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规定,初中二年级思想政治课“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的教育,……帮助学生初步形成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所以,法律常识教育的总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律以规定权利和义务为内容,落实到学生就要明确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增强学生的权利、义务观念。笔者就法律常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义务观念谈几点体会,以求与各位商榷。 一、教育学生明确义务包括的范围,这是培养学生义务观念的前提和基础 法律常识的教育过程,从广义讲也是德育…  相似文献   

2.
一、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在初二开设法律常识课的目的,是帮助青少年学生提高法律素质。而提高法律素质的重点,是使其懂得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权利和义务,有哪些权利和义务,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怎样的;知道如何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权利受到侵害时应该怎样进行救济,如何保护和实现权利等。因此,课程标准构筑了公民与法律这一板块。教材下册从第九课开始,集中介绍与青少年联系比较密切的权利和义务。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公民的含义和人身自由权利包括的内容,知道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不受非法侵害,以及妇女、…  相似文献   

3.
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他们依法治国的法律意识,懂得国家的治理、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核心也是依宪治国。培养青少年的法律意识至关重要的是,使他们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可见,本课内容在整个法制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本课在初二年级法律教育的教学结构上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对上册“国家与法律”板块的一个总结,概述了上册只有依法治国,国家才能长治久安的中心内容,而且本课关于公民权利和义…  相似文献   

4.
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下册教材主要围绕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来安排教学内容。在公民的诸多权利与义务中,受教育既是公民的重要的、基本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一项重要的、基本的义务。本课构成教材不可或缺的一块。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增强学生在受教育方面的权利观念,增强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的意识,还能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热爱学习的情感。知识结构本课由引言和三框内容所组成。第一框“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主要讲述受教育权的含义,我国公民受教育权的内容,如何理解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以及我…  相似文献   

5.
初中《法律常识》第五课在《正确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一节里说:“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权利与义务是一致的。”这是本课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和教学难点。要突破这一难点,就需要着重分析以下几点: 第一、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的本质相同。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集中表现,是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制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法律是广大人民  相似文献   

6.
初二思想政治课以国家、公民与法律的关系为主线,上下册的落脚点是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那么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关系如何呢?一、公民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公民的权利通常是指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其中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称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一般地说,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可以做什么或者不可以做什么的,通常表现为公民的权利。如初二思想政治课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中将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分为: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社会经济权;文化教育权;婚姻自由权;妇女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等九项…  相似文献   

7.
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从第九课到第十三课,教材分别讲述了公民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中享有广泛的权利。公民不仅要享受权利,还应履行义务,为此,本课阐释了公民在政治生活中应尽的义务,即公民要履行维护国家统一、保卫祖国安全的义务。这些义务是国家向公民提出的爱国主义的具体要求,公民自觉履行这些义务是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所以本课是集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课。知识结构本课由引言和三个框题组成,主要阐述了公民在政治生活方面应该履行的义务。引言主要有两个功能:一是承上启下,指出公民不仅依法享…  相似文献   

8.
本课概述一、主要内容本课集中介绍我国宪法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有关内容,具体讲解我国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怎样正确行使公民权利,我国公民必须履行哪些基本义务,为什么必须自觉履行公民义务等问题。二、本课地位本课与第六课紧密衔接,比较详细地阐述公民权利和义务方面的知识,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教育特别是宪法教育的重点课。通过本课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依法行使公民权利,依法履行公民义务和观  相似文献   

9.
一、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生活日益丰富起来并呈现出新的特点。法律是如何确认和保护公民在经济生活方面的合法权益,公民又应如何自觉履行义务,使社会经济生活能够更加规范有序呢?这些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公民对经济生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认识是公民法律意识极其重要的方面,在下册“公民与法律”板块中占有重要地位。二、本课的知识结构本课由引言和四个框题组成,主要阐述了公民在经济生活中的权利和义务。引言简要提示了本课的主要内容,即概括地指出公民有在经济生活中依法享有合…  相似文献   

10.
本文拟就将于1998年秋季开始使用的初二思想政治课教材的教学目标及教材的结构、特点等问题,作些简单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总体目标课程标准规定,初二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总体目标是:“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的教育,使他们了解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懂得法律与公民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社会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依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形成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从上述规定中不难看出,初中二…  相似文献   

11.
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在十二课讲述公民在经济生活中的权利和义务基础上,本课围绕公民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权利,着重阐述了我国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我国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以及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或建议的权利。上述权利是我国公民在政治生活中享有的最重要的权利。这些权利,对于学生来说,既与其关系密切,又有一定的前瞻性。学习本课,对于学生明确作为一个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所享有的重要权利,懂得如何正确行使这些权利,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从法律知识结构来讲,…  相似文献   

