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徐帅 《拉丁美洲研究》2019,41(6):118-134
美国和拉丁美洲之间保持着极为特殊的地缘政治和军事安全关系。自门罗主义问世以来,美国一直将拉丁美洲视为自家"后院"和安全屏障,安全利益是美国政府在制定对拉美政策时优先考虑的要素。经过近200年的理论发展和实践探索,美国对拉美的安全治理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模式,可基本概括为以相同或相似的安全观为基础、以国家总体实力和集体安全机制为主要工具,以始终维持西半球美国单极霸权体系为目的的安全治理模式。美国历任政府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国内和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拓展、丰富安全观的理论内涵和时代内容,灵活运用具有绝对优势的经济、军事和文化等软硬实力,逐步完善"以我为主"的西半球集体安全制度安排,或是同化、拉拢,或是打压、威慑拉美国家,坚定维护自身国家安全利益。正是这些多维因素通过相互作用共同构建起美国对拉美安全治理模式。在这一模式的持续作用下,美国对拉美安全政策一直保持高度的稳定性,美拉安全关系结构至今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相似文献   

2.
2006年初,美国基于布什政府对外战略与政策实践的教训与经验,提出“转型外交”,意在加强外交手段在实施美国对外战略中的作用。但由于全球唯一超级大国身份所决定的美国在动用武力方面的内在冲动,军事力量仍是美国维护国家利益的基本手段。“转型外交”实际上服务于美国的全球战略和国家安全战略,也服务于以军事实力维护国家利益的战略取向。  相似文献   

3.
国家利益是各国对外战略决策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国家之间关系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正确地判断某一阶段的国家利益及其优先顺序,有利于国际关系中的利益权衡。从国家利益的紧迫性角度,梳理并比较中印两国的国家利益,可以看到现阶段两国利益的优先顺序基本一致,但在不同领域内两国利益的具体指向却较少表现出冲突与零和。这为推进中印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基调。  相似文献   

4.
杨美姣 《东北亚论坛》2023,(1):98-113+128
2010年是二战后中国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历史节点,中日在国际政治中的身份和地位都发生了关键转换,这种变化对日本产生了重要冲击,日本对华外交战略的特征和形态及其战略抉择背后的国际政治逻辑逐渐引起了学界关注。本文以新古典现实主义为理论基点,并在此基础上搭建新的分析模型,提取出结构压力和战略认知两大核心变量,结合2010年以来日本对华外交战略的发展历程,从体系、国家、个人三个分析层次阐释了日本对华外交战略产生及演变的机理。通过前景—威胁理论的分析可以得知,自2010年以来,日本并没有在中美两国之间对冲,结构压力的增强和战略认知的变化促使其采取了明确且坚定地追随美国制衡中国的国家战略,获得美国安全保障超过了日本对中日经贸合作收益的期待。中美战略竞争升级和中国的迅速发展刺激了日本所谓的地缘恐惧感,中国在处理中日关系中协调日本“对冲”空间存在的条件并不充分。在中国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及践行全球发展倡议的进程下,中日需进一步增强战略互信,求同存异,努力构建中日关系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国家利益是国际政治、国家安全、国际战略和国家对外关系中的核心概念。国外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三大理论学派都对国家利益进行了研究并阐释了各自的立场,为国家对外政策的制定和对外行为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持。我国对国家利益的研究起步较晚,与之相关的概念和定义需要进一步界定,如怎样定义国家利益目前学术界都没有达成比较一致的共识。研究者从宏观角度思考较多,而从微观角度思考较少;对国家利益的普世性关注较多,而对中国国家利益的分析较少;即使分析了中国的国家利益,但在如何实现中国的国家利益方面着墨不多。笔者不揣学浅,试…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以来,新型冠状病毒、埃博拉、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以及甲流感等新发和复发传染病危机对全球卫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如何促进全球卫生安全治理是当今国际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尽管美国曾经在全球卫生安全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尚未形成清晰的全球卫生安全治理政策。美国于2019年5月首次发布《全球卫生安全战略》,标志着特朗普政府全球卫生安全政策正式出台。该《全球卫生安全战略》以应对传染病威胁为核心,呈现出了以国家安全为导向和"全政府"路径的特点,充分体现了特朗普政府的"负担分担""美国优先"和反多边主义的思维。在全球卫生安全领域,各国已成为"因病相依"的全球命运共同体。有效的全球卫生安全治理需要全球多边主义,特朗普政府以国家安全为导向和以"美国优先"为原则的《全球卫生安全战略》与全球卫生安全的实现之间存在张力。特朗普政府的上述思维不仅侵蚀了全球卫生安全体系建构所必需的国际政治合作基础,也恶化了全球卫生安全的融资体系,因此对全球卫生安全体系构成了挑战。  相似文献   

