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3 毫秒
1.
罗竖元 《长白学刊》2010,(1):129-133
劳动者、雇主和政府共同构成劳资关系的三方格局。三方必须维持一种平衡的状态,如果三方关系发生严重失衡的话,将会导致破坏性的结果。而目前我国劳资关系呈现“失衡”状态,表现为:雇主在劳资关系中处于强势地位。劳动者处于缺少对雇主进行有效制衡的力量和机制而处于弱势地位,并且少数地方政府在劳资关系中偏向企业主一方。走出目前劳资关系困境的关键在于:一是政府应该准确定位、恪尽职守:二是要充分发挥工会等劳动者组织的作用;三是要发展三方协调机制,建立集体谈判制度,形成劳动者、雇主与政府之间制度性协商平台。  相似文献   

2.
集体谈判是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劳资双方确定雇员劳动条件的博弈机制,通常由工会代表工人。与雇主或雇主组织就雇员的工资、工时、福利、权益等问题.通过平等协商达成一致。具有调解劳资冲突。促使劳资关系趋于缓和与稳定的作用。集体谈判是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工会的基本权利之一。是工会维护工人权益的主要手段。是国家处理劳资关系问题、特别是对利益纠纷进行经常性调整的一项重要制度。  相似文献   

3.
作为劳动与资本关系的直接表现,劳资关系的实现依赖于资本所有者与劳动者之间的经济利益及权利义务关系状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贵关系应当表现为市场关系,反映着商品之间的等价交换关系;也应当表现为社会关系,反映着人与人之间的权利平等关系;更应当是合作共赢关系,反映着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促进关系.根据劳资关系的不同层次,有针对性地调整政策措施,有利于形成和谐的社会主义劳资关系.  相似文献   

4.
随着劳资冲突的增加,凸显出我国构建和谐劳资关系存在的体制和机制的不足。本文针对我国企业劳资关系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出了构建我国和谐劳资关系法律制度和机制保障的立法建议。重点对如何解决工会的人财独立问题及雇主组织的缺位问题提出了改革措施,并结合集体谈判的成功经验构建了适合我国现状的行业或区域性集体谈判制度。  相似文献   

5.
劳资关系,关系到劳动者的社会地位、职工利益的分配、政治上的权利等重大问题。实质上反映的是企业、政府和劳动者在市场经济中的博弈关系。改革开放30年来,劳资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劳动力已经由无限供给到了有限供给的时代,这一博弈关系也在不断地调整和演变。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产业结构的调整,劳资关系也面临着深刻的调整。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基本面的状况,就是宪法所规定的劳动者的权利,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权利,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联邦劳动法典》第13章是对劳动者劳动权利保护的专门规定,体现了俄罗斯对劳动关系中劳动者一方进行倾斜性保护的立法思想。我国与俄罗斯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同样面临着稳定劳动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任务。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关键在于劳动者权利的保障,《俄罗斯联邦劳动法典》主要从工会、国家监督、劳动者权利的自我保护几方面规定了劳动者权利保护制度。我国应在劳动法法典化、加强工会权利保护作用和劳动监督制度等方面完善劳动立法,加强劳动权利保护。  相似文献   

7.
转型时期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人、企业主和政府共同构成劳资关系的三方格局。三方必须维持一种平衡的状态.如果三方关系发生严重失衡的话,就将导致破坏性的结果。然而,在我国目前劳资关系的格局中,企业主在劳资关系处于强势地位,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缺少对企业主进行有效制衡的力量和机制.地方政府在劳资关系中偏向企业主一方。目前劳资关系困境的关键在于引进集体谈判机制.建立政府、企业主组织和工会之间的三方协商机制.形成企业主、工人与政府之间制度性协商平台。  相似文献   

