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月18日,还沉浸在年味中的神州大地,一场名为"春风行动"的活动浩浩荡荡地展开了,人们感受到了社会关注求职务工者的热情——在车站,在码头,在方便求职务工者的地方,"春风行动"的醒目字眼总是最容易被人看到。这场活动从春节后开始,将延续四个月时间,通过开放一批公共职介机构,打击一批非法职业中介机构等形式,净化劳动力市场,改善就业环境,使进城求职农民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服务。丝丝春雨滋润着大地,缕缕春风吹拂着人心。让我们循着求职务工者的感受,去见证那些让我们感动的人和事,去反思未来的日子里还要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2.
《协商论坛》2013,(6):63
近日,有调查显示,超过两成受访大学生求职时动用过"关系"。而在山西太原,一个诈骗团伙4年来以帮忙找工作为名,骗得500个大学生近9000万元,原因也是迷信求职要"走后门托关系"。找关系求职成为集体"潜意识",很大程度上折射了就业之难。的确,这个夏天,近700万高校毕业生走向社会,却面临着经济增速放缓和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需求下降,  相似文献   

3.
王丹平  刘妍君 《前沿》2012,(13):153-155
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求职渠道及影响因素。通过随机抽样调查380位大学生,结果表明:学生干部经验在求职渠道、求职自我效能感和求职清晰度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求职目标清晰度和学生干部经验对正式求职渠道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求职自我效能感对非正式求职渠道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果还表明理工科学生性别在求职渠道、求职自我效能感、求知情绪度上得分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每年找工作的季节,总会有数以万计的大学生涌向各地求职,寻找他们心目中理想的职位。找工作的艰辛、步入社会的迷茫围绕着他们。近日,记者采访了两位境遇各异的2003年毕业的大学生,了解他们的求职经历,感受他们的生活状态和心情。  相似文献   

5.
夏雨 《今日广西》2008,(23):16-16
如今,大学生缺乏求职经验是他们就业不畅的重要原因之一。这里的经验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所应聘职位具体要求的工作经验,这一点无数人已有体会;二是指求职应聘的经验。这一点,许多人似乎体会得并不那么深。由于求职经验的欠缺,许多大学生的求职思路和求职方法十分狭窄和单一。大致说来,现在的大学生大多只会实力求职法和关系求职法。  相似文献   

6.
王丹平  刘妍君 《人民论坛》2012,(17):136-137
文章旨在探讨人格因素在求职准备行为、求职过程行为和求职结果中的作用,并考察个体变量对求职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格因素中的外倾性和尽责性分别对求职准备行为和求职行为过程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个体因素中的学业成绩和家庭经济水平分别对获得聘用通知数和签约情况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接上期)(五)失业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从毕业前的求职、毕业再到失业的这一变化过程,大学毕业生处在社会系统之中,这一社会系统相应地为其毕业前的求职以及失业后的生活和求职提供着一定的支持和环境,构成他们的社会支持系统。理论上,社会支持主要包括来自于政府部门和社会部门的正式服务、社会保障机构发放的货币福利以及个人的社会关系的支持②等。在T县,这一支持系统的现状是:1.个人的社会关系网络承担着大学毕业生的主要社会支持,尤其是生活和情感支持。调查发现,除了临时打工收入外,失业大学生的主要生活开支来源于家庭和亲戚的资助…  相似文献   

8.
单位制变革打破了传统的就业模式,大学生的就业期望与择业经历都存在着性别差异.通过对山东省部分高校的调查,发现女性更关注就业的稳定性,男性则更注重收入水平.求职中女性的签约率相对较低,更容易因为性别受到不平等的困扰.对于求职中的性别歧视,大多数女生选择了默认,反映出现实中缺乏维护平等就业权益的渠道.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求职行为模式正日益受到网络的剧烈冲击。随着人才市场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个人入网人数的增加,在互联网(Internet)上通过计算机求职已经越来越成为人才聘求职的手段之一。但由于目前国内计算机网络和人才信息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许多网上求职者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却来能找到理想的就业机会,其实只要稍微注意一下网上求职的方法与技巧,一定会事半功倍。 笔者就自已在人才市场工作的经验和求职网友反馈的“教训”总结了网上求职的方法供您参考。 第一,明确目标。网上求职最忌盲目,首先应明确自已的求职目标,这一目…  相似文献   