7.
中国重燃雄心,决意沿着丝绸之路的不同分支大力发展贸易,这就带来了一系列全新的传统及非传统安全挑战,中国政府誓言用崭新的安全观应对这些挑战。然而,这些观念无助于促进中国的安全利益。在解决不同安全利益的矛盾方面,中国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对繁荣的追求与安全的维护、经济雄心的必然结果是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和平崛起与两岸统一和收复失地、外交政策指导思想面临困境。中欧之间的安全合作前景不容乐观。中国安全思维所面临的困境或矛盾,使欧洲面临三大不确定性:太平洋的紧张局势将如何发展?中国将如何捍卫其在新丝绸之路上的利益?太平洋的紧张局势将如何影响中国在欧亚非交汇处的行动?这些不确定性也给欧洲新增了两大战略选择:一是继续与中国在丝绸之路上合作与较量;二是把充满巨大挑战的欧亚非交汇处以及欧洲的近邻作为优先考虑的选项,并接受美国邀请,加入其重返太平洋地区的行动。虽然中国欲与丝绸之路另一端的欧盟建立有意义的合作,以便最终实现责任分担,但前路必将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8.
国家利益是一国制定对外政策的基石,一个国家能否制定出正确的外交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是否有一个准确的利益观。叶利钦执政的八年间,俄罗斯的国家利益观不断变化。从国家利益分层的优先位次来看,叶利钦总体上将维护国家的经济利益放在首位,其他利益置于次要位置。由于形势的变化,俄罗斯也时常出现将安全利益置于优先位次的现象。利益观的变化导致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大幅调整,由"一边倒"外交逐渐转变为争取强国地位的大国外交。但情感色彩浓重的俄罗斯外交缺少与西方国家进行对抗的经济实力,这时常使俄罗斯处于尴尬境地,导致其国际地位下降。  相似文献   

9.
2010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拓展了国家安全的外延,强调对多种战略手段重新加以整合,尤其是对军事力量的运用做出了一定程度的限制。《报告》承认美国实力的局限性,扩大了外交接触范围,强调国际合作的重要,表达了实现"责任分担"的强烈意向。报告是对布什政府安全战略的一次较为全面的检讨与反思,体现了奥巴马政府务实、灵活的一面。但新战略以安全、繁荣、价值观与国际秩序为四大支柱,在"美国领导"下实现美国国家利益的实质并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0.
中国对中东欧国家政策研究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冷战结束后 ,中东欧国家摆脱“雅尔塔体系”的束缚 ,其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发生重要变化 ,欧盟、美国以及俄罗斯都已把对中东欧政策作为各自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安全利益和经济利益是中东欧国家对外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与北约和欧盟结盟、发展与俄罗斯等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是其外交政策选择的优先点。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关系具有友好传统 ,近年来出现良好发展势头。随着中东欧国家入盟的实现 ,今后中国对这一地区的政策将纳入对欧政策的整体框架之中 ,中国应更加积极主动推动与之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美国国家安全局(NSA,National Security Agency)是专职境外技侦与监听的军方情报机构,主要负责搜集信号情报。它是1952年11月,根据杜鲁门总统的秘密指示,由当时的武装部队安全局(AFSA)和陆军安全局(ASA)合并组建而成的。其与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的不同之处在于,它隶属于国防部,经国家安全委员会向总统提供情报。NSA总部设在马里兰州米德堡,现任局长迈克尔·海登(Michael V.Hayden),在编军情和文职人员约3.8万人(中情局约1.7万人,其中大部分为精通多国语言的翻译专家以及密码破译专家。除在总部外,情工人员主要在遍布全球的各监听基地工作。2000—2001财年,美国情报界年经费预算总额约为300亿美元,而NSA的财年经费约为70—80亿美元,占预算总额的23%。其经费和人员编制都超过了中央  相似文献   

