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借鉴经典政策议程设置理论,本文对目标群体社会建构和政策设计框架"目标群体命题"做了进一步理论扩展和实践应用。研究认为,从目标群体的社会建构迈向最终公共政策的过程,需要从目标群体属性、制度环境、行动者及其话语策略来探寻政策议程转化的理论条件。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中不同的行动者基于一定的制度环境,通过运用各种话语策略将自己赋予目标群体的理念进行包装与推销,在形成主导性话语优势和"社会意义"的基础之上,使得与目标群体相关的社会问题能够成功地引起决策者的注意,纳入政府议程,最终实现"观念"的制度化。以90年代以来我国流动农民工管理政策变迁的考察为例,可以清晰地看到主流社会对于农民工从"负面"到"正面"的社会建构是如何不断地渗透、形塑、影响着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命运安排。这也意味着,我们以往单纯基于社会事实论而形成的政策科学理论需要进一步重新予以审视和反思,否则,社会建构所承载的意义象征和符号形式将会作为"政策不平等"的起源,支配着现实生活的不公。  相似文献   

2.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燃油税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博弈,构建了一个两阶段博弈模型,通过分析得出出现政策执行困局是因为在中央与地方博弈过程中形成了"不执行,不惩罚"或"不执行,惩罚"两种博弈均衡;结合制度环境和相关制度安排进一步分析燃油税政策执行过程中中央与地方的博弈行为出现的原因;根据原因进行了相应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青年政策执行过程中"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和"政策环境"四个方面存在着互动关系,而造成青年政策执行现状的本质原因是利益互动,要改善青年政策的系统环境,最根本的是要从利益的角度分析,在四个方面分别采取对策.  相似文献   

4.
以博弈视角看,中央政策的执行其实是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间的博弈过程。因此,对两者博弈模型进行分析,总结中央政策执行阻滞的原因,并从制度选择角度研究对策,可以说是解决中央政策执行困境的一条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利益博弈是研究公共政策问题极为重要的视角之一。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实际上就是多元利益的博弈过程,本文以房价调控政策为例,分析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多元影响因素,并从利益博弈的角度探讨了导致公共政策执行失灵的原因,试图研究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公共政策对社会影响深刻而广泛,目标群体的利益格局一般都要受到影响。当代中国公共政策的目标群体主要是社会各阶层成员,社会阶层之间在政策制定、执行、评估与反馈等诸多环节作用迥异,基于这种差异形成的政策利益分配机制会导致政策失灵。为防止或消除"政策失灵",政府应当健全和完善政策利益分配机制,调整政策过程相关利益主体的结构,以保证政策目标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7.
公共政策因为受到外在条件或内在因素的影响,处于持续不断的变化之中。本文以北京市烟花爆竹的“禁改限”政策为例,从社会问题和目标群体两个方面分析了公共政策客体在此政策变迁中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家庭医生制度是一种逐步实现分级诊疗制度的的基础手段,但目前家庭医生政策的执行实际情况与预期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政策方面存在制度不完善、执行机构方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滞后、目标群体方面居民与医生之间信任感不足、政策环境方面国家关注与重视程度不足等问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而不约"的政策执行偏差现象较为突出。本文从政策执行的角度切入,在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的基础上,从政策本身、政策执行机构、政策目标群体、所处政策环境四方面分析家庭医生签约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并讨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地方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利益主体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多元利益主体相互竞争和博弈的情形下,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实际上就是各个利益主体的博弈过程。将地方政府置于核心地位,通过建立上级政府、其他地方政府、非政府组织机构、受益群体、目标群体这五方利益群体的“钻石”模型,全面分析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各主体的利益博弈,有助于深入探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利益取向偏差现象,最大程度地实现合作博弈,维护社会利益均衡,推动社会整体利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保障性住房政策是一项关乎民生的重要政策,需要地方政府的有效贯彻执行。史密斯模型认为,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有政策本身、执行机构、目标群体和执行环境四个方面。政策本身是影响地方政府执行保障性住房政策的首要因素,执行机构是影响地方政府执行保障性住房政策的根本性因素,目标群体是影响地方政府执行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内在动因,环境因素是影响地方政府执行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1.
政策执行是政策循环中的关键阶段,是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基本途径。而政策执行的核心就在于如何选择和设计有效的政策工具。作为政府政策工具和政策执行环节的政策宣传,直接影响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关系到公共政策能否实现预期的政策目标和政策效果。政策宣传不仅是一种信息工具。而且也是一种引导性工具和劝诫性政策工具,是公共政策执行的重要工具、手段和方法,具有政策信息传播功能、政策行动引导功能和政策行为劝诫功能。同时,政策宣传作为一种非强制性的政策工具,其对于目标群体的影响力又有着现实限度。因此,新时期我国的政策宣传应随着其政策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创新,包括:更新宣传理念、改进宣传方式、创新宣传体制、优化宣传环境以及提升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人和婚变"为个案,分析了由政策缺陷所产生政策缝隙的原因,以及由此而导致公共政策执行过程所出现的非合作博弈困局。文章认为,面对"政策空子"所出台的"政策补丁",只能是临时补救的权宜之计,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才是公共政策制定的必然路径。调查制度、听证制度、咨询制度、公示制度、监督制度、反馈制度的输入对于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政策执行即贯彻、落实政策的活动与过程。政策执行研究经历了三代暨三种研究途径的演进,即第一代自上而下的研究、第二代自下而上的研究、第三代的整合型研究,每一种研究途径都形成了若干理论和研究模型。其中,对负责政策执行的主体——官僚组织的研究一直是一个重点领域,埃尔默的"政策执行组织模型"理论和李普斯基的"街道层官僚"理论是其中影响较大的成果。关于中国公共政策执行的研究,目前已大致形成了"官僚制模型"、"政治动员模型"和"博弈模型"三种理论模式,三者各有其短长,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互补。  相似文献   

