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奥巴马政府上台以后,即开始着手对美国海军战略进行全方位调整,内容涉及部队能力建设、舰队结构调整、全球兵力部署和发展盟友关系等方方面面。美国海军战略此番大规模调整并非偶然,而是美国政府在重新研判当前和未来内外形势的基础上,平衡其战略优先次序的结果,必将对未来美国海军发展、美国外交政策以及国际海上安全格局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
2007年5月8日,美国海军四星上将罗伯特·威拉德(Robert F.Willard)正式就任美军太平洋舰队第32任司令,成为美国规模最大舰队的掌舵人。威拉德从军34年,拥有丰富的舰载机飞行和舰队指挥经验;他曾长期在亚太地区服役,谙熟亚太事务,对华态度比较务实。  相似文献   

3.
受全球化、科技革命、中国海上力量快速发展等因素影响,近年来美国国内对海权进行新的反思,海权终结论让位于海权不可或缺论,马汉与科贝特的海权理论受到新的审视,技术创新对海权的影响被格外关注。与新认知相伴的是美国海军战略及相关政策的调整,从"由海向陆"转向"重返海洋控制",扩大海军舰队规模,加强在印太地区的军事部署,确定"全域进入"新职能,将中国作为西太平洋海权的主要竞争对手。美国对海权的再认识及政策调整,是其维持海洋霸权的自然逻辑发展,将加剧大国间的地缘战略竞争。  相似文献   

4.
在明末清初中国帆船的海外贸易活动中,荷兰东印度公司既是一个主要的贸易往来对象,同时也是一个强大的贸易竞争对手。他们彼此之间贸易关系的建立及其发展变化,与当时东方海上贸易格局的变迁以及双方各自在东方海上势力的消长息息相关,是构成这一时期民间海外贸易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荷兰人于1596年首航驶抵爪哇开始了其从事东方海上贸易的行程,到1602年,先后有65艘荷兰船只分成15支舰队驶往东方①。然而,当时由荷兰商人们各自组成的十个从事东方贸易的小公司,与先期来到东方的葡萄牙、西班牙及美国人相比显得势单力薄,…  相似文献   

5.
《东南亚纵横》2014,(5):79-79
1日,据俄罗斯海军太平洋舰队发言人罗曼·马尔托夫海军上校向记者透露,俄罗斯、印度尼西亚、日本、越南、澳大利亚和菲律宾的军舰开始在南中国海举行“Comodo2014”海上演习的第一阶段。这一多国演习将于4月3日结束。  相似文献   

6.
杨震  杜彬伟 《东北亚论坛》2013,(1):59-70,128
苏联戈尔什科夫的国家海上威力论是海权理论在冷战期间发展的一个高峰。国家海上威力论认为大洋对人类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国家有必要发展自己的海上威力。国家海上威力由海军、运输船队、捕鱼船队、科学考察船队等组成。海军的主要任务是对海作战和对陆打击等等。苏联红海军在国家海上威力论的指导下成为足以与美国海军相抗衡的强大海上武装力量。然而,国家海上威力论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也给苏联的海权发展和海军建设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值得海权领域的学者深思。  相似文献   

7.
美军缘何重返东南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3月 ,美国海军“小鹰”号航母在第七舰队众多主力战舰簇拥下进泊新加坡樟宜海军基地 ,标志着美军自1992年撤出菲律宾以来 ,开始紧锣密鼓大举重返东南亚。一、遏制与围堵中国是美军重返东南亚的内在动力美国是个奉行地缘战略的国家 ,其基本战略目标为扩展本土、走向两洋、控制欧亚、称霸全球 ,自二战以来基本不变。上个世纪最后10年时间 ,美国通过发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等一系列的军事行动 ,进一步控制了欧洲 ,慑止了中东。新世纪初 ,美军事战略重心随之逐步东移 ,频频插手干涉亚太事务 ,重新或首次把朝鲜半岛问题、台海…  相似文献   

8.
随着今年5月13日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出的划界期限的到来,南海争议各方纷纷宣示主权,南海争端再度升温。在南海问题的发展演变中,国际因素是一个重要因变量,而且其中美国的影响最大。从2008年5月下旬美军第七舰队旗舰“蓝岭号”在菲律宾距中国南沙群岛最近的主要岛屿巴拉望岛海域举行海上联合演习,  相似文献   

