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斯·凯尔森(Hans Kelsen)教授一生著作等身,其研究领域涉及公法学、法哲学、国际法学、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等诸多学科.他创立的"纯粹法学"理论在中国影响颇深,学习过西方法律思想史的人多少都会对其"极端纯粹"思想所表现出来的天真可爱留有印象.  相似文献   

2.
税兵 《法学研究》2013,(4):4-18
祛除国家所有权的法律神话,遵循解释论立场的研究范式,中国语境中的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是一个法规范系统。该系统包含基础性规范、确权性规范、授权性规范及管制性规范四个单元,分别由宪法文本、物权法文本和特别法文本予以载明。具备转介功能的引致条款把各单元串联成一个整体。在现代法秩序中,所有权绝不是由某一个部门法“独家经营”的法律概念。就所有权类型的理论反思而言,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蕴含着宪法所有权与民法所有权的双阶构造,纯粹私权说与纯粹公权说均难谓恰当。就自然资源使用的法律调整机制而言,应回归公物与私物二元区分的大陆法传统,并对“非对物采掘类”与“对物采掘类”自然资源作类型化处理,由此形成不同的规范配置。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家参与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多,限制豁免理论逐渐发展成为国际习惯。如何认定国家行为,是限制豁免理论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国家行为是由合格的主体代表国家所从事的行为,判断国家行为的标准有"目的标准"和"性质标准"。从各国的司法实践来看,性质标准更具有合理性。我国已经从绝对豁免的立场向限制豁免的立场转变,但根据什么标准来认定国家行为,国内尚存在立法空白,因此,应尽快制定《外国主权豁免法》,以适应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法与政治密切相关.作为国家公权力调控社会经济领域的经济法更是如此.中性意义上的"阶级"和社会契约论中的"国家"是法产生的政治基础.经济法除了具有法的一般政治基础外,还具有经济法特有的政治基础.市民社会是经济法产生的政治前提,经济国家与积极宪政国家的博弈与平衡是经济法产生、发展和繁荣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5.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法理论的新发展;"依法治国"方略和"三个代表"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成就的检验标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6.
"一国两制"下国家统一观念的新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国两制"的提出及其成功实施,使中国人的国家统一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家统一的标准开始多样化,目前已经或者正在形成三套标准。第一套是适用于中国内地(大陆)31个省、直辖市和民族自治区的"一国一制"的标准。第二套是根据"一国两制"的方针适用于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新统一标准。第三套是适用于未来台湾地区的、正在形成的最新统一标准。中国人统一观的这种巨大变化是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国家环境保护义务的溯源与展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海嵩 《法学研究》2014,36(3):62-81
"因雾霾状告环保局第一案"暴露出环境保护领域法律判断与社会认同的矛盾,需要对政府环境保护职责之根源——国家环境保护义务问题予以理论回应。国家环境保护义务的证立,不能简单根据保障基本权利之国家义务体系进行演绎推理,而应从国家任务的现实需要出发进行归纳推理。环境基本国策是国家环境保护义务的宪法规范形态,是对所有国家权力构成约束的"国家目标条款"。国家环境保护义务在内涵上包括:现状保持义务、危险防御义务、风险预防义务。"立法+行政"是我国实现国家环境保护义务的基本路径。现行宪法第26条和第9条第2款共同表述了环境基本国策,并具有"国家目标条款"的规范效力。现阶段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国家任务,应围绕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的规定,从现状保持、危险防御、风险预防三个方面展开,共同推进国家环境保护义务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李泽生 《法制与社会》2012,(16):141-143
在进入21世纪不到几年,温特就用一篇《为什么世界国家不可避免?》,在国际关系理论界引起不小的争论。本文将其所设想的"世界国家"和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共产主义社会进行比较,一探"世界国家"结论的逻辑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康德从纯粹实践理性出发,使近代世俗的自然法权提升到了先验的理性法权的水平。这一先验的理性法权概念呈现为三个环节,即可能的法权根据(唯一的自由法权)、现实的法权行为(具体的获得法权)和必然的法权状态(普遍的公共法权),其中,每个环节都是一个整体,构成了"全息式"的先验理性法权体系,它成为人们进一步思考现代法权概念所无法回避的一个"永恒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 (一)这个问题在当代国际法中的重要性国际法的确定规则对新独立国家能适用到何等程度,这并不是什么新的国际法理论问题。国际关系史表明,在时间的长河中,国家的数目是经常变化的。一些国家由于各  相似文献   

