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0 毫秒
1.
马正应 《求索》2008,(9):125-127
退溪以理为本,一切自然物皆状化育流行,为理之用,因而退溪的自然必然深深地打上道德彝伦的烙印,其自然美是道体的流行发见。除了继承传统的比德思想,退溪还强调从自然山水中体验天理之流行外,注重身心与自然的统一。退溪的“自然”哲学思想是一种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自然生态观。  相似文献   

2.
李煌明  李保才 《求索》2007,(10):159-161
“孔颜之乐”是儒者所独有之乐,也是圣贤所独有之乐。此“乐”,由“仁”得,包括“仁义礼智信”与“七情”在内的精神体验。“乐”从总体上说是“浑然与物同体”、“视元一物非已”的情怀,这是一个总纲;“敬谨”、“顺适”以至“七情”等则是总纲下的细则。总纲是贯穿于所有细则的精神核心,总纲与细则共同构建起“孔颜之乐”。  相似文献   

3.
罗昆  李煌明 《思想战线》2005,31(6):87-90
宋明理学中的“孔颜之乐”不仅是儒家中的精神境界问题,而且也是儒家的至乐问题。与道家和佛家相比,儒家的至乐———“孔颜之乐”,既有与其他两家相似之点,也有其相异之处。通过比较儒、释、道三家关于“至乐”观点的同异,可以清楚地认识宋明理学中的“孔颜之乐”是区别儒释道“至乐”的标志。  相似文献   

4.
王伟 《青年论坛》2006,(4):56-57
艺术教育是以人为中心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人和提高人的素质。它是以各种艺术与审美并通过审美活动和美感体验的育人活动,它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人格的塑造和身心的发展。艺术教育的审美功能直接导致了通过审美的观照,可以培养、锻炼、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可以陶冶、塑造、提升人生境界,完善人格,使人自由和谐全面地发展,还可以促进人的身心走向健康向上的自由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境界源自内心,折射精神,体现修养,成就人生。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如何拥有良好的心境,保持纯粹的修养,赢得境界的升华,对于为官一方的领导干部而言,是一门必修的功课。而要实现境界的提升,敬畏、宽容、感恩、尽责“四心”不可或缺,必须常怀常有。  相似文献   

6.
黄萍 《人民论坛》2014,(11):221-223
“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是一个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在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挖掘其思想实质,解读其基本精神,为应对浙江省在转型期面临的各种危机,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社会发展观、人际交往观,以及塑造“身心和乐”的心灵境界,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文化源泉.  相似文献   

7.
唐长安以其皇家之尊和富贵之气,成为太平盛世和幸福人生的具象符号;长安的科举考试和政治生活,给人们带来难以忘怀的生命巅峰体验,也把人生和创作推向新的境界;唐代诗人以留居长安为人生荣耀、以进出长安为成败标志,对长安有一种葵花追日般的执著,生命为“长安”而绽放,诗歌因“长安”而精彩。在唐代诗人的生命历程中,“长安”情结发挥了精神引导和现实驱动的重要作用,是我们解读唐代诗人的生命状态和精神世界的关键词,因而也是进一步体悟唐诗风貌不能忽视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8.
在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特别是成为中国共产党领袖之后,毛泽东建构了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人生哲学体系,这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既是人生的终极目标,又是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辈子做好事”是人生的最高境界;锲而不舍、挖山不止的“愚公精神”是人生克服和战胜困难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9.
慢进也是退     
一位县级领导同志在谈到进与退的关系时说:“要关注周边县(市)发展格局的新变化,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这番话让人深思,特别是“慢进也是退”,更让人警醒。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发展是硬道理”,也就是说要进取、要前进,原地踏步就要落伍。一个地区也好,一个  相似文献   

10.
佛性述评     
“佛性”的起源及其在印度的演变 佛性观念是佛教尤其是大乘佛教基本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的提出是佛教出世主义理论的逻辑必然。 佛教的基本观点是认为人生以及世俗世界的一切,本性是“苦”,人生自身就是诸苦的集合体,为此就要探寻形成痛苦的原因和消灭痛苦的途径,以争取达到绝对安宁的无痛苦的所谓解脱境界。佛教不是从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从社会阶级关系去寻找人生痛苦的原因,而是着重于把人看为自然体,并侧重从个人,尤其是从内心去寻求。认为个人的各种扰乱身心的迷惑苦恼,即烦恼的心理和相随而来的行为是招致人生痛苦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自由是人类文明产生后就没有停止追求的事物,近代社会更将自由作为最基本的权利,但人对自由的追求可以超越生死吗?庄子在《逍遥游》等篇中提出自由的绝对境界,在《齐物论》等篇中,通过“吾丧我”的“坐忘”达到通达天籁、地籁、人籁的三种境界,达到超越“有待”的纯粹自由的至人境界.  相似文献   

