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从风险主体角度研究广东金融风险,主要有银行体系、资本市场和政府债务金融风险三大类。实证分析表明,目前广东金融发展总体处于安全状态,但银行体系风险偏高;资本市场风险因素在增加;政府财政赤字也蕴涵着风险。因此,需重视金融风险的监控与防范工作,各金融监管机构之间应加强合作,提高银行资产运营效益,完善市场规范和交易监管,各地财政要达到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2.
开放条件下我国金融监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实行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体制,监管法制不够完善,监管目标不明确,缺乏合理的信息披露制度,面对快速发展的金融衍生品市场,金融监管相对滞后。通过对开放条件下金融市场可能存在的风险及金融监管新特点的研究,结合我国金融开放的实际情况,提出金融监管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尹怡斐 《人民论坛》2011,(10):120-121
目前我国实行"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体制,监管法制不够完善,监管目标不明确,缺乏合理的信息披露制度,面对快速发展的金融衍生品市场,金融监管相对滞后。通过对开放条件下金融市场可能存在的风险及金融监管新特点的研究,结合我国金融开放的实际情况,提出金融监管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宏观审慎监管与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各国监管当局认识到,单一银行机构的低风险经营无法防范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因此,以金融体系为监管对象的宏观审慎监管逐渐得到国际认同。全球主要经济体和国际组织都在着力加强以宏观审慎监管为重要内容的金融监管改革,全球宏观审慎监管体系逐渐形成。在此国际大趋势下,我国也应该赋予央行更大的系统性风险监管职能,加强央行与其他金融机构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创新和完善宏观审慎监管工具,并加强国际监管合作。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互联网平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与此相伴的,一些平台企业发展不规范、相应的监管体制不适应不配套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首先,互联网平台是一个市场主体。平台企业自我定位为一种基础设施,通过提供降低交易成本的条件和服务,促进供给方与需求方达成交易。  相似文献   

6.
金融行业经营方式与金融监管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与监管是一种动态的博弈过程。在面对混业经营将成为大势所趋的经营模式之时,我国的金融监管却明显落后于金融经营模式的创新。通过对金融企业经营方式与金融监管的博弈分析,结果是在现阶段混业经营是金融经营方式选择的趋势,而现有的金融监管体制对混业经营下的监管不适应。因此,完善金融监管方式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索红 《求索》2012,(9):21-23
在金融业混业经营趋势下,金融机构面临许多发展机遇,但同时也蕴藏着潜在的风险,因而需要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于我国而言,如何构建一种现代化的金融监管模式,使得银监会、保监会和证监会既能充分发挥分业监管的职能,又能为混业监管提供前期基础。本文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具体国情和混业经营以及金融监管的实际情况,借鉴国际金融监管模式变迁的经验,从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阶段提出我国未来金融监管模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郭晓庆 《求索》2011,(6):155-157
审慎监管理论的新发展包括:强化监管价值;限制自由化;强化宏观审慎监管;强调对公共利益特别是消费者权益的优先保护;通过外部监管强化内部自律;通过强化制度有效性落实执行有效性。审慎监管理论对我国金融监管有着重要启示,即树立与时俱进的审慎监管立法和执法理念;树立和坚持金融安全的理念;加快审慎监管法律规范体系的建设进程等。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我国金融监管法律主要存在对风险监管的规定不完善、监管方式落后、监管体系架构不合理等问题。在我国加入WTO的新环境下,我国应当构建并完善以风险监管为主的法律框架,建立健全强制信息披露制度,加强金融业自律监管与社会监管法制,加强三大监管机构的协调和合作,从而为实现从机构性监管向功能性监管方式的演变做准备。  相似文献   

