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童加舟 《群众》2010,(11):77-78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生活多样、多元、多变的特征日益凸显,具体地说,发生了五个方面的转变或发展,即:社会从"单位管理"向"社会管理"转变、公共管理方式从"行政管理"向"行政执法"转变、社会治安从"单一治理"向"综合治理"转变、化解社会矛盾从"单一机制"向"多元机  相似文献   

2.
在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和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大背景下,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成为社会治理蓝图中的系统工程.新形势下,公租房的社会治理在管理机构、硬件建设、矛盾化解、巡逻防控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由此,要创新公租房社会治理的对策:从社会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角度出发,实现全面有效管理;建立大联勤综合管理模式,完善常态协作机制;做大做强社区警务,畅通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协调整合社会各界力量,建立立体防控网络;提升管理的信息化、服务集约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正>深刻认识和把握新时期基层社会矛盾产生的特点和规律,完善利益权益协调机制,将各类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是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精神、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当前,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主要表现为矛盾的纠纷类型趋向多样化、表现形式趋向聚众化、诱发原因趋向复杂化、发展过程趋向对抗化等,亟需进一步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要抓住关键环节,那就是实现社会治理理念、治理主体、治理手段、治理重心、治理投入五个转变;创新社会参与、社会整合、社会预警、民主决策、利益诉求、矛盾化解六大机制;整合党组织、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社区、群众、媒体七方力量。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对于维护稳定工作,就是要从“被动维稳”向“源头创稳”转变,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正是体现“源头创稳”理念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是顺应新常态下国家权力适度弱化、政府执政理念善治转变和国家法治建设稳步推进的必然逻辑。新常态下,发挥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可以累积社会资本,动员社会资源,促成社会合作;可以满足社会对公共物品多样化需求,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可以在政府部门与民众之间牵线搭桥,助推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然而,囿于机制与体制以及社会组织自身等多重因素制约,我国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在政府、社会组织与合作机制等层面仍存在着诸多阻滞性障碍,突出表现为: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社会组织支持、监管体系缺失;社会组织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低、公信力不足、自治性弱、筹资渠道狭窄;政府与社会组织、社会组织与企业以及社会组织与社会组织之间合作机制不畅等。而破解上述难题,需要在政府层面、社会组织层面与合作机制层面,形成合力,综合施策。  相似文献   

7.
作为调适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社会治理要超越传统的社会管理理念与手段,形成与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总体变化相适应的社会治理格局,才能实现促进社会发展的目的。基于辽宁社会治理的发展现状,聚焦公共安全与社会参与两个方面,以辽宁在法治建设、社会治安、矛盾化解、社区发展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作为切入点,可以总结提炼出当前辽宁社会治理的比较优势,并进一步探索提升辽宁社会治理比较优势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针对东台市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工作的实际,东台市政协常委、市公安局政委邱治刚建议在市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实施中,完善四大机制、努力化解社会矛盾。一是完善源头治理机制。社会矛盾源头治理有多项措施,当前要突出抓好风险评估工作。风  相似文献   

9.
我国社会快速转型过程中,社会分化日益明显,利益多元化格局日益明显。多元化的利益诉求不可避免地引发各种社会矛盾纠纷,成为影响我国当前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社会管理创新要从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纠纷着手,要着眼于群众多元化的利益诉求,构建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的多元矛盾解决机制。多元矛盾化解机制效能的发挥,需要有法治保障,才能形成依法有序表达诉求、及时有效解决问题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0.
当前,因社会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引发的社会矛盾和纠纷,是构成群体性事件的直接或潜在原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着力化解社会矛盾与纠纷,释放社会的紧张心理,强化"社会安全阀"作用,实现由"紧张"向"和谐"的转变;同时,要建立有针对性的、多维的现场情绪控制机制,以维护社会的均衡与和谐.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要实现社会和谐的目标,就需要有效地协调我国社会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利益矛盾,充分发挥思想导向机制在化解社会利益矛盾中的作用,才能保证从源头上化解社会利益矛盾,构建社会和谐的思想理论基础,确保化解利益矛盾与和谐社会建设整个进程的顺畅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变动、价值观念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通过法治化解社会矛盾,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法治可以将社会矛盾转化为法律纠纷,运用良法的权威加以有效解决。以法治化解社会矛盾,需要法律功能实现机制的完善。从立法上看,科学立法不是一句空话,在社会矛盾化解中,必须注重风险评估,将突出社会矛盾的处置方案优先纳入立法规划,对于社会矛盾高发的领域重点立法。当前"三失"问题(失业、  相似文献   

13.
当前,农村社会管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出现了思想舆论引导难、各方利益协调难、矛盾纠纷化解难、流动人口管理难、突发事件处置难、基层基础建设难等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直面农村群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富有成效地化解社会矛盾,是新形势下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南京市建邺区高度重视社会治理服务创新实践,2013年5月率先成立建邺区社会管理服务局,创建三级社会管理服务平台,赋予社会治理服务创新新的内容,着力打造具有建邺特色的社会治理服务品牌,实现了区域由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转变。强化资源整合系统化,完善工作机制,提高社会治理整体效率。完善资源共享机制。整合区、街、社区更多资源聚集三级平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作用,发挥行业协会商会自律功能,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虽然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与民生相关的一些矛盾纠纷仍然大量存在,而基层社区往往是社会矛盾纠纷的首发、多发场域。因此,构建以社区为中心、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基层矛盾纠纷治理机制,有助于使矛盾纠纷处置关口前移、重心前置,实现源头治理,从而有效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纠纷。  相似文献   

16.
孟栋  章琰钰 《群众》2022,(24):34-3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强调要“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深入推进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是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无锡市惠山区针对社会矛盾纠纷阶段性特征,以“建强平台、健全机制、建优队伍”为突破,努力构建横向联动、纵向互动、合力推动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17.
林光 《公安研究》2012,(2):8-13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经济转轨时期,各种传统的和新型的社会治安问题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各种社会矛盾触点多、燃点低、处理难。面对社会矛盾主体多元化趋势加剧,矛盾成因复杂程度加剧,以及矛盾发生尖锐程度加剧的局势,各相关部门在加强社会管理、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工作中,要着力健全利益目标导向机制、利益诉求表达及调处机制、群众权益保障机制和利益冲突预警应急机制,努力化解老矛盾,有效预防新矛盾,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方向和路径选择,就是要针对当前社会管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注重理念、手段及体制机制的健全完善,通过科学设计、合理谋划,着力实现“标准引领、资源整合、手段升级、机制创新”四个转变,达到全面掌控社会局势、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切实保障社会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社会组织作为第三方机制介入政府摊贩治理行动的研究以浙江新埭镇摊贩治理行动为个案,以协同治理理论为理论支撑,从社会组织功能视角探究社会组织协同政府开展社会治理的可行性及实现路径。治理政策倡导、利益整合与利益实现、矛盾化解以及促进有序治理结构的生成是社会组织协同政府进行摊贩治理的功能体现。基于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反思,社会组织协同政府开展公共管理的长效机制要从社会治理空间让渡、健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培育公共精神等方面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是对我国社会治理能力的一次考验,也是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成果的一次检验,从总体情况来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虽起到了巨大作用,但仍需进一步完善。要善于利用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化解多元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