11.
"国家"和"政府"两概念在法学语境下的使用多存在混乱。其实二者存在着很多区别,本文由两个概念的定义入手,分别从内容、性质、存续时间等方面论述了二者的区别,并且阐明了区别二者的关系的理论及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唐纳德·布莱克(Donald Black,1941—),美国当代著名的法学家,行为主义法学和纯粹法社会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布莱克曾任耶鲁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现为哈佛大学法学教授,刑事司法研究中心主任。他的主要论著有《法社会学的范围》(1972年)、《法的行为》(1976年)、《社会控制的一般理论》(主编,  相似文献   

13.
陈丹 《中国公证》2004,(1):34-35
历史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现实证明,国家证明权行使的最佳模式,是由国家委托一种特殊的介于国家和公众之间的公共权力机构,而不是由纯粹的国家权力机关直接行使.这也是我国当前公证制度改革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不对"非市场经济国家"适用反补贴法是美国商务部在"乔治敦钢铁案"中所持的立场并为美国联邦巡回法院所确立。美国商务部对原产于中国的产品发起一系列反补贴调查充分表明其已经推翻自己在判例法中所持的不对"非市场经济国家"适用反补贴法的立场。美国对"非市场经济国家"适用反补贴法的理论与实践表明,美国对"非市场经济国家"适用反补贴法在法律依据方面面临三种选择。就中国个案而言,美国可能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对中国适用反补贴法的法律依据:美国商务部承认中国某个产业为"市场导向产业";由美国国会立法确立美国在《中国加入WTO协定书》第15条下的贸易权利;美国商务部有处理针对中国产品的反补贴申诉的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15.
论国家立法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我国立法出现了蓬勃开展的局面。从中央到地方、从国家权力机关到行政机关以及司法机关、军事机关,都在发挥各自立法或参与立法的积极性,加快制定适应市场经济的各种法律、法规、规章。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但亦不无隐忧。根据我国一元性多层次的立法体制,法(广义)出多门,有利于各地根据本地特殊情况实施宪法和法律;可虑的是如何使多位阶的法各出其门,各守其疆界,而不造成立法越权、立法侵权和立法无序现象,以维护法制统一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立法权威。这就涉及  相似文献   

16.
国家建设视角下的地方法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是推动国家建设的重要动力。审视近年来发生在我国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法治试验,提炼其"理想类型",并进一步分析地方参与国家建设的深度、广度和限度,在当前我国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显得尤为重要。对"程序型法治"的湖南案例、"自治型法治"的广东案例以及"市场型法治"的浙江案例的考察表明,地方法治试验可以在提升国家能力、建设社会组织、塑造公民意识、弥补中央治理欠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法治建设的原动力问题依然需要在地方法治试验中不断地加以探索。  相似文献   

17.
刘文浩 《法制与社会》2012,(14):173-174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以国家工作人员论的人员是国家工作人员中并列的两个子集合。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内涵的认识,理论和实践界主要存在两种不同观点,即"身份说"和"公务说"。"身份说"认为,在国家机关从事公务的人员理应是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  相似文献   

18.
王祯军 《法学杂志》2007,28(5):151-153
国家责任是国际人权法中很重要的一项制度.由于国际人权法具有与一般国际法不同的特点,运用传统国家责任理论分析国际人权法中的国家责任会出现很多问题.因此,在对国际人权法中的国家责任构成进行分析时,应适当拓展传统国家责任理论,使以国家责任制度在人权实现中更好地发挥作用,让国际人权法真正成为普遍适用所有人的法.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赔偿法》中,对于国家"主动赔偿"的相关规定即使是在国际上也是鲜有规定的,但学者们及赔偿请求人对于国家赔偿主动性的要求却从未间断过,随着新修改的《国家赔偿法》的实施,这一要求再次引起热议。因此,本文拟从法理学的角度,从国家主动赔偿存在的障碍为切入点,试论国家的主动赔偿。  相似文献   

20.
西方主要国家的资本主义迄今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 ,分别对应自由市场经济、现代 (社会 )市场经济与已现端倪的国际 (性 )市场经济。同时 ,西方的国家经济职能理论也相应地分为从理性主义国家职能 (说 )到乐观主义国家职能 (说 )再到怀疑主义国家职能 (说 )的三步更替。本文认为 ,伴随着市场经济与现代西方国家经济职能理论的同步演变 ,现代意义上的经济法才得以在西方的国家经济职能实践中产生与发展———产生于理性主义国家职能 (理论 )转变为乐观主义国家职能 (理论 ) ,发展于乐观主义国家职能 (理论 )向怀疑主义国家职能 (理论 )的更置。并进一步阐明从怀疑主义国家职能说到当代新经济自由主义理论的演变并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趋国际化 ,推动经济法得以进一步发展并渐趋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