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家思想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我国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法家思想的主张也是想要建设一种法治社会,当然这种法治是一种最低层次的法治。法家思想对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建设法治中国的当下是有着重大的意义与启发的,如对功利主义思想的警惕、对法秩序的追求等等。  相似文献   

2.
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选拔官吏的一项重要制度,它是儒家与法家思想在魏晋南北朝逐步融合的独特产物.这一制度折射出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注重制度的特征,彰显出公平、公正、秩序等法律价值内涵.科举制度也为当代中国法治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张桂梅 《工会论坛》2004,10(6):112-113
法家的"法治"传统思想包含着以法为本、因时而制、明白易知、刑无等级、强国富民等内容,与现代法治具有一定意义的契合,对现代法治是有所助益的.但是我国古代法家的"法治"思想,与现代意义上的法治相距甚远,如治吏治民不治君、君主至上、重刑思想等很多封建性糟粕,也可能成为现代法治的障碍.因而对法家的思想必须进行批判和分析,做到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4.
春秋战国时代各学派为我国古代国家治理和社会稳定提供了丰富的法律思想,其中,法家“法治”理论自成体系,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现成的治国思想指导。文章通过客观认识法家“法治”理论的内容,考察其在中国古代治理国家中所发挥的作用,挖掘其对我国国家治理制度化可借鉴的合理成分。  相似文献   

5.
法家法律观和"法治"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家,作为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言人,是中国古代诸子百家中主张"以法治国"的一个学派.本文分析了法家对法律的概念、本质、起源、作用等基本法学理论的独到见解,以及法家推行"法治"的理论基础和推行"法治"的方法,剖析了法家的"法治"绝非真正意义的法治,它和儒家的礼治都是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的统治手段.  相似文献   

6.
法家思想是披着法治外衣的专制思想,本质上是将法律作为统治工具,用严刑峻法来推动这种专制工具的运转,达到维护君主统治的目的。中国古代的法律思想和制度深受法家思想的影响。在现代法治建设过程中应当谨防在法治的名义下行专制事实,治国不能用重典,刑罚的设置上应当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宽缓化。  相似文献   

7.
法家的法治思想是法家思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核心是"以法治国"。历代的很多政治改革家也为实施以及发展法家的法治思想付出了他们的聪明才智,甚至为实施国家法制变革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法家的法治思想不可否认地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本文首先论述了法家法治思想的体系,继而分析了其优劣势,最后本文结合当今现实阐述了法家法治思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世界最早制定成文法的国家,春秋战国时期,法家强调以法治国,君臣共操,刑无等级,以刑去刑,构成了我国传统法治思想的精华。但中国古代又是一个典型的“非法治” 国家,传统法治思想的主要局限是缺少“民主的法制化”理论,法律只是统治阶级的治民工具。  相似文献   

9.
法治的目标价值与手段价值姜明安“法治”观念的形成及其发展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主要的政治和法律思想流派法家就提出了“垂法而治”①、“缘法而治”②、“以法为本”③、“事断于法”④等“法治”的主张。不过,中国古代法家主张的法治是与封建专制...  相似文献   

10.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制度措施还不健全,但更重要的原因则是我国公民还不具有与法治社会相匹配的公民意识.必须看到,建立现代法治国家是一个总体的进程.公民意识作为一个关键的要素,在这一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内在动力机制作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立,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不仅需要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而且需要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的支撑.在现代国家,公民意识具有重要的法治价值,是构成法治社会的要件,也是其他法治要素得以顺利运行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