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论是狭义上还是广义上,我国的区域发展不协调程度都呈现扩大趋势,并且广义上的区域不协调程度远远超过狭义上的区域不协调程度。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与主体功能区的开发顺序和开发重点形成了相互促进的同向递增关系。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标准有着较大随意性和不严谨性,加上配套政策和措施的不完善,主体功能区战略短时期内不会缩小我国区域之间发展差距,反而可能会加大我国的区域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2.
孙红玲 《求索》2008,(11):49-51
基于区域协调与生态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认为主体功能区布局作为区划理论与规划方式的创新具有较强指导意义,但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决定于利益驱动而不是主体功能区布局,因而主张将综合区竞争发展与类型区有序开发二者结合起来,构建沿海帮助内地、生态贡献区与收益区互补的泛殊三角、泛长三角和大环渤海“三大块”横向区域财政经济利益共同体,从而促进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的形成,一揽子解决日益严重的地区差距拉大与生态功能弱化等区域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3.
孙志高 《群众》2023,(1):14-15
<正>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受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发展阶段等因素影响,江苏长期存在省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从上世纪90年代的苏南率先突破发展到新世纪以来的缩小南北差距,再到基于主体功能区划的功能区发展模式,一系列的区域发展战略有效推动和促进了江苏区域协调发展。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江苏要做好区域互补、跨江融合、南北联动大文章”,对我省区域协调发展指出清晰的破题方向。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陕西省为例,在深入分析“九五”以来关中、陕北、陕南在区域协调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区域差距变化趋势的基础上,从效率机制和公平机制两方面阐述了主体功能区建设对陕西区域协调发展产生的影响,从促进主体功能区建设角度,提出了促进陕西省三大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姚敏 《中国发展》2011,14(4):70-74
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是伴随区域政策涮整而不断演进的。从建国后的平衡发展战略到改革开放后的不平衡发展战略,再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以及协调发展和主体功能区相结合的区域发展战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大体分为五个阶段。该文系统回顾了中国区域经济政策以及相应时期的区域经济发展,以期丰富和完善未来中国的区域经济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6.
区域协调发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支撑,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自提出以来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地区优势充分发挥,区域发展相对差距有所缩小,区域协调发展机制逐步完善。但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并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未来需要围绕统筹有力、竞争有序、绿色协调、共享共赢四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相似文献   

7.
王鑫 《淮海论坛》2010,(2):34-3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积累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空间开发失序.资源和要素空间配置效率不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国土规划.按照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完善区域政策,调整经济布局.这一重大举措.为有效解决目前区域协调发展中所出现的功能紊乱、区域之间无序竞争等问题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为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主体功能区的范围、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区域政策的任务,按照200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分层次推进主体功能区规划工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的要求,现就做好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9.
《江西政报》2007,(17):7-11
为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主体功能区的范围、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区域政策的任务,按照200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分层次推进主体功能区规划工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的要求,现就做好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0.
主体功能区建设这种新的区域发展思维,透露出许多新的发展理念。主体功能区战略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描述了一个崭新的美好愿景,如何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依然是个难题,甚至是个长期的过程。其中,实施主体和途径、评价机制、各规划的协调、市场机制的基础性、区划的科学性和是否提供了新的发展道路等关键问题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划规划,明确主体功能区的范围、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区域政策。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划规划是“十一五”规划中的一项新举措,涉及各地区自然条件、资源环境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涉及全国人口分布、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涉及国家区域协调发展布局等,需要各有关方面广泛参与,深入研究,科学论证。为切实做好这项工作。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2.
秦诗立 《今日浙江》2011,(18):29-29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正式发布是规范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推进实现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件大事。浙江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也即将出台。笔者认为,有效实施这项规划,尚需解决好四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3.
限禁开发区域的补偿政策亟待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当前亟需在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多元化的利益补偿机制,对限制和禁止开发区域实行补偿政策,以便使这些地区最终实现不开发的发展、不开发的富裕、不开发的繁荣,从而在全国范围内构建各地区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解决新时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重大举措,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途径。而消除地方市场分割、建立完善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边疆地区作为推进我国新一轮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不仅有利于推动边疆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实现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还有利于缩小边疆地区与沿海及内陆地区之间的差距,扭转我国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从而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5.
区域协调发展离不开区域文化的交融。就东西部地区来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差距仍然很大,而文化发展的非均衡是形成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因素,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落后观念制约了西部的发展。因此,要加强东西部文化的交融,在西部文化中注入更多现代的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文化因子,实现观念转变,更加突出经济理性观念,强化市场经济的现代观念,增强创新精神,注重开发人才资本的理念,从而创新与提升西部文化,继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梁杰 《岭南学刊》2007,(4):87-89
区域差距与外经贸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要实现广东外经贸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机统一,必须首先正视外经贸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的外经贸发展的策略选择,应该是寻求科学解决外经贸总体发展问题、外经贸发展区域不平衡问题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的最优政策组合。  相似文献   

17.
国办发[2012]1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深入实施《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进一步推动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促进长吉图经济区协调发展,提升我国沿边开发  相似文献   

18.
张兴 《重庆行政》2014,15(6):24-26
正2013年9月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提出重庆市主体功能区域战略的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战略意味着区域主体职能的重新划分与合理配置。主体功能区域战略建设已成为重庆市未来发展规划的指向与风标,各区域主体先后确立自己的主体功能发展定位。两江新区作为我国内陆地区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承载着带动西部经济发展的特殊使命,在五大功能区域中更是具有特殊的重要位置。在重庆的五大功能区域规划中,两江新区横跨了都市功能核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内区域差异的日益拉大,我国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研究方兴未艾。目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区际协调发展和区内协调发展。区际协调发展研究集中在影响因素、协调机制和模式等方面;区内协调发展集中在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协调发展度的测定方面。针对当前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的不足,对今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方建中 《群众》2011,(12):42-43
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历史时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开启了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基于区域发展差异较大的省情,为了走出一条具有江苏特点的现代化建设新路子,省委书记罗志军强调了三大区域的协调发展,提出要实现“三大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格局更加优化,发展差距逐步缩小。”由此,把区域协调发展摆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位置,这将成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理智的声音和一个自觉的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