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5 毫秒
1.
"倭"是古代汉人对广义的日本人或政治势力的总称,但就其音、义的认识在中日两国之间长期存在争议,近世一些日本人认为"倭"字含有贬义。本文以中日两国古代文献和史籍对"倭"字的记述和使用情况为例,从"倭"的古代读音和字义以及亚洲其他民族的自称词等方面,对"倭"字进行再分析,认为"倭"字是音注字,没有特别的含义,也是当时和后来的日本人在接受这个音注字后普遍乐意使用的一个自称词,类似于今人所说的国号。对"倭"字义的曲解和排斥,乃是江户时代日本民族主义思潮兴起之后一部分人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公元7世纪到1868年明治维新的1260年间,日本的古代天皇制大致经历了形成、兴盛和衰退三个阶.祭祀性、象征性与身份认同性是古代天皇制诸多社会功能中的几大基本功能,维系着日本社会.天皇的"万世一系"与日本民族理性思辩能力贫弱有关.天皇不变的"氏神"地位经历史积淀已演变成一大传统的政治资源,常被后来的统治者所利用.  相似文献   

3.
去年七月初,笔者应邀访问了著名美国女作家,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PearlS.Buck)的三个故地,即位于宾夕法尼亚州帕卡西市的赛珍珠故居,弗吉尼亚州林奇堡市的大学时代的母校及西弗吉尼亚州希尔斯波罗市的诞生地。镇江是赛珍珠的中国故乡。作为镇江赛珍珠故居的代表,笔者亲身体会到了赛珍珠播下的中美两国人民友好的种子已经在美国人民中间生根发芽。一、青山农场——赛珍珠故居和安息地赛珍珠故居所在的帕卡西市位于费城附近,正好在纽约到华盛顿路程的中间。初夏的美国东部,满目青翠。高速公路两边掠过的尽是高大茂密的森…  相似文献   

4.
尹允镇 《东北亚论坛》2006,15(6):110-114
巫俗发源于中国的东北,给日本的古代文化以深刻影响。这一点反映在记录在《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中的日本的古代歌谣上。记录在《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中的古代歌谣是日本古代社会生活的产物,从《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中的日本古代歌谣看,日本古代非常盛行巫俗文化。所以那时产生的歌谣如情歌、挽歌、相闻歌、祝酒歌、祝福歌以及乐府歌谣都不能不带有巫俗文化的影响。而这又是日本古代文化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5.
为了标榜殖民统治的正当性,日本侵略者刻意鼓吹在伪满洲国实行所谓的"地方自治"。在实行的特别市和市制中,设置了"自治委员会"和"咨议会"等议决和咨询机关,为其蒙上了一层"进步"的色彩。然而当我们深入对其进行考察后发现,伪满洲国所设计的"地方自治"充满了虚伪性,它无法掩盖日本侵略者对伪满洲国统治的侵略本质。  相似文献   

6.
日本古代天皇制的形成及共政治结构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古代天皇制的形成,启动于圣德太子改革,初步形成(模型化)于孝德天皇与天智天皇的大化改新时期,制度化于大化改新矛盾积累导致的“壬申之乱”后的天武天皇及其继任者持统、文武、元明天皇时期,中间走过了百年左右的曲折历程。圣德太子改革、大化改新、“壬申之乱”是日本古代天皇制形成的三部曲。从政治结构上看,古代天皇制具有明显的日本特色,它是中国式皇帝制与日本祭祀制的统一。古代天皇制特殊的政治结构对后来的日本政治文化传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日本中世时期的军记物语《太平记》以较长的篇幅叙述了元日战争,并以神国思想解释了"小"日本战胜"大"元的原因。本文在梳理神国思想在日本变迁的基础上,指出神国思想是在神佛融合的基础之上产生的,融入儒家的华夷思想之后,体现了"神佛儒"三者的融合,具有强烈的与我国对抗的意图。古代日本对神国思想既抱有强烈的优越感,又怀有极度的自卑心理。这种矛盾的心理对日本的对外认识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元日战争之后,日本神国思想优越意识不断高涨,成为日本对外侵略战争的思想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8.
《东南亚》1989,(4)
清迈是泰国第二大城市,北部大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与交通重镇,也是古老的历史名城与佛教中心。早在8—9世纪,为孟族女王国(哈里木猜或诃利槃阇耶)辖境。1226年建城。1290—1292年泰族孟莱王征服女王国,建兰那泰王国(即中国史书所称的八百媳妇国),1296年将都城从南奔迁来此地。清迈作为王国都城绵延二百多年(后期稍有中断,因与邻邦  相似文献   