12.
论《诗经》与音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诗经》不仅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在音乐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诗、乐、舞在产生之初是一体的、共生的。《诗经》保存了先秦音乐的大量原始材料。在西周的礼乐制度下 ,《诗》乐是作为雅乐的基本文化载体而存在的 ,“中和之美”是诗乐的精髓。随着的“礼崩乐坏”出现的“新声” ,是来自桑间濮上的世俗之乐 ,这与束缚于礼制的雅乐是有着天壤之别的。随着时代的发展 ,“新乐”的流行 ,《诗》的音乐性也就逐渐消失了。《诗》的辞义功能更重要了 ,成为一种纯粹的诗歌形式。《诗经》逐渐被纳入儒家的经典体系 ,背负起沉重的教化使命。  相似文献   

13.
问:不久前出版的《中国院士治学格言手迹》一书,其中收录了您题写的一句格言,是叫“乐知出灵感”吧,读来颇具新意和耐人品味,您能就此格言谈谈具体的治学体验吗? 答:这确实是我个人的一点体验。人生的种种体验或者说感悟, 其实很容易从先贤那里找到最经典的说法。孔子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中的“之”字,便是指做学问这件事;而“知”、“好”、“乐”分  相似文献   

14.
<正> 道教的人生观是独特的,是与其他宗教不同的。佛教认为人生的本质是“苦”,人的一生沉溺于苦海之中,人生丝毫不值得留念,只值得厌弃,应当摆脱。摆脱苦海的办法,就是看破红尘,泯灭一切欲望,与世无争,进行精神上的自我净化和自我修行,达到“涅槃”境界:基督教则认为人的一生是“罪”,世界是个罪恶的深渊,摆脱这个罪恶深渊的办法就是信仰耶稣,视苦难为“大喜乐”,其善者能到达“美好的天国”。所以佛教的“三者因果”、“六道轮回”,基督教的“善恶报应”都是不重今生,而图来生的。道教则不  相似文献   

15.
"成圣"是儒家的人格理想,"立功"是儒家的人生理想,儒家在"立德""成圣"的基础上形成了双向度的人生价值观。"成圣"的人格理想与"立功"的人生理想是儒家最基本的人生价值观。由于气、命的限制,并非每个人都能事遂心愿,因而儒家另一向度的人生价值观转向孔颜之乐。学者往往强调佛、道文化对儒家文化的补充意义,而忽略了孔颜之乐在儒家文化体系中的作用。孔颜之乐恰如其分地解决了儒家人生观的转向问题,充分体现了儒家文化作为一种有机文化系统的自身调节功能。二程、朱熹、王守仁、陈白沙等儒学大师正是站在孔颜之乐的立场上,以实理、公心为利器,批判了佛、道的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政策瞭望》2018,(7):36-37
近年来,南湖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退低进高”、“退散进集”双管齐下,既看“亩均所产”,又看“亩均所耗”,以“正面激励+反向倒逼”的差别化政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破解要素瓶颈制约,在革命红船起航地谱写“两鸟”理论的生动实践。一、拓展空间、产业转型、优化环境是“两退两进”的源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受发展阶段、发展模式的影响,与浙江大部分地区一样,南湖区靠块状经济起家、  相似文献   

17.
高文 《湖湘论坛》2007,20(3):48-50
陶诗不仅表示陶渊明诗歌这种单一内涵,而且还标志着一种审美的传统,具有鲜明的典型性与示范性。众妻封譬士大夫以自己的感同身受,经历了与陶渊明相似的人生体验,从而形成了形形色色,各富内涵的“陶渊明情结”。此情结概括起来主要有十种不同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虚静”:“物我两忘”的最高体验境界●姜耕玉老庄的“虚静”带有浓重的深入体验境界的氛围,具有深刻的艺术实践意义,并突现了东方民族的生命文化的境界。后代有些画家、书法家、诗人,正由于进入了这种体验境界而成为大艺术家。黑格尔说:“心情和灵魂的深度却不是一...  相似文献   

19.
赖志明 《理论月刊》2004,(3):112-116
古代女性的爱情悲剧是“理”与情的冲突,即所谓“天理”与人欲的冲突。这些可爱、可怜、可亲、可敬的寡妇,虽然难于抗拒自己的悲剧命运,但时代光亮始终照耀着她们的心灵,希望之火不灭,人生追求长存。  相似文献   

20.
企业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是出产品出人才的场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实现和谐社会目标,离不开千千万万员工和谐能力的提升。塑造“生态和谐人”,提升员工身心和谐能力。管理学者孙健认为:“生态和谐人”是适应当今生态文明时代的产物,是指以身心和谐、人生幸福为目的,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