12.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是其防务政策和外交政策的总和。尽管在冷战的相当长时间内美国没有正式的国家安全战略文件,但我们仍然可以从美国的防务政策和外交政策的变化中看出其国家安全战略的概貌。1986年,美国会通过《戈德尔特——尼科尔斯国防部改组法》之后,美总统每年向国会提交一份综合性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由此,研究和了解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有了更加可靠和完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9·11”事件使美国清醒地认识到恐怖主义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从2002年起,在美国颁布的历届、历版各层级安全战略中,官方无一例外地将恐怖主义列为国家安全的首要威胁。  相似文献   

14.
对美国国家利益的权威界定--《美国的国家利益》介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 0 0年 7月由美国“国家利益委员会”出版的《美国的国家利益》(America’sNationalInterests,TheCommissiononAmerica’sNationalInterests ,July 2 0 0 0 )一书 ,对美国的国家利益进行了全面界定和阐述。该委员会成员 ,也即此书作者 ,包括来自哈佛大学贝尔夫科学与国际事务中心、尼克松中心、兰德公司、参议院等 15个部门、机构的近 30位专家学者和政治家 ,其中就有现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其观点代表了美国内的主流观点 ,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在为美新政府…  相似文献   

15.
2008年7月31日,美国国防部正式公布了2008年版《美国国防战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作为“美国今后构筑国际安全体系的纲领性文件”,“报告”展示了未来美国战略转型的动向,这势必给今后一段时期的国际形势带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国家利益的主体性与中美安全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国家利益具有主体性 ,不同国家以及同一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国家利益具有不同的确认、排序和战略设计。从中美国家安全利益的主体性来看 ,中美安全利益的根本定位具有相容性 ,安全合作的战略基础具有脆弱性 ,安全战略的外交依托具有排斥性。因此 ,中美两国应发展利益认同 ,巩固安全合作的基础 ,使战略互动制度化、机制化。  相似文献   

17.
2010年5月27日,奥巴马政府正式公布了其上任以来的第一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对国家战略进行了大幅度调整。这种调整是对其前任国家安全战略的延续与改造,对国际形势和中美关系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今年2月8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迈克·马伦海军上将签署并发布了新版《美国国家军事战略》(以下简称“战略”)。叭‘战略”以“重新定位美国军事领导力”为主题,共分为“概述、战略环境、持久国家利益和国家军事目标、结论”四部分。从整体看,报告主题鲜明,凸显了美军未来关注的重点,是美军指导未来军力建设和发展的最新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19.
国家战略能力与综合国力关系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探析国家战略能力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本文认为,国家战略能力与综合国力是既保持着紧密联系又有很大区别的两个概念。综合国力是国家战略能力形成的基础,而国家战略能力对综合国力也具有反作用。但是,国家战略能力与综合国力之间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等层面又有着明显的差异。正确理解国家战略能力与综合国力之间的关系,不仅是适应国际政治现实和满足当前军事斗争实际的需要,而且也是进一步推动综合国力研究深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日本追求"国家正常化"运动的内涵深刻而广泛,已成为影响东北亚格局的一个重要因素。美国对于日本"国家正常化"的认识相对狭隘,集中反映出其对日政策重点从控制转为利用,期待通过对日本"国家正常化"的有限推进使之逐步成为美国的全球伙伴。但美国的对策与日本自身对"国家正常化"的战略期待存在差异,故美对策中隐含着难以克服的多种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