9.
印度“东方海洋战略”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世纪后,印度公开宣称"从阿拉伯海的北面到南中国海都是印度的利益范围",提出面向新世纪的新海军战略--东方海洋战略,大力发展包括航空母舰和核动力潜艇在内的"蓝水海军舰队",企图将其海上活动范围向东延伸至南中国海乃至整个西太平洋地区.这对我国海上安全必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今年7月2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名海军作战部副部长乔纳森·格林纳特(JonathanW.Green.eft)接替即将退休的加里·拉夫黑德,出任海军作战部部长。8月2日,国会通过了奥巴马的提名,格林纳特于9月23日正式上任,成为美国海军历史上第30任作战部长,也是自1994年以来首位潜艇军官出身的美国海军作战部长。  相似文献   

11.
闫岩 《国际问题研究》2022,(2):132-152+158
美国海岸警卫队通过随船观察员项目与全球60多个国家开展了海上执法合作。作为美国追求其自身海洋利益的重要工具,“随船观察员协议”使沿岸国向美国让渡其领海和专属经济区的部分管辖权,成为美国开展全球综合性海上执法合作的法律基础。然而该协议并未充分尊重沿岸国的主权平等,也并不适用于存在海洋权利主张重叠的争议海域。美国既非《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缔约国,也非南海沿岸国,若与菲律宾、越南等南海争议当事国通过签署“随船观察员协议”的方式开展联合海上执法活动,将成为南海地区和平与稳定的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12.
经过"后毛泽东时代"近四十年的经济发展与科技现代化,当前中国所拥有的资源已足以构建具有战略影响力的海军力量。与此同时,中国在其近域边疆的战略优势不断增强,这使得中国人民解放军可以将其军事预算重心从内陆军事力量转移至海军防御。因此,即使其经济增长放缓,中国仍将具有充足的财力、科技资源以及战略条件来建设一支"大海军",从而对美国在东亚的海上安全构成越来越大的挑战,即使美国军事技术保持领先势头,这种挑战依然存在。据预测,十年内中国现代化海军规模将超越美国。这种变化将对未来全球海洋秩序产生巨大影响。虽然美国期望维持其全球海洋优势,但中国海军的崛起将会迫使美国将更多的海军力量集中于东亚海域,以制衡中国海军力量。同样,中国也可能会希望拥有全球性海洋军事优势。但随着美国海军对中国海军的日益关注,中国人民解放军将不得不集中力量发展其在东亚区域的海军力量,以维护其海洋安全。因此,由于海军大国维持地区安全的作用已经不复存在,中国海军的崛起将会导致东亚地区的不稳定,甚至还会导致欧亚大陆宽泛区域不稳定性的增强。  相似文献   

13.
7月1日 非洲联盟第11届首脑会议闭幕,会议支持津巴布韦建立国家统一政府。 7月1日 为期四天的第35届南方共同市场首脑会议在阿根廷图库曼闭幕,会议讨论了欧盟新移民法规、美国重启第四舰队监控拉美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2022年5月24日,美国总统拜登正式提出了“印太海域态势感知伙伴关系”(IPMDA)这一海上安全新倡议。其根本目的是,在战略上,填补美国在海上“灰色地带”的空缺,重塑美国海洋大国的影响力;在战术上,包括利用与其他参与国的合作,形成多方异地联动的互动格局,让其他国家在分担美国压力的同时,形成共同在海上应对中国的合力。为此,拜登政府尤其看重并拉拢一些东盟的南海“声索国”。在实施过程中,IPMDA打着“打击非法捕捞”“人道主义援助”“联合救灾”等具有极强欺骗性的幌子,在全球海域构建海域情报信息共享网络,不断强化对中国渔民作业船只的跟踪监视,并公开阻扰和干预中国渔民正常且合法的海上捕捞作业。美国还先后派出多艘海洋测量船和海洋监视船在南海海域秘密展开水文调查,探测海底地形,对中国和相关地区内国家构成严重的侵权,破坏地区安全和稳定,影响“南海行为准则”的磋商。IPMDA是在大国博弈的时代背景下推出的,蕴含着明显的冷战思维和服务于美国自身利益的战略动机,它不仅大大挤压了东盟自身的战略选择空间,还破坏了东盟的“中心地位”,东盟国家对其表现出3种并不完全一致的立场,但更多的是疑虑和观望。多数东盟国家在...  相似文献   

