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杭政办函[2014]90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杭州市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14年6月26日杭州市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工作方案为深入践行“杭改十条”,加快建设“美丽杭州”和“东方品质之城”,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的意见》(发改环资  相似文献   

2.
武汉建设循环经济型城市的战略思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汉建设循环经济型城市,应从社会小循环、中循环和大循环三个层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在“小循环”层面,以制造业为重点和先导,推进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减少产品和服务中物料和能源的消耗量,实现污染物产生量的最小化;在“中循环”层面,推进东西湖、青山等产业园区建设生态产业园区,促使工业和农业产业体系向三级生态系统转换;在“大循环”层面,重点建设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系统和废弃资源综合处理系统,推进一、二、三产业间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梯级利用,逐步建立起循环经济型城市。  相似文献   

3.
抓好以企业为单位的点上“小循环”,搞好以园区为单位的线上“中循环”,推进以区域为单位的面上“大循环”,孝义市的成功实践证明,把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的各个环节,这既是资源型城市实现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也是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4.
桂政办发[2012]186号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广西梧州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园区已经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确定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为加强对广西梧州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园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工作的领导,推动"城市矿产"资源利用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促进我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成立广西梧州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园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现将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及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5.
湖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振兴应该选择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在研究发达国家建立生态园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经验并且充分了解国内生态园区建设情况之后,可以因地制宜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逐步改建成符合湖北省情的生态工业园区,从而改变传统制造业高成本、高投入、高排放的增长方式,遵循循环经济和工业生态学的原理,建立企业之间的共生关系,共同减少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两型社会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6.
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园区理论最早是发达国家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提出的,我国已经在这一领域开展了深入研究和积极的探索。白银是我国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城市,也是甘肃省工业固体废渣堆存量最大、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中科院白银高技术产业园以发展高技术、实现产业化为宗旨,力争在短期内把产业园建成发展循环经济的生态园区,成为中科院科研成果的转化基地,成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园区的试验田,也成为白银城市经济转型的产业化载体。  相似文献   

7.
王建鸣 《政策》2012,(1):77-79
黄石市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长期以来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较为突出。近年来,我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大产业、打造大园区、建设大城市的"三大战略"为统领,以促进经济生态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为目标,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强化生态重建,引领资源型城市全面转型。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重塑产业发展模式产业是经...  相似文献   

8.
王建鸣 《政策》2010,(9):33-35
黄石作为武汉"1+8"城市圈城市之一,近年来积极抢抓武汉城市圈获批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黄石获批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等重大历史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三大"发展战略(发展大产业、打造大园区、建设大城市)为统领,  相似文献   

9.
生态产业集群是特定区位各种社会经济因素和生态因素有机结合和相互作用,实行资源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所形成的经济效率高、生态功能强的网络型进化型产业集群。它的主要特征是:遵循生态规律,实行"从摇篮到摇篮"的闭合循环;优选产业项目,整合经济、社会、生态功能;吸收外部效应,实现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最大化;美化集群环境,呈现绿色、愉悦、生机勃勃的和谐景观。它具有主副产业衍生模式、多种产业共生模式、生态企业集团化模式。构建生态产业集群要以规划为先导,在产业集群化基础上实行集群生态化改造;以法律为保障,积极寻求有利于生态产业集群发展的制度安排;以企业为单元,培育自觉构建生态产业集群的行为主体。  相似文献   

10.
循环经济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能量流转规律,它要求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循环模式,将经济活动有机地组成一个"资源利用—绿色工业—资源再生"的封闭型物质和能量循环利用的反馈式流程,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以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三种效益的统一。煤炭城市以煤炭及相关产业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主导,煤炭城市因为受到煤炭资源的开采,可能面临地表沉陷、大气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以及经济结构失调等社会经济问题。本文试图以黑龙江四大煤炭城市的发展为例,阐述煤炭城市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生态化城市发展模式的一般理路。  相似文献   

11.
资源型城市作为中国基础能源和原材料的供应地,为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型城市逐渐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该文以陕西榆林市为例,分析了榆林转型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榆林市区域发展的战略定位,从四个方面探讨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介绍了资源型城市的概念和分类,针对中国资源型城市的现状以及面临问题,并结合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经验,为中国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从中国资源型城市面临的新形势出发,就中国资源型城市的优势与发展道路的选择进行了探讨,并从主导产业的选择和产业结构重构的角度提出了资源型城市转型必须大力实施开放先导、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等三大战略,形成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基础、开放战略为主导、科技创新战略为支撑的战略体系。  相似文献   

14.
贵州作为一个欠发达、欠开发的资源型省份,必须紧紧依托我省丰富的资源优势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和发展观,建立资源可持续发展机制,加大后续产业发展扶持力度,加快城市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社会发展机制,加强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力度,促进资源型城市和地区发展转型,使资源型城市和地区...  相似文献   

15.
该文系统梳理了国际上关于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相关研究成果,并依据政府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干预深度、广度和手段的差异,将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模式划分为市场主导型、政府主导型、政府与市场相结合型三种模式。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资源型城市发展特点,提出了实现中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张进  袁泉  倪海青 《中国发展》2012,12(6):29-33
该文通过总结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内涵和转型规律,分析了金融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的遇到的问题和主要障碍,借鉴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经验,提出了促进中国金融业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模式和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关于推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指出,中国一些资源型城市目前面临产业结构不合理、生态衰退和环境破坏严重、可持续发展发展问题突出等严峻形势.为此,该文结合国内与国外转型发展较好的城市案例,建议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应该依靠科技创新,因时、因地制宜,不同发展周期、不同资源类型的城市转型应选择不同转型路径,同时注意发挥企业在资源型城市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并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8.
资源型城镇产业接续机制与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提出“在资源鼎盛期率先打造产业接替的基础条件、规避资源枯竭后再进行转型的世界性难题”的观点,指出矿区工业-生态产业链的结构设计是解决矿区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与生态环境之间尖锐矛盾的有效途径.以平朔矿区为例,从循环经济角度,分析了矿区工业-生态产业链结构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了矿区工业-生态产业链结构设计的目标、原则和依据.在矿区现有资源和条件基础上,构建了两条相互依存的产业链:一是以煤为主,电、化、硅铝、建材并举的黑色工业产业链;二是以土地复垦与复垦土地利用为主,种、养、加一体化的绿色生态产业链;对其产业链的结构、功能和效益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矿区工业-生态产业链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性基点上 ,具有核心意义的问题不是区域经济问题而是民族发展问题。西部少数民族问题与农民问题的交织 ,使城乡结构调整与城市化发展成为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意义的最基本和最迫切的问题。应突破以往的城市化思路和模式 ,以制度创新作为整个战略选择的基点并把中等城市的发展作为主攻方向 ,才能真正实现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性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战略,城镇化的发展带给农民翻天覆地的变化。失去或离开土地的农民成为城市中的新市民,不再依靠土地为生。他们在城市中的身份权、就业权、子女受教育权等问题关乎到新市民如何适应城镇生活,提高其生活质量等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从新市民众多权利中选取户籍制度、就业权、子女受教育权等侧面,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