10.
劳动者就业能力问题是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它直接影响着就业再就业。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甚至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因为就个人而言,劳动就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其本人的求职。能力高的容易找到工作,收入也会很高,而能力低的。求职就成了问题。就业成功率大大降低,即使找到了工作。也往往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者。收入很低。就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而言。劳动者就业能力的高低也会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因此。劳动就业能力问题不仅是个体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必须认真加以关注。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11.
眼下,又到了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求职高峰期,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大学生求职也越来越困难。个别用人单位抓住毕业生急需就业的心理,在试用期这一特殊阶段上耍花招,侵害毕业生的合法权益。在此提醒求职大学生一定要弄清试用期的“门道”,在求职时多加注意,以防上当。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求职与关系网络的支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庞文  陶丹 《青年探索》2004,(5):11-14
当今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运用关系网络的支持是十分重要的,关系网络的支持有利于大学生求职信息的获取,可以提高求职成功的可能性,通过关系网络的延伸,大学生拥有的资源随之扩展。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通过对高校毕业生的追踪测量,考察了社会支持对求职行为和求职满意度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控制了性别和政治面貌两个人口统计学变量的效应后,社会支持和求职行为之间存在正向的、显著的预测作用;社会支持和求职满意度之间也存在正向的、显著的预测作用;与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相比,主观支持更能预测求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告别计划经济时代,那种以组织分配、计划安置办特征的就业方式被供需见面、自主择业的市场就业所替代,就在各地人才市场此起彼伏、如火如荼之际,又有一种更新的以现代通信技术为基础的求职方式应运而生,从这些耳目一新的求职方式中,人们可以解读出下世纪的求职潮流。电话求职:随时随地拨热线方便快捷传佳音打电话求职,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一种求职行为,这是因为通信事业的发达,为人们求职提供了便利,同时也因为人们生活方奏加快,为了提高办事效率。来职电局,一般是本职人自一些机关、企事业率值人事部门通话,歌冒了招聘广告Z后,…  相似文献   

15.
以社会支持理论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对湖北省武汉市重点高校2007、2008两届硕士毕业生的社会支持与求职行为两个变量及其关系进行探索的结果发现:硕士毕业生对正式社会支持的使用仍比非正式社会支持次数更多;非正式社会支持越多,求职行为越多;从求职结果来看,硕士毕业生非正式社会支持比正式社会支持求职的成功率更高;硕士毕业生对非正式社会支持为其求职提供帮助的满意度比正式社会支持更高。  相似文献   

16.
人际交往受一定社会规范的制约与指导,礼仪就是指导人们交往的规范之一,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面临着选择职业的人生关口,在此过程中,求职礼仪成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交往的主要规范。  相似文献   

17.
陈恒 《人民论坛》2010,(6):218-219
由于毕业设计与求职同期进行,造成了毕业设计形式化的现象日益严重。为了解决毕业设计与求职冲突的矛盾,使学生能够在求职的同时不牺牲毕业设计的质量,在此提出五套教学改革方案并进行利弊和可行性分析,以适合不同的校情需要。  相似文献   

18.
签订劳动合同是求职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整个求职过程的重中之重。劳动合同签订后,求职阶段虽告一段落,但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会在合同有效期内以法律的形式约束劳动双方。签订劳动合同较为复杂,却是求职者必须熟悉和掌握的。  相似文献   

19.
朱浩 《时事报告》2003,(2):73-75
大学毕业生刚刚步入社会,不少人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无所适从,面对人才市场、职业介绍所不敢轻易踏入。因此,很有必要对毕业生进行如何跨入求职的第一步,了解熟悉求职应聘程序及其相关技巧的指导,让毕业生得心应手地做好求职工作。  相似文献   

20.
<正>据智联招聘网的一份报告称,随着反腐运动"侵蚀"了额外福利和工作保障,公务员大批涌向私营部门求职。其依据是,自从传统的2月求职高峰季开始以来,有超过1万名政府公职人员通过该网站向潜在的雇主提交简历,同比增加逾30%。多年来,考上公务员等于这辈子捧上了"金饭碗",吃穿住行看病养老孩子上学都有保障。要是当上官,更是享受着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