15.
美国东西两面濒临海洋,是一个典型的海洋大国,又是当今世界综合实力第一的海洋强国.随着冷战的结束,与传统安全相关的海上危机有逐渐减少的趋势,而与经济、资源、生态环境、能源、海盗、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相关的海上危机却日益增多,愈益成为海上和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美国在遭遇和应对各种传统和非传统海上危机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系统和健全的海上危机管理机制,也摸索和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海上危机管理经验.为有效预防、管理和化解危机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这些经验对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国的海上危机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中美之间的海权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中美两国在海洋领域的摩擦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本文认为,中美海权矛盾主要源于美国。美国基于国家安全、地缘政治和军事战略考虑,企图在海洋领域对中国进行限制,以延阻中国和平崛起。中国海洋利益的拓展则加深了中美之间在海洋领域的矛盾。中美海权矛盾有逐步深化、规模加大、从黄海向南海转移的趋势,但不至于爆发全面海上武装冲突。中国在发展海权时,应处理好与美国在海洋领域的竞争与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7.
张景全 《东北亚论坛》2007,16(1):115-119
19~20世纪中叶,欧美列强在东亚推行由基地、经关键点、再进行展开以及建立缓冲区、防波堤的地缘战略;基于地缘之上,欧美列强推行夺取储煤站、建立海军基地、控制重要航道、以小规模舰队威胁或集中海上力量击溃对手的海军制胜战略。欧美列强的东亚地缘及海军战略对东亚尤其是中、日、俄三国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东南亚政治、军事东盟十年(1967‘19夕夕年)东盟各成员国对一待东盟的态度第一次首脑会议给东盟带来新生 “马”年在亚洲东盟谨慎对付苏联的触角苏联在亚洲的影响不断下降苏联与东南亚东盟与美国的关系进入新纪元第七舰队在亚洲扮演的新角色美国龙加在国外既驻军日本与东盟的关系美国对亚洲坚决承担义务太平洋战略的恶化:美国和日本陷入困境日本:在东南亚谋求发挥作用的新强国苏联在亚洲的政策进退维谷苏联的太平洋舰队东盟的朋友和邻邦的策略马六甲海峡:必须采取行动莫斯科向亚洲挺进面对苏联在东南亚和全世界的挑战八十年代的东盟:竞争与…  相似文献   

19.
2009年特别是2012年以来,美国战略界对全球海洋战略环境的认知发生了重大变化,愈来愈将大国战略竞争视为美国面临的最大海上挑战,认为冷战结束后二十余年来的美军海上战略优势和行动自由正遭遇着中俄等国的“侵蚀”。鉴此,美军开始重新强调马汉传统和与大国间海洋控制的竞争,围绕“由海至向陆”到“重返制海”的海上战略转型,积极在战略、战术、作战概念、装备研发等领域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整。文章通过对美军战略与政策文件的回顾与分析以及对其转型实践和具体行为的研究,回答美军海上战略为什么要转型、怎样转型以及转型的前景和影响等核心问题,力求对此次转型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研究表明,此次转型聚焦“印太”、自下而上、突出体系联合及国际合作,相比历史上的历次重大海上战略转型,特点非常明显,中国等新兴大国海上崛起和技术变迁是其中最重要的两大动因。对于美军而言,转型仍然在路上,前期已经历了一个较长时间的酝酿,未来还将持续很长时间,尚存在较大变数,但大方向已经确定。由于此次转型很大程度上直接瞄准中国,其发展走向必将对中国海上安全环境构成重大威胁和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美两国在海运安全领域有相同的利益诉求,10年来双方在集装箱运输安全、"海关-贸易伙伴反恐计划"、打击海盗和海上恐怖活动、海上救援、海运安全执法、危险品运输安全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合作.但是,美之间业已存在的政治互信问题以及结构性矛盾制约了两国海上安全合作关系的深度和广度,其是美国不断加强对海上战略通道的争夺和控制对中国海运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鉴此,国一方面应与美国在现有合作基础上,立海军信任机制,展海上安全伙伴关系;另一方面应加紧提高保障自身海运安全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