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客观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特征之一。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不断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提供了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理论成果、作用发挥都具有客观性。承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客观性,有利于我们从理论与实践互动的客观进程中探索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规律,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进一步增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2.
《求实》2013,(6)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根本的是要解决三个基本问题,即"为什么化"、"化什么"以及"如何化"。这三个问题的回答都直接指向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因此,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是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内容与方法要求的逻辑前提。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回答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框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内容;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  相似文献   

3.
确立创新理念首先应着力于理论创新,理论创新的实质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时俱进发展,这是理解和把握五中全会创新理念的关键和核心。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处理好以下两个关系:一是处理好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发展的关系;二是处理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关系。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也必须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处理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发展与世界和时代发展实际的关系;二是处理好马克思主义发展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离开了中国实际和时代发展,对现实就一定不具有强有力的解释力,就会在人们的心目中被认为是过时的,这样的马克思主义不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永葆马克思主义巨大生命力的必要路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创新过程,是在坚持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实现了三次重大理论飞跃,分别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等理论创新成果,使马克思中国化进入了继续发展期,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具有求真性、本土性、开拓性、时代性、系统性和前瞻性六大基本特征,把握这些基本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地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实质与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历史进程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是双重的.从积极方面看,马克思主义俄国化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同时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以及经验借鉴;从消极方面看,马克思主义俄国化过程中出现的思想僵化、教条主义等,曾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遭遇严重挫折.上述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启示我们: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理论联系实际是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则;坚持独立自主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李大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过程的开拓者,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许多开拓性的贡献,主要表现为介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首倡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与关键。科学发展观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以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现当代我国具体实际的紧密结合,从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重要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8.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蔡和森作为建党初期理论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家,在建党之前从学术层面探索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中国化的问题,以及将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而建立"中国共产党"的问题并独立地提出系统的建党思想.在中共成立之后,他提出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并形成中国共产党"自己的理论"的历史任务,而且初步总结了党在这一探索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因此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独到的理论贡献.此外,蔡和森在推动毛泽东世界观的转变和在湖南的建党活动等方面也做出了实际贡献.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本松 《唯实》2007,1(1):22-2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方法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理论成果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所形成的理论成果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是一个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化”中国的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依次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新时期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点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0.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奠基人,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作了科学的逻辑分析: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和中国社会与中国革命的特殊性两个方面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内在必然性;指出马克思主义不仅要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还要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强调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地位,以它的立场、观点、方法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发挥实践联结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11.
渠长根  翟佼 《学习论坛》2008,24(11):9-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一个命题,从开始提出到最终确立,经历了一个曲折漫长的历史过程.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然结果.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来看,它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基础上的中国化,其中最根本的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在立足实际、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2.
陈曙光 《探索》2012,(6):4-10
要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必须厘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中国马克思主义世界化"、"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等相关概念的内涵和边界,这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前提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都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前发展.回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所以能取得成功,能够引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巨大成就,原因就在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拥有理论根基、实践根基、群众根基和文化根基这四大根基.正是这竖实的四犬根基,支撑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从而保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史艺军  马桂萍 《求实》2007,(2):19-2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有着内在的、本质的一致性,是马克思主义与新的时代发展特征和新时期中国建设实际相结合的新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在多个角度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新的实践经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理论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被引入中国并得以普及、宣传与阐释的过程,是一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以李大钊、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从而形成了一系列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并开辟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路径。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发展历程加以历史性梳理,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课题——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加以审视,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创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加快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进程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推进理论创新是党的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学风的实质和核心。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不断创新的过程,同时也是我们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的过程。推进理论创新与坚持马克思主义学风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钥锦涛的马克思主义观——基于学习观视野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富雄 《唯实》2011,(4):25-29
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胡锦涛的学习观也不例外。它内含着对“为什么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探索和回答,不但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指导理念——科学发展观,而且确定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奋斗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明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政治保障——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还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意识形态主题——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总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宝贵经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辩证法,还概括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由此形成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观。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是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同步的。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必须正确处理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关系,科学认识中国社会的性质和发展阶段。应当更合理地表述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创新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9.
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又是党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可缺少的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密切联系群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条件;批评与自我批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确方向的保证。三者统一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实践中,共同促进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积极探索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的方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展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相互联结,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民族特征的统一,并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实践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