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村庄精英权力结构研究是村庄治理秩序研究的基础。以能够表达村庄基础的经济社会分化水平、村庄归属感及村级正式权力的影响力作为标准,可将改革开放后至今的中国农村划分为四种理想类型。通过比较处于同一/不同时段、相同/不同性质村庄的精英权力结构,分析精英角色、精英权力结构与村庄治理秩序之间的关系,可见精英转化机制的运作机理正是遵循村庄基础的变化,实时地对精英角色和地位及村庄精英权力结构进行动态调整,以对村庄秩序产生即时性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中国,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村官:一种是数量少、资源很多、以沿海发达地区村庄为主的村官,一般媒体报道的、引起强烈社会负面观感的村官贪腐案,都是这些地区的案例;而占全国绝大多数的一般农业型农村地区,村官贪腐几无空间。  相似文献   

3.
诊断中国社会管理:一个理论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管理是中国特有的公共管理实践,对其进行探究需要处理好科学化和本土化的关系。遵循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和奥斯特罗姆的传统,我们试图提出一个社会管理研究的诊断视角,这一理论模型包括三个构成要素,即"本体论框架建构-诊断-设计"。社会管理研究的"本体论框架"聚焦于政府系统和社会系统之间的复杂互动及其结果,并分析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等外部变量对其影响。在此基础之上,对政府与社会之间权力、服务和契约三种关系进行诊断,探讨关系不同组合所形成的不同社会管理模式,并对理想的社会管理模式进行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4.
朱华彬 《岭南学刊》2008,1(2):71-74
正义是政治哲学的重要范畴,不同的政治哲学流派由于对正义含义的理解不同而提出了不同的正义理论并发生相互的论战,争论的焦点是如何处理公共权力和个人权力之间的关系。以权利与权力为纬度,以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对象性内容,是一种理解正义概念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2006年6月由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主办的第三次女村官论坛,就农村女性“一把手”参与村级治理的现状及特点,对来自全国近20个省市区不同地域、不同村庄状况的近百名妇女支部书  相似文献   

6.
社会行动单位既是一个数量概念,也是一个关系范畴.数量概念表示,社会行动单位可能是个体,也可能是群体;关系范畴则表明,某一区域内群体与群体、群体与个体、个体与个体之间关系的性质.从村庄层面看,社会行动单位具体为村庄行动者.依此界定,村庄行动者可分为宗族、户族、小亲族和个体家庭四种类型,相应地,村庄亦可分为宗族型、户族型、小亲族型和个体家庭型.  相似文献   

7.
农村阶层分化形塑出了极其复杂的村庄政治现象。通过对当前农村阶层分化的状况及社会确认机制的考察,可以从村庄社会关联的角度,具体地呈现各阶层之间的关系状况和互动机制,并揭示当前以富裕阶层为主导的村庄阶层关系的特质及其后果:富裕阶层凭借其强大的经济资源和社会关系动员能力,主导了村庄选举,形成了以富人治村为核心的基层治理格局。在这种政治格局下,广大的中下阶层被排斥在村庄政治权力和利益分配之外,基层治理隐含着严重的阶层冲突。  相似文献   

8.
一、创新政府管理理念从上个世纪初到现在,政府管理的类型大体上有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统治型或管制型政府,是一个按照科层管理的理论来建立的行政机构,政府与社会、企业、公众的关系是一种管制和被管制的关系。第二种类型是管理型政府,主要特点就是把经济分析和经济管理的一些模式,引入到政府的行政管理和公共管理之中,政府与社会、企业、公众的关系是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第三种类型是服务型政府。所谓服务型政府,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社会和公众为主体,以提供公共服务为特征、以发展为主题、以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为目标的政府行政模式,这种类型的政府,是以全新的服务理念为支撑,以创新和改革行政模式为动力,不断地把政府建设成为高效廉价、民主法治、勤政廉洁的政府。这样的政府类型集中体现了以下新的管理理念:一是坚持“公众本位权力”的管理理念。服务型政府强调:公众是一个社会的主体,公众权是一切权力的基础,政府权力是公众权力的派生。在政府、社会、公众的关系上,不是政府拥有社会和公众,而是公众拥有政府和社会;政府的行政管理如同企业管理,二者可以运用同样的管理原理(管理者就是经理,被管理者就是顾客),在整个政府行政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前,村庄发生原子化的现象,以前的长老统治和礼治秩序不复存在。同时,乡镇政权性质发生改变,从以前的"汲取型"政权变为当前的"悬浮型"政权。这些凸显了目前基层政权所存在的"权力缺失"现象,即在基层政权缺乏基础性权力、权力的权威性资源和配置性资源。另外,上述问题也凸显了当下上访的结构变迁,从"维权型"上访变为"谋利型"上访,从"依法上访"变为"以法上访"。这种权力缺失与上访的结构转型导致了上访治理策略的非常规化。在上访治理中,基层政权开始使用各种策略替代权力进行上访治理,上访治理成为一种"权力的私性运作";同时,基层政权也开始使用策略对现有权力进行"最大化",利用村庄资源与话语,重构自身在村庄中的制度性能力与权力的权威性资源,为上访治理进行铺垫。权力缺失、上访转型同上访治理策略之间的关系反映了目前的上访治理不能仅仅围绕治理本身,而应该重建国家在村庄中的存在,重建基层政权的基础性权力,同时,打破权力话语,重建基层政权的权威性资源,以应对目前的上访大潮。  相似文献   