14.
在一项公共集资政策出台后 ,制度的相关主体在这一项政策面前 ,采取了不同的行动。这一项政策在制度决定者和制度接受者的互动与博弈中 ,发展成为一系列的政策 ,而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方式方法有可能影响制度中的各主体的未来行为往不同路径演进。  相似文献   

15.
精准扶贫政策执行领域形式主义问题突出,制约政策执行成效。欲破除其形式主义,目标群体参与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理路径。目标群体参与可促使精准扶贫政策执行从贫困村贫困户的客观实际出发,紧密联系贫困群众,克服政策执行中的“面子工程”现象,真正实现政策目标。目标群体在精准识别阶段整体参与水平偏低、精准帮扶阶段消极被动参与、贫困退出阶段参与功能弱化、脱贫考核阶段参与有效性不足等问题,引致在克服形式主义方面力有不逮。应在精准识别阶段提升目标群体整体参与水平,精准帮扶阶段提高参与主动性与能力,贫困退出阶段加强参与制度保障,脱贫考核阶段增强参与的有效性,以从根本上治理形式主义这一政策执行不良现象。  相似文献   

16.
政策执行是达到政策目的关键步骤,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与政策有关的利益主体围绕政策进行的利益博弈往往影响政策的有效执行。本文从前我国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困境的现象透视,从地方利益、政府利益、集团利益等多个角度分析导致公共政策执行陷入困境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利益分析:研究政策执行问题的基本方法论原则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政策执行本质上是相关政策主体之间基于利益得失的考虑进行的一种利益博弈过程。利益对于政策执行问题的研究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范畴。政策与利益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政策执行主体的行为从根本上受利益驱动,主体利益矛盾或冲突的客观必然性决定了政策执行阻滞现象发生的现实可能性,如果不对利益的本质及其与政策的关系有所了解,就很难理解人们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行为动力,更谈不上对政策执行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因此,利益分析理应成为我们研究政策执行问题必须遵循的基本研究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化"、"知识化"的时代,政策知识成为研究政策转移的重要切入点。治理环境的复杂化、知识的不确定性、知识的"地方性"决定了政策转移中的知识再生产成为与政策转移有效性相契合的命题。政策转移中的政策知识再生产是一个政策知识收集、转化、应用、综合的过程,这个过程嵌入在一定的权力结构之中,并依赖于特定的组织结构。因此,应在对政策转移中知识再生产的结构与过程的"应然"考察基础上构建出政策转移有效性评估框架。  相似文献   

19.
公共政策执行失灵:以博弈为特征的廉租房政策执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廉租房政策执行失灵,综合看来,是多元化博弈的结果。文章分析了廉租房政策执行失灵的表现及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0.
异地高考政策和各地方案的出台为广大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实现就地升学带来了希望,但在现实推进中仍面临着重重困境。为此,需要从复杂理论的视角,将异地高考作为一个复杂系统进行考察,对异地高考政策困境的复杂性加以考证,正视异地高考政策目标群体利益关系的非线性、政策与环境间的交互性,以及政策执行中的自组织性所衍生出的相关问题,坚持公平价值取向,以学籍控制准入,同步改革户籍制度和高考录取政策,并建立经费筹措和保障机制、监督和问责机制,以破解异地高考政策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