9.
冯昭奎 《国际安全研究》2013,(1):79-90,157,158
中日关系既有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史,又有1894年到1945年的日本侵华史。1949年新中国成立,二战后日本走上了和平发展道路,中日关系开始了"第三个历史"。中日关系"第一个历史"是日本向先进中国学习、在实力比较上是"中强日弱"时期。然而日本作为一个狭窄多灾岛国,有着强烈的扩张生存空间意识,在唐朝和明朝,中日间发生过两次军事较量,都以日本失败而告终。这说明,只有一个既先进又强大的中国,才能使日本折服甚至追随。日本在1868年明治维新后走上了"脱亚入欧"之路,其后又走上了疯狂的对外侵略扩张的邪途。1894年甲午战争成为中日实力对比的转折点,即从"中强日弱"转变为"日强中弱"。二战后,中日关系"一强一弱"成为历史,并开始走向两千多年来从未有过的第三种状态──"强强型"关系。201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今后10-15年,中国现代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经济和军事实力将进一步走向强大,日本和美国将会加强合作来牵制中国。然而,从中期而言,日本将会摆脱对美国的依赖而追求某种自主性;长期而言,日本可能还是不得不与中国友好相处。当今中日关系的本质问题在于,在日本从当前追随美国转向美国某学者所称的"追随中国"的长期过程中,是否也会经过古代历史上日本终于对中国"服气"之前曾发生过的同中国之间的"战争磨合"呢?  相似文献   

10.
前言本文拟通过日军占领下的西婆罗洲(现加里曼丹)州的州府庞提纳克市所发生的所谓庞提纳克事件,考察二战时期的日本与印尼关系的一个侧面。作为日本军政下的印尼所发生的抗日事件,该地出现了"最大规模"的检举者和牺牲者,并在战后几年期间被说为印尼最为反日的地方,但是,迄今在研究史上并没有对庞提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支主权财富基金,2005年组建的越南国有资本投资与经营总公司代表了在政府授权下,以完全市场化原则投资与营运国有资本的新模式,是国有资本管理体制的重大创新。目前阶段,越投总公司是越南加快国企股份制改造和推进国有资本向战略性产业集聚的重要推手,以此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并实现国有资本管理从混合模式向集中模式的过渡。长远来看,越投总公司能否成为像新加坡淡马锡那样备受信赖的机构投资者则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相似文献   

12.
Most observers believe that the 'democratic rules of the game' provide a peaceful means for resolving political conflicts. This may be true but not all groups or even single individuals in democratic societies need play by these rules. This analysis uses two data sets: one that classifies most countries of the world based on how they were ruled in the mid-1980s, and the other on the frequency with which their nationals either perpetrated or were victimized by terrorists attack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rrorism and democracy.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stable democracy and terrorism go together. An analysis of the data reveal that terrorist attacks occur most often in the world's most stable democracies, and that, further, both the perpetrators and victims of those attacks are citizens of the same democracies.  相似文献   