10.
村庄权力结构的多元利益分析主要关注村庄权力结构的多主体性和多元利益的特点。村庄权力结构包含的多主体凭借不同资源互动,并根据拥有的权力份额而拿回各自的利益份额,村庄权力结构会随着互动发生变化。对历史上"皇权—士绅—小农""国家—农民"和"国家—体制精英—非体制精英—普通村民"三种村庄权力结构的多元利益分析表明,村庄权力主体间的均衡利益是一种村庄权力结构稳定存在的核心内容,当这种均衡被破坏到一定程度,村庄权力结构就要发生质的变迁。对湖北G市国家主导建构的新村庄权力结构的多元利益分析可知,只有当各权力主体确实满足其从权力结构中获得的利益并常态化地进行博弈互动时,新的村庄权力结构才可能模式化存在,并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否则就只能是一种没有实质内容的概念化和形式化存在。此外,一种稳定的村庄权力结构应该包含村庄中所有参与博弈的重要主体。  相似文献   

11.
从"国家政治"的层面研究农村妇女参与村民自治,会对农村妇女在村民自治中的地位与作用做出不切实际的低估判断.本文以"村庄政治"为视角进行研究,证明日常生活中的政治传播是农村妇女参与村民自治的有效形式,农村妇女在村民自治中的地位与作用也因此得到真实、原本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农民的价值观念与利益表达关联的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学理分析,为了探讨两者之间的真实关系,本文选取鄂南和湘北的两个村庄作为个案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特定村庄公共事件中,农民的价值观念体系和利益表达体系的现实呈现程度均具有显著的差异性,这种现实呈现程度会影响两者之间的关系状态;农民的价值观念与利益表达之间总体上是相互促进的正向关系,民主观、信任观、效率观对利益表达有促进作用,利益综合、合法性的接近渠道、主体行动对价值观念有促进作用。因此,应在优化内外环境基础上,强化农民的价值观念与利益表达之间的双向良性互动效应,推动村庄治理的有序化运行。  相似文献   

13.
村官腐败在高官大吏腐朽堕落的阴影下被遮蔽和保护起来,在大词腐败学的研究中受到冷落,但在和谐社会构建和建设新农村的背景下,其严重性日益凸显。村官腐败是由各种因素促成的,是一种“综合症”,但最重要的还是整体社会转型的结构性空间转换造成的。当然其治理也应是一种所谓的综合治理,通过权力与权利.制度与人心的多向互动达致乡村的善治。  相似文献   

14.
村庄精英:村庄权力结构的中介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庄精英在村庄权力结构中,居于承上启下的中介地位。体制内精英即通常所说的村干部,体制外精英指村庄的宗族精英、帮派势力、宗教精英和经济乡绅。体制内精英与体制外精英之间,村庄精英整体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特制乡镇政府)和普通村民之间产生博弈。  相似文献   

15.
女村官是民族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她们是党的农村文化政策和民族文化政策的重要宣传者和实施者,是民族文化传播和民族文化产业开发的重要推动者,是乡风文明、和谐农村的示范者和引领者。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女村官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为此,需要通过健全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机制,建设民族地区农村女性人才库,构建先进性别文化,分层次、多渠道培训女村官等多种途径,推动女村官在民族地区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2008年中国2/3的省将开展新一轮的村委会选举,农村妇女能否顺利进入村庄权力结构,需要公共政策的支持,同时妇女参与村委会选举的竞选策略也非常重要.本文以湖北随州市选举调研为基础,阐述了在农村初级政治市场形成的背景下,妇女在村委会竞选中运用营销策略的正当性和必要性以及存在的认识误区;并以案例分析的形式,探讨了妇女在村委会选举中的竞选策略,为妇女参与即将到来的下一届村委会换届选举竞选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乡村治理作为农村事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新中国成立起经历了三个不同的主体阶段,三个阶段中显示出了国家力量与非国家力量间的关系以及主体与土地制度间的关系。透过历史与现实,可以看出土地制度与国家政策以及现实当中的各种问题对村治主体产生着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村官"政策作为一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长远战略,具有重大意义。在其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大学生"村官"自身能力不足、相关法律法规与配套机制不完善、社会环境及农村具体工作环境复杂等问题。各部门应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思想政治教育,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体制,整合多方资源,积极探索更适合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发展思路,促进大学生"村官"的科学化管理。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村官选任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从大学生村官选任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对大学生道德教育有些缺失之处。高校应改变以往陈旧的道德教育模式,采取正确的教育策略来适应大学生道德教育新要求,着力提高大学生道德教育效率,力争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大学毕业生。  相似文献   

20.
以大学生村官角色认同问题为切入点,对开展大学生村官工程具有代表性的河南省鹤壁市农村的村民、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归纳出河南省鹤壁市大学生村官角色认同问题的现状,初步得出影响大学生村官角色认同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优化大学生村官角色认同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