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世纪哲学的主要问题是信仰与理性之间的问题,本文阐述了围绕关于上帝存在证明的教父哲学代表人物奥古斯丁的知识论证明和本体论证明,经验哲学的代表人物安瑟伦的本体论证明及托马斯·阿奎那宇宙论证明,就此讨论基督教哲学中信仰与理性,这种思想传统不仅对于中世纪的基督教哲学、而且对于近、现代的西方宗教思想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现代性时间意识的古代根源,将其追溯到普罗提诺和奥古斯丁.正是这两位思想家形成了现代思想所秉承的主体时间意识.本文指出,普罗提诺和奥古斯丁尽管都讨论时间,却是出于不同的考虑.普罗提诺是第一个讨论时间内意识的思想家,然而他的目的是解构时间观念对于灵魂的羁绊;奥古斯丁紧承普罗提诺,在论述上也模仿普罗提诺,但他认为时间的主体性必然导致存在问题的重新理解,时间与存在无法分离.如果说普罗提诺试图透过讨论时间以拯救古典的理念世界,那么奥古斯丁却从普罗提诺的讨论里看到哲学主要是柏拉图哲学拯救现象的不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把世界理解为“存在”而不是“不存在”,并通过“存在”概念探求并界定世界的本质,是西方哲学传统的基本问题和思路。同时,“无”与“不存在”的问题几乎与“存在”问题同时产生,而且在对本质和终极问题的探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存在”与“无”的辩证法应该是哲学和宗教哲学最深奥、最重要的理论。  相似文献   

4.
知识的必然性的根据是金岳霖哲学体系所关心的核心所在。金岳霖把对这个问题的解决与对本体论的存在问题的说明相结合,建立了知识本体论的思想。他提出了“有”、“实在”和“存在”三种不同形式的存在,提出了本然、自然等不同的世界形式,并区分了知识的性质和获得途径的不同,区别了先天、先验、固然等不同性质和知识,分别说明了这些知识的不同的本体基础。金岳霖这些思想,富有创造性,对于理解近代以来中国哲学的发展,展望中国哲学的未来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存在问题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范畴。卢卡奇批评恩格斯的自然本体论,并且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即马克思主义仅仅是一种关于社会的理论、社会的哲学。对存在的理解,如果坚持自然本体论或者自然的优先性,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实践的可能性。卢卡奇用实践的概念取代了恩格斯的自然概念,力图把实践概念作为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的基础。青年卢卡奇出色地完成了说明主体能动性的任务,晚年卢卡奇却充分地意识到了自己的分析包含着唯心主义的成分,严重地偏离了唯物主义的立场。  相似文献   

6.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他对存在的研究即是他的实体哲学.他的实体哲学包括三个方面:实体是什么、实体的原因是什么和实体是如何生成的.他对这三个问题的解答形成了其实体学说的核心理论:狭义的实体学说、四因说和潜能与实现.  相似文献   

7.
现代西方哲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对传统哲学的反抗与批判,在现代哲学当中,海德格尔无疑是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对传统哲学的变革不是枝节性的,而是一次总体性的进攻,是对自柏拉图以来的西方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根本否定。本文试图从海德格尔的“存在”及“生存”概念出发,阐释其是如何批判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建立其以人的生存为根基的“存在论”思维的。  相似文献   

8.
胡塞尔晚年的《几何学起源》一文,表达了他的现象学哲学的神秘渴望,即讨论观念的起源问题,这就把时间哲学问题纳入了哲学思考。德里达对这篇文章做了详细的解构式阅读,指出胡塞尔在"时间"、"起源"、"历史性"等一系列重要概念上,还保存着传统形而上学的痕迹,因为胡塞尔"理性"的态度使他忽视了这些概念是如何出场的细节。德里达通过"延异"或"推迟"概念,揭示出这些细节是一种悖谬的思想过程,由于胡塞尔在文中处处回避概念出场过程中的自相矛盾现象,从而事实上将其所涉及的时间概念的含义视为某种现成的意思,因此没有还原出思想的原样即思想的细节。德里达对胡塞尔的批评之所以重要,在于它开启了"解构论"哲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分析法学的分析方法有其独立的起源和特征,随着分析哲学的兴起,分析法学的分析方法受到了后者概念分析的影响。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分析方法的出现与实证主义、语言的意义等问题联系在一起,理解语言哲学中的意义理论是理解新分析法学分析方法的关键之一。分析哲学的概念分析方法对于理解法学理论的内在概念框架有非常大的助益,同时这种取向也内在的排斥规范性问题的存在。但随着分析哲学与分析法学的融合,分析哲学也为分析法学的这类倾向提供了更多的反驳工具和更大的讨论空间。  相似文献   