12.
一、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本课主要围绕“公民在婚姻家庭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阐述了公民依法享有的婚姻自由权利、结婚必须具备的法定条件及应该履行的法定手续;在家庭成员中,父母与子女之间具有法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尽管还不会马上面临婚姻问题,但及早懂得法律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有利于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而且,他们都生活在一定的家庭中,父母的婚姻状况对他们有着直接的影响。与婚姻问题密切相关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一方面直接关系到未成年学生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要了解自己在家庭关系中的…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劳动和劳动财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懂得劳动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要求学生明确培养劳动习惯和爱护劳动成果(特别是公共财物)的基本要求,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培养劳动习惯,立志做社会主义的新型劳动者。教材分析本课三个框题的内容是围绕培养热爱劳动的品德这个中心展开的,而爱劳动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第一框人民富裕和国家富强要靠辛勤劳动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目的本课试图从学生存在的问题出发,遵循德育构建的思维规律,从道德认知到道德信念,再到道德践行的思路,来达到让学生在思想上有所触动和提高,并且在实际行动中践行的目的。二、教材分析“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是初二法律常识中对学生进行《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教育的课文,和学生联系紧密,是一个对学生进行认真学习教育的良好内容。教师在本课教育中,必须调动各种信息让学生在内心真正意识到必须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认真学习。因此要加强情感教育的力度,让其在与同龄人的比较中内心树立起要认真学习的观念,同时…  相似文献   

15.
法律常识教育,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教师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存在着一定的偏差。这些偏差的产生,又都是教育观念上偏离了法律精神所造成的。笔者就此谈点看法。  一、重法律知识传授,轻法律意识培养。在中学开设法律常识课,是以掌握法津知识为目标,还是以增强学生法律意识为目标,《课程标准》有明确规定:帮助学生初步形成适应现代社会生活中所必需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但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教育者往往把它们颠倒过来,把它仅作为升学考试内容,要求学生掌握相…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和第一课在全书中的地位前言着重阐述公民生活与法律、国家治理与法律的关系和青少年学习法律常识的重要意义,是整个法律常识的起点课。上好“前言”课,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法律常识的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关系甚大。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但什么是法律,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是怎样的,这是在学习以后各课的内容之前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第一课是法律常识教育的开篇课,在整个法律常识教学中起着奠基的作用。二、基本知识、观点前言1.法律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2.国家实施各项职…  相似文献   

17.
一、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本课讲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即从法律保护环境的角度,进一步说明法律的作用。环境是社会公共生活的空间,制约着经济建设,对环境的保护又体现着精神文明的程度.所以本课与前几课密切相联。法律的重要作用之一是保护人类环境,讲法律的作用就不能不讲这一课。因此,从教材的逻辑结构来说,本课是上册教材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环境意识是公民素质的重要内容。通过本课教学,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这对政治课教学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环境问题的重要性,我国…  相似文献   

18.
开设法律常识课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如何通过教学有效地实现这一目的,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本人以为,恰当地把握法律常识教学中的知识度,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的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拟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首先,从教学要来上来讲,要从常识的角度来看待教材,而不要随意增加教学内容,盲目地扩展知识的广度。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时间每周只有两节,一学年教学时间(除去考试、社会活动、节假日等)总共大约只有70余课时,而法律常识所涉及的内容实际上是相当广泛的,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要让学生掌握…  相似文献   

19.
政治常识第二课“我国的国家制度(下)”由两小节内容构成,即我国的国家机构和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显然,素质教育的侧重点在第二节,即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政治常识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公民素质教育,因此,此课内容是教学的重中之重。一、教学方案设计1.教学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首先,在理论上必须明确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对此要从四个层次上把握:一是从公民与国家关系上来讲,公民的权利对国家机构来讲就是国家的义务,而国家的权利对公民来说就是义务。二是对公民自身来说,公民既享有权利,又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三是…  相似文献   

20.
公民,从法律的含义上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权利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力和利益。义务是指由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承担的责任。其中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叫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对其他权利和义务来说具有首要的意义。公民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但在那里,公民只是专指在法律上享有特权的少数贵族和自由民,而广大奴隶毫无人身自由,无独立人格可言。封建社会广大农民不完全自由,还存在着人身依附关系,只有臣民而无公民可言。因此封建社会以前,社会无完整的公民,也无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