10.
袁崇坚 《思想战线》2000,26(1):33-37
我国金融监管的历史与发达国家相比还较短,在监管信息的采集、监管法规的建设、监管人才的培养和业务知识的更新等方面都亟待加强和完善.借鉴发达国家金融监管的成功经验,最重要的是构筑立体多元化的金融监管体系,而目前要抓好银行监管观念创新,健全金融监管机制,设置防范金融风险,建立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国际金融业监管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1.
从金融业的发展看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市场经济时代,人类没有无风险的、不需要监管的金融体系,这构成了金融监管存在的必要性。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金融业的运行特征不同,发展状况不同,人们对金融监管存在的必要性也就有了不同的认识。无论怎样,金融监管的存在都不会成为金融业发展的桎梏,它能为金融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运行环境。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部分区域地方金融发展混乱,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网络小贷公司、虚拟货币交易所等归属于地方的非持牌金融机构和组织的风险加速暴露,非法集资、债务链条断裂等金融乱象及风险事件时有发生,区域性风险隐患突出,反映出现行地方金融监管体制存在严重短板,地方监管体制亟需完善。一、地方金融监管部门被赋予更重的监管职能随着当前金融业态不断增多,地方金融监管的压力和难度不断增加。但是,如小额贷款公司、  相似文献   

13.
王忠生 《求索》2011,(9):35-37
通过对中国金融业综合经营趋势下监管制度的考察,中国当前的分业监管制度存在制度非均衡状况,具有制度创新的现实要求。从中国金融业的发展状况和金融监管的实际出发,应逐步实现从完善分业监管制度到建立统一监管制度的转变,同时通过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合作和构建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相协调的监管框架,提高中国金融业综合经营监管制度的监管水平。  相似文献   

14.
证券监管模式的国际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伟 《桂海论丛》2003,19(2):39-41
由于国情、历史、文化传统等诸多原因 ,各国在控制证券风险实践中 ,概括起来大体可分为集中型监管模式、自律型监管模式和中间型监管模式。通过对这三种监管模式比较 ,可以看出 ,证券监管发展的总体趋势是以自律管理为基础 ,政府监管为指导 ,混业监管是金融监管的趋势。顺应时代潮流 ,我国的证券监管应该进一步完善内部监管制度 ,提高自律机构的监管权力 ,并注意加强与各国金融监管机构以及国际金融组织的合作  相似文献   

15.
“宏观审慎”一词起源较早,但它作为一种监管方法被正式引入金融监管政策框架则是次贷危机催生的制度变革.宏观审慎是相对于微观审慎而言的一种监管方法,是指将金融系统视为一个整体,运用审慎工具,对金融系统的整体风险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进行识别、监测和处置,以防范系统性风险的累积和集中,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稳定.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使命在于应对系统性风险.它以微观审慎监管为基础,旨在解决金融系统的两个维度的风险:一是时间维度,其关键问题是降低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二是跨行业维度,其关键问题是降低系统性风险的集中.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并将其与微观审慎监管有机结合,应是后危机时代各国金融监管的主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问题如何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强调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7.
要规避全球金融危机,必须对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进行改革和完善,转变监管模式,改变传统单一的金融监管体制,初步形成全方位的金融监管模式;注重系统风险的监管,保证经济运行的安全性;促进各国金融经济合作,以便应对突发的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8.
由于入世后中国国际贸易量迅速跃升以及中国市场自身的特点,外资银行的表外业务在中国迅速发展。外资银行开展表外业务,具有选择高端客户、强化无机构扩张、利用非价格手段进行不公平竞争等特点,而外资银行表外业务还可能带来"伙伴风险"和"监管套利"以及信息披露障碍和风险集中变化等问题,对其监管面临难题。为此,中国应借鉴巴塞尔委员会《银行表外风险管理》,从现场监管和内部控制、合规性监管、信息披露与报告、并表监管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完善相关规定。同时要规范表外业务收费标准,处理好表外业务监管与银行混业经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不断推进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一个日益开放的金融体系会面临通过各种渠道传导过来的金融市场风险的影响。为确保金融市场安全稳定,应积极构建多元监管主体、形成协调合作机制、创新动态监管模式,破解金融监管中的"孤岛现象"。  相似文献   

20.
正预付费卡领域牵涉行业多、涉及领域广、业务流程长,存在的问题和潜在风险不断累积,监管和规范难度大、任务重,务必提升到"重视防控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安全"的高度予以研究,从立法、社会信用、监管、保险、行业自律等多方面配合,形成长效机制。金融是国家的重要核心竞争力,党中央高度重视防控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安全。党的十九大要求"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2017年12月20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今后三年三大攻坚战之一,而其中的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近期央行针对支付行业频繁发文,旨在明确定位、鼓励创新、加强管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支付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