13.
Since he took office,the new US president,Donald Trump,has unveiled his broad economic policy-now called Trumponomics.It emphasizes neoliberalism at home,less government regulations,more growth and weakening the welfare state.Internationally,Trumponomics embraces protectionism and nativism with a focus on US economic interests.Trumponomics caters to the lower-middle classes,a reflection of the country's current economic and diplomatic challenges.Trumponomics will bring uncertainty to China-US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China should carefully study the policies of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and prepare contingency plans.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与马来西亚的经贸关系: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74年中国和马来西亚建交以来,两国的经贸关系呈阶段性持续发展,尤其上世纪90年代后,两国经贸关系发展迅速,贸易紧密度不断加强。目前,马来西亚已经取代新加坡成为中国在东盟的最大贸易伙伴国,中国成为马来西亚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二大出口市场。无论是中国对马来西亚而言,或是马来西亚对中国而言,其重要性都不断提高。双方政府都致力于进一步加强相互之间的贸易、投资和经济合作等经贸关系,尤其随着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双方的经贸关系将更上一层楼。同时,双方也应正视中马经贸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的问题和可能面临的挑战。本文将就中马经贸关系的发展状况、竞争性和互补性、以及中马经贸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近期朝鲜经济发展变化及中韩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鲜自2002年7月开始实行经济管理调整措施以来已经历了五个年头,此间在经济发展政策上虽然做过一些调整,但总体政策上却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经济上出现了恢复性的好转,可是,短期内还很难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困难局面。中韩两国均是朝鲜的近邻,目前都与朝鲜建立了较为密切的经济往来关系,为缓解朝鲜的经济困难给予了较多的支援,对朝鲜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且今后的作用会愈来愈明显。  相似文献   

16.
近期中韩经贸合作现状与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2002年中国加入WTO后,中韩两国的经贸合作进入更加稳定高速的发展阶段,2006年双边贸易额已突破1 000亿美元,韩对华投资金额累计超过200亿美元,在几年前中国就已成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对外投资对象国,同时韩国成为中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双方应共同努力加以解决。今后,两国经贸合作发展潜力仍很大,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17.
亚太地区出现一个全新的局面。一方面,区域内的国际合作正在拓展,一个能够带来区域稳定和安全并得到普遍认同的体系正在形成。另一方面,亚太国家之间争夺地区内影响力的对抗和竞争的危险性日益加重,甚至有可能导致公开冲突并阻碍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为此,继续构建一个囊括地区内所有国家的,以合作、互信、对等安全为基础的新机制十分重要。亚太地区的发展直接影响俄罗斯联邦的利益,俄罗斯倡导要确保地区的稳定和安全,以及囊括所有亚太国家的建设性合作。近年来,俄罗斯政府特别重视促进东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该地区是俄罗斯实现亚太地区一体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开展同中国的合作,进一步开发俄罗斯远东地区,对于俄罗斯贯彻经济战略、实现经济现代化、融入亚太地区的经济空间,都具有原则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海权的角度分析俄苏的兴衰是一个尚未有人进行充分探讨的问题。在数百年的争夺中 ,海权的扩张固然构成了俄苏崛起的一个因素 ,但从长远的角度看 ,对海权的过度追求又构成了俄苏走向衰落的根源之一。具体说来 ,从俄苏海权扩张西进、南下和东进 3条线路中 ,西进战略较为成功 ,并促进了俄苏的崛起 ;南下和东进战略虽有所收获 ,但都遭遇挫折 ,尤其是南下的世界扩张战略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衰落。从本质上来说 ,地缘政治条件的制约、俄苏海权过渡扩张所导致的一系列矛盾构成了俄苏海权战略失败并导致国力衰微的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如期建成是中国与东盟各国贸易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的里程碑,对中国发展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国际贸易以及实施货物进出口零关税等关税优惠措施有着巨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但在推行关税优惠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在CAFTA背景下,探讨中国与东盟国家之一的泰国之间开展国际贸易以及实施零关税等关税优惠措施进程中产生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同时提出发展中国与泰国之间贸易,实施关税优惠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Much of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on Africa downplays the salience of elections for policy-making and implementation. Instead, the importance of factors such as clientelism, ethnicity, organized interest groups, and donor influence, is emphasized. We argue that, in addition, elections now motivate political elites to focus on policies they perceive to be able to gain votes. This is based on analyses of six landmark decisions made during the last 15 years in the social, productive, and public finance sectors in Tanzania and Uganda. Such policies share a number of key characteristics: they are clearly identifiable with the party in power; citizens are targeted countrywide; and policy implementation aims at immediate, visible resul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