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城乡和谐,中央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新农村的建设需要调动起政府与农民两方面的积极性,尤其是作为农村基层政权的乡镇政府,对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乡镇政府改革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乡镇政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促使乡镇政府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无论是"半自治论"、 "虚化论"还是"取消论"在目前都不适合乡镇政府改革的实际.笔者认为,对于乡镇政府来说,应在保留的基础上进行体制创新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乡镇政府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其在新农村建设中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由于传统管理范式无法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为回应乡村居民的服务需求,需要乡镇政府求诸自我能力再造,转换职能。而构建服务型乡镇政府是走出当下困境的必然选择,也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现实呼唤。  相似文献   

4.
程伟 《行政与法》2007,(11):21-24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和农业税的彻底取消,我国农村地区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作为政府体系末端的乡镇政府,直接面对广大的农民和农村地区,在新形势下,乡镇政府面临着“撤销”、“削弱”、“自治”、还是“加强”的大问题。本文对目前乡镇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阐述了乡镇政府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出了解决乡镇问题的突破口——转变职能,构建服务型乡镇政府;提出了构建服务型乡镇政府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公众受益。乡镇政府作为最基层的行政机关,基层性、直接性和广泛性是其最大特点。乡镇政府政策执行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与群众利益相关的各项政策的实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迫切需要提高乡镇政府执行力。本文剖析了制约我国乡镇政府执行力提升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乡镇政府执行力的相关建议,以期对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乡镇政府是我国政权体系中直接面对农民群众的最基层单位,其依法行政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法律、法规在农村的贯彻和执行,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农村社会的和谐。本文通过对福建省龙岩市部分乡镇和部门的调研,并在龙岩市委党校乡镇长班、乡镇人大主席班、乡镇党委组织委员班等班次进行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政府依法行政的状况、存在的困难及原因,由此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政府依法行政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论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职能重构的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青 《行政与法》2008,(4):12-16
乡镇政府虽然是当前国家行政体系中的最低一级政权组织,却承担着规划和组织乡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的建设、为农村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责任,其履行职责状况直接关系到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对整个国家和社会有重大影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镇政府的职能虽然有了很大程度上的转变,但在社会转型期,乡镇政府运行模式仍然存在着“越位”、“缺位”和“错位”现象。本文通过对乡镇政府进行职能解析,分析其在公共服务方面面临的问题,提出以公共服务为取向的乡镇政府职能重构的对策.希望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8.
老乐 《江淮法治》2008,(5):61-61
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广大农村的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之快,使得许多长期工作在基层一线的乡镇政府工作人员很不适应。客观现实要求政府工作必须要随着新形势而有所转变。那么,该如何转变呢?这就涉及到乡镇基层政府在新农村建设的大潮中进一步优化工作结构的问题。所谓工作结构是指各种类型的工作在一级政府或一个部门的工作议程中所占的轻重缓急等地位状况。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于提升地方政府能力。本文从地方政府能力建设的价值取向入手,阐述了乡镇政府在和谐社会治理体系中基础性和不可代替性地位。乡镇政府与民众的互动具有实质性意义,是政府执政能力与和谐社会建构的晴雨表。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仝会提山的重大历史任务,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推进社会土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为仝而深化农村改革,健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中基层政府执行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强有力的基层政府执行力。要全面增强新农村建设中的基层政府执行力,就必须培育新农村建设的政府执行力文化,明确新农村建设的政府执行力方向,建立规范的新农村建设的政府执行力流程,推行绩效考核,提高政府执行力的成效,强化对政府执行力的监督,加强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政府信用理论对乡镇政府信用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乡镇政府信用能力的主要因素为:乡镇政府职能、上下级政府的关系、农村社会的信用诉求、法律制度、乡镇公务员素质.结合乡镇政府信用能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构建了培育乡镇政府信用能力的框架,提出了我国培育乡镇政府信用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随着各地免税政策的落实,乡村债务问题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道难过的坎。可见,乡村债务问题已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是一个突出的政治问题。乡村债务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乡镇政府的事权与财权存在严重的不对称、乡镇政府职能过宽使得乡村行政运行成本过高、"政绩工程"及投资失误导致巨额乡村债务等几个方面。通过对乡村债务成因的探讨,提出了治理和化解乡村债务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乡镇政府改革是我国农村建设的一个基础性话题,其中,乡镇政府执行力的提升是各项改革的主要方面。在现阶段的乡镇政府改革中,无论是在执行机制层面、执行主体层面、执行监督层面还是在执行文化层面都存在着公众参与不足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改革的效果。因此,应当从公众参与的角度出发,发展乡村经济,提升村民地位,转变政府角色,培育自治组织并构建公众参与文化,以提升乡镇政府的执行力。  相似文献   

15.
罗方成 《法制与社会》2013,(33):208-209
近年来,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而文化建设正是新农村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在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也需要非政府组织的积极参与。非政府组织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政府在资金、人才方面的困境。但是由于自身局限和管理体制的制约,非政府组织在参与新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障碍。为了促进非政府组织更好地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服务,政府应该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非政府组织也要提升自身能力并通过与政府以及其他组织的互助合作来弥补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乡镇政府承担着规划和组织乡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的建设,为农村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责任,其提供服务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农村的稳定和发展。本文探讨了乡镇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建立城乡均衡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和乡镇政府公共服务问责制,促进乡镇经济发展,构建农村公共财政体系,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实现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和方式的多样化,以提升我国乡镇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17.
农业税取消后,农村随之产生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当前,应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多途径发展农村公益事业,改革土地制度,积极清理农村债务,为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提供有力条件。  相似文献   

18.
浅谈完善乡镇政府农村公共服务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税费改革后,全国财权上收,事权下放,基层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匹配。尤其是乡镇政府作为我国最基层的地方政府,在没有财力支撑的情况下承担了更多的农村公共服务事权,致使我国农村公共服务在供给和效率方面上存在的问题相当多。本文探析了完善乡镇政府农村公共服务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新农村、新文化、新建设三个方面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内涵作了一个界定,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思想认识、经费投入、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文化队伍、活动形式、城乡差距等七个方面的问题。针对上述具体问题文中从政府、农村自身和社会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关对策,要求政府方面要科学监管,农村方面要主动应对,社会方面要积极协助,从而齐心协力地共同建设新农村文化。  相似文献   

20.
辖区居民对乡镇政府满意度不仅事关政府治理绩效,更事关"三农"发展大局。对于资源配置权有限的乡镇政府,在哪些方面付出努力更有利于提高居民满意度?论文基于中国乡镇民主与治理调查(CRDGS)数据,以居民对乡镇政府各项职能的评价为关键驱动因素,实证分析了政府职能结构对居民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乡镇政府在民主管理职能上所做的努力能获取最大的边际效益,社会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依次递减,而曾被视为头等要务的经济发展职能并不显著影响居民满意度。进一步地,男性居民更加关注乡镇政府在公共服务职能上所取得的成绩,而女性居民更加关注社会管理职能。研究还发现,随着地区人均收入的提高,居民对乡镇政府的满意度评价更具客观性,在经济发达地区推行以居民满意度为导向的政府绩效评估方法的客观条件更为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