”中的切深体会认识到,从事知识体系的研究不懂社会科学不行,不懂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不行。他说,我过去忙于工作,没有时间深思,倒是“文革”给了我很大促...  相似文献   

2.
博览文汇     
不要工具型人才温家宝去看钱学森,谈到科研创新。钱学森说:"你说的我都很赞成,但有一点,我们的大学教育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然后他说了句很含蓄的话:"应该让学科学的学点艺术。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应该有艺术素养。"其实也就是说,不要工具型人才。问题是——学点艺术是不是就能解决问题?工具是只会服从,而不会创新的。  相似文献   

3.
教育部长解不了“钱学森之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刚刚离去,“钱学森之问”就成为中国教育界有识之士关注的焦点。11日,安徽高校的11位教授联合新安晚报给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及全国教育界发出一封公开信:让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11月11日《新安晚报》)。  相似文献   

4.
我国杰出科学家钱学森不止一次地指出:搞好人体科学和气功科学的研究,一定会导致一场新的科学革命,这场新的科学革命必然引起一场可以改变世界的技术革命。这场革命“要有哲学的指导”。他强调指出:“人体科学和气功科学的研究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  相似文献   

5.
《精神文明导刊》2014,(5):44-45
钱学森(画外):冯·卡门教授?请进!蒋英:教授,您好!冯·卡门:你好,孩子!钱学森:哦,英予,你快去给教授泡一杯绿茶!冯·卡门:不!不用了!蒋英:怎么了?教授?冯·卡门:我不想喝。  相似文献   

6.
张凯 《淮海论坛》2006,(4):15-18
党校是干部受教育的主要场所.而党校教师又是干部教育的主导者.要进行创新党校教育.这就要求党校教师首先要有创新精神。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党校教师,才能培养出干部的创造能力。这是因为。第一。教师的工作作为一种个性化的劳动.它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资源和设计教育过程:第二.教育对象和环境复杂的多变性要求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方法因材施教。第三。教育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其灵魂就在于创造。第四,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教师具有创造性。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党校教师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党校学员来。  相似文献   

7.
思辩三题     
笔者看过这样一则故事:有一天,钱学森的一项科学研究终于成功了,他兴致勃勃地去向导师麻省理工学院的“超音时代之父”——冯·卡门教授汇报.冯·卡门教授听后当时也没弄明白,便不耐烦地打断了钱学森的话:“不!这是不可能的,是你把它弄错了!”钱学森万万没有想到,第二天天还没亮,门外便传来急促的敲门声,开门一看,来人正是冯·卡门教授。钱学森赶肾给恩师让座,可冯·卡门却固执地站在门外,并郑重地向钱学森鞠了一躬,诚恳地说:“昨天晚上,我整整思索了一夜,终于得出结论,你的成果是正确的,我向你道歉。”钱学森感动得热泪盈眶。后来,冯·卡门谈起此事,严肃地说:“我这是向真理低头,向科学鞠躬,而这是一个科学家最起码的道德。”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法》明确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那么,应当怎样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呢?笔者作了以下初步的探讨:一、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基本内容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包括哪些内容呢?1有远大理想。理想是火,能点燃人奋发进取的精神。一位伟人说过,伟大的目标能产生伟大的力量。新时期倡导的做四有新人,也是把有理想放在第一位。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四化建设重任,要做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开创前人所未开创的事业,要走前人所未走过的道路,要创造前人所未…  相似文献   

9.
好主意近日读钱学森生前最后一次系统谈话,说到他的老师冯·卡门讲的一个非常好的学术思想,叫goodidea。翻译过来,就是好的意见或好主意。钱老说:有没有创新,首先就取  相似文献   

10.
教育关系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近期,“钱学森之问”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中国教育的反思: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大学的精神是什么?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本刊选编“首届创新中国论坛”的部分观点,以及其他学者文章,以期使读者和学人进一步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是一项以新思维开创未来的军事创新,要求党委必须率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增强领导的前瞻性上下功夫;是一项事关军队发展命运的变革,要求党委必须用发展眼光科学决策,在增强领导的准确性上下功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党委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在增强领导的主动性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2.
擒拿技术的运用与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擒拿技术是针对人体的关节、要害部位和薄弱环节的特点 ,按照人体生理机能与解剖学原理设计 ,利用人体关节的活动规律、要害部位的生理机能、人体重心的转移及力学原理 ,配合技击方法 ,对犯罪分子进行反侧关节、分筋错骨、点穴晕死 ,使之失去反抗能力而就擒的专业技术。提高擒拿技术水平 ,必须具备学习擒拿技术的“四大要素” ,同时正确掌握和运用擒拿技术的“四大技法”和“四大要领” ,并配以科学有效的训练。  相似文献   

13.
正Amazing Museum, an annual activity hosted by Guokr, China's leading popular science website, opened to the public in Beijing on September 29. This time around, the event took place at a shopping mall so that more people would be able to catch a glimpse of scientific lure.This year, the theme was Cyberpunk Explosion. With a transboundary interaction framework that combined popular science and art, the exhibition gave visitors the opportunity to indulge in a full-on immersive experience.  相似文献   

14.
科学精神在设计人员意识中的缺位,致使具体的实践充斥着随意与盲目,没能体现出设计造福于人类的主旨。事实上作为人类重要的实践内容,艺术设计的存在体现着科学精神的内涵:不仅是在现世行为和产物方面,而且关乎其长远的发展——从构成应用伦理学核心之一的“责任”原则着眼,可以较为容易的发现这一点。  相似文献   

15.
田野工作的情感--兼论毛泽东早期调查的田野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野的真实与客观只是基本功 ,在田野工作的基础上给人类营造一种和谐、完美、自然、纯净的意境 ,才是人类学学科追求的最高境界。人类学的田野工作者不仅是照相机和笔记本 ,而且更应是人类社会未来的设计者和创造者 ;不仅不能排斥情感 ,而且必须正视情感 ,融情感于田野之中 ,去除田野调查者对调查对象的漠不关心的态度 ,或单纯的文本解读、理论验证 ,以使田野由单纯的科学调查升华到对人性的关注与社会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张文勋 《思想战线》2001,27(3):58-60
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性转换,并不是要西化,绝不能离开民族特色这个根,而是要在古代文论与现代文论的融通中实现转换,比如言志抒情理论的延伸与转换、意境理论的发展与运用、文艺社会功能的拓展及其特殊性、神思妙悟式艺术思维的肯定等.  相似文献   

17.
相对于全本戏而言,折子戏的美感重心在于表演技艺.传播主体是演员,传播的信息主要是由技艺生发的美感,传播的媒介形式精要集中,传播接受者是理想化的观众,传播效果重在娱人.折子戏的情感沉潜于戏迷的心灵,因而艺术内容并非可以忽视的.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教育中,宽容被推崇为教育的一种艺术、一种智慧、一种信仰和一种境界。教师要培养宽容品质,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新理念,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善于调控情绪,增强心理素质,在实践中提高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19.
论艺术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惠芝 《思想战线》2002,28(4):124-127
思维方式包括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与大脑右半球有密切联系 ,逻辑思维则与大脑左半球有密切联系。正确的思维方式应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统一。加强艺术教育 ,如更新思想观念、增设艺术类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创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和美育环境 ,可以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是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0.
简政珍是台湾中生代重要诗人与诗论家。侧重探讨他意象理论的节点——"沉默空隙"说的意义;借此打造的经验/超验、感悟/哲思的意象图式,尤其是隐喻/转喻的活络运用,在智性照耀下,所形成的鲜明的"思"之意象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