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关于国产QSZ92式9mm手枪射击弹壳痕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国产QSZ92式9mm手枪发射过程中遗留在射击弹壳上的痕迹进行全面系统的观测、统计和分析,找出了射击弹壳上各痕迹的形成过程、留痕部位及形态反映,进一步确定该枪射击弹壳上区分发射枪种及认定射击枪支的主要痕迹特征。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国内出现的PPK/S模型改制枪及其遗留在射击弹头、弹壳上的痕迹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对PPK/S模型改制枪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和改制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系统地观测、统计和分析了射击弹头、弹壳痕迹的形成机理、留痕部位和形态反映。为涉枪案件中PPK/S模型改制枪其射击弹头、弹壳痕迹的检验鉴定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枪弹痕迹检验鉴定是通过对弹头、弹壳上射击痕迹的比对检验达到认定发射枪支的目的。射击弹壳上用于认定发射枪支的痕迹很多,如:击针痕、弹底窝痕、拉壳钩痕、抛壳挺痕等,这些痕迹出现率高、特征稳定,是通过弹壳对发射枪支进行同一认定的主要痕迹。而射击弹壳上抛壳口痕迹出现率低,其特征的出现具有随机性,所以实践中利用抛壳口痕迹对发射枪支进行同一认定的较少。笔者认为抛壳口痕迹虽然具有不稳定性,但这种不稳定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变为稳定、可利用的特征,如检材弹壳和样本弹壳同时出现抛壳口痕迹时,可以利用抛壳口痕迹形态的一致和…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集10支QSZ92式9mm手枪射击的300发弹头,对弹头上不同阶段的痕迹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分析痕迹的形成过程,观测留痕部位和形态反映,统计出现率和稳定性,进而确定痕迹在区分发射枪种和认定射击枪支时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发射五一式7.62mm手枪弹的国内常见枪支射击弹头上痕迹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观测、统计和分析,总结出各种枪支在装弹过程形成痕迹的主要差异点,从而确定了54式手枪、79式和85式微型冲锋枪射击弹头痕迹区分枪种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6.
对射击弹壳上几种痕迹特征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射击弹壳上的痕迹反映枪支与弹壳接触部位的形状、表面结构特点,且痕迹形成时的作用力较大,痕迹明显,特定性强,易于认识和比对,是区分发射枪种、认定发射枪支的重要依据。然而,痕迹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枪支在发射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射击弹壳上的痕迹也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变化,有时同一支枪形成的同一种痕迹甚至可能存在明显差异。痕检技术人员必须对这种非本质变化的形成因素进行研究,作出科学的、符合客观实际的检验鉴定结论。  相似文献   

7.
舌痕是击针头痕迹的次生痕迹。舌痕检验不仅有助于分析枪种,还能根据舌痕细节特征确定发射枪支。不同的枪支射击弹壳舌痕特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特定性,其舌痕的形状、大小、深浅、边沿情况和细节特征各自不同。五四式手枪射击弹壳上舌痕一般形成在击针头痕迹边沿的正上方或稍偏于左右两侧。  相似文献   

8.
在刑侦工作中,技术人员会经常遇到通过射击弹壳检验来判明发射枪种的问题。制式枪支种类的检验鉴定方法较多,其鉴定技术也较为成熟。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暴力性案件多涉及自制枪支。其中又以仿六四式手枪居多。所以,刑事技术人员必须研究六四式手枪与仿六四式手枪的结构特点、射击弹壳痕迹特征以及七七式手枪、五二公安式手枪与仿六四式手枪射击弹壳痕迹的不同之处,以此提高判明发射枪种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弹底窝痕迹,是弹壳底面在火药气体作用与枪机弹底窝平面紧密贴合而形成的印压痕迹。五四式类手枪射击弹壳上弹底窝痕迹的出现率高,面积大,痕迹特征稳定性较强,是区分枪种、认定枪支的重要痕迹特征。  相似文献   

10.
《警察技术》2008,(5):75-76
北京市刑科所于1996年参与国家“九五”攻关计划《枪案物证检验分析技术研究》专题中《射击弹壳痕迹图形输入和模式识别方法的研究》工作,成功实现了弹壳痕迹图象的显微光电输入及百量级数据库的计算机自动识别,初步建立了弹壳痕迹自动识别系统,并于2001年3月按期通过公安部验收。之后刑科所在此基础上又自主研发了国内第一套大容量级、多枪种适用的《KLB—C2000枪弹痕迹自动识别系统(弹壳部分)》。该系统采用德国高精密光、机、电一体化采集及比对设备,双镜多采集通道和单镜双采集通道。用数据库服务器、比对工作站对弹头、弹壳痕迹进行采集和比对。  相似文献   

