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建立交叉询问制度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春  杨桂红 《法学杂志》2001,22(5):42-44
交叉询问制度是刑事庭审活动中对证人证言的法庭调查方式之一 ,也是我国目前刑事庭审改革的主要内容。如何认识我国法律确立的交叉询问 ,以及如何进行交叉询问 ,交叉询问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等的研究 ,对于丰富我国证据调查方法 ,使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律制度健全、完善 ,保障诉讼公正的顺利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交叉询问”制度引入我国刑事庭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濛 《法制与社会》2012,(5):136-137
交叉询问制度是英美法系刑事庭审中对证人证言的法庭调查方式之一,也是我国目前刑事庭审改革的主要内容。我国目前正在逐步改革并引进交叉询问制度,对于如何认识我国法律确立的交叉询问,以及如何进行交叉询问,交叉询问制度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还需要进行深入探讨,这对于完善我国证据调查方法,使我国法律制度更加健全、完善,保障诉讼公正的顺利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了刑事庭审需要逐步强制证人出庭,同时保障证人权利,明确证人范围及刑事证据种类应当划分为人证、书证、物证三大类,以此逐步改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交叉询问制度。  相似文献   

3.
发源于英美当事人主义下的交叉询问制度是刑事庭审活动中对证人证言的法庭调查方式之一,也是我国目前刑事庭审改革的主要内容。如何认识我国法律确立的交叉询问,以及如何进行交叉询问,交叉询问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等的研究,对于丰富我国证据调查方法,使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律制度健全、完善,保障诉讼公正的顺利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发源于英美当事人主义下的交叉询问制度是刑事庭审活动中对证人证言的法庭调查方式之一,也是我国目前刑事庭审改革的主要内容。如何认识我国法律确立的交叉询问,以及如何进行交又询问,交叉询问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等的研究,对于丰富我国证据调查方法,使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律制度健全、完善,保障诉讼公正的顺利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交叉询问制度是英美法系国家刑事审判中为查明案件事实而广泛采用的庭审方法,是英美法系国家当事人进行主义刑事诉讼制度运作的主轴。交叉询问与其他庭审方式相比更能发现真实、克服偏见,纵使是法官在庭审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大陆法系国家,也在其立法和庭审中规定了交叉询问制度。  相似文献   

6.
我国刑事庭审的人证调查技术须置于我国刑事审判的特定的"法空间"中进行观察与研究,由于相关制度因素缺失与支持条件不足,目前的庭审人证调查的有效展开受到诸多限制并因此而形成自身特点。调查方式为控辩询问而非交叉询问,并形成调查被告人与证人的特殊制度安排与操作方法。证据调查规则尤其是禁止诱导性发问的规则难以按照交叉询问制度要求设置,但也应当做出适当的规则限制以维系正当性并追求真实性。随着配套改革应强化人证调查主线并一以贯之,同时加强法官关照义务。审判指挥权应当适当集中于审判长。  相似文献   

7.
胡波 《法学杂志》2002,(6):65-66
《法学杂志》 2 0 0 1年第 5期发表了金春、杨桂红两位同志的文章《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建立交叉询问制度之我见》。该文认为“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交叉询问制度”。持此种观点的不限于金春、杨桂红两位同志。但是 ,这一论断与实践中的真实情况似乎并不一致。从笔者多次出庭和旁听开庭的情况看 ,不仅证人很少出庭 ;即便对于被告和出庭的证人 ,也不曾见过控辩双方反复盘诘 ,针锋相对的场景。这不得不使人产生疑问 :我国刑事诉讼中真的建立交叉询问制度了吗 ?一、交叉询问的概念和基本内容交叉询问是刑事诉讼庭审活动中对原始人证进行调查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8.
交叉询问制度被誉为是人类迄今为止找到的发现真实的最有效的装置,是英美法系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我国目前刑事庭审改革的主要内容。交叉询问制度即体现在民事诉讼也可应用于刑事诉讼,本文的交叉询问制度指的是刑事诉讼方面的规定。文中通过对交叉询问制度的介绍及探讨,在借鉴其他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试对我国刑事诉讼的交叉询问制度的改善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孔凡洲 《行政与法》2022,(3):98-109
辩护人交叉询问的方法是协助法官认定案件事实的法律方法,有别于庭审之外对证人的询问.交叉询问的法律方法具有保障辩护人充分质证、推进庭审实质化和实现有效辩护的功能.基于立法与司法实践,辩护人交叉询问可分为消极模式和积极模式,辩护方在庭审中对两种交叉询问模式应当综合运用.我国辩护人交叉询问方法的设计应首先确立交叉询问以服务法...  相似文献   