10.
从西方哲学特别是近代欧陆哲学的历史发展来看,哲学与自然科学在思维方式上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然,理性的概念和范畴的意义在哲学与科学中又是不同的。当代,相对论和量子论等新兴科学对传统哲学的物质、宇宙等观念的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存在、混沌这类概念的哲学意义进一步彰显了出来。现代科学对哲学的推进,说明了哲学应当向科学学习。哲学不能把科学新成果纳入自己固有的框框,成为自己的佐证,不能以自己的教条抑制科学的探索,也不能闭目塞听,故步自封;哲学须以科学的成果来启发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民事再审程序是实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树立司法权威和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途径,但是现有程序体现的理念与司法独立和程序正义的观念仍有相冲突的.本文拟在厘清民事再审的概念与程序功能、比较其他法治发达国家民事再审程序先进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对完善我国民事再审程序作一些理念上的探讨,以期重新审视和进一步改造我国民事再审程序.  相似文献   

12.
新宪法修正案通过后,宪法制度首次对征收与征用进行了划分,学界的探讨虽然突破了传统的认识却依然存有较大的分歧。对此,通过考察典型的法治发达国家的制度和理论,梳理出了公益征收与紧急征用之间的本质区别,并结合我国现实对这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给予了界定和区分。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权力犯罪的概念,在分析权力犯罪同职务犯罪和腐败的关系的基础上,深入论述了权力犯罪的特点、构成和类型。这对于实践中认清权力犯罪本质、打击和预防权力犯罪有着重要的理论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刑事执法规范化建设多年来虽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各级、各地公安机关仍存在认识模糊、实践不足的问题。当前,要进一步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就必须对其内涵、体系等基本理论进行研究,对制约执法规范化建设的现实因素进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基本观念和认识进行讨论,以期达成共识,最终作用于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具体工作中。  相似文献   

15.
通治方、专方及主方是中医学的常用术语,但目前学界对其界定不清。根据历代医籍中有关通治方、专方、主方的内容记载,结合现代各种认识,认为通治方是一方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方,专方是专门针对某一疾病的治方,主方是针对某病的主证(基础或主导病机)的治方。厘清通治方、专方、主方的概念内涵,对于认识中医辨证(病)论治及方药运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传统理论认为行政法渊源的认识意义在于帮助人们找到统一明确的适用法律的依据,即把行政法渊源等同于行政法适法依据。但这种认识具有很多局限性,甚至相应的一些改良观点也不能解决这些问题。而我们认为行政法渊源的存在意义并不在于它的法律适用性,行政法渊源和行政法适用依据是两个应当截然区分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关于终极问题的思想中,"存在"概念和"无"的概念常常被同时涉及但侧重不同,现代思想在充分考量"存在"概念的哲学意义的同时,更倾向于对"无"的探讨,这"无"不是虚无,而是新的更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对警察执法责任的概念、构成和类型以及警察执法责任的意义的理解应在阐明法律责任和行政责任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应该严格追究违法警察的执法责任,实现以责限权,追求警察执法的权责一致。  相似文献   

19.
Mass retirements from the public service and non‐renewal of roughly half the workforce create challenges both for the intergenerational transfer of knowledge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more generally.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literature o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learning organizations and intelligent organizations, concluding that these concepts are not well linked together. It reports on findings from interviews with 50 executives from the Quebec public service, which create a portrait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transfer practices and how they could be improved. The article then develops a model of organizational maturity in five phases,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linking the concepts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learning organizations and intelligent organizations.  相似文献   

20.
当下中国学界与政界主要存在着三种服务型政府观,即基于政府价值理念的内涵定位和适应后工业社会治理要求的服务型政府观;基于政府价值理念的内涵定位和主要借鉴工业社会治理经验的服务型政府观;基于政府职能结构的内涵定位和主要借鉴工业社会治理经验的服务型政府观。它们在服务型政府的本质内涵、主要特征、兴起动因、理论基础等方面的阐释与定位都不尽相同。就目前所产生的实际效果而言,第一种服务型政府观理论目标相当宏大高远,但实践响应比较困难;第二种服务型政府观理论契合学界主流观点,但实践响应比较一般;第三种服务型政府观理论契合政界近期工作,且实践响应也较明显。梳理和比较这些不同的服务型政府观应当是推进和深化服务型政府研究的必要环节和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