8.
杨文 《前沿》2011,(18):99-102
本文运用共同体思想界定、归纳私营企业和谐劳资关系内涵和特征,探讨私营企业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指出马克思劳资利益对立统一性观点和邓小平保护工商业者和维护职工利益并存观点,为私营企业构建和谐劳资关系提供坚实的思想支撑。私营企业劳资利益的统一性,内在地要求劳资双方共享经济剩余。企业组织的性质和功能要求私营企业劳资双方要致力于构建私营企业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9.
“工荒”背景下的青年民工组织化与劳资关系整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青年农民工已经作为一个新的阶层出现和崛起,集体意识和社会参与意识也在萌生。在“中国制造”工业化如火如荼的进程中,“政府-资本-工会”三方均衡模式并没有随之形成,在“强资本、弱劳工”的格局中劳资博弈出现了新生代民工用脚投票的现象,“工荒”成为劳资关系局部失衡的表现。由于新生代民工数量的规模化没有随之形成组织化,他们缺乏可靠的权利维护机制和资源获取机制。劳动力与资本的相对平衡是我国劳资关系走势的基调,它的实现有赖于通过民工组织化的力量来解决,有赖于公共部门摒弃纯粹的发展主义,在劳资关系上培育合作主义,从而塑造生成互惠互利、和谐共生的新型劳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冲击下的劳资关系与工会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西方工业化国家,特别是欧洲国家,是工人运动及其工会的发源地。这些国家的工会运动有着悠久的历史。战后50多年时间里,工会运动更是成绩卓著。各国劳工群众民主权利的获得、劳动条件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无不包含着工人阶级及其组织工会的艰苦斗争。正是在工会运动的强大压力下,欧洲国家相继构建起一整套制度化、法制化的劳资关系调整机制,从而保障了劳资关系的相对稳定,为战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世纪50至60年代,欧洲各国通过国家干预,对劳资关系的运行构建了一套规范与制衡机制,从而保证了劳资关系的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1.
利益组织化是实现个体权利的可行路径。基于结构功能主义的分析框架,笔者提出中小投资者自律组织作为一种非营利性的社团法人,可以成为中小投资者利益组织化的适格载体和证券市场的治理供给者,并能发挥保护中小投资者权利、传导公共产品以及维持市场秩序的功能。最后,笔者从自律组织的设立基础、组织布局、经费来源、治理结构、职能范围等方面对中小投资者自律组织的运行机制作了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2.
从上述案例中业主与雇工的关系可见一斑。这是一种非常现实的一些民营企业劳资关系的示意图。由此出发,所谓劳资关系讲的就是民营企业内部业主与劳动者之间,或者说是雇主与雇工、劳方与资方之间的关系。当前,劳资关系紧张,集中表现为资方侵害劳方的物质利益和人身权利。具体地说:1.侵犯工人的合同权。据调查,民营企业与雇工很少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契约合同,彼此关系有极大的随意性。一是雇佣双方确认相对关系以口头协议为主,基本上没有书面雇佣合同。即使有也多无法律效力,许多条文直接与有关法律规范相矛盾,尤其在那些工作比较…  相似文献   

13.
企业治理结构是在企业内部构建的以其产权制度为基础,规范和约束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各自地位、相互权利和利益关系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产权组织制度决定企业治理结构,不同的产权制度约束形成不同的企业治理结构状态。同时它的构建还要受到社会经济管理体制的制约...  相似文献   

14.
劳动争议处理中的工会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我国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劳动争议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等手段予以解决。工会是劳动者利益的维护者,其在劳动争议处理方面存在着参与协商的操作性规范缺失、在调解制度转型中角色定位不清等问题,可以通过探索工会处理劳动争议的新路径,保障争议处理中劳动者权益的实现并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5.
集体谈判是劳动者利益代表——企业工会或产业工会与资方组织之间就关切双方利益的实质性条款与程序性条款进行反复谈判与信息决策的过程.三方协商机制是政府、企业方和工会方就各方关心的问题在国家层面、地区层面或行业层面进行利益博弈和信息决策的过程.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集体谈判双方的自主博弈过程及产业工会干预下的双方反复博弈过程,对劳资双方组织博弈和企业劳动关系运作进行初步探索,并探讨劳、资、政三方协商过程中的三方博弈行为,分析了理性人假设条件下各方如何实现各自长期效用的最大化,期望对了解劳动关系的运作机理有所帮助,对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提供一个新的思考角度.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大学生打工是否受劳动法保护这一问题,通过对打工大学生的"劳动者"身份的法理分析,以及对大学生打工行为性质的法理辨析,认为在校大学生因为身份特殊,不属于狭义的劳动者,不受劳动法的调整和保护。打工大学生与雇主之间形成的是雇佣关系,应适用民法的调整和保护,并进而提出规范大学生自主打工行为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解读公司法和劳动合同法,文章深入探讨公司规章制度制定是遵循“共议单决”还是“共议共决”的程序。最后得出结论,共议单决的方式能够在企业的经营层面上,给企业更多的空间和自主权;而在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障上,能通过相关劳动法规予以倾斜性保护,实现部门法之间的和谐统一以及劳资关系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8.
政策法规     
“劳动法”的立法宗旨《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劳动法律体系的母法。它以国家意志把实现劳动者的权利建立在法律保证的基础上,既是劳动者在劳动问题上的法律保障,又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行为规范。《劳动法》的立法宗旨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者是指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即年满16岁、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包括中国公民和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外国公民。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指劳动者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劳动方面享有的各种权利和利益。劳动者是社会生活的主体,劳动者的利益是社会利益的主体。因此,《劳动法》最根本的目的和任务就是在劳动领域保护劳动者的各种需要  相似文献   

19.
重建按劳分配机制 确保劳动收入稳定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收入分配不公的基本表现之一是劳动者在初次分配中的报酬较低。为确保劳动报酬稳步增长,在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重建按劳分配实现机制,这个实现机制就是允许劳动者游行、示威、罢工,就是通过工会保护好劳动者的收入分配权利。这会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问题。然而,作为执政党应辩证地看待社会稳定,树立动态的稳定观。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劳动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劳动者权利的健全与完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劳动者最主要的权利是劳动力所有权。社会主义强调劳动者权利,市场经济注重劳动力价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劳动者权利与劳动力价值相统一。劳动者权利主要是通过国家实现的,而劳动力价值则主要是通过企业与市场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