10.
石岩 《行政与法》2010,(11):117-121
交叉询问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字眼,对于其具体的规则内容,我们也非常熟悉。本文将焦点集中于交叉询问的运行机制问题,即何种条件能使交叉询问发挥其最优价值。当前,我国庭审中证人质证的方式虽基本具备了交叉询问的外壳,但其功能性价值却收效甚微,这是令人迷惘之处。笔者认为,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先要明确交叉询问的运行机制,只有这样方能解我国"交叉询问"流于形式之惑。故本文从交叉询问的案件范围、运行条件两方面进行分析,继而将我国证人质证方式之弊病呈现于眼前,弄清两种质证方式运行环境之差别,进而得出我国证人质证方式合理构建之框架思路。  相似文献   

11.
交叉询问制度有其固有缺陷,盲目引入并不能真正促进庭审中心主义发挥实效.所以,我们需要对交叉询问制度进行必要的反思,这也是Jill Hunter教授《颠覆美好的认知:反思证据法的失败》一文的中心思想.通过对该文的介绍和评述,可以从中获取对我国交叉询问制度构建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2.
我国庭审中对被告人口供的调查模式兼具英美法系国家交叉询问和大陆法系国家交叉讯问的因素,呈现出复合式的特点。比较两大法系的法庭讯(询)问方式,我国应赋予被告人法庭陈述权、明确交叉询问的顺序和规则、发挥法官庭审询问中辅助性作用、完善对质程序。  相似文献   

13.
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颁布,进一步完善了相关规定,细化了部分实施细则,对民事审判中证人制度的完善具有重大意义。以此为基础,梳理了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司法鉴定人制度和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发展脉络,展现“鉴定人+专家辅助人”的二元化专家证人制度模式的中国演变,探讨构建二元化模式,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庭审交叉询问、意见采信等法律规则,切实保障当事人程序权利及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4.
交叉询问制度作为一种询问规则起源于英美法系,是运用哲学上“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以证据为依托,按照一定的程序,运用人的思维逻辑和经验,通过反复的“提问”与“回答”的方式对证人进行质询,以达到检验证人证言真实性从而查明事实真相的目的。我国现行刑事诉讼立法中已初步体现了交叉询问的端倪,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支撑规则还不存在完整的交叉询问制度,因而有必要立足于我国实际情况,对交叉询问制度进行合理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我国目前正在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保证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证诉权和公正裁判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证人出庭作证的情况越来越多.通常只要证人出庭作证,就要接受控、辨、审三方的询问.但在我国的庭审实践中,无论是控辩双方还是法官,在询问证人、提证的方式与顺序等方面,还缺乏全面准确的程序规范,尤其是对交叉询问中最常见的诱导性询问,既没有准确的界定依据,也没有形成运用规则.显然,这种情况不利于成功指控犯罪和实现良好的庭审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以审判为中心背景下的刑事辩护突出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的核心是庭审实质化,因此它也是充分保障辩护权的诉讼制度。应当处理好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的应然要求与实然需要的关系。按照应然要求,完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是当务之急;正确理解律师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核实证据的权利,落实控方的举证责任非常重要;实行直接言词原则,看似是对庭审活动的要求,但对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最迫切、最有利,应当充分保障辩方对控方证人、鉴定人、侦查人员质证的权利;为此还需要完善交叉询问制度,重点适用于被告人不认罪的案件,科学设立交叉询问规则;加强对控辩双方交叉询问技能的培训。  相似文献   

17.
交叉询问是法庭审理过程中一项重要的证人询问方式,发源于英美当事人主义下的交叉询问制度,力图通过对证人的轮流询问,从而达到发现事实真相的目的。我国刑事诉讼法并未建立真正意义的交叉询问制度。鉴于交叉询问制度的重大辩护价值,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确立交叉询问制度十分必要,我国刑事诉讼法急需建构适合我国国情的交叉询问制度。  相似文献   

18.
郭鑫 《法制与社会》2010,(34):41-42
交叉询问制度,最集中地体现了当事人主义对抗式诉讼的特征,有助于更好地发现案件真实,保障程序正义,提升诉讼效率。本文认为完善我国的交叉询问制度,可参照英美法系的普遍做法,从我国的现实情况出发,在程序、规则、配套制度等方面加以改进完善,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合理的交叉询问制度。  相似文献   

19.
周维平 《证据科学》2009,17(4):496-505
作为一种科学证据,法医DNA证据在凶杀、性犯罪等案件的审判中被广泛运用。但是该证据能否最终被法庭采纳,取决于其提取、保管、送检以及鉴定过程中是否受到一系列严格的诉讼程序加以规范,并经过庭审的质证,从而最终通过法庭的审查判断。而庭审质证能否有效进行,又与警察、鉴定人出庭作证以及交叉询问制度的真正确立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科学证据,法医DNA证据在凶杀、性犯罪等案件的审判中被广泛运用。但是该证据能否最终被法庭采纳,取决于其提取、保管、送检以及鉴定过程中是否受到一系列严格的诉讼程序加以规范,并经过庭审的质证,从而最终通过法庭的审查判断。而庭审质证能否有效进行,又与警察、鉴定人出庭作证以及交叉询问制度的真正确立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