11.
为掌握枪支射击弹头、弹壳痕迹的变化规律以指导侦查破案,笔者通过实验取得了64式手枪和79式微冲两种国产常见枪支整个射击寿命内的全部射击弹头、弹壳,通过对样本的观察、分析,对各痕迹特征的形成、影响因素、稳定性及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本文为其中的阴膛线痕迹部分。研究表明:64式手枪射击弹头上的阴膛线痕迹出现率高、稳定性较好;79式微冲射击弹头上的阴膛线痕迹的出现率随枪支的使用明显下降,组内样本间可获得较好的接合质量,痕迹前后变化明显,仅少数在1000发内可接合。  相似文献   

12.
变装药对射击弹头、弹壳痕迹是有影响的。现场提取到过了有效期的射击弹头、弹壳 ,必须做变装药实验样本 ,以确保鉴定的准确性。有必要建立一个全面系统的射击弹头、弹壳痕迹库 ,以确保鉴定结论准确。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痕迹形成的理论基础,通过大量的实验,并在立体显微镜及比对显微镜下对85式7.62mm狙击步枪射击弹头上的线膛痕迹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测量与统计,并对该痕迹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从而对线膛痕迹的稳定性及检验鉴定价值进行了论证。对能否利用线膛痕迹认定枪支进行了研究。其中本文针对线膛痕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研究发现线膛痕迹中的膛线痕迹数量、倾斜方向、角度宽度均可作为区分枪种的重要依据;通过对同一支85式狙击步枪发射子弹的弹头痕迹线条的对接,可以认定该组弹头为同一支枪发射,即可认定发射枪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发射五一式7.62mm手枪弹的国内常见枪支射击弹头痕迹进行全面系统的观测、统计和分析,发现了各种枪支在装弹过程形成痕迹的主要差异点,以区分54式手枪、79式和85式微型冲锋枪等枪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发射56式步枪弹的56式冲锋枪与81式步枪射击弹壳上的抛壳口痕迹及其成痕机理,并利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弹壳上抛壳口痕迹的特征数据及其稳定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实验,首次将七九式冲锋枪从全新发射起,对其射击弹壳上各种痕迹随发射发子弹数量的增多、时间变久到枪支机件中等磨损和严重磨损、老化而变化的特点进行了研究。从中发现弹痕特征的变化规律并分析痕迹形成原因,进而判断随枪支使用、磨损老化程度的不同,利用射击弹壳痕迹进行同一认定的价值,为在实际枪弹痕迹检验鉴定工作中通过对弹壳痕迹的观测,判断枪支使用和磨损老化情况提供准确、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观察国内常见枪支在压弹入匣、推弹进膛击发前弹头与枪支有关机件相互作用形式,研究弹头上的进膛痕迹的形成过程、留痕部位、形态及在枪弹痕迹检验中区分发射枪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QSZ92式9毫米手枪和勃朗宁9毫米手枪是发射同一种枪弹的两种枪支,文章通过实验观察这两种枪支射击弹头上的进膛痕迹、拔弹痕迹、坡膛痕迹和线膛痕迹的形态特征,统计分析了痕迹出现的位置和长度及宽度,对这两种枪支的射击弹头痕迹作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9.
季峻 《警察技术》2011,(6):28-31
随着我国成为转轮手枪生产装备使用国,加上建国前旧式转轮枪与目前社会上少数不法分子改制和自制的转轮枪,使涉枪案件中的转轮手枪出现率逐渐增加。且转轮手枪与自动手枪结构差别明显,弹壳痕迹特征不一,而国内教材尚无论述。本文从工作实践出发,观察检验了大量的转轮手枪射击后的弹壳与击针头,总结出转轮手枪射击过的弹壳痕迹检验与鉴定的基...  相似文献   

20.
持枪犯罪案件逐年上升,正确识别枪种、弹种对侦查破案意义重大。技术鉴定时可以依据弹头、弹壳的形态结构及痕迹反映,识别枪械的种类和产地;依据弹尖上的色标和印压标志,识别弹药种类;根据发射火药遗留的残渣和致伤物的形态大小、色质,识别枪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